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济人
读稿之前,我试图劝刘辰希改掉他这部处女作的书名。因为这个书名不太象小说,尤其在当今,诸多小说通常使用故弄玄虚或者富有感官刺激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的时候,这样的书名似乎愈显得不合时宜了。然而,看完书稿,我放弃了先前的念头,而且觉得任何一个别的什么书名,都不及这个标题更能表达出作者写作的初衷与本意。
所谓"游离态",作者在后记中作了这样的诠释,"我想,为数众多的青少年正处于这种思想状态之中,时而满怀希望与憧憬,时而又茫然不知所措,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将最初建立的精神堡垒摧毁得一塌糊涂。"我相信,作者不是危言耸听,这个"游离态"确乎是存在的,存在的,却不一定是合理的。对于一种不合理的状态抑或态势,作者看在眼里,想在心头,"家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校园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社会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命运更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在这个物质高度发展的时期,新生的思潮无形中左右着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放弃,我们问自己,也问别人,谁也无法解答,或者无法给我们一个准确的满意的解答……"
应当说,这样的想法是趋于理智的,虽然作者刘辰希尚系在校的一位高中生。面对这样一道没有答案的试题,他的思考显然是痛苦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就像孤立无援的求生者,漂流在精神与物质、梦想与现实汇成的汪洋大海之中。"
愤怒出诗人,痛苦出作家。对于问题的思考,刘辰希采用了文学的方式,就是说,他无须去寻求问题的结论,他需要做的,只是去展现生活的过程。这当中,有他鲜活的人物,有他精彩的故事,也有他不知不觉的感情流露:"我发现,重点中学里有那么一群人,屁都不懂,沾着爹妈有点钱耀武扬威的耍宝,荒废年华。他们的特点是,装得很时尚又很社会,但因为他们跟社会接触甚少所以显得四不像,跟个怪物似的。有几个臭钱,比衣服比鞋子比女人比背景,不过成绩比谁都糟糕。更恼火的是有几个根本没钱的,又硬着头皮撑面子,说自己的鞋子是法国名牌,中国没卖的所以你们没看到过,说自己嗅的女孩跟日本韩国沾亲带故,笑起来都特别整形……"
当然,这些人这些事只是作者笔下校园生活的一小部份。他把更多的篇幅让给了那些边缘少年或者问题学生。用作者的话说,"这么一大群孩子,被家庭抛弃。被学校否定,被社会忽视,他们走在黑夜里,他们独自成长。人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新闻里报道的那些误入歧途的少年,无不扼腕叹息,大家都难过,难过之后,又会看到这样的节目在下次播出。家庭,学校与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哪里?在冷漠的家门内,在厚厚的记过本里,在午夜萧瑟的街角,还是在那些边缘少年的眼泪中?"
问题被作者提出来了,作品主人公的命运也有了自己的归宿,可是人们不难发现,这个问题只是社会诸多问题中间的一个,那个主人公的不幸,也只是人间悲剧当中的一幕,以点不能带面,以偏不能概全,于是辖区的概念就被作者引进到推理的定律里来了。
我不得不感佩作者的勇气与发现。游离态辖区虽然占地不多,但是受此波及的面积却很大。这有点儿像山火,防患于未然固然有理,可是防不胜防也是公开的秘密。事既如此,掩卷避思,游离态即便作为一种生态,也没有什么关系,关键在于我们的环境,我想,倘若辖区不再成为盲区,阳光能够洒向每一个角落,这就不仅是作者对于文学的追求,更是他对于生活的向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