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病
12786900000028

第28章 幸福快乐:期待来敲门(6)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普遍呼吁缩短劳动时间,增加休闲假期。于是,带薪休假制度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推广。如今,大多数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部分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带薪休假”制度,它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中国,带薪休假制度其实早已纳入法律。《宪法》第43条规定:“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恢复了休假制度,其中规定企业职工休假,由企业根据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参照党政机关办法自行决定。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自行决定”往往成了一纸空文,或者被演绎得五花八门、标准各异……

这两年,当人们对“一刀切”的黄金周感到有些厌倦时,也希望个性化休假真正能落实下来。根据零点调查公司网上提供的数据,他们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大中城市的3502位城市居民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是一种有别于目前“集中休假”方式的带薪休假,受到近一半市民的欢迎。

一直深感带薪休假好处的北京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集中休假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很多旅游景点客房价格是平时的好几倍,服务质量大幅下降,交通运力不堪重负,甚至有的地方连如厕都成了问题。带薪休假没有压力,不用担心景点人满为患,更不用担心买不到回来的车票,各项旅游消费价格也要比黄金周期间低。人的一生,除了工作,还需要旅游和休闲,真的有很多东西值得去体验。

在北京一家公司做文秘的罗小姐说:“我平时工作劳动强度虽说不大,但做多了很枯燥,想出去散散心又没时间,黄金周又人满为患,玩也玩不到什么。如果能带薪休假自由支配时间,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北京天伦度假发展有限公司丁爱笛总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度假是为了避免劳动者在高度紧张的快节奏工作中造成精神与身体的双重损害而相应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带薪休假除了政府需要在立法上予以明确,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导改变人们现有的对休假方式的理解,从以往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热点景区游的弊端中走出来,建立一种更健康、更有益的休闲度假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整个社会都能带来有益的作用,真正达到休养生息。”

同时,有关经济学家也指出,支出增减与假日长短的关联性并不大,却与收入增减密切相关。如果每年支出收入的比例基本稳定,在长假所在的月份中多花了钱,一般在其他月份的开支就会相应减少。

“鼓励带薪休假是一种趋势,也是人们公认的社会进步的标志。”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旅游系杨钟红副教授说,“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对社会、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休假制度的推行,对于调节工作压力,改善身体状况,都是有帮助的。另外,带薪休假制度有利于满足日益明显的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同时,还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促进经济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些旅游界人士也认为,目前国内发展带薪休假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带薪休假作为一项制度应该尽快落实。全面实施带薪休假制度以后,将释放目前因余暇时间制约而未完全转化为实际旅游消费的出游潜力,从而大幅提高国内旅游收入,进而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带薪休假”形同虚设

北京市政府早就对参加工作满5年以上的党政机关人员做出每年休假10~20天的规定。可以预测,带薪休假是一种趋势,将成为人们除工作外又一重要的生活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带薪休假”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

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国家某机关工作的李小姐说:“我从到单位那天,办公室主任就告诉我可以带薪休假,并说这些假期可分段享用,但不可逐年累加,因而仅限于当年使用。但是,我毕业4年来却从没有过带薪休假的想法。”

在北京某私企工作了近4年的吴先生也从来没享受过带薪休假的滋味。他告诉记者,每次提起休假,老板总这么说:“每天下班这么早就够幸福了,还想休假?”吴先生抱怨道,如果因为工作繁忙不能休假也好说,现在的问题是既不能休假也没有任何补贴,《劳动法》真应该好好约束一下企业的行为了。对于有假不能休的人们来说,公共假期自然就成为唯一的寄托了。

“旅游的本质是享受,而目前中国大多数人的旅游好像是为完成任务,因为不出行假期就浪费了,出行旅游质量又下降,价格飞涨不说,景点也是走马观花、人挤人,交通也得不到保障,这样的旅游简直就是受罪。这些都是假期过于集中造成的,国外实行的带薪休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度假。”在北京一家公司做销售工作的王小姐告诉记者说,“国家《劳动法》规定有休假,公司也说可休假,但领导不主动安排,谁敢休假呢?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如果我休假,当月的销售业绩完成不了,就只能拿底薪,连基本生活保障也成了问题。”

