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炼面对的是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企图用石油卡住中国人的脖子。国家要求“石油产品三年过关,五年立足国内”。号召石油工人瓜菜代,勒紧裤带奋发图强。老厂长徐今强说:“千困难万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
兰炼人不甘心看着中国的汽车背着大煤气包在马路上跑。哪怕饿肚子,也要把油搞上去。
厂领导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派人三下甘南,四上永登,种土豆、采草籽、挖蕨麻、打野物,改善职工生活。因为当时配给的粮食定量每人只有26—30斤不等的原粮,每人每月一两食油,过年的时候每人供4两肉。厂子自己不想办法,兰炼人连炼塔都爬不上去了。
新装置30单元开工生产,一线工人连轴转,食堂没有东西供夜餐。饿得没办法就喝一碗盐开水或酱油汤继续作业。车间主任用自己的呢子大衣换来了一些面饼,分给大家吃。
如此困境中,兰炼人攻下了航空燃料油、航空润滑油以及一大批国家急需的高级石油产品。
没想到经济刚刚好转之际,新的难题又出来了。兰炼的原油本是由玉门油矿供应,1962年改为由3000公里之外的大庆油田供应。
这样一来,运费剧增,当年仅此一项就得亏损2600万元。兰炼人为这2600万元的亏损,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全厂开展了节约一滴油、一度电、一滴水、一寸材料的增产节约运动,一切精打细算。到年终不但没亏,还向国家上缴利税475万元。兰炼因此成为全国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之一。******总理亲自命名,并接见了厂长贾庆礼。
兰炼投产五年后,一个爆炸性新闻从西固气象万千的油海塔林中传出。
1963年12月15日,新华社消息:“我国石油产品已基本自给,中国人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兰炼人为自己创造的业绩欢呼雀跃,向着新的目标前进。到1966年初,兰炼发展成为一个多种功能的特大型综合性企业。生产的石油化工产品由原设计的16种增加到125种,其中绝大部分是国内首次生产,填补了中国石油产品的一项又一项空白。其产品以品种齐全品质优良闻名于世。八十年代中期兰炼出口的高级润滑油占该产品全国出口总量的一半多。
1989年,这个年产值11亿,上缴利税一直在全国前30名之列的兰州炼油化工总厂面临巨额亏损。亏损的原因是:国家将平价原油每吨上调27元,仅此一项,兰炼全年要多支出6237万元;新开发的东疆火烧山原油每吨加收运杂费78.5元,兰炼要支出2625万元;原供应兰炼的30万吨青海高价原油改为平价之后,兰炼要多支出加收的运杂费5850万元;东疆火烧山原油质量差,兰炼因此减少利税1020万元。化工原材料和动力价格上涨,兰炼又要额外年支出2500万元。
这样,兰炼交纳税金后,将发生非经营性亏损1.45亿元。非经营性亏损使声名远播的兰炼陷入尴尬的境地。
1989年3月25日,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书****中央和******。
报告写了一大串,归根结底,要紧的话是这么一段:兰炼自1958年投产以来,石油产品几十年一直执行的是五十年代国家制定的出厂价格。兰炼的原油费用高于全国其他炼厂,而成品油的出厂价却低于东北、华北、中南等地。原油、原材料、动力价格接连上涨,而兰炼的价格不能变动。因此兰炼多加工原油,就多增加亏损。国家如果不从政策上调整,兰炼很难摆脱亏损。
但是兰炼的1.3万名职工清醒地认识到,不能指望产品涨价解决亏损。兰炼不能在炼油这一棵树上吊死。还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开拓精细化工生产领域。
截至1999年底,兰炼累计加工原油8447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427亿元,实现利税140亿元,列甘肃省第一利税大户;排序甘肃最大企业第一。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由原设计的100万吨提高到550万吨,并具有相配套的加工能力。固定资产原值由建厂初期的18亿元增加到51.75亿元。常年生产的250多种石化产品和300多种机械、仪表产品中有14种获国家金质、银质奖,47种获部优,65种获省优。有6种产品获甘肃省名牌称号,优质品产值率达60%以上。“飞天”牌石油产品、“飞箭”牌炼油催化剂和石油添加剂、烟气轮机,在国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
兰炼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6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230余项省部级荣誉称号。
外界很多人不知道甘肃,不知道兰州,却知道兰炼、兰化,“两兰”的名声大得很。
