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12743000000017

第17章 网上公众表达的影响(3)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开辟了新的表达空间,也拓展了社会交往范围。与传统媒介相比,人们更容易在网上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想表达出来和传播出去。并且,网络传播突破了传统社会交往方式的地理限制,从而使人们可以在更为宽广的范围内寻找志趣相投者。与之建立联系。网络的这种去中心化和超时空的特性,特别给一些在传统的传播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带来机遇。由于社会歧视等原因,不少弱势群体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处于沉默和分散状态,但是在网络上,他们不仅可以表达自己,而且还通过表达为改变自身命运和群体的生存状态而努力。

在主要由社会弱势群体成员参与的网上讨论空间中,“肝胆相照”论坛是比较值得关注的一个。这是一个由乙肝病毒携带者创建和维护的民间论坛,2001年开始使用现名,目前已有超过5万的注册会员,日上帖量超过2千。“肝胆相照”论坛以“为乙肝携带者服务,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为宗旨。如今,它的表达活动已经吸引了不少圈外人注意,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等传统媒体报道过该论坛的情况,少数传播学者也注意到这个论坛所包含的意义。不过,对于弱势群体在网络上的表达情况以及这种表达所产生的影响,目前我们尚无比较深入的研究。本节希望通过对“肝胆相照”论坛的个案分析,以深入了解网络传播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意义,以及它与现实的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肝胆相照”论坛(http://www.hbvhbv.com)设有“论坛日志”栏目,供网友记述论坛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根据日志上众多网友的记述,论坛是在个人网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其发展历程大致如下:

2000年到2001年是个人网站时期。一位乙肝患者利用网上免费空间申请开办论坛,为同病人倾诉和交流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场所,同时也聚集了最早的一批乙肝患者和关心者,他们中大多数成为后来“肝胆相照”论坛创办和维护的骨干力量。由于免费空间的不稳定性,早期论坛存在的时间短暂,兼以当时网络环境的局限(如技术、费用等),这些论坛的影响十分有限,经常访问者一般只有几十人。

2001年10月,“肝胆相照”论坛在两个早期的由乙肝患者主持的论坛(菜青虫乙肝论坛和开心乐园)合并的基础上正式创办,注册了hbvhbv.com的国际域名,并由网友个人出资为之购买一年的商业空间,论坛主页上出现“肝胆相照”字样。

2002年6月,论坛上曾发起捐款活动,用以购买网上虚拟主机空间,论坛的技术系统也得以升级,论坛影响力迅速扩大。个人自愿捐款的形式使论坛发展获得必要的资金,避免商业力量的操纵,维护了论坛的民间性和独立性。

2003年6月,“肝胆相照”和健康网合作,健康网为之提供免费的空间,但论坛发展仍保持独立性。

“肝胆相照”论坛一个令人瞩目的地方在于,尽管已经具有可观的规模和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力,但到目前(2004年6月)为止,它仍然仅仅是由一群关心乙肝患者生活和权益的人在管理和维护,除了跟一些公益性机构和基金建立合作关系外,论坛本身并不依托任何机构或基金,论坛发展所必需的经费开支依赖个人自愿捐款。论坛管理者和众多版主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论坛工作。他们不从论坛管理工作中获得物质报酬。

论坛创办以来,栏目和板块不断调整。目前由乙肝专区、生活区、后花园、论坛管理区四个板块构成。“乙肝专区”下设8个栏目,交流有关肝病治疗、保养方面的信息,具有较强的科普色彩。“生活区”下设HBVER权益、健康与科普、开心乐园、聚会交友、原创文学、前程创业板6个栏目,从科普到休闲娱乐到维权。内容差距比较大。“后花园”下设5个栏目,以休闲娱乐为主,包括一个IT技术版。“论坛管理区”下设社区建设、论坛日志、捐款专区、版主交流和回收站5个栏目,其中版主交流和回收站为锁定板块,不对一般用户开放。

在论坛的诸多栏目中,主题贴数和文章总数超过1万的有4个(截至2004年6月27日数据):开心乐园、HBV咨询、HBVER权益、聚会交友,覆盖休闲娱乐、专业知识和维护权益三大主题。

“论坛管理区”是“肝胆相照”的一个特色板块,在这里,论坛管理者发布各种管理公告,提供有关管理规定的解释,论坛参与者发表有关论坛建设发展的构想和建议,论坛重要活动和事件得到记述。它使论坛管理趋于公开和透明,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方便的背景资料。

