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见辞赋部分。
过秦论(上)
【导读】
贾谊的政论散文、奏疏有纵横家之风,全面阐述了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感情充沛,气势逼人。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过秦论》选自《新书》,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此为上篇。上篇总论秦攻取天下的形势,分析其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行仁义;中篇指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没有制定正确的政策,而秦二世也没有改正错误;下篇指出在危急关头,秦国子婴没有力挽狂澜的才能。这一系列过失终致秦国覆灭。上篇高屋建瓴,简明扼要地指出了秦王朝成败的原因,说理透彻,思维严密,行文风格“雄骏宏肆”(姚鼐《古文辞类纂》),尤为后人所称道。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评价它说:“秦过只是末‘仁义不施’一句便断尽,从前竟不说出。层次敲击,笔笔放松,正笔笔鞭紧,波澜层折、姿态横生,使读者有一唱三叹之致。”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1],拥雍州之地[2],君臣固守而窥周室[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4]。当是时,商君佐之[5],内立法度,务耕织[6],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7]。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8]。
孝公既没[9],惠王、武王蒙故业[10],因遗册[11],南兼汉中[12],西举巴蜀[13],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1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15],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16],以致天下之士[17],合从缔交[18],相与为一[19]。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20]。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21]。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22],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23],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24]。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25]。秦人开关延敌[26],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27]。秦无亡矢遗镞之费[28],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有余力而制其敝[29],追亡逐北[30],伏尸百万,流血漂卤[3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32]。延及孝文王、庄襄王[33],享国日浅[34],国家无事。
及至秦王[35],续六世之余烈[36],振长策而御宇内[37],吞二周而亡诸侯[38],履至尊而制六合[39],执棰拊以鞭笞天下[40],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41],以为桂林、象郡[42]。百越之君,俛首系颈[43],委命下吏[44]。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45],却匈奴七百余里[46],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47],士不敢弯弓而报怨[48]。于是废先王之道[49],焚百家之言[50],以愚黔首[51]。堕名城[52],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53],销锋铸[54],以为金人十二[55],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56],因河为津[57],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58];良将劲弩[59],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60]!天下已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61],金城千里[6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振于殊俗[63]。陈涉[64],瓮牖绳枢之子[65],甿隶之人[66],而迁徙之徒[67],才能不及中人[68],非有仲尼、墨翟之贤[69],陶朱、猗顿之富[70],蹑足行伍之间[71],而倔起阡陌之中[72],率罢散之卒[73],将数百之众[74],而转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7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7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77]。