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兰州历史文化(六):工業搖籃
12756500000005

第5章 中国近代工业的闪闪星火(2)

1880年5月,年近古稀的左宗棠让士兵抬着棺材出关,踏上了决心收复伊犁的悲壮征程,成为五千年中华历史上第一爱国将领。左宗棠之所以有此壮举,是因为他早年在长沙见到林则徐时,林氏曾对他讲了西边国土的重要性,要他重视边防,务求西北一隅之长治久安。

林氏还将自己在陕甘、新疆一带的见闻录赠于左。

左宗棠一心要承担起林文忠公未完成的事业。他忘不了,当年63岁的林则徐特为时年37岁的左宗棠写下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能祸福避趋之。”

希望他能担当强固大西北的重任。

伊犁,是在大军压境的势态下通过谈判收复的。

左宗棠率领大军受尽苦难,平定新疆,阻遏了俄英长期对我西北边疆的侵略,打破了英俄按照“长城以内是中国”来划分世界的企图。

说来说去,值得称颂的是,兰州制造局所造的枪炮子弹,其技术与火力已达到当时的世界水平。这些出自兰州的先进武器,在扫平阿古柏政权,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正义战争中大显神威。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用中国近代工业生产的武器战胜外国侵略者的先例。

羊毛这里有的是造出“母鸡”好下蛋

左宗棠坐在油灯下沉思,他想在兰州再干一件大事。这件事是由一片烟色的呢子引发的。

光绪三年(1877年)冬天,兰州制造局的总办赖长凭想象自制了一台水轮机,用甘肃产的羊毛试织成一段呢子拿给左大人看。左氏摸摸呢片,拍案叫好:“竟与洋绒相似,质薄而细,较本地所织的褐子,美观多矣。”

褐子,是用羊毛线土法织成的一种粗布。

见多识广的左宗棠见过从国外输入的洋绒,也知道西北人用羊毛织的褐子,相比之下,觉得赖长试织的这种呢子比褐子好看得多。

左氏早就研读过魏源的著作,对“学习采用外国新式生产工具和技术来制造货物”极为赞赏。他想,日本人把魏源的《海国图志》拿去研究,用以振兴国家,我们闭关锁国,大大地落伍了。他向来不只考虑军用补给薪饷粮秣,还十分注意地方民众生计和经济发展。

他觉得在西北大兴洋务,办织呢局,势在必行。他想的是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他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西北畜牧业了如指掌。

甘肃西南部和黄河以西及湟水流域,素以畜牧业著称于世。汉代牧苑故址就在榆中,隋唐最重要的官营牧业设在陇右,宋代史料上有兰州“牛羊驼畜充满山谷”的记载,明时则为山羊绒生产基地。兰州的绒褐行销全国。

左宗棠认为,在西北羊毛产地的中心建设一座织呢厂来织呢,能使成本低廉,足以抵制洋呢进口,也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左氏采纳了赖长的建议与设想,决计要在兰州建织呢工厂。他说:“这里羊毛有的是,购得‘母鸡’好下蛋。”

办厂子要先上奏折请旨的。

“马尾能造船,兰州为什么不能织呢织绒?”醇亲王奕譞这样说。他很重视左宗棠的计划,两宫太后也表态支持左宗棠。在西北大兴洋务,在兰州开办织呢局的方案得到朝廷恩准。

光绪三年(1877年),左宗棠写信给上海的西征转运局委员胡光墉,信中说:兰州制造局赖长用他新创造的一种水机试制出的洋绒,与进口羊绒相似,质地薄而细,又很耐穿,比本地传统织出的褐子美观,只是因为他在没有专业技师教授的情况下自行设计制造的,毕竟费很大的工力。赖长的意思是想买一套织呢织布火机,拿到兰州仿造。这也是一项利民实政,希望你按照所附赖长的设计图纸,在上海留意访购这种设备。左氏在信中还说,此间羊毛驼绒有的是,煤也易得,只要有了火机就能节省工力。

胡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善于结交上层人物,因协助左宗棠筹措军饷,购办西洋新式火器,得左宗棠出奏保举,朝廷破格优奖,赏穿黄马褂,顶戴用珊瑚,成了一名“红顶商人”。

不久,左宗棠又写信嘱咐胡雪岩,要他把所有的开河、掘井机器和织呢机器,先买小的运来。

虽然上海德商泰来洋行的经理嗲喱说,用大的合算,但左氏不想买大的。他对胡雪岩说,买大的不如买小的,因为,一则机器重大,陆地运输极为艰难,买来小的,让中国工匠仿制,将来做大,亦可得力;二则,弟年已望七,精力智慧日渐不如从前,恐怕难以坚持下去,如果将来接替的人意见不一致,就会给别人造成口实。再说,眼下西域已经平安,各省领取的军饷等经费很难像以前那样。这些年来,自己饱尝困境之苦,事后还在心寒,正想着及时缩小规模,怎么还敢搞那些恢宏阔大的举措呢!

