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下旬,我应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文学博士释圣严法师的邀请,赴台北参加"佛教与中国文化"学术会议,会期三天。后又应台中慈善寺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释惠空法师等人的邀请参访了二十多所佛教寺院。与去年访问台湾的印象相比,对台湾地区的佛教现状又有了深一层的了解和体认。
一、7月22日,我乘CA101航班于上午8点20分起飞赴香港,因香港大雨滂沱,飞机被迫在广州滞留两个多小时,下午再飞抵香港时又遇狂风暴雨,经过一番周折与奔波,于当晚7点30分从香港飞赴台湾。次日中午,圣严法师在来来饭店设素宴为与会者接风洗尘。下午2点20分学术讨论会正式开幕。经过集中、紧张、认真的研讨,会议于25日中午结束。会议结束后,圣严法师在农禅寺为与会者饯行,午宴后又专门会见了大陆学者。圣严法师讲话真切而富有感情,双方会见在极其真诚、恳切、亲密的气氛中进行,充分体现了两岸骨肉同胞和佛教学者间的深厚情谊。
会议的主题是"佛教与中国文化",着重讨论佛教与中国宗教、哲学、文化、艺术、政治、社会等的关系。会议的宗旨是加强对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了解,阐扬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开拓文化视野和促进人类文化的融合。从会上宣读的论文来看,内容比较集中于佛教文学艺术、佛教哲学思想和教理实践等几个方面,其中不少论文颇有新鲜见解,推进了研究的深度。应当说,这次会议收获是比较大的,与会者加深了对佛教与中国文化诸形态关系的了解,进而提高了关于佛教对中国文化之贡献,乃至中国文化对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贡献的认识。大力弘扬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是两岸佛教界、学术界的共识。在主办单位和与会者的共同努力下,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从历史、地理和传承关系来看,台湾佛教的根在大陆,佛学研究的根也在大陆,因此两岸佛学交流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成为会上会下关切的话题。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两岸应尽速拓展更直接的交流。就这一看法,我曾征询圣严法师的高见,法师当即表示完全赞同我的看法。看来增强两岸文化(包括佛教文化)的交流确是大势之所趋,人心之所向。
二、"佛教与中国文化"学术会议结束后,我在惠空法师的陪同下,先后参访了台北文殊院、海会寺、华梵人文科技学院、灵泉寺、青年佛教会、西莲禅苑、文殊院护法会新竹分会、慈善寺、灵岩寺、清凉寺、中台禅寺、净心寺、高雄佛教讲堂、文殊院护法会高雄分会等。惠空法师陪同我由南北上返回中坜市后,又由圆光禅寺性实法师陪同访问了圆光佛学院、潮音禅寺、清心讲堂等。每到一处都受到热情友好的接待,印象良深。
我们首先到海会寺。海会寺的寺名系于右任先生手书,见后心中顿生亲切之感。离开海会寺,我们的专车直奔位于石碇乡的华梵人文科技学院。该学院的创办人晓云法师原籍广东,曾赴印度求学深造,毕生致力于佛教艺术和教育事业,是享誉中外的知名艺术家和教育家。晓云法师虽已80多岁,但身体健朗、精神爽利、思维敏捷。参观后,晓云法师陪同我们共进午餐。席间,法师除谈及学院事宜外,还多次提到她和四川隆莲法师的师兄妹关系,情真意切,溢于言表。晓云法师表示非常期盼和隆莲法师会面畅谈,但目前院务繁重,加以许多文稿资料需要整理,不克分身,深感难以两全。我祝愿她早日因缘成熟,两种愿望都得以圆满实现。