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78],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79]。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锄櫌棘矜[80],非铦于钩戟长铩也[81];谪戍之众[82],非抗于九国之师[83];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84]。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85],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86]。然秦以区区之地[87],千乘之权[88],招八州而朝同列[89],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90],身死人手[91],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92]。
【注释】
[1]秦孝公:秦国国君,名渠梁,公元前361—公元前338年在位。他曾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得以迅速强大。据:占据。殽:殽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函: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北。固:形容地形险要、坚固。
[2]拥:占据。雍州:古代九州之一,在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及青海额济纳一带。
[3]窥:此处为图谋、伺机而取之意。周室:此指东周王室。
[4]“有席卷天下”四句:皆为统一天下之意。包举,全部占有。八荒,古代称四方最边远的地方为“四荒”,四方加上四隅,称为“八荒”。
[5]商君:商鞅。之:指秦孝公。
[6]务:致力。
[7]外:外交上。连衡:即“连横”,指秦国与东方的齐、楚等国个别联合,以打击其他国家。
[8]拱手:原为两手合抱表示恭敬,此处形容轻而易举的样子。西河之外:指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土地。
[9]没:通“殁”,死亡。
[10]惠王:秦惠文王,孝公之子。武王:秦武王。蒙:继承。
[11]因:沿袭,遵循。遗册:指秦孝公遗留下来的记录其政治规划的简册。
[12]兼:兼并。汉中:今陕西南部一带地方,原属楚。
[13]举:攻取。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蜀:古国名,在今四川西部。
[14]“东割”二句:魏、韩、赵等国皆曾割地给秦以求和。膏腴(yú),形容土地肥沃。
[15]会盟:集会结盟。谋:谋划。弱秦:削弱秦国的势力。
[16]不爱:不惜。
[17]以致:招纳。
[18]合从:即合纵,指东方各国北自燕,南至楚,联合起来共同抗秦。
[19]相与为一:结盟为一个整体。
[20]孟尝:孟尝君田文;平原:平原君赵胜,赵惠文王弟;春申:春申君黄歇;信陵: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少子。四人以善招揽贤士著称。
[21]并: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战国后期秦之外的九个诸侯国,其中以齐、楚最强盛,宋、卫、中山较弱小。
[22]宁越:赵国人。徐尚:宋国人。苏秦:洛阳人,是合纵的倡导者。杜赫:周人。四人皆为六国策士的代表。
[23]齐明等人皆为六国谋略、外交上的著名人才。通其意:沟通合纵国之间的意见。
[24]吴起、孙膑等人为六国军事上的杰出人才。制其兵:训练、统率六国的军队。
[25]叩关:攻打函谷关。叩,击。
[26]延敌:迎战六国联军。
[27]逡巡:背行而后退的样子。遁逃:逃跑。
[28]镞(zú):箭头。
[29]制其敝:掌控并利用九国的弱点。
[30]追亡逐北:追逐败走、逃亡的军队。
[31]流血漂卤:流的血可以使盾牌飘浮起来,是夸张之辞,形容死人之多。卤:盾牌。
[32]请服:请求臣服于秦国。入朝:朝见秦王。
[33]延及:等到。孝文王:昭襄王之子,名柱,在位仅三天。庄襄王:孝文王之子,名子楚,在位三年。
[34]享国日浅:在位时间短暂。
[35]秦王:即秦始皇,庄襄王之子。
[36]续:发扬。六世:指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余烈:遗留下来的功业。
[37]长策:长鞭。御:驾驭。
[38]二周:东周和西周,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西周灭于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年);东周灭于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亡诸侯:指灭绝六国,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
[39]履:登,踏。至尊:指皇帝。六合:天地四方。
[40]棰拊:刑具。鞭笞(chī):本为刑具,这里用作动词,鞭打。
[41]百越:又称百粤,古代散居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的总称。
[42]桂林:郡名,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辖境约包括今广西大部和广东小部。象郡:郡名,秦始皇三十三年置,辖境约在今广西西部、广东西南部和贵州南部一带。
