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
12731100000113

第113章 嫡系杂牌远征能将(2)

不久,卫立煌以第2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指挥身份,批准拨给18集团军步枪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0万枚和牛肉罐头180箱,并多次去延安造访。在延安期间,卫立煌还观看了战地服务团演出的以团结抗日为内容的文艺节目,当即表示也要成立这样一个团体。不久,卫立煌参照西北战地服务团的样子,集中了几十名北平流亡学生和陕北公学的毕业生组成了“第2战区前敌总指挥部战地工作团”,并从八路军中引了一批人才。他还亲自为“战地工作团”规定任务,主要是做军队的政治宣传工作,搞好与民众关系,用新思想、新办法代替旧思想、旧办法,鼓舞部队士气,提高部队作战能力,使部队不被日军消灭。他命令司令部人员,每天下午五点都要到工作团学唱歌,凡不去的,必须到他本人那里去请假。这样,每当夕阳西下之际,工作团门口便聚集了一群挺胸凸肚的官儿们,摇头晃脑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工、农、商、学、兵,大家来救亡”的歌曲。在工作团的协助下,卫立煌还自己填词,写了《第14集团军军歌》,歌词如下:

这是我们的地方,这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第14集团军,英勇坚强,为祖国的生存而奋斗,团结得好比钢一样。

服从命令,保卫边疆,联合民众,抵抗暴强,把自己的力量献给人民,完成中华民族的解放。

此时,卫立煌的“战地工作团”内有个秘密的共产党支部。被蒋介石视为高级将领的卫立煌,居然提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事情是这样的:

1939年的一天晚上,平常没有吸烟习惯的卫立煌突然吸起烟来,经过良久的思索,他突然向来自八路军的工作团团员、秘书赵荣声提出:“我参加共产党好吗?怎么参加呢?”见赵秘书无法答复,他就催促赵秘书到西安去找八路军办事处的林伯渠,当下从床底下拖出一个小皮箱,取出100元给赵,说:“不要到军需处领旅差费了,也不要跟任何人说,不要耽搁,天亮就走。”林伯渠的答复,对卫立煌起了很大影响。卫立煌特别对信中“黄河保卫华北,先生保卫黄河”的话颇为感动。

抗战初期,按国民政府的先例,凡司令长官都兼任该战区最大一个省的省主席,可卫立煌自从任司令长官以来,不兼省主席,显得难堪,于是他一面直接打电报向蒋介石提出要求,一面托好友为其说项。9月,行政院终于发表了他兼任河南省主席之职的任命状。

卫立煌自从兼任省府主席后,感到最麻烦的事就是怎样对付地方势力。卫立煌新官上任,很想在地方上做一件令人耳目一新的事情。他看到河南大学办得乌烟瘴气,于是就拟了个改造方案,决定保住原有的范文澜、稽文甫等知名教授,换校长、教务长、秘书长,由新领导倡导移风易俗,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可是此事尚未办好,国民党顽固派枪杀确山县的新四军负伤人员和家属二百余人的消息传来,全国为之震惊。卫立煌得知后,立即撤了该地区专员的职,把联防主任传到洛阳关禁起来,并收回其工厂,取消其民团预备队,使他的名声一落千丈,气得吐血,不久死去。

1941年9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更换为熟悉中国情况的冈村宁次大将。9月底,冈村宁次集中兵力,分三路渡过黄河进犯郑州。由于郑州守备空虚,卫立煌来不及调派兵力,10月4日,郑州即被日军占领。卫立煌认为郑州是中原重镇,命令部队于13日拂晓实施全面反攻,此次战役,卫立煌亲自指挥,于10月31日一举收复郑州。

