书城经济中国大财经
12604300000051

第51章 “微调论”:中国经济政策的新思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表示,宏观政策应“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信贷政策要与产业政策更好结合”、“切实做到有保有压”,市场反应相当敏锐,认为紧缩货币政策似有松动倾向。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理解温家宝最近谈话的内涵,恐怕有必要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困局这个角度切入,才能有更准确的掌握。

自三年前爆发世纪金融海啸以后,各国包括中国执政当局不约而同均采取宽松积极的货币及财政政策,就中国而言,相关政策基本都发挥了预期的作用,稳住了形势,增长率也保八成功。但与此同时,却也出现了不少后遗症与新问题,诸如产能过剩、重复及过度投资、楼市泡沫,物价膨胀、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及可能诱发的金融风险,以及仍在持续发展中的高利贷问题等等。

面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决策当局在政策选择及调配上有相当难度,很容易顾此失彼,因此必须做目标上的排序,一段时间以来,决策当局的政策目标主要是三个:稳物价、保增长、调结构。当然希望三个目标能同时兼顾,但毫无疑问,稳物价应是重中之重。

由于CPI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上涨,并在今年上半年节节高升,决策部门乃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将货币政策收紧:持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提高银行存贷利率,持续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标售央票,并且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加速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多管齐下,效果终于在近年下半年开始显现,CPI的同比的上涨率基本获得控制。但相当遗憾及让人困扰的是,一些政策的副作用也因此出现。

首先是在存准率不断提高、银行信贷规模被大幅收紧的情况下,对民企及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因此不得不寻求民间融资,当然他们必须付出更高利息的代价,民间借贷市场出现之后,久而久之,即衍出高利贷行为,甚至进一步酝酿出高利贷泡沫,不仅扭曲了资源配置,也埋下了金融风险。

必须看到,当前的金融异象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去年以来银行利率调升缓慢,追不上CPI涨速,以致产生“负利率”现象有关。负利率导致银行流失储蓄,不但抵消了提高存准率的从紧货币政策的效果,而且也形成了民间接待、民间高利贷的主要资金来源,间接助长的高利贷行为及因此可能肇致的金融风险。

至于利率的调升何以滞后于物价的上升,以致出现负利率,主要的顾虑在于担心削弱企业竞争力,担心刺破房市泡沫,担心增加地方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地方债的负担……可以看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问题的复杂,以及政策操作的困窘。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前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中的指示,强调要进行“微调”,要让“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更好结合”,要“切实做到有保有压”,都是很有针对性,很切中肯綮的说法,可作如下解读:

(一)稳物价仍是现阶段政策重点,所以货币政策不应看到“微调”两字而理解为会有所放松。

(二)但在信贷总量基本控制的前提下,信贷可作选择性、定向性的操作,特别是应该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在符合产业政策方面所需要的融资,给予更好配合。

(三)要巩固房市政策的效果,但对于保障房及相关民生产业的发展应给予积极协助,此谓之有保有压。

要言之,“稳物价”仍是重中之重,但货币政策在持续从紧的情况下,政策当局显然注意到了以政策的更细腻操作来进行“调结构”的可能。调结构,特别是通过产业政策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确是“微调”的概念。温家宝这次的“微调论”,也因此可以视之为中国经济政策水平的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