兰化,原名兰州化工厂,后称兰州化学工业公司。1952年着手筹建,1956年春破土兴建。建工部兰州工程总公司等各路建设大军开进工地,推土机的轰鸣声和劳动号子打破了沉寂多年的西固荒原。
甘肃省省长邓宝珊也带领5万军民参加挖管沟的义务劳动。
到1957年,30多万平方米的化肥主厂房仅用半年时间就拔地而起。1958年冬,年产1万吨甲醇装置、5万吨合成氨装置、8.2万吨硝酸铵装置相继建成投产,解决了国家急需。
1960年春,兰化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丁苯橡胶,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合成橡胶的历史。同年9月20日,化工部决定,兰州化肥厂、合成橡胶厂等共同组成兰州化学工业公司。
1961年底,年产5000吨乙烯的管式炉等三个装置在合成橡胶厂建成投产。不久,管式炉乙稀年生产能力达到2.2万吨,这是中国首次生产出以石油气为原料的乙稀。随后又相继开发了甲烷氢转化、重油常压气化等新技术。
1962年,兰化公司副经理林华出任由国家科委组织的赴西欧石油化工考察团团长,与另5名高级专家一起去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6国考察。回来后,引进了12个项目成套设备,国家决定把这些装置安建在兰化。1964年,从德国引进砂子炉乙稀装置,从英国引进与之配套的5套石油化工、化纤装置。
砂子炉裂解装置在外行人听来是个不时髦的名字,但它扮演着兰化追逐世界脚步向石油化工全面转化这台戏中的主角。
砂子炉装置施工之时,“****”风爆骤起,人心浮动。就在1966年3月18日,****中央总书记、******副总理******视察兰化。
******说:“工厂要搞好生产。”
这句话支撑着兰化人顶住风浪,坚持生产,使砂子炉于1968年拔地而起。1970年,砂子炉装置开车,成为全公司生产的“龙头”。随后,那些引进的配套装置为国家生产出了第一批聚烯烃塑料产品。生产的高压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兰化的这些产品,第一次标着“国产”的牌子亮相市场。
走过10年奋斗历程,兰化公司全面转变成为一个以原油、轻油为主要原料,以石油化工产品为主体、专业比较完整配套的联合企业。从此,中国的化学工业由过去的电石化工、粮煤化工逐步转入石油化工。
兰化以“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出经验”而享誉全国新老同行。最明显的是:“哪里有石化,哪里就有兰化人。”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兰化的王牌产品三大合成材料,一直在全国独占鳌头。中国石化领域中的这个拓荒者的历史地位早已载入史册。
进入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把兰化推向市场。这个大型名牌企业,面对的是一批新兴石油化工企业的竞争和世界化工厂商的挑战。兰化的应变之策是,引进与技术开发双管齐下。1984年,兰化从日本引进万吨ABS树脂装置和5000吨高抗冲聚苯乙烯。这两个娣妹项目投产后,使兰化的塑料产品猛增50%。兰化的ABS使江浙人发了大财。
1989年,兰化公司实现利税第一次突破2亿大关;1990年,实现2.35亿元;1991年增至2.55亿元。此时,那座曾经被当作宝贝的砂子炉已光荣退役。高大的换代装置毫秒炉正大显身手。毫秒炉开车后,仅每年综合利用石油资源和节能降耗所产生的直接效益就达3000多万元。
改革开放的头10年,兰化完成了30多项重点工业试验,232项科研成果中有21项属国内首创,10项达到国际水平,6项获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兰化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保持在100种以上。
****总理曾把兰化叫中国石油化工的“老母鸡”,兰化作为中国第一个石油化工基地,投产4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上交利税近50亿元。累计为国家提供各类石化产品2800多万吨;先后开发国内首创技术115项,研制成功26种石油化工关键设备,为国内外设计了60多种石油化工装置,承建或援建了130多项较大的石化工程,还向全国300多个单位输送各类人才2600余名。
兰化真大,职工连同家属,人口十万之众。
家大业大的兰化,已形成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多元发展”的新格局。生产的****橡胶等产品是国防军事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兰化获得市级以上荣誉2001项,其中国家级荣誉230项。连续排名“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榜。
中国造出第一台沙漠钻机耸立塔克拉玛干美国人惊叹荒凉的地方怎能有这样的工厂
