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财经
12604300000053

第53章 中国还有多大“可持续增长”潜力?

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核心主题是“可持续增长”。这个题目引起了我的兴趣。

“发展”与“增长”,在一般经济讨论上,经常混用,没太大问题。但如果用在“可持续概念”上,就存在着值得注意的区别。“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做好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资源的循环与再生等等;“可持续增长”则似乎是世纪金融危机后,近来开始被注意的新课题。

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海啸,到2010年下半年逾两周年了。海啸初期,各国政府莫不采取最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救市,一年左右,终于把下挫的形势稳住了。与此同时,却也产生了不少后遗症,主权债务危机是其中最为凸出的,不仅如此,最近各国普遍发现复苏的力道减缓了,增长的动力减弱了,甚至还开始担心会不会出现二次衰退,换言之,大家普遍忧虑现在的增长“可不可持续”的问题了。

就全球范围而言,这样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因为过去一段时间多数地区增长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存货调整,二是救市政策特效药的药效。两者都不是可持续的,时间过了,效果就减弱了。“可持续增长”还得从根本上去找到经济体系内生的动力才行。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角度,也可以来关注中国。

过去30年,中国创造了年平均9.8%的全球最高经济增长率。这个成绩,使得中国对内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吸收大量富余劳动力,以及政府通过税收大幅增加来进行重分配,有效地维持了社会及政治稳定;对外,则通过贸易与投资的辐射,强化了中国在全球尤其是东亚地区的政经影响力。令人关注的是,这样的高速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这个问题,一向为人关心,也一向为经济专家热中讨论。经济发展学门类的专家,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对照发达国家的轨迹与经验,通常得到经过一个阶段快速增长后增长率必然逐渐趋缓的结论。是不是所有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出现过的增长模式,都适用于针对中国未来增长趋势的分析?我看不见得。理由是国情不同。是真正的“国情不同”。

首先,要了解中国过去30年获致年平均9.8%增长率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三个,一个是需求面的,是新一波全球化所提供的巨大的外需市场;两个是供给面的,一是众所周知的庞大低工资的劳动力,再一个是最关键也最独特只有中国才有的“体制改革或创新”。当然,也还可以加上一个负面因素,那就是对环境、生态、资源的透支,及对劳工及农民等弱势者权益的欠缺保障,所有这一些所谓“社会成本”的规避,最终都反映到了生产成本的偏低以及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强化之上——当然,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竞争力。

有了这样的了解,我们就可以试着为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的中国增长潜力做一些观察分析了:

先谈不利的。一是外需市场出现了变化。以主要国家政府的财政困窘及百姓必须进行的消费行为的调整而言,全球出口市场都不令人乐观,对所有国家都不利。二是中国必须矫正以往的透支行为,从而使生产成本增加,出口竞争力减弱。这两条,都不利于未来的增长。

但另一方面,(一)中国有庞大的全球最大潜力的内需市场,可以经由收入分配改革、民营化、城镇化等手段有效开发;(二)中国还存在巨大的矫正性需求(针对环境、生态、资源修补的产业);(三)及巨大的民生(住房、教育、医疗)需求。在供给面,(四)中国还将持续推进体制改革,体制改革每多进一步,经济能量就多释放一分;(五)在劳力资源之外,中国还有极大的脑力资源有待开发。

这就是“国情不同”。下一个30年,中国还有多大的“可持续增长”潜力,读者可自行判断。当然,前提是大方向一定要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