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诗国文苑: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12693100000095

第95章 戏曲——张可久

张可久,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280年至1348年前后,字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曾任典史等小吏,做过昆山县的幕僚,仕途上很不得意,晚年居杭州。他的散曲取材广泛,多写景、抒怀、言情、赠答之类,反映出文人生活的各方面;风格典雅蕴藉,注重炼字,对仗工整,体现出散曲雅化的趋势。今存小令八百多首,套数九篇。有《苏堤渔唱》、《小山乐府》等散曲集。

【南吕·一枝花】

湖上归

【导读】

【南吕·一枝花】《湖上归》是张可久的代表作之一,写夜游西湖、兴尽而归的情景。这一散套工丽含蕴,具有词的意境,充分体现出张可久散曲典雅、清丽的特点。它以绘景为主,多用工整的对句,勾画出了西湖恬雅秀丽的景色,并营造出一派清雅、幽静的氛围;而景物的变换又与人的活动融为一体,既绘景,又写情,情景相生,自然流畅。曲中化用前人诗句比比皆是,如“横斜瘦影”、“幽咽泉流水下声”等句,同时还用了欧阳修、苏轼、孟浩然、苏小小等人的典故,皆能做到妥帖混成。凡此种种,形成了作品骚雅蕴藉的特色,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在炼字炼句上的深厚功夫。全作曲辞秀美,大量长短交错的对句的运用,不仅音调和谐,而且具有缠绵委婉的情味。

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1]。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2]。生色围屏[3],翠冷松云径[4],嫣然眉黛横。但携将旖旎浓香[5],何必赋横斜瘦影[6]。

【梁州】挽玉手留连锦英[7],据胡床指点银瓶[8],素娥不嫁伤孤另[9]。想当年小小[10],问何处卿卿[11]?东坡才调,西子娉婷,总相宜千古留名[12]。吾二人此地私行,六一泉亭上诗成[13],三五夜花前月明[14],十四弦指下风生[15],可憎[16],有情,捧红牙合和《伊州令》<sup>[</sup>17]。万籁寂,四山静。幽咽泉流水下声[18],鹤怨猿惊[19]。

【尾】岩阿禅窟鸣金磬[20],波底龙宫漾水精[21]。夜气清,酒力醒;宝篆销[22],玉漏鸣[23]。笑归来仿佛二更,煞强似踏雪寻梅灞桥冷[24]。

【注释】

[1]涵:包蕴,包容。

[2]佛头青:深青色。按佛家说法,佛陀的头发为青色,称为“青螺髻”。

[3]生色:色彩明丽。围屏:屏风。

[4]翠冷:苍翠,清冷。

[5]旖旎浓香:指代美人。旖旎(yǐnǐ),柔美的样子。

[6]横斜瘦影:指梅花。化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

[7]锦英:指花丛。

[8]胡床:一种坐具。银瓶:银质的瓶。比喻男女情事。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云:“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9]素娥:嫦娥。孤另:孤单。

[10]小小:六朝时的钱塘名妓苏小小。

[11]卿卿:男女间的昵称。

[12]“东坡”三句:化用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3]六一泉:在西湖孤山之南,苏轼为纪念欧阳修而命名。欧阳修,号六一居士。

[14]三五夜:农历每月十五日夜晚。

[15]十四弦: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16]可憎:反语,言极其可爱。

[17]红牙:红色牙板,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伊州令:乐曲名。

[18]“幽咽”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幽咽泉流水下滩”句。

[19]鹤怨猿惊:形容乐曲十分动人心魄。

[20]岩阿:山岩曲折之处。禅窟:寺庙。金磬:寺庙中和尚敲打的一种铜铁铸成的鸣器,形似钵。

[21]水精:即水晶。

[22]宝篆:熏香。

[23]玉漏:古代计时的漏壶。

[24]煞:甚。“踏雪”句:相传唐代诗人孟浩然曾骑驴过灞桥踏雪寻梅。灞桥,位于长安东。

【延伸阅读】

【双调·水仙子】<sup>[</sup>1]

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2]。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3]。酒醒寒惊梦[4],笛凄春断肠[5]。淡月昏黄。

[注释]

[1]水仙子:曲牌名,又名“凌波仙”、“湘妃怨”等。

[2]孤山:在杭州西湖边,****逋曾隐居于此,旧时多梅花。

[3]缟袂:白绢做的衣袖。绡裳:薄绸做的裙。此处用以指代梅花。

[4]“酒醒”句:传说隋代赵师雄在罗浮山遇见了美人,一起饮酒,他喝醉睡去,天亮醒来,发现自己是在一棵大梅花树下。

[5]“笛凄”句:疑指笛曲《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

[背景提示]

乔吉(1280?—1345),一作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山西太原人。乔吉一生穷愁潦倒,寄情诗酒,其作品多表现消极厌世思想。他在散曲创作上与张可久齐名,有“曲中李杜”之誉。刘熙载《艺概》中称他为“曲中翘楚”。其散曲风格清丽婉约,质朴自然,雅俗兼至,与张可久一味追求典雅不同。现存杂剧《两世姻缘》等三种,小令二百零九首,套数十一套。

这支曲写西湖边“寻梅”。它节奏明朗,既不避俗趣,运用了“冬前冬后”、“溪北溪南”、“树头树底”等“大白话”,又自然地化用典故、借用前人诗句意境,营造出清幽、凄冷的氛围。全曲于雅致蕴藉中含有天然质朴的韵味,其中也隐隐流露出作者的失意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