本文的基本目的是考察社会公众在网络上的表达样态。以及这种表达活动对于参与者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社会影响。“肝胆相照”论坛是一个纯粹的民间公益性论坛,迄今为止没有商业力量的渗透和参与,目前以每天新增近百位注册会员的速度在迅速发展。具体来说,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个个案的研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论坛参与者出于什么目的而使用论坛,论坛表达对论坛参与者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2)这个论坛的大多数参与者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属于弱势群体,在生理和经历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他们如何建立论坛上的表达规则,他们的表达是否具有公共领域讨论的特征。

(3)由于论坛参与者具有比较一致的利益诉求,那么,论坛表达活动可能对社会现实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二)网上家园:虚拟群体身份的构建

“肝胆相照”论坛的首页上有这么一句标语:“乙肝战友网上家园”,这代表论坛对自身角色和功能的定位。“家”寓意温暖、关爱,也寓意集体的力量;“家园”则是每个人赖以存身的所在,有了家园,才可以结束漂泊和流浪,才可以建立对未来的向往。从对论坛的观察来看,“家”确实是各种帖子里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不仅那些注册时间长的用户对论坛抱有强烈的感情,甚至一些注册不太久的用户也对论坛形成强烈的群体归属感。如在论坛日志的《简略历史概况》主题下面,一个早在2001年10月注册的网友(好阳光)写道:“每天总会来论坛报道,可以说,上班也没这么积极主动。看一些帖子,然后被鼓舞被感动,有时也会开心地傻笑。慢慢的,那些晃悠着的马甲,就变成了熟悉的朋友。变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一个2003年12月注册的网友(活着的灵魂)的发言是:“我来的比较晚了,潜水很长时间,终于在2004年的元旦注册了,呵呵,我现在每天要花4小时以上在论坛,不过网速慢,要开好长时间!这里有家的感觉!”

国外学者对网络传播(CMC)的研究也发现,在网络上形成的社会集合体,有可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在虚拟空间形成人际关系网络。怀特对美国老人使用老年网(Seniornet)和其他类似网站的研究发现,卷入网络程度越高的人,从因特网获得社交支持(Social support)满足感也就越强,对线上社区参与越深,所感受到的人生压力也就越低。不过。值得探讨的是,由于因特网交流的匿名性和间接性,且缺少传统人际传播中丰富的非语言暗示,网上的这种群体认同是如何形成的,它通过什么机制得以在比较长的时间里维持下去。

要理解“肝胆相照”对于论坛使用者的意义,就不可忽略这个论坛的来源。从本质上说,它是一个民间自发形成的带有互助性质的网站。由于社会上深刻存在的对乙肝的恐惧心理,兼以缺少常识,一些乙肝患者希望将自己求医问药的甘苦表达出来,为同病者提供参考,减少后来者的弯路,所以,论坛早期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之间关于治疗和用药经验的交流。可以说,论坛为这些乙肝患者而存在,也是在这些乙肝患者的参与中存在。这种交流给论坛使用者带来强烈的参与感。

跟别的论坛相比,肝胆相照的一个特点是,论坛使用者之间除了网上公开交流,利用电子邮件、短信、QQ等方式进行的网上私人交流也十分活跃。私人交流虽然不可能在所有成员中建立起均衡的模式,但一部分成员可以借此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并推动了论坛核心成员圈层的形成。从“聚会交友”栏目的主题里可以看出,以城市为连接点的论坛成员的网下聚会也相当频繁,论坛里的交流从纯粹的表达层面向生活层面延伸。而论坛开放式的管理方式除了可以集中群体的智慧推动论坛本身的发展,实际上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加强了群体凝聚力。

如果联系到肝胆相照的前身是在乙肝患者希望成立社团而无果的情况下出现,就可以明白这种深度参与是论坛成员协调现实和理想的折中。尽管在有些成员眼里,论坛还是显得非常松散,但网络毕竟使这些本来分散、孤立的个体聚集成群体,因相互支持而变得坚强,因不断努力而产生希望。所以,深度参与强化了论坛使用者的群体归属感,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是论坛使用者对群体归属感的渴望促成了深度参与。

