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财经
12604300000092

第92章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战略契机

——中国第四个战略机遇期来到了吗?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九月发表评论文章(作者为Arvind Subramanian)认为,欧美经济危机令迟早会发生的事更早出现,西方过去300年(作者按,最多是200年)在经济上领先的地位将被中国取代;人民币更可能于未来10年左右取代美元成为储备货币首选。

三年前世纪金融海啸爆发时,大家最当心的是会不会出现像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很难想象的是三年后的现在,会出现持续深化、恶化的欧美债务危机,并且因此还可能演变成欧美的政治危机,从而牵动全球的权力格局。

事实上,全球金融危机在全球化下造成的政治效应或许才刚开始,中东、北非政局的变化是序幕,西欧国家近来此起彼落的社会抗争及因此对现有执政政权造成的可能冲击是第二幕,然后,欧债及美债危机导致欧美在全球政经版图地位上的势力弱化可能是第三幕;当然,接下来很可能就是中国影响力的变化……,就像彼得森研究所的评论文章所预见的。

中国的崛起现在已经是一个国际间共同的感受与认知了,但就时间概念言,它的开始,必须从1979年起算,而且与邓小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形势判断有关。

1979年邓小平决定的改革开放无疑是这30年来中国崛起的最重要基础,但邓小平所以会作出改革开放及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定,是因为他对于中国战略形势的观察,有一个“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判断。这个判断很重要,没有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就不能“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在看来,邓小平的判断是基本正确的。

说“基本正确”,是过去30年中国的确获得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和平发展机遇期,但也必须看到,其中也有不少属于幸运的成分,试分段解析如下:

(一)1979年1月1日,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启动之日,也是中美建交之日。美国要打中国牌制衡苏联,因此相当讨好、迁就中国,双方处于蜜月期。1991年苏联解体,中国牌的意义消失,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1991到2001是第二个阶段,美国主要由克林顿执政,中美关系时时因人权与最惠国待遇而有些小摩擦,但总体问题不大,因为美国一直有着一种强烈的期待,希望也将中国纳入到西方政经体系之中。2001年,中国也终于入世了。

(三)2001年,小布什执政,是所谓的新保守主义的泻派团队。开始视中国为竞争对手,上任伊始,就发生南海撞机事件。但911恐怖袭击打乱了布什的路线图,并因此陷入了阿富汗及伊拉克的战争泥潭,脱身不得,卸任前再来个世纪金融海啸,元气大伤。但2009年奥巴马执政后,2011年5月击毙本拉登,这个阶段告一段落。

从1979到2011,经历三个阶段,中美关系基本稳定,此即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其中不乏运气成分。从现在开始,令人关注的是,中国还有下一个战略机遇期吗?

历史的发展,经常不受人的意志所左右。世纪金融海啸如今演变成了欧美债务危机,且形势日趋严峻,欧美英日瑞五国央行齐救欧洲银行,美财长盖特纳亲赴欧盟参与欧盟财长会议“下指导棋”。从长期看,寰宇之内,有能力伸出援手的就是德国与中国。

中国该不该出手?如果该,又应如何出手?不仅已是中国各界热议的话题,也成了全球金融市场最敏感的指标。本文受篇幅所限,不拟深论此一议题,但想指出一点,形势的发展或许会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与前景有关,这无疑是中国必须认真面对及切实掌握的契机。对中国而言,真正的崛起除了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条件外,国际货币的条件是不可或缺的。现在看来,有利的形势正在形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