1942年1月中旬,洛阳形势暂时稳定,卫立煌被革去二级上将衔,随后又被免去河南省主席职务,与蒋鼎文对调。一个月之后,卫立煌乘车离开洛阳长官司令部前往火车站,途经市区,突然发现沿街许多群众自发设置香案来给他送行。他十分感动,连忙下车步行,一直走到车站。据说在洛阳市,70年前前清一位道台离任时才有过这样动人的场面。他一进站,便军乐齐鸣,集团军总司令部和长官部的同事纷纷走上前来,与他握手言别。

1943年冬,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失利,此时,卫立煌被再度起用,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国远征军司令。当时,在缅甸的日军有第23军、第38军、第15军和“印度国民”师团,共计九个师团的兵力。日军在滇缅路线上各要点腾冲、龙陵、松山、平更、芒市、吨町等地,利用地形,筑工事扼守。卫立煌研究了敌情,制定了反攻作战方案:以腾冲为攻击目标,以第11集团军担任防守,并决定以第20集团军负责攻击,由粟柴坝、双虹桥强渡怒江,向窄路实施轰炸,阻滞缅北的日第33军和第15军出兵支援滇西日军。

5月11日拂晓,卫立煌下达了实施反攻、强渡怒江的命令。战至次日,由新编第33师、第88师、第76师抽调组成的加强兵团和第54军各师分别从惠通桥上游、三江口、攀花、粟柴坝、双虹桥等地渡过怒江,分路向日军进攻。当接到第54军军长报告,该部与日军争夺据点,他立即命第53军全部渡江,支援54军再次夺占了据点。13日,卫部攻占平夏,日军狼狈地向芒市溃逃。14日,中国军队攻占大塘子,卫立煌当即命第53军某师强渡蛮里河,直接威胁敌之战略要地,进攻高黎贡山,一举击溃日军第56师团。21日,中国军队53军进驻腾冲。至此,卫立煌的反攻部队全部渡过怒江,完成了初期反攻任务。中国军队强渡怒江的成功,震惊中外。美国的《时代》杂志对卫立煌做了专题评论,并在封面上刊登了他骑马的照片,标题为“常胜将军卫立煌”。

卫部渡过怒江后,卫立煌仔细分析了情况,采取新制定的作战计划。6月1日,左、右集团军按照卫立煌新制定的作战计划,全部转入反攻。1至9日,右集团军击溃日军第56师团,战至20日,右集团军率先再次夺占桥头和马面关阵地,乘胜前进,同日,右集团军攻占北斋公房、瓦甸、明芝和东固衔,按预定计划向腾冲发展。于此同时,左集团军也先后攻击腊孟街和领安街,分别围攻敌固守的据点松山和龙陵。

攻克松山后,左、右两集团军联成一片,战局非常有利。卫立煌立刻命令两集团军乘胜西进,于11月初攻占龙陵,中旬克芒市,1945年1月占吨町,27日与驻印军会师芒市。至此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的战略任务。不久,卫立煌获得了伪国民党政府颁发的青天白日勋章。

抗日战争胜利不久——1946年11月,卫立煌和韩权华带着两名秘书到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西德等国考察军事。1947年10月初,卫立煌结束了他的国外旅行之后飞抵上海。此时,国民党已在东北发动内战,蒋介石有意让卫立煌到东北就任“剿总”之职,以挽救危局。卫立煌刚到上海,伪国防部参谋长顾祝同和蒋介石的首席智囊张群接踵而至,力劝卫立煌就任新职。随后,陈诚的老婆也声泪俱下来请求卫立煌去东北任职。1948年1月17日,南京政府明令卫立煌为东北“剿总”。卫立煌进入东北之后,即着手收拢部队,固守要点,稳定局势,并注意对部队补充整训。他对解放军继续进行的冬季攻势采取稳重态度。

