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君听着心寒啊,其实那些人并没有多太多的话,也没有说太过分的话,可是理解政府班子也就那样呗,不是为自己就是为了自己家划拉钱呢,别人孙佳君不敢说,可是王晓,王晓是个特别骄傲的人,她不屑用贪污来铸就自己的荣华。
到了单位放下包,敲门进去。
“进。”
孙佳君跟王晓就说了,外面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说法呢,孙佳君还是觉得王晓应该在乎在乎自己的表面形象也应该学着李国年那样至少把形象拉拉高。
王晓在给自己的老师打电话,让孙佳君坐,没一会儿挂了电话听孙佳君说完。
“佳君,我们里面的工作是不会对外开放的,也就是说,外面的人永远都会好奇,这个工作是没有办法透明他们看不见自然就会有各种猜测你明白嘛,做人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觉得你好,你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就可以,外人怎么看我不在乎。”
没什么好在乎的。
孙佳君跟王晓不一样,她希望上中变得更好,也希望上面的班子能跟下面的多做做接触,就好像所谓的市长热线,有几个能打进去的?真的打进去了是不是就能给解决问题?每次打都是占线,不然反映了就是石沉大海,既然这样何必对外来一个热线呢?还不如什么都不做的好。
王晓给孙佳君看着自己的规划图,她首先就是要从上中的市内环境整改开始。
王晓的动作李国年没有伸手拦,别人也没有太多的意见,可是发布出去,这就需要大批量的人,人从哪里来?
首先王晓说要从路面情况改变,可是王晓忽略了一个问题,上中市的街道路面特别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自行车和摩托车专用道,而且除了比较发达的城市上中不具备这样的改变条件,第一关就碰上难题了,第一天拦了多少车了,弄的所有人都在抱怨,觉得这个王副是不是有病吃饱了撑的?不然弄这个干什么?
谁都希望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好,可是变也要有规则的变动,你说瞎弄怎么行啊?
刑警支队那边都要疯了,给政府这里打电话,人手不够,而且该是怎么开还是怎么开的。
第二天开会李国年提了一下昨天发生的事情,安慰了一下王晓。
“想法是好的,有想法的同志就是好同志,可惜没有在了解前就下了决定,你看大家都在抱怨,今天的车堵成这个样子。”
第一仗王晓输的灰头土脸的。
王晓的第二仗是抓横穿马路,在路边随意大小便还有随意扔纸的人,路面上几乎每隔一百米就一定会有垃圾桶,为什么东西不能扔在垃圾桶里一定要扔在路上。
人的习惯都是长久养成的,她顺手顺惯了,无论是不是有垃圾桶她就会张手就想扔。
开始实施依然很难,总有看不到的地方,抓住了要罚钱,可是扔东西的人比协管都张狂。
“你罚款?谁给你权利罚款的?你们这些人,抓抓开车的要要钱也就算了,连走路的也抓有病吧。”
然后怂的怂的就跑了,你说怎么下手?
王晓这两天嗓子就哑了,她相信万事开头难,是的会难,但是坚持下去总会看见希望的。
王晓这边搞改革,省里下来人结果就看着这个乱套的局面,还有人告了王晓一状。
“王晓啊,你也是老领导了,怎么做事儿会这么没有章法?你不是十几岁的孩子不是冲动的年纪,很多事情都要考虑再三确定能做了还要想想,现在上中市被你给弄的是乌烟瘴气。”
可是你说是你说,王晓上面有陆学国还有自己家,她能撑住,李国年暂时也没有办法。
李国年甚至乐见其成,管不好对自己来说这就是机会,让王晓走人的机会,管好了功劳也有自己的一半嘛,他为什么要拦着啊,而且他知道王晓一定会失败的,一个城市的市民习惯不是一天两天三天四天就能改变的,也许要用一年,也许是两年,也许是七八年这都是有可能的,你认为在短时间出效果,那是天方夜谭。
王晓依然故我,不过之前是有罚款强制性的因素在里面,现在变成了自控性,每个大屏幕显示屏上都是滚动播出的环保广告,捡起地上的东西从我做起。
单单就说孙佳君看见的哈。
佳君周六去爬山,那个环山道就特别的干净,因为有环卫工人早上和晚上各一次清扫,早上孙佳君去爬山,看见小孩子,吧嗒吧嗒还在走路呢,妈妈牵着小手在孙佳君前面,是个儿子,跟妈妈好像在说话,那个妈妈戴着眼镜看起来就非常的有教养,孩子看见脚底上的东西就伸手去捡,捡起来之后交给妈妈。
“扔,脏。”
做妈妈的接过儿子捡起来的饮料瓶然后扔进一边的垃圾桶里,反身回来给儿子擦着手,说宝宝好棒啊,这是一种人。
还有的也是妈妈带着孩子,孩子要去捡,当妈妈的照着孩子的手就打了下去。
“埋汰,那上面有菌,不许捡。”
孙佳君用眼睛看见的,就像是能让孩子去捡起来东西在接过手的妈妈太少,是,当母亲的会觉得孩子那么小去捡那么多脏啊,她的孩子又不是专门捡垃圾的,大人你就更加的不用说了,看见当做没有看见。
爱脏就脏去呗,反正会有人收拾的,往地上吐痰。
孙佳君站在山顶吹了一会儿风就下去了,从山顶下去要坐车回家,等红灯的时候就发现乱穿马路已经成为习惯了,有时候吧有人说我们素质差,我们不肯承认,觉得你们素质就高了,这样说人?有病吧,可是事实说明素质差的不是一两个,全民的素质保持在哪里,用眼睛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