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13333400000027

第27章 修行篇(1)

§§§第1节不得超脱皆因绳未断

修行就修心修身。佛说,平常心即是道。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才能真正得解脱,获得自在。

不能征服别人,是因为福德不够

距今两千多年前,由于印度阿育王特别殊胜的福力,帮助他统一了全印度。

有一天,阿育王召集群臣,问道:“现在天下,还有什么地方不属于我?谁敢不服从我?”群臣同声回答说:“全印度都被大王统一了,没有一个不臣服大王的。”

其中有一位大臣,站起来说:“启奏大王!以臣所知,大海中的龙王,不属于大王。因为龙王从来不曾遣使前来问候大王,也没有进贡任何宝物。由此可见,他不属于大王。”

阿育王想考验自己的福德、威力是否能够慑服龙王,因此发动了千乘万骑的兵将,敲钟击鼓,旌旗展扬地来到海边。阿育王厉声向大海呼喊说:“龙王!你在我的国界内,为什么抗拒不来见本大王?”他虽然再三地呼喊,龙王却安然不动,视若无睹。

阿育王问群臣说:“有什么妙法,可以使龙王不得不出来?”

这时,有一位尊者,禀告阿育王说:“时机若到,就可以使龙王出来。现在因为龙王的福德,在大王之上,所以他不出来归服,大王如果不相信龙王的福德比较大,可用黄金二斤,一斤造龙王形象,一斤造大王形象。两尊金像建造完成之后,称验其轻重,就可以明白谁的福德大。较重的一尊就是福德大的一方。”

阿育王就依照尊者的办法命人去造像,造成以后,称量的结果还是龙王的像重,人王的像轻。尊者说:“龙王的福德超过大王,所以他的像较重。大王的福德不够,所以比龙王的像轻。若想轻者变重,必须修德培福,才能如愿。”

阿育王听闻尊者的开示之后,知道自己的福德浅薄,深感惭愧,因此更发勇猛精进之心,广种福田。从此每天精进修持显密佛法,又叩大头(大礼拜),即使双手磨破,仍然竭诚的礼拜三十五佛。

阿育王的发心,稀有难得,他把私人的财产,全部供养三宝,布施贫穷。他又在各省市建寺起塔,广造佛像,印赠佛经,不计其数。如此种福,使供在密坛上的龙王金像,向他曲身合掌。

尊者说:“这样的福德还不够大,要使龙王像向大王顶礼,全身伏地,大王的福德才够大。”

于是,阿育王更加发大心,并接受耶舍尊者的指导,取阿阇世王所藏的佛陀舍利四升,粉碎七宝末,而造八万四千宝塔。又受护法神的协助,将此宝塔舍利,分遍阎浮提,同时安置供养。此外,更派遣高僧前往各国去宣扬佛法,使佛法遍满于全世界。如此,三年不断地精修佛法,广做善事。到了最后,连自己睡觉用的枕头,也卖掉来供养三宝。这时,龙王的金像,立即伏地向阿育王顶礼。

尊者就向阿育王说:“现在可将两尊金像,再称验其轻重。”真是不可思议,人王像已经超过龙王像的重量了。尊者说:“大王可以征服龙王了。”

阿育王非常高兴,便如上次一样,带领着大军来到海边。这时,龙王立即变化成一位青年婆罗门,来到阿育王的面前,长跪问候请安,并贡献许多珍宝,自称小臣。

醍醐灌顶

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说服别人,都需要使别人心悦诚服于我们。当无法征服别人的时候,说明自己的福德和修养不够强大。不要骄傲自满,保持上进心,多修福德,我们自然会强大起来。

§§§第2节不得超脱皆因绳未断

一个小和尚回到寺庙,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想以此来考一考老师父,突然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为何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师父随口答道。

小和尚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你怎么知道的?我在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但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师父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醍醐灌顶

每个人都要接触很多的人,很多的事。这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总免不了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无可名状的烦恼会慢慢积累起来,形成心头上难解的结。如果我们能剪断自己身上的绳索,就不会被那些千千结所系,生活便会自在快乐。

