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财经
12604300000008

第8章 海权VS陆权

——中国21世纪战略新思维

中国发表《外交政策》白皮书,首次将海权以专章论述,显示了中国在新世纪战略布局上对海权重视的新倾向。

中国历来都是一个陆权大国。这主要是,(一)中国在地缘上位于欧亚大陆,中国西陲更直接深入到欧亚大陆的腹心;(二)人类历史至少在10世纪甚至15世纪之前,远洋航运的技术都未臻成熟,一直到15世纪初明朝郑成功下西洋才正式大规模地揭开了人类远洋航运的历史,可惜昙花一现。

然而,继郑成功之后,西方哥伦布、麦哲伦陆续的海上探险却展开了近代西方海权强国的崛起。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到英国、美国、日本,可以说,近500年来,所有列强无一不是海权国家。海运的兴起也为重商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发展作了最好的铺垫。

对中国而言,在明初昙花一现、戛然而止的远洋活动之后,却走上了战略收缩,甚至最终到了闭关自守的地步。“西”进“东”退的结果,就是近两百年来,帝国主义频叩中国大门,闯开大门,欺凌中国。中国也进入到3000年来最恶劣不堪的处境。

所谓否极泰来,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几场关键的边境战争终于稳住了一再下挫恶化的趋势。1979年的改革开放,终于很勇敢地再度打开大门迎向世界,并且,连续30年的快速增长也为中国的复兴崛起开了一个最好的势头。对连续几代的中国人而言,深刻的经验是:侵略来自海上,机遇也来自海上,甚至未来的挑战也来自海上。——近来出现的海洋关注以及海权思维,因此是一个逻辑的必然。

近年来,中国的经贸网络迅速遍布全球,远洋海军从无到有,“利益疆界”也成了新的战略思维,这一切,都标志着一个新的中国海权世纪正在揭开序幕。《外交政策》白皮书的“海权”新一章正是一个时代的注记。

新世纪的中国,重视海权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中国的海权战略要取得成功,必须留意三个关键:

(一)陆权不可偏废。刚才说,中国从来就是一个陆权国家。欧亚(在一定程度上,非洲也是)大陆作为一个“世界岛”从来就是人类文明的重心。近几百年来,纵使海权国家兴起,也未曾根本改变这个形势。中国绝不能疏于对中亚、西亚及中东的经营。尤其,美国在经历了伊拉克及阿富汗战争的挫折之后,已决定采取战略退缩,再加上美国在穆斯林政策上始终都难以甩掉两个包袱(1)以色列因素;(2)基督教基本教义派因素,对中国而言,这是十分有利的时机。必须认知到,陆权是中国的战略纵深,是为海权的伸张作为后盾的。

(二)海权战略有狭义及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海权战略主要指军事;广义的海权战略则包括经济、贸易、政治、外交、科学、法律等等,总的来讲,是一种广泛的海洋发展观。

所以,广义的海洋战略的形成,必须从观念、意识、教育及人才培育开始做起,深入到每一个领域。具体举例,中国的海洋教育相当薄弱,专业的海洋大学屈指可数,高层次的海洋研究也很有限。其次,中国的政府体制中,主管海洋部门的规模及位阶也必须积极扩充与提升,非如此,不足以发展海权战略。

(三)就地缘战略角度来看。中国近年来努力发展远洋海军,并不断尝试出太平洋及印度洋,也在印度洋相关国家投资建设深水港,布建珍珠链。但如把中国的海洋战略视为一盘棋,那么这盘棋中的最大场或最关键的一子,就是台湾。台湾这子必须下好,然后中国才能在东海、南海取得优势,并且冲破美国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直出太平洋,使黄海、东海、南海、台海成为中国准内海。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新世纪真正成为一个陆、海双栖两权皆备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