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子
12890600000069

第69章 禁藏①第五十三(1)

禁藏于胸胁之内,而祸避于万里之外。能以此制彼者,唯能以己知人者也。夫冬日之不滥②,非爱冰也,夏日之不炀,非爱火也。为不适于身便于体也。夫明王不美宫室,非喜小也;不听钟鼓,非恶乐也。为其伤于本事,而妨于教也。故先慎于己而后彼,官亦慎内而后外,民亦务本而去末。

居民于其所乐,事之于其所利,赏之于其所善,罚之于其所恶,信之于其所余财,功之于其所无诛。于下无诛者,必诛者也;有诛者,不必诛者也。以有刑至无刑者,其法易而民全;以无刑至有刑者,其刑烦而奸多。夫先易者后难,先难而后易,万物尽然。明王知其然,故必诛而不赦。必赏而下迁者,非喜予而乐其杀也,所以为人致利除害也。于以养老长弱,完活万民,莫明焉。

夫不法法③则治。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故明王慎之,不为亲戚故贵易其法,吏不敢以长官威严危其命。民不以珠玉重宝犯其禁。故主上视法严于亲戚,吏之举令敬于师长,民之承教重于神宝④。故法立而不用,刑设而不行也。夫施功而不钧,位虽高为用者少:赦罪而不一,德虽厚不誉者多;举事而不时,力虽尽其功不成;刑赏而不当,断斩虽多其暴不禁。夫公之所加,罪虽重下无怨气;私之所加,赏虽多士不为欢。行法不道,众民不能顺;举错不当,众民不能成;不攻不备,当命为愚人。

[注释]

①禁藏:禁,禁止、克制。克制内心私欲。②滥:加冰入水中。③法法:前一个“法”读作“废”,废除法令。④神宝:即神保,古代祭祀用以代替祖先受祭的人。

[译文]

把应“禁”的事情记住在心胸中,就能够避祸于万里之外了。能够用“禁”去制止祸害的人,才会凭自己的体会去体谅别人。冬天不喝冰水,不是因为珍惜冰块;夏天不去烤火,并不是因为舍不得火苗,是由于那样做会对身体不利。圣明的君主不精心安排自己的宫殿,并不是由于他喜欢简陋低矮的房舍;不听敲钟鸣鼓之声,并不是由于他不喜好音乐,而是由于这样做会破坏农业生产,从而也阻碍了教化的推行。所以,君主应当先管制自己,然后教化别人;官吏也应该先管理内部,然后才能治理外部;百姓应当进行农业生产这个内部根本而不该去从商。

使百姓居住在他们喜欢居住的地方,使他们从事对他们有利的事情,奖赏他们以为是善的人物,惩罚他们认为不善的行为,使百姓相信多余的财产不会被夺取,使百姓进行不犯法的活动。对下不用杀害,正是表明有罪必杀的结果;百姓中有人被杀害,就是没有坚持有罪必杀的结果。自有刑罚到没刑罚,就是说明法律简单而百姓得以保全;自没有刑罚到有刑罚,就表明了刑罚繁琐复杂且奸邪之徒多。开始简单后来难,开始难后来简单,世间万物都是如此的。圣明的君主懂得这些,所以他对一定要诛杀的人绝不免除,应该奖赏的人绝不延缓,这并不是因为君主爱好奖赏、乐于杀戮,而是由于这样做会给百姓带来利益,消除祸害。于是奉养老人,养育弱者,保护万民,没有比这更英明的了。

严格执法就能够达致安定。法,是天下的原则,是用来处理人间疑难、判别是非的,是与百姓生命相关的。所以明王对法十分慎重,不为亲戚故旧和显贵而变化法律,官吏不敢使用权威破坏法令,百姓不敢用珠宝贿赂违反禁令。君主把法令看得比亲戚更关键,官吏把法令看得比师长更高尚,百姓把接受政教视为比祭祖更神圣。这样。法尽管制定出来,其实并不需要动用;刑罚尽管设立,其实并不需要执行。施恩而不公平,即使赏的官位再高,肯尽力的人也很少;免罪而不一,就算恩德再大,不支持的人也很多;办事而不适时宜,就算用尽力量,效果也不好;断案不适法度,就算杀人再多,暴乱也很难禁止。按公行事,刑罚尽管重,下面也没有埋怨;按私心行事,赏赐尽管多,而战士不会高兴。执法不公平,民众不会顺服;措施不合适,民众不会支持。因此不研习不完备法律,应当称为愚人。