§§§第3节抛开种种凡心欲念,才能获得解脱

从前,有一个男子因一时的气愤恼怒,厌恶世人,便舍家遁入佛门,皈依佛教。可是,他的身体虽然出家,入了空门,然而心中仍然眷恋外界,为爱欲所束缚。他还经常用香油摩擦身体,用汤水洗浴,讲究身体皮肤的香滑,饮食卧具也很注意。总之,一颗心全被物质所负累着,一刻也不能自在。虽然,形式上他已出家,受戒,然而在行为与境界上,他还是凡夫俗子,是一个未出家的人,距离涅槃圣道,还离得很远。

当时,在摩罗国的地方有一位优波笈多尊者,是一位梵行高远、大名远播的比丘。这位新戒比丘,非常敬慕他的名声,于是前去参访。

尊者问他道:“你远道而来做什么?”

“我慕名而来,想听尊者开示佛法要旨。”

尊者观察了他的根基后,知道他还身受爱缚,不能解脱,问他道:“你能不能完全听我讲的话,受我的教诲,照我的意思去做?”

“我一定能够,一切都按照吩咐去做。”

“你如果生起了信心,我就先教你神通,然后为你说法。”尊者说。

“先学神通,好极了!”

于是,尊师带他入山,教他学习禅定,并吩咐他要绝对服从。尊者运用神通力,幻化出一架天梯,说道:“你爬到这架天梯上去!”

于是,那比丘依照尊者吩咐爬上了天梯。但往下一望,看见的竟是一个奇深无比的大坑。

此时,尊者却说道:“放开你的双脚!”比丘只有依言放开两脚。尊者再令他放一手,比丘也遵照放一手。但教他再放一手时,他害怕极了,答道:“要是再放手,就要坠坑而死了!”

“你已经和我约定,一切遵照我的教示,怎么又后悔了呢?”

那比丘没办法,只好把心一横,什么也不想,放开最后一只手,而坠入又深又黑的大坑中……

这时,他被吓得魂飞魄散,浑身冷汗。但等他睁眼一看,天梯和大坑都不见了。

于是,尊者开始为他说法:“我现在问你,当你放下最后一只手下坠时,你还觉得世间有什么是值得留恋的吗?”

“尊者,到了生死关头,一切都没有什么可值得留恋了。”

“是的,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为主。当色身幻灭的时候,爱也随之幻灭,如果你能看破无常的色身,那缠缚的爱执,也就随之解脱了。爱,是生死烦恼的根源,谨慎戒之,精进修行,勿失本心,当成正道。”

比丘顿时大悟。从此,细心思维,勤修精进,终修得阿罗汉果。

醍醐灌顶

佛理认为,人世间,六道轮回,荣华富贵,生死爱欲……都是幻象而已。很多人凡胎肉眼,看不真切,常常以虚幻为实,贪一时之快,因一念之差,结果却是坠入轮回的无底深渊,难以解脱。只有抛开了种种的凡心和欲念,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清静下来,并获得解脱。

§§§第4节诚信之人才有存在于世上的价值

佛陀还没有成佛的时候,是一个王子,也曾经娶妻,而且还生了一个孩子,名叫罗睺罗。后来罗睺罗也跟随佛陀出家,学习佛法。不过,因为罗睺罗童年生活在王宫里,优越的生活环境让他变得非常骄傲,而且还很喜欢捉弄别人,又爱说谎,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

有一天,佛陀去看他,罗睺罗很高兴,就打水来为佛陀洗脚。

洗完后,佛陀就用脚趾拨动盆子,让它在地上团团地转动。一会儿盆子停了下来,佛陀就问他说:“如果盆子破了,你觉得可惜吗?”