我们从台北出发南下,途中经过西莲禅苑,这是一座修持禅净的道场,小巧玲珑,环境清幽宜人,道风严谨。住持智谕法师是惠空法师的师父,目下身体有恙,坐在藤椅上静养。据我看,智谕法师培养出惠敏和惠空两位法师,当是他的重要业绩。我们到时,禅院法师不少在砍柴洗菜,见到惠空法师都行礼致意,称他为师兄,并向我夸赞他有很强的事业心。惠空法师对西莲禅院的一花一木自有一番特殊感情,他转了寺院的各个角落,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7月30日,我们访问南投县埔里附近的灵岩寺、中台禅寺等著名寺院。灵岩寺是弘扬江苏苏州灵岩山寺印光大师(1861-1940)道风、专修净业的大道场。创建人妙莲长老,祖籍安徽,于1981年自香港到台湾定居。他在1984年购置大量山地,开始建造规模宏大的灵岩寺,现已成为清净庄严的十方大丛林。妙莲长老弘扬净土,重视严格持戒,劝人老实念佛。寺院住众的宗教生活精进不懈,每日凌晨2点50分打板起床上早殿,至5点20分下殿;随后集体跑山,以强健身体,培养团体精神;6点过堂用早斋;8至11点,下午2至5点,诵净土五经和念佛,其间11点过堂用午斋;晚7点至9点30分进堂参加"慧命香";10点,完毕一日课程后养息。我们访问时,妙莲长老因事外出,由副寺自强法师接待,共用午斋。自强法师是妙莲长老的得力助手,自1984年以来一直负责全寺的实际创建工作。他自叙出家因缘,震撼四座,使我难以忘怀。
与灵岩寺相距不远,正在兴建中的埔里中台山中台禅寺是台湾地区著名的禅宗道场,创建人惟觉禅师,四川人。他早期在台北县万里乡建立了灵泉寺,弘扬禅法,敷设"数息"、"参话头"和"中道实相观"三个法门,以启导学人"定心"、"净心"、"明心"。由于他的禅法生动活泼,灵活圆融,近几年声名鹊起,皈依者日众,于是他又计划在埔里兴建占地120亩规模宏伟的禅宗十方丛林,预计15年完工。听说陈履安先生之子陈宇庭于1992年29岁时皈依惟觉禅师,法名见安,皈依后在修持上长进很快。见安禅师原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后在国外任职,游历了欧美许多国家。大概出于同乡之情,我很想见见见安禅师。不巧,是时他不在台中,不知日后有缘相见否。
8月初,我住在中坜市圆光禅寺。此前的几****住在台中慈善寺。我受到了两寺的住持惠空法师和如悟法师极为热情的接待。特别是惠空法师在事务非常繁忙的情况下,不辞辛苦,陪同我各处访问,令我感动、感激。我想借《法音》一角,向两位法师表示衷心的谢意。由于惠空法师曾长年担任圆光佛学院教务长之职,又为慈善寺住持,这就使两寺关系格外密切。慈善寺位于台中市市区,圆光寺则位于农田之中,周边环境迥异,然道风十分相近,都以继承中国佛教的传统而著称。如悟法师和惠空法师都十分重视僧伽教育,分别任圆光佛学院和慈善佛学院院长,大力培养优秀僧才。两寺也都重视弘化活动,并开展社会慈善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圆光禅寺是桃园一带第一大庙,如悟法师深沉、宽厚、稳重的风范为广大信徒所称道。在中坜期间,我还顺访了新竹潮音禅寺。圆光和潮音两个禅寺都以福建鼓山涌泉寺为祖庭,寺际关系很好。现任潮音禅寺住持真顿法师曾在泰国留学多年,刻苦精进,戒行庄严,荣获泰国国王御封华僧大尊长之职。他仿照泰国佛寺的建筑风格,重建潮音禅寺,推动了中泰佛教文化艺术的交流。真顿法师还和我提起大陆净因等五位在斯里兰卡攻读博士学位的学僧,也提到了超凡法师,由于六位比丘和我有着殊胜的因缘,而使我倍感亲切。
三、关于此次台湾佛寺之行的总体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