[43]俛首:低头表示降服。俛,同“俯”。系颈:以绳系于颈上,表示投降。
[44]委命下吏:把性命交给秦国的下级官吏。委,托付。
[45]蒙恬:秦国大将,他曾领兵击退匈奴,主持修筑长城。藩篱:篱笆,这里比喻屏障。
[46]却:击退。
[47]胡人:匈奴人。
[48]士:指胡人的士兵。弯弓:把弓拉开。报怨:报被驱逐之怨恨。
[49]先王之道:指儒家所尊崇的尧、舜、禹、汤等古代圣王的仁义学说。
[50]焚百家之言:焚烧诸子百家的书籍。此指秦始皇34年(前213年)焚书之事。
[51]黔首:秦国统治者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
[52]堕(huī):通“隳”,毁坏。
[53]兵:兵器。
[54]销:销毁。锋:指兵器。(jù):钟鼓的架子。
[55]金人:金属铸造的人像。
[56]斩:一作“践”。斩华为城,凭借华山作为帝都东城。
[57]因河为津:以黄河作为帝都护城河。河,黄河。津,渡口。
[58]不测之溪:形容黄河之深。不测,难以测量。
[59]劲弩:强劲的弓。
[60]信臣:忠实可靠之臣。陈利兵:陈列锋利的兵器。谁何:言关塞士兵诘问过往行人。
[61]关中:秦地东有函谷关,西有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地处四关之中,故名关中。
[62]金城:形容城墙如同钢铁般坚固。
[63]殊俗:此指边远之地不同风俗的部族。殊,不同。
[64]陈涉:即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与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
[65]瓮牖:用瓦瓮作窗。绳枢:以草绳拴门枢。
[66]甿(ménɡ):通“氓”,耕田之民。隶:对贱者的称呼。
[67]迁徙之徒:被谪征发戍守边地的人。
[68]中人:一般的人。
[69]仲尼:孔子字。墨翟(dí):墨子名。
[70]陶朱:即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传说他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至陶(今山东肥城县西北)经商,自称陶朱公。猗顿:春秋时鲁国人,以经营盐业致富。
[71]蹑(niè)足:置身。行伍:本为军队下层组织的名称,代指军队。
[72]倔起:指陈胜首倡起义。阡陌:田间小路。
[73]罢散:疲困散乱。罢,通“疲”。
[74]将(jiānɡ):率领。
[75]揭:举。
[76]赢:担负。景从:像影子一样跟从。景,同“影”。
[77]山东:殽山以东。亡秦族:推翻了秦王朝。
[78]天下:指秦之天下。
[79]自若:像从前一样。
[80]锄櫌(yōu)棘矜(jīn):指农具木棒。櫌,同“耰”,古代碎土平地用的农具。棘矜,棘树做的杖。
[81]铦(xiān):锋利。钩戟:古代的一种兵器。长铩:长矛。
[82]谪戍(zhéshù):被征发去守边。
[83]抗:匹敌。一说同“亢”,高出之意。
[84]乡时:从前,过去。士:指六国谋臣。
[85]度(duó)长絜(xié)大:比量长短大小。
[86]不可同年而语:即不可相提并论。
[87]区区:小的样子。
[88]千乘:古代可出千辆兵车的国家叫做“千乘之国”。权:势力。
[89]招:招令。八州:雍州以外的八州。朝同列:指六国本与秦国同列,后皆朝拜于秦。
[90]一夫作难:指陈涉起义。七庙:帝王的宗庙。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建七庙之制。
[91]身死人手:指秦二世被赵高所杀,子婴为项羽所杀。
[92]“仁义不施”二句:意谓秦兼并六国时,需要凭借武力;但统一后形势不同了,这时应根据新的需要,以仁义治国,方能守住天下。
【延伸阅读】
战国七雄的********格局
战国七雄中,赵、魏、韩为中心国家,秦、齐、楚、燕四国为侧翼国家。侧翼国家与中心国家相比,在发展空间上更为广阔,在战略上也具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四个侧翼国家中,齐国处山东半岛,东、南、北三个方向被大海环绕;而燕向北、秦向西、楚向南在地理条件上都有着较大的战略纵深。但由于南方炎热潮湿,植被茂密,北地又多为山地、沙漠、高原,气候苦寒,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都难以开发,所以相比之下,秦国的********优势更为突出。
秦“僻在西陲”,凭山河的阻隔与六国分开,加上殽函的天险,使得它可以安然处于六国纷争之外而厚植国力。另外,我国地势是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逐渐下降。战国七雄中,独有秦处在地势较高的西部,以当时的交通条件,秦攻击六国有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之势。《史记·高祖本纪》载田肯说高祖曰:“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秦人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所赋予他们的优势,采取了明智的策略。首先将扩张重心指向了西南这个极具战略价值且容易夺取的侧翼地带,先后灭掉了诸多戎人部落,并于公元前316年吞并了巴蜀。这样秦国幅员大增,领土的东南部突入楚国侧翼,东部依殽函之固直达韩、魏两国的结合地区,从而形成了虎视中原之势。
苏秦曾以“连横”说秦惠王,他精准地分析了战国七雄的********形势,并预测秦必将统一六国。虽然当时秦惠王没有重用苏秦,但后来秦国所实行的一系列统一措施实际上是采用了苏秦的建议。
[此处参考了周德钧《合纵:中国古代********论》(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