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020,期盼中国
1334300000026

第26章 :沸腾2020,中国成长行业分析 (2)

在经济衰退的大形势下,任何形势的投资都意味着极大的风险,那么,这些手握大笔金钱的职业投资者,却选择在如此风声鹤唳之时,将如此巨大的现金流注入中国教育业,似乎将这一产业当成了躲避金融风暴的天然良港。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局面,其原因只有一个。

中国教育市场的特殊性,让这一行业成为了稳赚不赔的福地洞天。

尽管在中国,教育属于公共服务项目,然而由于资金与技术上的空白,使得中国的教育业并没有能够完美地实现其福利社会的准则,由此就为教育的产业化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除此之外,中国独有的教育体制,更使得这一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众所周知的是,对于中国的孩子而言,其一生下来就被捆绑上了应试教育的轨道,其人生轨迹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早年教育的限制,而当升学率和就业机会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时,中国教育业的机会就愈发明显起来。

正因为如此,对于中国的教育行业而言,不论在经济发展处于高潮还是低谷,都会不断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07年的一年里,中国教育市场的总值增长到1430亿美元,根据这样的增长速度,估计在2010年到来之前,教育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12%,规模保守预计可达到2000亿美元。

对于一个坐拥2000亿美元总值的行业来说,我们似乎完全不必再替投资者们担心了。

2.2:中国教育,前景无忧

对于中国家长而言,是绝对不惜支出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用来教育子女的,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所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早在2006年的时候,教育支出占据城镇家庭收入的比例就已经达到了24%,农村也已超过20%。

更重要的是,对于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来说,几乎都是以现金进行交易,极少出现拖欠的情况,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教育事业的现金流,足以令许多行业羡慕又嫉妒不已。

除此之外,在国家进行的产业振兴规划中,教育业也同样获益匪浅。

在2008年11月26日,教育部做出决定,将其从中央第四季度千亿元新增投资中分得的44亿元绝大多数用于基础设施,而国家对于教育投资者的利税优惠政策,同样构成了这一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教育产业的有利前景,就如同呈现在投资者眼前的一个大金矿,不过,想要在这个金矿中满载而归,还是要花上一番心思的。

倘若说,IT界的风险在于技术,化工界的风险在于资源枯竭,那么教育产业的风险,则在于国家政策上的调整。

众所周知的是,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在义务教育的领域内,是不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这样的政策,已经使教育产业的市场始终无法获得最大化,只能蜷缩在职业教育、专门培训、教育产品等几个小市场内,而如果当国家立足于民生层面的因素,将义务教育的区段向两端扩展——例如将学龄前教育与高中教育同样纳入义务教育轨道,那么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无疑又将是一次市场的缩水。

不过,尽管存在着这样的风险,但在经济下行,人口持续增长的大趋势下,教育行业仍然是一个值得投资者关注,值得从业者用心去经营的行业,不论我们做出怎样的判断,一点铁一样的事实是无从改变的——对于趋向于发展的十大产业而言,教育业的增长前景是最可观的。

(3)消费者服务业——新产业结构改变中国

对于中国而言,现时正在经历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城市化革命,同时也在经历最快速度的一场经济增长过程。对于中国民众而言,其对服务的需求远远未得到满足,因此,消费者服务业仍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主题介绍:被误读的产业结构——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3.1:被误读的产业结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产业的重要性产生了一种奇怪的误解。

在许多人看来,产业结构的排序,和人的需求实际上是一回事,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观点——吃饭最重要,然后是工业品消费,最后才是享受服务。

沿着这样的思路出发,粮食产业与工业是毫无疑问的基础型产业,它们拥有大量的经济实体,从事着实实在在的生产,比起来一二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并不具备经济实体,因此也就被视同为空中楼阁。

这样的观点有着一定的道理,然而却经不起仔细的推敲。

最典型的一个反面例子就是——在许多发达国家之中,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达到了其GDP总量的75%,对于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而言,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咂舌的数字。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其原因只有一个——在新经济时代中,现代经济的驱动力已经彻底改变。

换句话说,尽管一二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然而真正在驱动经济增长的,却是看似最不重要的第三产业。即使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欠发达国家里,服务业所起到的作用也是难以估量的。

理论的分析不能够涵盖全部,当我们用数据来证明这一点的时候,情况就变得再明显不过了。

在2000年到2007年的时间里,单就对GDP增长的贡献而言,工业贡献率就已经由2000年的57.6%下降到2007年的48.2%,服务业贡献率则由34.8%上升到42.3%。

事实上,服务业之于经济的贡献还远不止于此,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业问题就成为了困扰我们的一大疑难,而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不断提高,正是对就业压力的最大缓解。

在1980年的时候,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13.1%,1990年为21.1%,1995年为24.8%,到了2007年,这一数字已经提高到了32.4%。由1978年到2007年的29年间提高了20.2个百分点,按照比率计算,服务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使两亿中国人得以就业,而这个数字是同期工业和建筑业新增就业人数的1.46倍!