从表达方面来说,论坛的这种虚拟群体身份构建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

1.符号实践

霍尔认为,认同是一个过程,是使用历史、语言以及文化资源以变成(being)而非是(be)某一特定主体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肝胆相照”形成的这种和谐的“家”的氛围,与参与者使用的符号不无关系。除了随处可见的“家园”意象外,网友之间还普遍使用代表家庭成员关系的各种称谓,如“大哥”、“兄弟”、“小妹”,以及非常具有网络特色的字母简写形式,如GG(哥哥)、JJ(姐姐)、DD(弟弟)、MM(妹妹)之类。通常,符号是对现实关系的一种表达,如用“兄弟”来指代现实中的一种血缘关系,但符号也有建构现实的力量。比如,两个并无血缘关系的人,若总是以“兄弟”相称,天长日久,也会滋生出某种类似于血缘关系的情愫。于是,通过符号建构,一个想像的大家庭得以诞生。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肝胆相照”上,这种表示家庭关系的符号使用会比一般论坛上频繁得多?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肝胆相照”论坛使用者具有非常高的同质性。他们中大多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携带者的亲人,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体味着差不多的求医、求学和求职的苦恼。相似的经历和同病相怜的心情,使他们在虚拟空间的交流容易产生心灵的共鸣,形成类似于相濡以沫的情感。实际上,促使“肝胆相照”产生的初始原因即在于此。“肝胆相照”的前身“乙肝论坛”(后改名hbv论坛),由一个网名kenan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创办。他因为自己是乙肝患者而萌发注册一个属于乙肝患者自己的民间协会的想法,未能如愿后,而在网上建立了虚拟的倾诉空间。其他几个早期的有影响的论坛莫不如此,如“战胜乙肝”网(http://www.hbver.com)的创办者是因为家族感染,“小冈笔记”的主持人则是起因于自己7年与乙肝作斗争的经历。论坛使用者发明了“hbver”一词,作为所有乙肝携带者的共同名称。他们在论坛上彼此以“战友”相称,因为面对共同的病毒“敌人”。

乙肝患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也是使他们异常珍惜网上空间的重要原因。由于社会歧视心理,论坛使用者在网上所获得的社交支持,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没有可替代性的选择。在强大的社会压力面前,作为分散、孤立的个体,他们显得脆弱,并且只能选择保护性沉默。“聚会交友”栏目曾有一个讨论主题:“当你听到身边的人在谈论HBV时,你的反映?”提供三项选择,结果将近70%的人选择“一阵悸动,强忍着,装着听而不闻”。在主题后面的跟帖中,虽然不少人表示要“乘机进行科普宣传”,但有更多的人表示“无语”、“听他们说,自己不说”或“不安的听着”。由于这是一个在现实中隐身、沉默的群体,所以,在现实中,他们几乎没有倾诉的对象、宣泄的空间,也无从获得安慰、支持和鼓励。

在论坛现在已有超过5万注册会员的规模下。要维持一个联系紧密的群体,从整体上保持和谐的“家”的氛围,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参与者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参与者之间的纠纷,都可以将论坛由一个大家庭分裂成无数的小家,并且降低使用者对论坛的忠诚度。“肝胆相照”也存在这样的矛盾纠纷。不过迄今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其中原因与使用者对论坛的珍惜是分不开的。例如,“HBVER权益”栏目中的一个主题:“告个别吧!再见我的hbv和论坛!”(2004—6—4)主贴的内容是一个网友因为对版主的不满而离开论坛,在其后的跟帖中就多次出现“精神家园”的意象,其中一个写道:“你是一位好战友,但是论坛已经是我们最后的一块精神家园了,它的使命不仅仅是为了维权。”另外一个帖子的内容是:“维权的方式很多种,希望坚持下去,常回家看看。”还有一个劝留的帖子里写道:“回来吧,亲爱的战友。这里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2.历史记忆

社会学家认为,历史记忆可以有效地凝聚群体,群体以创造和追溯共同的历史记忆来维持和修正群体边界。“肝胆相照”的历史是通过两种方式建立起来,一是正面修史,论坛各种活动和事件得到记述并被张贴。每一个论坛使用者都可以浏览和补充。论坛目前的四大板块其实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乙肝专区”、“生活区”和“后花园”是表达的“前台”,而“论坛管理区”是表达的“后台”。在前台。人们就当下的事件和话题进行交流。而后台则是对论坛历史和重要事件的记述。而且,后台也是一个开放参与的空间,通过对有关史料的梳理,既明晰了论坛的发展脉络,也是对新注册会员进行社会化教育的理想手段。例如在“论坛日志”的《简略历史概况》主题下面,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些新注册会员在读完“历史”后留下的感慨。一个注册3天的网友(木鱼花)的发言是:“向前辈致敬!”(2003—11—16注册,2003—11一19发言)另一位网友(wwqn)的发言是:“读了论坛的历史让我十分的感动。在此向各位版主深深的鞠一躬以表达我的崇高的敬意。谢谢。”(2003—7—10注册,2003—9—30发言)一位网名nilxn的网友发言:“第一次知道肝胆相照的历史,很感动!说真的,办得很好,短短几年内能发展到现在,真的不容易。”(2003—12—20注册,2004—1—2发言)论坛在建构历史的过程中。同时也建构了自己的“英雄”、自己的精神、自己的追求,这些无疑增强了论坛成员的情感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