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向探析
12821100000022

第22章 美国金融危机带给世界及中国的几点启示

(一)对世界的几点启示

1.金融危机引起了各国对自由主义的全面反思

金融管制过度放松、金融监管存在漏洞和滞后目前已成为许多人士对政府的批判。美国政府通过的大规模救市计划也被部分美国舆论称为“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者金融社会主义,甚至有舆论认为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终结”。国内有些学者也认为自由主义将在全世界破产,政府主义将重新盛行。但冷静地看,政府和市场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自由市场制度给美国实体经济创造了巨大生产力,提高了美国经济的效率和创新水平,而此次金融危机只是由于金融领域自由放任走到极端并缺乏监管所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将不可避免地从金融领域过度的自由化向中间点回归,但并不意味着彻底抛弃几百年所形成的自由主义精神价值。从历史上看,美国的政策取向从来都是在以完全自由和政府管制两者为极端的钟摆间来回移动,只是金融危机爆发使得更多人不赞成完全自由,加上保守的民主党更有机会重新执政,因此预计未来数年内政策(主要是金融方向)钟摆更多偏向政府监管的可能性较大。

2.需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和基金份额分布进行检讨

以往新兴国家爆发危机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利用危机国家迫切需要资金的心理,极力在全球推行全面自由化,严厉批评政府干预,而此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干预却全部失声,迄今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因此,需要重新思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在基金份额方面进一步分散,更多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减少意识形态的歧视。同时,全球性的金融监管必须加强,虽然以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但主要受美国左右,这种局面必须有所改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担着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的重要职责,应该在这全球金融监管的协助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3.需要重新思考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关系

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暴露出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所导致的苦果,世界各国应该避免走上这条路。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支持,虚拟经济就是“水中花”和“镜中月”,成为空中楼阁,尤其是对大国经济而言。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有效补充,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和推动力,没有虚拟经济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失色。因此,应总结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辩证看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认识到实体经济是根本、虚拟经济是补充,避免出现“本末倒置”、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失衡的状况,同时也要避免走上极端,出现彻底否定虚拟经济的情况。

(二)对中国几点启示

由于此次金融危机是在自由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成熟的土壤里酿成的。而中国尚处在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双转变的过程中,并且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仍处于前中期阶段,而且金融体制与金融机构改革处在攻坚阶段,利率、汇率市场化远未完成,整个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危机的直接启动和教训并不明显。但不能因噎废食,甚至置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1.应该坚持改革开放事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不运摇

我国近30年取得的经济成果正是因为坚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实践证明,市场经济理念已深入人心并符合我国现实。所以,首先要在观念上正确认识把握,避免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美国金融危机,也不应该对我国各方面市场化改革开放的正确导向产生动摇。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任何国家都不能居身事外偏安一隅谋求发展,更没有所谓的“世外桃源”,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分享成果并更好地保护与发展自己,实现互赢,开放与融合是最好的保护和安全保障。同时,也要吸取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认识到金融领域的特殊性。由于金融领域具有扩张信用并传染危机的特点,理应比实体经济受到更多的约束,在金融领域不应该放任自由,对金融自由化应慎而又慎。对自由市场原则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的推广应用要区别对待。今后我们在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方面应该因地制宜且更加稳重,除金融机构自身需有效防范风险外,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的水平和效率也很重要。

2.要以此为契机,改善当前国际金融格局,在国际金融体系新一轮变革中争取更多的双边与多边话语权

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格局使得世界主要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格局。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对美国的金融投资可能存在一定损失,但辩证地看,这并非完全是坏事。因为我国对美国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会深刻影响到美国救市计划的效果,并进而影响美国的政治、外交等决策,因此国际市场将会对中国的筹码看得更重。同时,经过此次金融危机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可避免会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从政治高度考虑,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金融局势中通过各种方式,更多争取我们的利益,提高我们的话语权,争取建立一个有利于我国的国际金融格局。

3.在海外资产缩水,金融并购兴起之际,中国应以金融博弈战略和国家理财战略高度来制定自身的海外金融资产并购计划

此前,因政治因素作祟,我国海外金融资产并购往往举步维艰。金融危机为扭转这一局面提供了契机,应充分利用此机会,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在宏观层面制定科学的海外金融资产并购计划,在微观层面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提高谈判技巧和能力,充分利用相关法律保护自身利益,使我国金融“走出去”形成布局合理、节奏有序、风险可控的局面。