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原名炼油化工设备厂,是国家“一五”期间建成的生产石油钻采机械和炼油化工设备的大型骨干企业。其前身是兰州石油机械厂、兰州四五○厂。二者均在156项重点项目之列。厂址选定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112号,占地140公顷。
建筑总面积59万平方米。两厂于1953年开始筹建。1956年动工兴建。1958年1月1日两厂合并,改称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简称“兰石”。
这个拥有万余职工的大型骨干企业,有主要设备2100余台,曾因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而闻名遐迩。兰石的“第一”很多,最出名的是:1959年兰石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3200米钻机。
1960年兰石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批8”涡轮钻具。
1971年兰石又制造出中国第一台5000米海洋石油钻机。
1984年兰石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6000米电驱动石油钻机。
1987年又试制完成中国第一台ZJ45D丛式井钻机。
国家要造国际上为数无几的高空模拟试验台。航天工业部的人背着图纸跑遍了全中国,没人敢接这个活。是兰石人拿下了这种亚洲首屈一指的尖端设备。制造高空模拟试验台,别人曾要价3000万元,兰石只收了八九百万元的报酬。而为造这台设备,兰石厂一个工段的年产量减少了1000多吨。兰石人的这种精神使用户深受感动,称赞兰石具有大企业风度,说兰石干出来的设备,精度高,磁粉、X光射线、超声波探伤达到三个百分之百,真不简单。
明眼人一看便知,但凡最后跑到西北找兰石的,不用问,都是别处拿不下来的难题。如果兰石也干不了。只有进口。
环顾全国各大油田70%以上的在用钻机,都是兰石造。再看全国各大炼油厂用的国产加氢设备,90%来自兰石。因此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哪里有油田,哪里就有兰石钻机;哪里有炼油化工设备,哪里就有“兰石造”。
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生子”的兰石厂,一路飘红。从1979年到1989年,10年间向国家上交利税4.2亿元。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兰石这个在计划经济摇篮中长大的“独生子”,遇到了麻烦。突然有一天,发现石油钻机的订单大跌。工厂的年产值由2亿多元变成了1亿多元。连发工资都困难了。
以大而全的外来模式建起来的这个国有大型企业,实在是大,职工连同家属有5万多人,厂房也是亚洲最大。过年过节,给职工吃的鱼得用火车皮调运,还要租个冷库存鱼。各家各户的煤气也是厂里从外地调运的。以前过惯了原材料靠调拨,产品靠包销的日子,此时要参与市场竞争,谈何容易!但兰石人必须面对。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开始了新的创造性劳动。
他们研制出中国第一台2100毫米和2300毫米的热壁加氢反应器,又组织“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会战”,试制成功2.6板焊结构热壁加氢反应器,达到国际八十年代先进水平,成为当时中国炼化容器典型产品,仅此一台就为国家节约外汇100万元。上述产品国内各大炼厂需求量很大,过去一直依赖进口。
当兰石人看到塔克拉玛干33万平方公里的盆地沙漠带上耸立着30台美国钻机和罗马尼亚钻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中国的沙漠上没有中国的沙漠钻机,这是兰石人的耻辱!”兰石人说,为什么要花几百万元请美国人来把进口的美国陆地钻机改造成所谓的沙漠钻机?为什么在罗马尼亚的钻机上盖个挡沙的防沙棚也充当正牌沙漠钻机使用?难道我们兰石人造不出地道的沙漠钻机?机遇悄然降临。1989年,罗马尼亚政局演变,使钻机交货时间推延。石油部在镇江市召开设备订货会。兰石人去投标6000米沙漠边缘ZJ60L钻机。
说起沙漠钻机,在中东就有整体拖运的“沙漠之舟”,而美国又是沙漠钻机主产国。但是要造塔克拉玛干沙漠使用的钻机,却是另外一码事。
塔克拉玛干边缘不同撒哈拉边缘,这里的平均气温为45℃至零下20℃,温差很大。而且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多是移动沙丘,沙厚150米~300米,地形不平。在这样的地基上树立钻天井架,真不容易。
何况国际上尚无现成的设备供塔克拉玛干使用。要买美国地道的一般沙漠钻机,也得花人民币1.4亿元。
兰石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去镇江投标的。
“给1000万,我们干!”兰石人在订货会上的报价,引起了轰动。太低了。可兰石人紧接着说:“为了堵住进口,我们保证10个月造出沙漠钻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