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子
12890600000052

第52章 心术下第三十七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翼然自来,神莫知其极,昭知天下,通于四极,是故曰: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此之谓内德。是故意气定,然后反正。气者身之充也,行者正之义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行不正则民不服。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私者,乱天下者也。

凡物载名而来,圣人因而财①之,而天下治。实不伤,不乱于天下,而天下治。专于意,一于心,耳目端,知远之近。能专乎?能一乎?能毋卜筮而知凶吉乎?能止乎?能已乎?能毋问于人而自得之于已乎?故曰: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气之极也。

一气能变曰精,一事能变曰智。慕选者所以等事也,极变者所以应物也。慕选而不乱,极变而不烦。执一之君子,执一而不失,能君万物,日月之与同光,天地之与同理。

圣人裁物,不为物使,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民,故功作而民从,则百姓治矣。所以操者非刑也。所以危者非怒也。民人操,百姓治,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②,非所人而乱。凡在有司执制者之制,非道也。圣人之道若存若亡,援而用之,殁世不亡。与时变而不化,应物而不移,日用之而不化。

[注释]

①财:通“裁”,裁断,裁定。②至不至无:不,同丕,巨大。至丕至无,最巨大又最虚无。

[译文]

外表不整洁的人,是由于德没有养成;内心不专一的人,是由于心没有治好。规整形貌,修养内德,使万物都被体会理解,这种境界如同是飞鸟自来,神都不懂得它的究竟。这样就能够明察天下,达到四方极远的范围。因此说,不让外物干扰五官,不让五官干扰心,这就称为“内得”(内有所得)。所以,先达到意气安定,然后才可使行为端正。气是补充身体的内容,行为是立身端正的准则。内容不美则心里不安,行为不正则民众不从。因此,圣人总是如同天一样,不为私覆盖万物;象地一样,不为私装载万物。私,是乱天下的根本。

万物都是伴随着名称来到人间,圣人依照万物的实际和名称断定它们,天下便安稳了;名实相符,天下不杂乱,天下便安稳了。心意专注,耳目就能规正,了解远方的事就如在旁边一样容易。能专注吗?能一心吗?能不用占卜而预知事情的凶吉吗?能想止就止吗?能想停就停吗?能不用向人请教而靠自己有所得吗?因此说,要思虑,要思虑,思虑而无所得,鬼神就会来教他;不是鬼神的作用,那是精气的极妙效用。

专心于气而能变得通畅的叫精,专心于事物而变得通畅的叫智。广求而又挑选是为了安置事物的等级,想尽变化的办法是为了处理事物。广求挑选不能混乱,想尽办法不能繁杂。坚持专心的君子,坚持专心而不放,他就能统治万物,就可以与日月同光,就可以与天地同理。

圣人断定事物,不受外物所控制。维持心安,国也安稳;维持心治,国也管理。管理在于内心,稳定也在于内心,内里有一个管理好的心,嘴里说的就会是“治言”,施与民众的就会是“治事”,因而事业兴盛而人民顺服,百姓就算管理好了,这样,用来掌控百姓的不是刑罚,用来震慑百姓的不是发怒。掌控人民,管理百姓,道是最基本的。道,最高尚又最虚无,不是什么人可以损坏它的。

人能正静者,筋肕而骨强,能戴者大圆①者,体乎大方;镜大清者,视乎大明。正静不失,日新其德,昭知天下,通于四极。全心在中不可匿,外见于形容,可知于颜色。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不言之言,闻于雷鼓。全心之形,明于日月,察于父母。昔者明王之爱天下,故天下可附;暴王之恶天下,故天下可离。故赏之不足以为爱,刑之不足以为恶。赏者爱之末也。刑者,恶之末也。

凡民之生也,必以正平。所以失之者,必以喜乐哀怒。节怒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外敬而内静者,必反其性。

岂无利事哉?我无利心。岂无安处哉?我无安心。心之中又有心。意以先言,意然后形,形然后思,思然后知。凡心之形,过知失生②。

是故内聚以为原。泉之不竭,表里遂通;泉之不涸,四支坚固。能令用之,被及四圄。

是故圣人一言解之,上察于天,下察于地。

[注释]

①大圆:指天。②过知失生:知识求之太过,则失却生机。

[译文]

人能规正虚静,就身体强悍,就能头顶上天,脚踩大地,观察如清水,目光如日月。只要不失规正虚静之心,就能日日提升德行,观察天下,智通四方之至。全心在内,不能掩蔽。在外面,体现在他的姿态容貌上,也可在他的容颜色泽上发觉。善气相迎,亲近如弟兄;恶意相迎,损害如刀兵。没有说出来的话音,比雷鸣战鼓的声音还洪亮。全心的外形,比日月之光还光明,比父母了解子女更彻底。以前,明君爱护天下,所以天下归心;暴君厌恶百姓,所以百姓远离。所以,只凭赏赐不足以表示爱护,仅靠刑罚不足以表示厌恶。赏赐,仅仅是爱的微末之行;刑罚,仅是恶的微末之行。

人的生命,一定依靠中正和平。其所以有过失,必定在于喜乐哀怒。禁怒止忿,比不上音乐;制止享乐,比不上守礼;坚守礼仪,比不上保持笃敬。外守恭敬而内修虚静,就必定能恢复精气。

何处没有好事呢,只怕自己没有好心;何处没有安宁之地呢,只怕自己没有安静之心。心之中又有意(神),意识在语言之前。有意识才有详细的形象,有详细形象才能据此思虑,经过思虑才有体会。大凡心的物体,认知太过则反失其生。

所以,内部的集中才是泉源。泉源不干枯,表里才能通畅;泉源不干涸,四肢才能结实。能使人应用这个道理,就对四面八方有好处了。

所以,圣人对于道有一个字的解析,就是可以上通于天,下达于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