此次访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佛教界普遍在积极创办各类大学。创办大学是台湾地区佛教界渴望已久的了,经有关部门批准,允予成立的有五所:一是华梵人文科技学院。如前所述,此学院为晓云法师创办,其前身为成立于1990年的华梵工学院。"华梵"意在显示儒佛融汇的精神,学院的教育方针是科技与人文相合,慈悲与智慧相成,目前设有管理、机械工程、建筑、工业设计、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等七个系和东方人文研究所,今年已有第一届毕业生。学院计划还将增设哲学、历史、美术、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大众传播等专业。学院建立在山林之中,耗资甚巨,然环境幽美,可以说是一座森林大学。二是佛光大学,由佛光山星云法师创办,校址选在宜兰县礁溪乡林美山,该地景致秀丽,拥有自然环保空间。在台北时,现任该校筹备处主任、校长预定人龚鹏程教授告诉我们,1993年10月破土动工建校,第一期工程将于1995年完工并正式招生上课。该校拟设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包括中文和哲学两个研究所,文学、英美语文学、传播管理学、文化艺术行政学和社会教育学五个系。由于该校财力雄厚,主持者又有丰富的办校经验,估计建校工作将顺利展开。三是法鼓人文社会学院,创办人圣严法师。由于中华佛学研究所和农禅寺的场地不敷使用,圣严法师于1989年觅得台北县金山乡一片山坡地,命名为法鼓山,并计划兴建一座世界性的佛学中心,包括佛教的教育、研究、弘化、修行、修养等各类设施。兴建法鼓人文社会学院就是佛教教育的主体工程。该院首先分设宗教、语文、社会三系及佛学研究所、佛学函授部等。在会议期间,圣严法师还介绍我和法鼓人文社会学院筹委会副主任方宁书先生见面。据方先生告诉我,学院建设正在积极进行之中。此外还有由证严法师慈济功德会创办的佛教大学。听说是先办慈济医学院,地址在花莲。最后是玄焚大学,先成立玄焚人文社会学院,校址在新竹。
佛教界的法师、禅师从北到南竞相购山建庙的热情给我留下了又一个深刻的印象。这些新建或拟建的寺庙,其突出特点是规模宏伟,硬件设施完善,且有互相争雄之势头。就我参观过的灵岩寺来说,建有念佛堂、东西厢房、五观堂、大斋堂、总务堂、讲堂、观音殿、华严殿、阅藏楼、藏经阁、大雄宝殿、山门、许愿亭、护法寮、三层立体停车场,还将建地藏殿、弥陀塔等。据自强法师说,此后还将另选吉地,扩展大道场。灵岩寺是一庞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宏伟庄严,夜间一片灯火辉煌,遥望似一片光明大海,非常壮观。我站在灵岩寺高处,被誉为台湾最美的地方埔里尽收眼底,深为祖国山河的秀丽多娇而自豪。台中寺占地120亩,将建钟鼓楼,大雄宝殿,禅师殿,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个大菩萨殿,四大天王殿,外、中、内三个禅堂,比丘禅堂,比丘尼禅堂,台中学院,中台文物馆,图书馆,朝山会馆,开山纪念馆,男女众两个菩提寮,佛塔,关房,居士林,释迦公园等,足见其设计规模之大。在南投参观时,我还见到玉佛寺、佛光寺、圆通寺三寺毗邻并立的情况。三寺在扩建中互相争雄比高,以致在整体外观上给人留下了不很协调的印象。有趣的是,在三个寺旁边,有一传布(音)禅师的茅棚。传布禅师居此禅修已有三十春秋,最近才在信众支援下盖起二层小楼。传布禅师是从大陆来的,当过军官,后皈依佛门。他似乎不赞成在建庙上下工夫,主张个人静修,长年独居简陋茅棚,未曾动摇。我们去访问他时,惠空法师在中学执教时的一位同仁恰在禅师处,邂逅相遇,自是分外高兴。这位先生仍在教书,每逢寒暑假期则来传布禅师茅舍向他请教禅法。我在想,传布禅师是否走的是与其他禅师不同的修行之路?