“我不太喜欢玩,觉得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才充实,可能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了。”在北京一家都市报做编辑的张女士回忆自己10年来休假的情况,记忆中竟然一次休假也没有,“我们单位是允许带薪休假的,可我没有这个概念。要说休假,也就是父亲去世那一次请了几天假吧。”

北京一位市级机关工作人员说:“我已经有四五年没休假了,我的同事也如此。因为工作太忙,一个人休假,工作就得交给别人,人员上就安排不开。机关里总会有临时出现的工作,每一项工作又都是急活儿。有时都准备好休假了,又因为有事取消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法律已经明文规定了带薪休假,但很多情况下带薪休假被打了折扣,有的转化成补贴,但更多的是成为义务奉献。记者在北京做了一次随机采访,结果发现,可以休假却不敢休假的职场人士不在少数,占到被访人数的80%以上。

“带薪休假”缘何没有底气?

据零点调查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集中休假”和“自由灵活的带薪休假”两种方式中,选择后者的人要多出一半。有人希望,“单位每年给职工10~15天的带薪休假,但具体在什么时候用,由职工自己与单位商量决定”的休假方式有44%的人喜欢,“积累假期集中休假”的方式只受到三成人的喜欢。

但记者发现,由于带薪休假相关规定未细化、单位是否支持、人员编制紧张、就业压力大和更重视现金报酬四大因素,带薪休假时下在大多数人眼里,依然只是个听来美妙的时尚词汇。

首先,法律有空白。尽管法律明确了带薪休假制度,但由于说法比较笼统,大量细化的规定至今还是空白,以致在实施中经常被打折扣。尽管规定了劳动者拥有带薪休假的权利,但如何保障这一权利却没有详细说明。目前,只有部分机关的公职人员或者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在用不同的方式实行这一制度。政府如此,在一些中小型的三资、私营企业,推行带薪休假难度更甚。

记者了解到,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明确将带薪休假作为公司福利制度固定下来的也仍属少数,且以外资企业为主,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明确的员工带薪休假制度。职工对带薪休假制度的知晓度和利用率也比较低,不知如何享受休假和有假不休的情况比较多,不少企业的休假制度成为摆设。

另外,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并不适于《劳动法》所规定的范畴,这类人员是否享受带薪休假也无法可依。

其次,劳动力过剩。由于中国目前国内劳动力市场还是买方市场而非卖方市场,对于企业的普通员工来讲,得到现在的职位很不容易,因此即便明知道企业的一些做法不合法也只能忍了。

记者了解到,北京有一些公司已把带薪休假与月薪、奖金、年终分红等现金报酬一起写进劳动合同。但这些公司以外资企业为主。中小公司尤其是私营公司很少推行带薪休假。带薪休假加上公众假期,职工一年可以享受120多天的假期。

“我付全年的工资,1/3的时间他却歇着。”曾有一位私营老板直言不讳地反对带薪休假。

在一家私企上班的张女士说:“在企业里上班和在政府部门里上班不一样,在老板看来,盯着你岗位的人多着呢,你不做马上就能找来别人做。说不定你休假回来,工作就丢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专家认为,在中国全面实施带薪休假,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这与中国劳动力过剩有直接关系。“一些民营企业连双休日都保证不了,还能谈什么带薪休假呢?”他认为,只有什么时候中国劳动力变成了稀缺资源,才可以谈带薪休假。

第三,观念没有更新。带薪休假对国人来说,还有一个观念更新的过程。据某调查机构对28个机关上万人的调查统计显示,机关工作人员对休假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对休假的重视程度有限。

曾在日本留学的吴先生这样告诉记者:“在国外,许多人休年假已经形成习惯,他们不会过多考虑自己手头的工作有多忙,去度假会带来什么影响,在他们眼里,休年假是自己的权利。”据记者了解,在我国,无论是单位还是劳动者自身都对休假的重视程度很不够。带薪休假应是劳动者的一项重要权利,但目前,一部分劳动者自身对休假的重视程度有限,休假在很多情况下被打了折扣,甚至转化成补贴或加薪,就是被“牺牲”掉了通常也意识不到。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从现状看,树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重视带薪休假的观念,比出台有关具体方案更为迫切。

第四,行业差异大。记者了解到,各行各业的生产或工作特点各异也是带薪休假不能迅速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而言,实施带薪休假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麻烦也会少一些;而对企业而言,由于生产情况和经营情况各异,很难让员工轻松“脱岗”,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订不同的实施办法。

据专家介绍,在“减员增效”的思想主导下,很多单位的员工基本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人手都比较紧张。如果在非法定节假日员工申请带薪休假,必然导致正常工作受到影响。

黄金周和强制“带薪休假”并行?

