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克思传
12763900000108

第108章 附录2

推荐信(二)

萧灼基同志的《马克思传》和《恩格斯传》,是解放以来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马克思、恩格斯学术传记。从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史的角度来看,由一个人独立完成两位革命导师的单独个人学术传记,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这两部作品的出版,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可喜收获,它既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更弥补了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史的一项缺憾,具有开创性意义。

撰写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传记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两位革命导师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类解放事业,这是我们晚学后辈学习的榜样;他们一起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学说,这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思想武器。过去,中国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胜利。今天,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加凸显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性。因此,这两部作品的出版正逢其时,它们的问世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相比于国内外其他学者撰写的马克思、恩格斯传记,萧灼基同志的这两部著作可以说有五大特点:

第一,结构新颖,灵活创新。作者基本上是按照两位革命导师一生的革命历程安排章节,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是把一些内容相关的事件和活动适当集中。比如,在《马克思传》中,作者创造性地总结了马克思撰写《资本论》结构处理上时时都遵循三个“如何”的原则,又创造性地运用此三个“如何”的原则撰写了《马克思传》,将四卷3000多页的《资本论》只浓缩为28页书稿,全面、系统、科学、精练地概括了《资本论》的观点。在《恩格斯传》中,作者在第九章《以应有的方式使摩尔永世长存》中,集中介绍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深情厚谊和整理出版马克思遗著的丰功伟绩;在第十章《国际工人运动有求必应的顾问》中,集中介绍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各国工人运动和工人政党的指导;等等。采用这种写作结构,就使得有关问题的联系较紧密,重点较突出,阐述较充分。

第二,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任何性质的研究首先要详细占有资料,学术传记尤应如此。两位革命导师一生参与了很多著名的政治事件和革命活动,他们既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创始人,又是1848年欧洲革命的领导者,还是共产国际的缔造者,可以说,19世纪中后期发生的革命运动都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紧密相连。这就需要传记作者通悉和把握当时欧美各国的政治史、战争史、民族史和国际工人运动史,并对两位革命导师的学术思想、革命理论有一个全面和准确的把握。萧灼基同志不畏艰辛,认真攻读经典著作,掌握了很多国内外其他学者并不熟悉的相关文献。除通读了巨帙厚著的50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之外,还阅读了列宁相关著作和国内外有关文献数十部,特别是对很多新的研究资料的运用,如马克思在1844年左右写的很多哲学手稿以及对《马克思恩格斯通讯录》的发掘利用,都使得这两部作品在内容方面达到空前的丰富。

第三,文字生动,通俗易懂。马克思、恩格斯一生著述颇丰,但因篇幅巨大、理论高深并且专业术语较多,让人读来往往十分费力,因此,鲜有人能够通读马恩著作。比如《资本论》,正像德国作者梅林所说:“对《资本论》惊讶的人多,读它的人少;惊叹的人多,理解的人少。”而作者萧灼基同志在精读《资本论》之后,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文字,仅用两章28页就将四卷3000多页的《资本论》精华尽收,如资本一般、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等,作者都对此进行了高度凝练,化深奥为通俗,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融会贯通。

第四,形式多样,史论结合。作者在书写两位革命导师生平事业的同时阐述他们同时期的思想理论,多种文体并用,既有文艺描写,也有历史分析,又有理论概括,还有个人评述,可谓“寓评于史、寓史于评”。例如在《马克思传》中,1847年8月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参加区部活动,开展共产主义宣传,继而成立德意志工人协会,并在协会作多次政治经济学演讲,后来集成《雇佣劳动与资本》一书。1850年6月获准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图书馆阅读与写作,马克思写下24本《伦敦笔记》,其中凝练成若干经济学理论观点。1857年,马克思在处境异常困难的条件下,还坚持每天多半时间工作到早晨4点,写成一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第一次对劳动价值论作出完整的阐述。作者在将读者引入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生动、形象地了解认识马克思生平事迹的同时,引人入胜地、生动而有效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第五,记述全面,中西合璧。作者在两本作品中,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实践应用的过程;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美洲传播的过程,还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例如,在介绍《资本论》引入中国的过程中,作者详细记述了清末以来相关专家、学者的贡献,从梁启超的著文介绍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理论家朱执信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再到陈独秀、李大钊的《新青年》之《马克思号》七篇专论,再到陈启修、郭大力、王亚南、宋涛等著名学者的潜心研究与大力传播,作者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种叙述全面、纵贯中西的记述形式,在其他有关马克思、恩格斯的传记中,是非常少见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作者萧灼基同志深厚的理论功底。

作者萧灼基同志为撰写这两部作品,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经典著作,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专著、论文和资料。这两部作品既是作者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研究成就。此次参评政府图书奖,必将有助于理论界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与生平。

特此推荐!

2010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