4.应稳步推进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战略

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有利于国内机构降低汇率风险,减少外汇储备依赖,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时可使我国获得相当客观的铸币税收入。全球被迫共同分担美国金融危机的苦果充分证明国际货币的优势。金融危机后,美元国际地位有所减弱,人民币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高。应以此为契机,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战略,稳步推进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争取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建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有利格局。

5.应该化压力为动力,尽量将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我国的粗放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低效率、高能耗、技术含量低的基础上,并造成我国对外资和出口的高度依赖,这种方式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等造成了巨大压力,是不可持续的。此前,在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的光环衬托下,我们没有压力去解决上述问题。但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下降和外资减少客观上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压力,也为我们完善规范涉外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时机。通过理顺资源价格,实现产业升级,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快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体制改革,采取有力措施启动内需,弥补外需降低对经济增长的压力并减少对外依赖,统筹内外经济,贯彻均衡管理,从而实现科学发展。

6.中国金融企业涉足美国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必须谨慎行事

从事这些交易应以规避价格风险为主,切不可以追逐高额投资性收益、短期投机套利等目的。因为美国的许多金融衍生产品太过复杂、太不透明,美国的金融监管机制连保护美国本土的金融企业、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都显得或鞭长莫及或力不从心,根本谈不上对他国企业利益的保护。我国68家中央企业涉足美国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浮亏114亿元就是深刻教训。

7.加强对金融产品的风险评估,让金融产品透明、易懂

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时,监管部门必须对该种产品进行科学评估甚至必要的试点,把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公众的产品推向市场,并向公众详细介绍该种产品的风险度,以便社会公众识别和购买,决不允许口袋里卖毛—你知我不知。

8.充分认识金融消费者保护与金融业健康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

我国金融业面临金融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双重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非常迫切,健康的经济发展不可能建立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之上。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消费者对我国金融体系的信心,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和适度的金融创新。

9.要为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尽管美国有诸如公信信贷法案(TILA)、房屋所有权和权益保护法案(HOEPA)、社区再投资法案(CRA)、平等信贷机会法案(ECOA)、房屋抵押公开法案(HMDA)以及公平催收债务行为法案(FDCPA)等一系列消费者保护的法律,用以解决消费者信贷市场、储蓄市场、债务催收市场或支付市场中的相关问题,但还是未能保护好消费者的利益。而我国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还没有明确的、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保护的条文,尚未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调整金融产品消费者、中介机构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关系。虽然《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也涉及到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但保护的目标不明确,范围比较狭窄,且操作性不强,又给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0.要为金融消费者保护提供组织保障

发达国家消费者保护组织体系建设的经验表明,消费者保护仅靠一个阶层的努力是达不到目标的,需要全社会各个阶层的参与,才能形成完善、有效的消费者保护组织体系。美国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署,将分散在美联储、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贸易委员会等机构的监管职权集中到消费者金融保护署,将监管的权力进行了适当的集中,目的是为了给美国金融消费者提供强有力的保护。我国目前“一行三会”的框架下,可以考虑建立四级联动的消费者保护组织体系: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组织、民间组织和消费者保护的国际组织,给我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11.加强消费者金融教育,促进消费者金融素质的提高,改善消费者管理他们自己的金融事务的能力

随着中国居民理财意识的觉醒,银行理财产品不断丰富,交易规模日益庞大。但相对于国外成熟的理财市场,我国的理财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投资者对理财产品及服务的理解、使用和风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公众金融教育,让更多的金融消费者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让他们就某些金融产品是否妥当作出自己的判断。

12.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薪酬激励机制是现代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与体系是发挥薪酬的最佳激励效果,以造就一支高效、稳定的员工队伍,从而实现金融业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着一些银行高管薪酬过高,与其他行业差距过大;薪酬水平与业绩和风险暴露相关性较低;薪酬结构中基本薪酬占比过高,导致薪酬的激励作用不足;薪酬水平的确立缺乏科学依据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重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本次金融危机也表明,许多国家金融业不适当的薪酬制度安排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过度冒险和逐利行为,并造成金融机构稳定性下降和行业不稳定。因此,加强对金融机构薪酬监管已成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