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东北野战军突然奔袭北宁线。蒋介石急调卫立煌至南京接受任务:即以沈阳主力出动,解锦州之围,并夹击锦州地区的解放军。到南京后,卫立煌不赞成蒋介石的作战方针,主张应候关内增援部队,解锦州之围后渡大陵河、出沟帮子,向辽西地区前进,沈阳国民党军主力才能西出与东进兵团会师。蒋介石闻言,拒不采纳卫立煌的意见,要他立即回沈阳指挥部队出辽西。卫立煌当即含糊其词地推脱说:“回去与负责将领仔细商量后再作处置。”蒋介石不放心,派参谋总长顾祝同随卫立煌同到沈阳,监督他执行命令。为此,顾、卫二人发生争执。顾、卫争执后,顾祝同回到南京向蒋介石汇报了卫立煌不执行命令的情况。当解放军即将进攻岌岌可危的沈阳市区时,卫立煌依然留在这座危城之中,默然地端坐于总司令部,直到10月,蒋介石才派飞机把他接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时,暂时定居香港的卫立煌心情十分激动,不管自己是不是“战争罪犯”,拿起笔就起草了一份电报,通过香港的中共有关组织,发到北京向毛泽东主席致贺。1955年春,周恩来总理写信给卫立煌,希望他返回北京。卫立煌接信后十分高兴,于3月15日秘密到达广州。卫氏夫妇到达广州后,由中央华南局代发电报到北京,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朱德副主席致敬,报告他已经回来,同时将预先准备好的《告台湾袍泽朋友书》交新华社发表,呼吁在台军政友人认清形势,跟共产党走,为人民尽力。卫立煌回来后,先后担任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务委员。

1960年1月17日,卫立煌因心肌梗塞等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1月20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主持追悼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董必武、陈云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送了花圈。卫立煌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烈士公墓,紧挨着林伯渠、陈赓等人的灵位。

【作者点评】

卫立煌将军人生经历丰富:做过孙中山的随从,成为国民党的五虎将之一,是人民拥戴的抗日英雄,解放后被改造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卫立煌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特别是抗战期间其爱国之心昭然于世,令人尊敬。

青年时期,卫立煌不满于前清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抱着除暴安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愿望投入粤军,只身随孙中山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为国民革命做出了他应有的贡献。正义的事业强烈地吸引着他,孙中山的教诲强烈地影响着他,卫立煌逐渐成长为一名北伐战场上的英雄,逐渐成为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卫立煌还没有察觉国民革命性质的变化,为蒋介石效忠,率部向红军进攻,是卫立煌对其信┭觥—正义的一次亵渎,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耻辱。

然而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热忱,在抗战爆发后,又一次把卫立煌从人生的低迷状态中拉向人生的光明。他任第2战区前敌总指挥,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对中华民族的无比热爱,指挥我抗日健儿与敌人在华北、西北战场进行了无数次艰苦的斗争,在忻口大战、太原会战、中条山之战和洛阳之战中,他投入巨大的爱国热情与敌周旋,显示了他高超的指挥艺术。另一方面,在外敌入侵国家危难时,他能深明大义,坚持团结御侮,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成功地合作。在山西,他和八路军接触较多,关系较好,曾经多次到达延安造访,一颗爱国心使他从剿共将领转化为一个积极向共产党靠拢者(曾让赵荣生到八路军办事处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卫立煌担任第1战区司令官时除继续与中共人员往来外,还限制惩罚制造反共摩擦的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大地的侵略。抗战后期,卫立煌作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率中国远征军击溃了从缅甸方面向云南入侵的日军并打通中印交通线,为抗战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归国后卫立煌为促进祖国统一,奔走各方,盼望台湾的朋友早日回到祖国的大家庭中来,共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些都是他爱国热情的真实体现,是他为人敬慕的人生注脚,也是他的故事广为传诵的原因。

卫立煌早年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是一位进步的国民党员,他戎马半生,奉行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强烈愿望。他主张“团结奋斗,振兴中华”,建立“强盛独立之中国”的爱国思想是值得我们仿效的。卫立煌将军的崇高爱国热情,热爱人民服从真理的精神,必将给后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孙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