对于带薪休假这个话题,一直是“见仁见智”。有人认为,带薪休假是好事,与黄金周不冲突,能给在职职工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的人则提出质疑:带薪休假好,关键是能落实吗?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取消黄金周,实行强制带薪休假的呼声越来越高。

“现在黄金周弊端不少,应该取消。每逢黄金周,国人的旅游热情就好像股市里所说的‘井喷’那样,一时间车票告罄、酒店紧张,各热门景区更是人头攒动,人满为患,游客喊累,景区也喊累,旅游变得像赶场子一般匆忙,甚至有点例行公事的味道了。”北京市民张先生认为,旅游主要由两个要素决定,即金钱和时间。在中国,这两种要素很难兼得,大部分旅游者都是牺牲时间赢得金钱,把出行计划集中安排在黄金周。他建议,应该取消黄金周,在此基础上推行带薪休假,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改变员工不敢提出要求的现状。

“不能轻易否定黄金周对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作用。”在采访中,杨钟红却持不同的看法。她认为,黄金周和带薪休假两者并不矛盾,推行带薪休假并不意味着取消黄金周。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增加节假日,这是国家进步的标志。

在采访中,赞同带薪休假应与黄金周并存的人占大多数。他们认为,实行带薪休假应因地制宜。在中国相当多的一些地区,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还存在着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劳动时间的保证往往是企业效益的前提和重要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德谦也认为,带薪休假要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在制定时不应具体规定什么时间休假,由单位和劳动者协商来决定何时休假,做到统筹安排。

据有关部门人士透露,今后几年内,全国将全面实行带薪假期制度。那么,带薪休假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吗?

谁偷走了我们的幸福

物价是当前城市居民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居民幸福指数有所下降,但居民普遍对2012年生活预期保持乐观。

2011年,中国迈上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且远未抵达终点。

这年年初,似乎刚刚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经济形势逐步转好,但又一轮物价冲击波席卷而来,决策层不得不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在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寻求平衡。

在住房难这一困扰国人多年的问题上,决策层更是挥出史上力度最大的组合拳,以行政问责之势控制房价,颁布限购令,同时推行五年360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计划。

旨在覆盖全民的社保,“不成功”后再度重来的医改等等,或循着既定的轨道,或找到新的方向,一一在进行之中。

纵横捭阖的决策,牵动着民众的忧乐悲欢。为尽可能全面获知民情,《瞭望》新闻周刊联合专业民意调查机构--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于2011年12月1日至12月11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展开“2011年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观念和生活状况调查”。

本次调查区域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昆明、太原、兰州、吉林、秦皇岛、章丘、延安、绵阳、荥阳、鹤岗18个城市市区,共对3620名年龄在20岁以上的城市居民进行了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访问。

调查结果显示,物价、就医难(看病贵)和房价,名列当前城市居民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前三位。由于这些切肤之感,居民幸福感略有下降,但信心犹在,绝大多数居民对2012年生活预期保持乐观态度。

物价、就医和房价最受关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进入2011年,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路上扬,至7月份达到6.5%的峰值,创2008年7月以来37个月的新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物价是当前城市居民最关注(说明:问卷中“最关注”一问非单选,而是每人选三项)的社会热点问题,得到的关注度为48.1%,排在首位。

不过,相比2010年同期调查结果,这一数据大幅下降22%。与此相关的是,进入2011年四季度,CPI终于稳步下降,11月已降至4.2%,进入下降通道。

“物价与民生息息相关,居民能有切身体会。”中国政法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帆教授对记者说。他认为,尽管CPI进入下降通道,但目前国内部分农产品流通环节复杂、费用高的问题较为突出,劳动力、土地、环保等要素价格成本呈上升趋势,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关注度排在第二位的是就医难(看病贵)问题,高达38.7%,较2010年提升了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