台湾佛教给我的又一突出观感是,寺院和法师们都很忙碌,活动相当频繁。寺院除了自身的宗教生活和佛教僧伽教育以外,还经常举行许多面向社会的活动。其形式主要有:(1)学佛共修会。这是以社会人士为主要对象的学佛组织,一般在星期天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以使一周来纷扰疲惫的心灵得到清净。(2)初中、高中、大专佛学夏、冬令营。我在台湾时,台北市发生一起两名优秀的女中学生自杀身亡的事件,引起了社会震动。豆蔻年华的佼佼者何以如此匆匆就告别了人世呢?二人的遗书中说:"社会生活的本质就不适合我们。"显然,她们对人生价值的追寻感到失望。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台湾地区的青少年在生活上感到困扰的达160万人之多,占青少年总数的35.13%,自杀现象日益严重。在过去三十年内,12岁至15岁的青少年自杀案增长了三倍以上。与这种情势相应,不少寺院争办夏、冬令营。许多中学生家长都十分愿意孩子参加夏、冬令营,有意培养孩子去恶从善的宗教情怀和德性。(3)举办精进佛七、禅七、禅训班、禅坐会等,重视吸收小学校长,大中学教师、教授和校长参加。据闻,参加者相当踊跃。(4)重视青年学佛,支援学校佛学社团的佛学讲座。(5)监狱布教。(6)组织信仰佛教的医生义诊。(7)组织中医研习营,以提升人们对中医的兴趣和认识。(8)办幼稚园。(9)社会救济,如在冬季举办的冬令救济,就是通过举办书画义卖展等所获的收益,慰恤孤贫冻寒的民众。(10)设慈善护生会,包括推动环保工作等。(11)设立观音线,即寺院直拨电话,以为咨询者解答各种思想心理问题。此外,许多寺庙也长年举办各种****,如弥陀佛七、观音七、地藏****、息灾念佛大****、大悲****等。
上次访问台湾时,我已注意到台湾出家人素质的变化,发现不少文、理、工、农、医毕业的大学生皈依佛门。这次在新竹访问时,见到周山一先生,周先生是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重要负责人,他告诉我,他原来是信基督教的,现在笃信佛教教义。他对宗教的态度引起我的思考,可惜时间匆忙,未及深谈。在桃园中坜市,我遇到黄焕君和张惠美夫妇。两位都大学毕业,张女士更是政大哲学系毕业生,有人称他们是当地的两位秀才。两位对佛法、禅修都有一定造诣,撰有《人生同行禅同见》、《夫妻禅语》和《女性学禅》等论文。二位的论文集送了我一本。遗憾的是,我带去的书已送完,无以回赠。二位给我的印象是言谈恳切,温文尔雅。这大概是对自我生命有着深切体验、对人生意义有真实把握、对人生理想有切实提升的自然流露吧!黄先生说,安逸的生活,使他有时间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和宇宙的实相。张女士说:"夜阑人静时,夫妻对望白发频添,常有着那一种孩子、房子、车子都有了,如今我们还要什么呢?充实内涵、增长智慧等等不着边际的语丝片谈。"我想,在物质生活富裕后,提升精神生活(包括其最高层次的终极关切)将日益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如果说,黄、张二位是在家学禅、修禅的话,那么,灵岩寺自强法师则选出家学佛的道路。自强法师原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工商业者,他告诉我,他是南投本地人,原有几家工厂,约200多个劳工,还合开了几个公司,家有父母、太太、五个孩子。后来他放弃工厂,不要公司,离开家人,出家为僧。他说,人生太苦太累了,他悔恨出家太晚。但又说,师父告诉他,要找亏吃,要找苦吃。现在虽然很忙,但烦恼、痛苦反而少了。自强法师的话,久久萦绕在我的脑际,使我沉思良久。
这次宝岛台湾之行,增进了我对当地佛教的了解,收获很大。但篇幅已是不短,先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