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掷弹旅精锐的名头不是捡来的,接应己方的部队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断后的事,还挖了简单的预设阵地。所以首先追过来的北俄部队遭到迎头痛击,又丢下了十几具尸体,在伤员的惨叫声中看着漆黑的夜色止步不前。
毛达泉带着人赶上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幅模样。
这个时候的毛达泉还在想着要怎么完成吴畏事先交代的任务,不过任他的想像力再丰富,也琢磨不出来要怎么才能把正在撤退的南军吸引回来,所才行动才有些犹豫。
如果在这里的是姚文建,眼看着到嘴的敌人要飞了,什么命令都要丢到脑后去,肯定是先打了再说。可惜毛达泉不比姚文建这种吴畏的嫡系,自然没胆子临时更改命令。事实上即使是吴畏在培训军官的时候,也不赞成连排级的军官主动修改作战命令。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军官接触的信息面比较窄,很难和指挥员站在相同的立场上进行判断,弄不好直接就反了。
无论毛达泉怎么样,他都得先追上敌人,放跑了这支敌军那就什么都别想了。所以简单听取了北军残兵的通告后,他就带着人进入了战场。
掷弹兵们伏击了追兵后正在撤出阵地,没想到北军方面的士兵这么快就再次追上来。再加上独立团的士兵都接受过专门的夜战训练,打起仗来一板一眼,和这个时代的其他军队大相径庭,等到发现不妙的时候,断兵的这支部队就已经全军覆没了。
首先响起的枪声并没有引起掷弹兵连长的注意。在他看来,这里的北军士兵除了战斗热情不错之外,其他就没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了。当然话又说回来,北俄士兵的战斗热情都不错,这也是他们能以劣势装备和人数与南军分庭抗礼的原因。
在掷弹兵连长看来,这次响起的枪声零零散散,多半是北军的追兵在放枪壮胆。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不对,因为后面又响起了爆炸声。
在吴畏到达这个时代之前,手榴弹就已经出现过了,而且还就是出现在沙俄的军队里。只不过沙俄的手榴弹设计太过超前,不但工艺复杂,效果也不好。俄国在欧洲是出了名的穷地方,有列装这玩意的钱还不如多给步兵们发瓶伏得加,更能增加战斗力。所以手榴弹的保有量并不大,根本没有正势列装。
金水河大战后期,吴畏的小部队就使用过他设计的简易手榴弹,但是并没有引起俄国高层的注意。直到第二次中日战争,俄国人才发现共和国部队正在列装的这种新式单兵武器。
结果俄国陆军还没来得及等到列装手榴弹的命令,尼古拉二世就在法国遇刺身亡,亚历山大四世上台后,忙着和北军打仗,国内的兵工厂造步枪还来不及,自然也没心思生产手榴弹。还是尼古拉二世生前命令莫斯科附近的一家兵工厂试生产了一批手榴弹,试验性的装备了部队。
皇家掷弹旅因为其特殊的地位,所以也捞到了一批,很多军官都见识过这种东西。听到身后传来的爆炸声,这位掷弹兵连长就立刻想到了手榴弹。
北军有共和国支持是很多南军军官都知道的事情,虽然北军当中很少有来自共和国的制式装备,但是大量的日制步枪仍然证实了这个猜想,现在出现了共和国特有的手榴弹也不算什么稀奇事。
所以掷弹兵连长立刻意识到身后可能出现了新的北俄军队,至少据他所知,喀山前线的北军除了少量装备迫击炮之外,只有零星的日式手榴弹,这种仿制共和国同类产品的武器可靠性比较差,大多数士兵都不爱用。更不会这么密集的使用。
发现不妙的掷弹兵连长带人回头接应断后部队的时候,正好遇上追上来的毛达泉部。两个部队在仓促之间爆发了一场短促而激烈的战斗。
独立团大量配发的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又一次发挥了威力,干倒了一片南俄士兵后,双方剩余士兵各挺刺刀撞在了一起。
几分钟之后,战斗平息了下来,毛达泉跳着脚站在遍布尸体的战场上大骂。这一场遭遇战他损失了十几个人,虽然干掉了对方几倍的人数,但是显然已经不可能再完成预定的作战计划。
虽然已经无法继续执行命令,但是多少也算达到了试探俄军实力的目地,所以毛达泉没兴趣再继续追击,开始收拢部队,抢救伤员,然后带着战友的遗体后撤回归本队。