“盆子是粗贱的东西,没有价值,不值得可惜。”

“对了,你也是一样,身为佛教徒,但是不守口业的戒律,粗言胡说,不诚实。有了这样的行为,就不会被大众爱护,你的前途也会因此苦恼无量。”

罗睺罗听了佛陀的教训之后,十分悲痛,眼泪滚滚地流下来,跪在地上,深深地忏悔。从此以后,他改过自新,成了一个诚实、稳重、人人喜爱的好孩子。

醍醐灌顶

当一个人的信用消失的时候,存在于世上的意义就不大了。小时候不讲诚信,会惹人讨厌,失去玩伴;长大了之后不讲诚信,也会不得人心,孤立无援。生活中不讲诚信,家庭中就会出现问题;事业上不讲诚信,生意也会经营不顺。诚信是一轮朗朗的明月,唯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第5节说话前你是话的主人,说话后你是话的仆人

很久以前,舍卫城中有一个信奉佛教的富翁,家财万贯,但他并不吝啬,经常会拿出自己的财物来行善布施,供养三宝。

有一天,他准备了好多好吃的食物,虔诚地供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供养,又开示一番,之后就领着众僧回精舍去了。在归来的半途,佛陀和僧众在河边的大树底下休息的时候,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猿猴,求借佛陀的钵具。猿猴接过佛钵后,速去速来,回来后居然在钵中盛满了甜蜜,还双手恭敬奉给佛陀。佛陀接受后,又把它分施给众僧,令猿猴多得福报。猿猴看了,欢喜跳跃。

过了不久,猿猴死了,转世为人,生于富翁家中。出生的时候,家里所有的容器都满装蜜糖。富翁夫妇觉得很奇异,就此给他取名叫蜜胜。

光阴如箭,岁月奔驰,一转眼,又过了几年,蜜胜已长大了,他厌烦尘俗,要求父母,允许他出家,父母高兴地答应了。

得到父母的赞许后,蜜胜到祇园精舍,投佛出家。因为他前世的善因,很快地证了果。

有一次,他和同修比丘们出外度化的途中,感到热渴异常,大家都想有一杯饮料。这时蜜胜比丘,将空钵向空中一掷,然后,双手去接时,钵中已盛满了佳蜜,送给众僧解渴。

回到精舍时,有一位比丘,就向佛陀请教道:“蜜胜比丘,过去修的是什么福?为什么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够方便求得蜜糖?”

佛陀答道:“你们记得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猿猴,求借钵具,装了佳蜜,来供养佛和僧众吗?由于他的喜心施舍,死后就转生为人;由于他的诚心,供佛佳蜜,所以今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蜜。”

佛陀说过以后,比丘又问道:“佛陀!蜜胜的前世,又是什么因缘,才堕生为猿猴呢?”

这时佛陀的四周,已围绕着很多弟子,佛陀看了看他们后,才说道:“蜜胜会堕为猿猴,是因为五百年以前,有一位青年比丘,在偶然间,看见另一位比丘跳过一条小溪,就笑他的姿势像猿猴一样,因此犯了恶语的罪。所以他堕落为猿猴,后来他知道自己的错,曾向那比丘求忏悔,免坠地狱受苦,并因此胜缘,猿猴能遇佛得度,今生也能很快便证得了罗汉果。”

佛陀讲完以后,诸比丘们都明白了:一句恶言就能招来苦报。从此以后,大家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语,再也不敢有戏言和恶语了。

醍醐灌顶

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一是管住自己的吃喝,再一个是管住自己别乱说话。很多人常常会犯这样一个毛病:说了许多话,但却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或者话一到嘴边,就从嘴巴出来了,有的话说了给自己制造了人烦恼,有的话说了让别人烦恼。所以,平时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知道哪些话该说,更要知道哪些话不该说。

§§§第6节原谅对方的过错,是对他最好的点化

这是一个禅师和强盗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强盗突然闯进禅院,向禅师抢劫:“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就要你的老命!”

禅师指指木柜说:“钱在抽屉里,你自己拿吧,但请留下一点,我买食物之用。”

强盗得手后正要逃走,禅师却把他叫住了:“收了别人的东西应该说声谢谢才对啊!”

强盗扭头随便说了句“谢谢”便头也不回地跑了。

后来,这个强盗被抓了,衙役把他带到禅师面前:“他交代曾抢劫过你的钱,是吗?”