故圣人之制事也,能节宫室,适车舆以实藏,则国必富,位必尊。能适衣服去玩好以奉本,而用必赡,身必安矣。能移无益之事,无补之费,通币行礼,而党必多,交必亲矣。夫众人者,多营于物而苦其力,劳其心,故困而不赡,大者以失其国,小者以危其身。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有也,近之不能勿欲,远之不能勿忘,人情皆然。而好恶不同,各行所欲,而安危异焉。然后贤不肖之形见也。夫物有多寡,而情不能等;事有成败,而意不能同;行有进退,而力不能两①也。故立身于中,养有节。宫室足以避燥湿,食饮足以和血气,衣服足以适寒温,礼仪足以别贵贱,游虞足以发欢欣,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坟墓足以道记。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意定而不营气情。气情不营则耳目穀,衣食足;耳目穀衣食足则侵争不生,怨怒无有,上下相亲,兵刃不用矣。故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下观不及者以自隐②也。故曰: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能以所闻瞻察,则事必明矣。

故凡治乱之情,皆道上始。故善者圉之以害,牵之以利。能利害者,财多而过寡矣。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故善者执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如鸟之覆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

[注释]

①两:匹配。②自隐:反省自己。

[译文]

因此圣人做事,能节约宫殿内室陈设,节约使用车驾以充实国库,这样国家必定会富裕,君主的地位也一定崇高;能简约服饰,舍弃玩好来发展农业,那么财用必定充实,统治地位一定稳固;能消除没有益处的事情和不必要的耗费,使货币流通;同时广泛从事外交活动,那么盟友必定会增多,交往的关系也会日益亲密。普通的人,大多是受外物的诱惑而为此劳心劳力的,所以他们必定会使自己国家的财富不足,甚至会失去国土,至少也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大凡人的常规:实现了自己的欲望就会快乐,遇到厌恶的事情就烦恼,这些心态不论分尊贵和低贱,是人都有的。对身边的东西不能不希望独占,对遥远的东西不能忘记,人的本性都是如此的。但人们的喜好和厌恶不一样,各自按各自的想法办事,所以安危的结局也各不一样了,这样贤能的人和不贤的人就会体现出来了。天下间的事物有多有少,而各人的需求不能相同;做事有成功有失败,而各人的愿望也不一致;办事中有进有退,而各人的力量也不可相同。因此,人们应该以中道的心态来安身立命,生活中要有控制:宫室只要能够避干燥和潮湿,饮食只要能够中和体内血气,衣服只要能够适应寒冷暑热,礼仪只要能够区分贵贱,娱乐游玩只要能够抒发欢欣,棺木只要能够盛装枯骨,衣衾只要能够包裹尸体,坟墓只要能够作为标志,一切就可以了。不要做无效用的工作,不做没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就能够使意志坚定而不为外界情、物所诱惑了。气情不受外界的诱惑,耳目就能聪明、衣食自然会充实;耳目明智,衣食充实,就不会出现侵掠抢夺的战争,没有怨恨,上下团结相亲,不须动用兵刃。所以管制自己去施惠别人,节省简约而恭敬有礼,这样做,尽管没有福泽,祸患也不会来临;但如果高傲自恃,浪费无度,违背法度,舍弃常规情理的话,祸患即使不来临,福泽也一定不会来。所以君子应当观察背离法度和道义的人,用他们来作为自己的警策,又应观察那些行为没有达到法度要求的人,而常常自我观察。因此说:荣誉不会白白产生,而祸患也不会独自出现,福泽的降临不会挑选门第,灾祸不会主动找到人的头上,讲的即是这个道理。能以所见所闻来谨慎省察自己,那么任何事都会明白了。大凡国家安定动乱的状况,都是从君主那里起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