毛达泉虽然撤退了,全是已经追到这里的北俄军队却看出便宜,又一次追了上来。
损失了大半实力的掷兵连队被突如其来的战斗打蒙了,再没了开始时的豪情,仓皇向西撤退,结果又一次遭遇到从喀山前线后撤的北军部队,终于被包围在了一片农田里,双方激战半小时后,战斗引燃了农田中的作物,大部分掷弹兵葬身火海。
但是战斗并没有就此结束,听到枪声赶来的南军一部与北军再次发生战斗,在距离叶卡捷琳堡七十公里的地方,双方军队又一次展开了大战,不断有身处战场中心的部队被歼灭,然后又有听到枪声新赶到的部队投入进来。
战斗一直进行到天明,精疲力竭的双方士兵才开始脱离接触,各自清点人马,无意当中,一条新的防线居然自发的形成了。
双方士兵打成一团的时候,吴畏正在离战场几公里的时候听着枪声发愣。他当然知道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要保证事先制订的计划顺利实施有多不靠谱,所以把六个步兵连队中的三个都撒了出去,自己亲自带着战车部队在预设阵地后方等待。
正等得心急的时候,吴畏转眼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不禁大吃一惊,还以为自己眼花了,但是很快就确定不是。
为了保持隐蔽,所以预设阵地上并没有灯火,不过今天的月光不错,吴畏眼神又好,这么近的距离上想看错还真不容易。
那人估计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吴畏,看到吴畏后连忙转身要走,吴畏已经快步追了上去。几步到了面前,吴畏怒道:“你怎么来了?”
在他面前的人正是大公报的金牌记者吕兰清。
吕兰清穿了一身松松垮垮的作战服,把美好的身体掩饰了大半,满头青丝塞在军帽里,乍一看还真像是个普通的士兵。可惜她毕竟没有经过军事养成培训,一举一动当中还是可以看出女性的特点,这才会被吴畏一眼看穿。
吕兰清也知道自己作得不怎么地道,看到吴畏发怒,缩了缩脖子,干笑道:“你不是说我可以自己走吗?”
吴畏哪里会信这个,仨吕兰清绑一块,她也不可能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独自追上独立团。
他转头四下看了看,正好看到房海滨从一辆汽车上下来,正往另一辆汽车上去,招手说道:“老房,你知道谁把她带来的吗?”
步兵连队每辆车都有定员,不太可能让吕兰清挤进来,再说吕兰清也未必愿意和一帮大兵挤在一起,所以吴畏估计她不是跟着给养车辆来的就是蹭了汽车连的维修车。
果然房海滨听到吴畏的问题,大吃了一惊后反问道:“不是你让她跟着维修队吗?”
吴畏大怒,骂道:“我什么时候这么说了?谁告诉你的?”
房海滨一脸的无辜,他摊手说道:“当然是吕记者说的,她说你同意了……”说到这里,他反应再慢也知道是上当了,很郁闷的说道:“她这么大的记者,怎么能编瞎话骗人呢?”
“记者就是干这个的你不知道吗?”吴畏恨恨的骂道。不用房海滨解释他也猜得到,肯定是部队快要出发的时候,吕兰清找到房海滨假传自己的命令。房海滨身为汽车连的连副,这种紧急出动之前有太多的事情要办,哪里有工夫向自己求证?吕兰清从国内一起跟着独立团,是个人就知道和自己关系不错,这个时候房海滨自然不疑有他,直接就给安排位置了。就像他说的那样,压根就没想到吕兰清还会骗人。
都到了这个份上,吴畏既不能派人把吕兰清送回来,也没办法责备房海滨,赶紧挥手示意房海滨该干嘛干嘛去。然后才转身向吕兰清说道:“这是战场,你就不怕子弹不长眼睛?”
吕兰清早猜到吴畏拿自己没什么办法,得意的一笑,说道:“从现在开始,我就跟着你了,能有什么危险?”
吴畏看了她一眼,干脆没有搭这个茬。吕兰清的话放在别的高级军官身上多半成立,但是放在吴畏这里绝对是个例外。他一向喜欢靠前指挥,指挥部就在前线,本身就很危险。另外他还是属拼命三郎的,遇到情况紧急的时候自己就操家伙上了,所以要说跟在吴畏身边会比较安全,连吴畏自己都不信。
可惜吴畏这个时候也没时间搭理吕兰清了,因为伏龙芝又一次出现在吴畏的面前,低声说道:“有个谢尔盖的士兵偷偷和我们的军官说,南军就是从他们的阵地进来的,谢尔盖根本就没有抵抗,先带着他们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