禅师说:“他没有向我抢,是我自愿给他的,再说,他也谢过我了。”

这个人服刑期满之后,立刻来拜见禅师,真诚地恳求禅师收他为徒。

禅师虚怀若谷,使强盗那邪恶的心灵得到了菩提和净化,最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醍醐灌顶

很多人会对别人无意间对自己犯下的一些错误斤斤计较,不肯原谅对方,这样的话,即使是朋友,也会变成陌路人甚至是仇人。其实,如果我们能虚怀若谷,原谅对方的过错,再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一般来说,对方会知错就改的。原谅对方的过错,才是对他最好的点化。

§§§第7节断除烦恼和不良习气

这是一个有关毕陵伽婆蹉阿罗汉的故事。

习气在人的身上,就像装过酒的酒瓶,虽然将酒倒光了,但瓶中仍有酒味一样的难以断除。毕陵伽婆蹉阿罗汉曾经五百次投生在高贵的婆罗门家,所以造成了他骄傲轻慢的个性。

“你算什么东西?你这个暴发户区区几十年又算什么!我可是五百世的贵人福种!”

对于比家世的人,毕陵伽婆蹉阿罗汉总是用这种看不起的态度对待,就算修得阿罗汉后,他还是带有贵族的习气。

有一天,毕陵伽婆蹉来到恒河岸边观赏风景。

恒河水神见有罗汉降临,连忙上前来接驾,恭敬的说:“尊敬的罗汉,难得的圣贤,您今日到此,我感到万分的荣幸……”

“搞什么?你这个小奴仆,还不快快断出一条路来,让我过河!”

恒河水神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气得浑身颤抖:“你这没礼貌的家伙,给我等着!”

“小奴仆,我难道怕你不成?”

恒河水神立即跑去精舍向佛陀告状:“世尊,有个罗汉圣者到恒河水边,我以礼相待,他竟骂我小奴仆,叫我断流让他过,实在无法无天啊!”

佛陀静静地听着,听后说道:“你不要生气了,我让他向你赔礼道歉,让他忏悔自己的错。”说完佛陀便和水神一起来到恒河岸边。

毕陵伽婆蹉听到佛陀的教诲,便向水神道歉:“小奴仆,对不起!”

“佛陀,您看!他还是叫我小奴仆啊!”水神更加气愤了。

佛陀对水神说:“水神啊!毕陵伽婆蹉不是有意的,这是他累世的习气。”

水神只好无奈地回到恒河水宫去了。

佛陀转身对毕陵伽婆蹉说:“毕陵伽婆蹉啊!你身为罗汉,坏习惯怎么仍然没有改掉啊。过去有一个婆罗门一连骂了我五百次,他可痛快极了,以为我会生气,没想到我毫不生气。他又一连赞美我五百次,以为我会高兴,没想到我也毫无高兴之意,他只好走了。而现在只要能断除烦恼和不良的习气,一切事情不管好坏都没有什么不同,是根本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的!”

毕陵伽婆蹉阿罗汉听了佛陀的一番话,深深地感到懊悔,并下定决心,要早日除掉不良习气,成为一位真正的罗汉。

醍醐灌顶

生活环境会让我们养成一些自己的处事习惯。在这些习惯当中,有些对我们自身有好处,有些却是一些不好的习气。这些不好的习气很难为别人所接受,也会给自己带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有必要从现在起断除烦恼和不良习气,这样才能做一个不受外物影响的快快乐乐的自己。

§§§第8节心存正念,才能战胜和超越自我

从前,在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最胜。他虽然非常富有,但是为人却非常小气吝啬,只要有前来乞讨的人,他一定不由分说地将其赶走;为了防止盗贼偷盗,他设计了七重坚固的大铜门来维护安全。

这一天,佛陀观察最胜长者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便嘱咐阿难前往度化。阿难立刻托钵至长者家中,为其说法:“如果我们布施给贫穷困乏的人,就会得到五种功德。第一寿命延长,第二相貌端严,第三身强力壮,第四身心悦乐,第五辩才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