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新
12711800000031

第31章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理论(4)

列宁多次讲过:“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列宁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版,第53页)“民主也是一种国家形式。”(同上,第27卷,第255页)“民主也是‘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的统治,也是一种国家。”(同上,第28卷,第150-151页)“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民主也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们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同上,第31卷,第78、96页)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家虽然也已经认识到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但他们都把民主仅仅看作是一种政体,不具有国体的含义。列宁认为,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一方面,民主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专政;另一方面,民主是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在其内部实行权利平等的原则并组织政权。

(二)无产阶级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列宁以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这两种民主的历史实践材料为根据,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民主制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型民主。

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中说:“资产阶级民主同中世纪制度比较起来,在历史上是一大进步,但它始终是而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30页)列宁在《论“民主”和专政》中接着指出:“只有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使人类摆脱资本的压迫,彻底认清资产阶级民主这种富人的民主是谎言、欺骗和伪善,才能实行穷人的民主,也就是使工人和贫苦农民事实上享受到民主的好处。”(同上,第712页)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论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特征:“苏维埃民主制即目前实施的无产阶级民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就在于:第一,选举人是被剥削劳动群众,排除了资产阶级;第二,废除了选举上一切官僚主义的手续和限制,群众自己决定选举的程序和日期,并且有罢免当选人的完全自由;第三,建立了劳动者先锋队即大工业无产阶级的最优良的群众组织,这种组织使劳动者先锋队能够领导最广大的被剥削群众,吸收他们参加独立的政治生活,根据他们亲身的体验对他们进行政治教育,从而第一次着手使真正全体人民都学习管理,并且开始管理。……这就是在俄国实行的民主制的主要特征,这种民主制是更高类型的民主制,是与资产阶级所歪曲的民主制截然不同的民主制,是向社会主义民主制和使国家能开始消亡的条件的过渡。”(《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版,第183-184页)列宁和斯大林阐明了无产阶级民主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国家,批判了机会主义者把民主与专政对立起来的观点,从理论上论证了无产阶级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关系。列宁指出:

无产阶级国家,既是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又是无产阶级专政制度,“是新型民主的(对无产者和一般穷人是民主的)和新型专政的(对资产阶级是专政的)国家。”(《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版,第33页)“苏维埃制度是供工人和农民享受的最高限度的民主制,同时它又意味着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决裂,意味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型民主即无产阶级民主制或无产阶级专政的产生。”(《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版,第172页)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中谈到无产阶级专政问题时,也有相同的看法:“国家是统治阶级用来镇压其阶级敌人的反抗的机器。就这一点来说,无产阶级专政实质上和其他任何阶级的专政毫无区别。但是这里有一个本质上的差别。这个差别就在于以前所有的阶级国家是少数剥削者的专政,而无产阶级专政则是多数被剥削者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8-219页)但是,后来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过分夸大了专政的一方面,在实践中搞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比如,他针对一些人的关于“阶级斗争平息了”的说法,曾经说过:“我们的进展愈大,胜利愈多,对击溃了的剥削阶级残余也会愈加凶恶,他们愈要采用更尖锐的斗争形式,他们愈要危害苏维埃国家,他们愈要抓紧最绝望的斗争手段来做最后的挣扎。”(《斯大林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28-129页)革命与建设事业胜利愈多,阶级斗争的形式就愈尖锐,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如果真是这样,共产主义社会里,不可想象阶级斗争会成为一种什么状态。

(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列宁在《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中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这包括两个意思:(1)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版,第168页)他在<论无产阶级民兵》中还认为:“人民需要共和国,为的是教育群众实行民主。不仅仅需要民主形式的代表机构,而且需要建立由群众自己从下面来全面管理国家的制度,让群众在管理国家中起积极的作用。用普遍的人民武装即真正普遍的民兵代替旧的压迫机关即警察、官吏和常备军——这是惟一可走的道路,这条道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国家避免君主制的复辟,使国家能够有计划地坚定地走向社会主义,不是从上面‘实施’社会主义,而是发动广大的无产者和半无产者群众去掌握管理国家的艺术,去掌管全部国家政权。”(《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版,第287页)不难看出,列宁是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观点出发,说明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社会主义国家被称为“新型国家”,基本的一条,就是由于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者后“争得了民主”,民主真正具有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实质性内容。

