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财经
12604300000061

第61章 中国三大金融风险

2008年9月世纪金融海啸爆发之后,中国政策当局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甚至加上非常规的如家电下乡政策来拉动内需,终于保八成功,连续两年增长率达9%及10%以上。但不计一切后果的政策操作,后遗症不小,金融方面现在至少已面对了三大风险。

首先,是房地产信贷。过去两年的新增信贷规模合计达18万亿之数,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分别为房屋的开发与购买提供了大量贷款,促成了房市的空前繁荣,其中不免也有泡沫的成分。房市繁荣、房价上升时没有问题。但最近由于CPI涨势强劲,政府不得不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所及,自然波及房市,房价上涨受阻,甚至不排除下降,这时就开始面临信贷风险了。

中国房市有无泡沫?从来都只能由结果证明。目前大中城市的空屋率甚高,这种供过于求的现象,在长期中不是问题,中国社会总有日增的刚性需求把它逐步消化;但在短期中,一旦资金紧缩,资金链一断,泡沫就会“现形”,而且立即爆破。对金融体系而言,这即是信贷危机。

第二个,是地方融资平台。也是在金融海啸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支持地方政府筹组融资平台,发企业债等融资工具,或以土地为抵押向银行借钱。这些各式各样的所谓融资平台,像“开发公司”、“建设公司”等,迄2010年底已达一万多家,70%集中在财政最吃紧的县级政府中,目前总融资规模已达10万亿之巨。

有关部门估计,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中,有1/4即二到三万亿将成为烂账;有一半,是投资在有赔无赚的“大白象工程”上,但这一部分或有税收及卖地收入为后盾,还本付息尚可。从另一角度来看,所有地方政府迄目前为止的未偿贷款总额已高达7.4万亿,相当于地方政府总年收入的226%。

本质上,这地方融资平台制造的也是一个泡沫,若未能遏制,越晚爆,危机越大。

六月初,路透社爆料,中央有意速战速决,在6月到9月的三个月内,拆除这个威胁金融稳定的定时炸弹。消息一出,利空发酵,金融类股立即暴跌。因为在拆弹计划中,除中央政府吸收一部分贷款外,也要求四大国有银行承担一部分地方融资平台的亏损,无疑这将导致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激升,盈利大减。

第三个,是地下金融或又叫影子银行。简单说,就是民间信贷或高利贷。

这些影子银行可以是农村信用社、典当行、担保公司,也可以是普罗大众,更可以是在一般银行之内,总之,就是在正规的、合法的银行金融体系之外的民间借贷。

这些民间借贷,利息很高,每月2分利或3分利,折成年率,远高于银行利率。以至于最近已出现不少借债人因付不起高息而自杀匿逃的事件。

地下金融所以存在,是一方面有需求,但需求在最近紧缩货币政策不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下难以获得满足,一方又有供给,是因为银行存款为负利率,资金不愿留在银行。供、需配合,就形成了一个高利贷的民间金融市场。这在经济一片向好时,楼市飙涨,高利贷有利可图,一旦景气逆转,政策调整,就危机浮现了。

三大金融风险,如何化解,考验相关政策部门的能耐。但形势及问题演变至此,不能不做一些经验总结:(一)救市要得法,必须尽可能估计政策的后遗症;(二)尤其是货币政策,轻易不能用之于救市,信贷狂欢时很快乐,但总有收摊时,先甘后苦,并不好受;(三)中国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还大有深化的空间,体制搞好,体质才强,大小毛病才少;(四)无论政府、企业与百姓,搞经济发展、搞经营、要赚钱,心态要健康,必须务实,不能务虚。一切泡沫皆来自于虚,又走向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