左宗棠对胡雪岩如此坦诚相告,足见其交往颇深。

当年左宗棠任浙江巡抚时,百废待兴,四处寻访富绅解决经济困难,在滨湖大街看到胡雪岩的豪宅,又听随行的仕绅们说,这胡庆余堂药铺的大老板阔气得很,光他这个药铺就有两千万两白银的本钱呢?还开了阜康钱庄(相当于银行),上海四马路、外滩也有钱庄,京沪杭、福州、宁波、武汉都有其典库。

左宗棠召见胡雪岩,要他为地方出力,帮助解决民众缺粮问题。胡雪岩一口答应提供20万担粮食。左宗棠大喜过望,诚邀胡雪岩总理浙江粮台,帮他理财。胡说,自己是生意人,不善做官,往后左大人要我干什么事,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后来左宗棠任闽浙总督,在福州建马尾船厂,又向胡雪岩借钱垫底,再奏请朝廷拨款。船厂所需机器设备,一部分由德克碑他们到国外去买,一部分就让胡从上海采购。当时都叫他胡观察。

左宗棠赴陕甘总督,派人去张家口买马,又列出清单让胡从上海采购西征作战物资直接运往西安、兰州。左宗棠把胡雪岩叫“财神爷”,胡雪岩对左宗棠的事业给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持。难怪左氏视胡老板为值得信赖的朋友。这次办织呢局,胡雪岩遵照左大人的意见,在上海向德商洋行购置织呢机器,并联系雇用德国工匠。

德商洋行,德国工匠,中国人办工厂就得买外国的机器,靠洋人的技术,别无选择。因为这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最早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中国发明造纸术制造纸张的时候,西洋人还只能把圣经写在羊皮上。没有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又怎能发现新大陆?没有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哪有西方的洋枪洋炮?中世纪的欧洲骑士能安然坐在马背上耀武扬威,是因为他们从中国引进了马镫。

中国古代科技曾领先世界一两千年。以编写《中国科技史》而扬名的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说,从韧性铸铁犁到土壤学,从皮肤与内脏的关系到天花痘苗接种的发现,不管你探究哪一项,中国总是一个接一个地位居世界第一,而且比欧洲领先了很长一段时间。有学者说,直到十六世纪之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开放,技术最先进,经济最强大的国家。相比之下,那时候的西方基本上都是乡巴佬的世界。

然而,自1777年格拉斯哥的一名仪器制造工人詹姆斯·瓦特为世界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由此开始一场经济及社会的大革命,并因此改变了全世界。瓦特的蒸汽机首先安装在纺纱机上。瓦特的名字很快传遍了世界。工业文明的太阳从大不列颠升起。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乡巴佬”很快超越了“城里人”,西方迅速超过了东方。

鸦片战争的失败,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煽起了中国人的现实主义热情,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第一步,一些近代军工企业次第建立并渐及民用。

到了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由求强而言富,着手创办非军工企业。然而,对于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要想走进工业化社会,又谈何容易!

左宗棠办兰州织呢局的事虽然得到皇帝及慈禧太后批准,但在清政府上层人士中议论纷纷。有些人认为,这种工厂最好建立在汉口,把原料运到汉口来加工并分配销售。因为兰州府一带人口稀少,地方瘠贫,而汉口则是全国人烟稠密,繁华富庶地区的中心。他们说,陕甘总督对这种看法也许首肯,然而甘肃毕竟是他统辖的省份,他打算开发该省的富源。看来,他已打定主意为办这个企业克服一些困难,不仅是长途运输机器一端而已。

因此,左宗棠又上书总理衙门,重申办织呢局的理由。他在信中说,羊毛有粗有细,内地人不甚区别,只用来织褐子、毯子、毡子。(褐子是一种羊毛织的粗厚布;毯子是一种铺在床上、地上或挂在墙上的比较厚的毛织品;毡子是用羊毛等压成的像厚呢子粗毯子似的东西)价格不高,从业者少。这里的羊毛每斤值银一钱几分,每年可剪两次。民间畜牧之利,以毛为上。因为取毛获利长,不像羊皮羊肉只能一次获利。

左宗棠在信中还特意阐发了办织呢局的可行性和美好设想:近来制造局员赖长总兵拣好羊毛,用他所制造的水轮机织成呢片,与海外呢片差不离,但质地微松。又织成缎面呢裹之绒缎,也很雅观。

只是自造的水轮机不及洋制火轮为速,就想购买一具仿造,而困难重重。臣为了预防陕甘旱灾,让上海道胡光墉寻找开河凿井等机器并顾工匠同来教习,还让胡道购买织呢织布机器。机器到兰州后,还须数年才能见效益。打算先内地后关外,与棉花一起开发利用,不知能否有成。

兰州创设织呢局的事,像一颗红色信号弹从皋兰山升起。一下子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