因此,把民主与社会主义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把民主看作是社会主义以外的东西,是对社会主义的歪曲。社会主义民主既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又是调动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的一个基本途径、方法和手段。

(四)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是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列宁始终认为,在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他在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的讲话中认为:

“我们深深知道,俄国文化不发达是什么意思,它对苏维埃政权有什么影响;苏维埃政权在原则上实现了高得无比的无产阶级民主,对全世界作出实行这种民主的榜样,可是这种文化上的落后却限制了苏维埃政权的作用并使官僚制复活。说起来苏维埃机构是全体劳动者都可以参加的,做起来却远不是人人都能参加,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这决不是因为法律造成了障碍,如在资产阶级时代那样;恰恰相反,我们的法制有助于这样做。但只有法律是不够的。必须有大量的教育工作、组织工作和文化工作,这不能用法律迅速办到,这需要进行长期的巨大的努力。……最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不管它怎样民主,也有无数法律上的障碍阻挠劳动者参加管理。我们已彻底扫除这些障碍,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达到使劳动群众能够参加管理的地步,因为除了法律,还要有文化水平,而你是不能使它服从任何法律的。由于文化水平这样低,苏维埃虽然按党纲规定是通过劳动者来实现管理的机关,而实际上却是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来为劳动者实行管理而不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

在这里,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只有通过长期的教育才能解决。”(《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版,第150页、第154-155页)因此,我们除了要从民主类型的区分来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还必须从民主制度的发展程度上来说明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它的发展是一个逐步积累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就客观条件来说,民主受到历史传统的限制,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的限制,受到某些违反民主原则的封建残余的影响等等;就主观因素来说,无论是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还是民主意识、民主习惯的养成和树立,都不是一个早上就能完成的。经济文化越是落后的国家,民主建设进程就越需要更长的时间。

三、毛泽东等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论述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深知民主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毛泽东曾经说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与此同时,中国又多了两件东西: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中国共产党人才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各族人民的民主自由,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的主要经验

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是毛泽东民主观的首要内容,毛泽东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著作。在这篇著作中,他从人民民主专政的科学概念、人民的范畴、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阶级基础和历史任务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他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基本条件。毛泽东强调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80页)毛泽东还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同上,第1475页)后来,他又进一步说明了这个公式:“人民民主专政有两个方法。

对敌人说来是用专政的方法,就是说在必要的时期内,不让他们参与政治活动,强迫他们服从人民政府的法律,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改造他们成为新人。对人民说来则与此相反,不是用强迫的方法,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就是说必须让他们参与政治活动,不是强迫他们做这样做那样,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向他们进行教育和说服的工作。这种教育工作是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工作,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5页)周恩来也一直坚持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观。1956年7月,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他在中共上海第一次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现在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应该是: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从国内来说,残余的反革命分子没有完全肃清,从国外来说,帝国主义还敌视着我们,因此,我们的专政应该继续。但是,由于我们的专政更加巩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更加强大了,所以我们的民主就应该更扩大,而不应该缩小。这一方面是形势许可,另一方面是从整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中得来的经验。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消灭剥削阶级。专政的权力虽然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但这个权力是相当集中相当大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忽视民主。苏联的历史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我们要时常警惕,要经常注意扩大民主,这一点更带有本质的意义。”(《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7页)毛泽东对民主的认识还有其不足之处。1957年2月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民主这个东西,有时看来似乎是目的,实际上是一种手段。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民主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政治这个范畴。这就是说,归根结蒂,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从事物的相关意义而言,民主作为政治上层建筑,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这是正确的。但民主还有自身的独立意义,从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关系到真假社会主义的标志来讲,民主又是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把民主单纯看作是手段是不全面的。这样看待民主,是他认识上的局限性。

(二)国家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各级政权都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和行使职权的。毛泽东认为,只有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发挥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也才有力量去反对革命的敌人。但他强调指出,民主集中制不是民主与集中的随意相加,在贯彻该原则时,必须将民主与集中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仅仅强调民主集中制的一个侧面而忽视另一个侧面。他说:“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