当这一变化的趋势,已经为国家所熟知时,战略上的调整就成为了必然,就宏观经济调控而言,国家甚至于已经为服务业制定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到的是: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

透过这一系列清晰的数据,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其对经济的明显拉动,更看到了一个朝阳产业的出现,对于这样一个长期被误读的产业,当我们对其有了初步的认知之后,就不能不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

3.2: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对于消费者服务业这样一个感性的行业而言,在时代中寻找机遇,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特别是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服务企业而言,这种机遇就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一个行业中的所有企业而言,时代赋予的机遇都是平等的,既不论其实力强弱,也不论规模大小,更不论历史长短,只要能够把握住机遇,就意味着在竞争中的胜利。

在许多时候,小企业恰恰因为摊子小,需要考虑的因素少,反而能够在机遇面前表现得更坚决果断,成为一个时代的弄潮儿。

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关口,微软正是利用巨型计算机难以普及,家用电脑需求又十分急迫的机遇,成功地抓住了个人电脑这一市场,打造出今日的产业帝国。

又比如,受中东战争的影响,石油危机成为七十年代的标志,而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恰好抓住了这一机遇,用最人性化、最节油的汽车产品,一举将美国的汽车业掀翻在地,直到今天,在许多消费者的心目中,日本汽车都依然是经济实惠的代名词。

再比如,在网络购物大行其道的时代,阿里巴巴抓住了中小企业亟需低成本销售平台的机遇,将成本相对较高的EBAY逐出场外,从而确立了今天电子商务界的地位。

我们绝没有理由怀疑,中国消费者服务业仍旧拥有美好的前景,仍然值得我们在未来的10年里付出期待。尽管在当下的经济衰退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灰心丧气的现象,然而,决定这一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层因素,却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改变。

对于中国而言,现时正在经历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城市化革命,同时也在经历最快速度的一场经济增长过程。对于中国民众而言,其对服务的需求远远未得到满足,因此,消费者服务业仍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在步入成熟的过程中,任何反复与调整都是在所难免的,这样的情势我们在过去就曾经经历过,在未来同样不能免于发生,然而这些反复与调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一个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更不会挡住优秀企业成长的道路。

(4)资产管理业——用别人的钱壮大自己

无论我们熟悉与否,无论我们有没有打算和这个行业打交道,或是干脆投身于此、涉足于此,我们都必须了解到一个事实。

这个事实就是——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一产业必定是中国最具成长潜力的行业之一。

主题介绍:公众的职业经理人——从弱到强的转变

4.1:公众的职业经理人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

之所以陌生,在于我们对它缺乏足够的了解,而这种了解既停留在认知层面上,也停留在实际的接触层面上。

尽管起源于传统的私人银行业务,但是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在西方兴起还是并不久远的事情。在国内,它更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热门话题

然而,无论我们熟悉与否,无论我们有没有打算和这个行业打交道,或是干脆投身于此、涉足于此,我们都必须了解到一个事实。

这个事实就是——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一产业必定是中国最具成长潜力的行业之一。

和银行一样,资产管理公司是在用别人的钱来替自己赚取利润的,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式。

无论在哪个国家,从事理财业务的资产管理者,都在用投资者的资金来购买股票、债券,并藉此向投资者收取费用,同样,同处于这一行业的保险公司也用它们从客户那里收集来的保险费,去进行证券市场的投资,借以赚取核心保险业务之外的收益。

由此可以看出,资产管理业的商业模式,在盈利机制方面与其他行业有着本质的不同,可以说,这是一个用别人的钱来壮大自己的行业,甚至可以说,当资产管理业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服务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成为了股东。而资产管理企业则形同我们聘任的职业经理人。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行业而言,其在未来十年内的发展前景又是怎样的呢?

4.2:从弱到强的转变

在国际上,伴随着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和金融深化的进程,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早在2000年的时候,全球的资产管理业务总量已经达到10万亿美元,如果加上公募性质的资产管理,则已接近30万亿美元。

在中国,这样的增长同样存在,我们无需列举各种枯燥的数据,只需要看一下我们身边的人群,比起十年前来,基金的购买者,保险的购买者,没有一天不在以飞快的扩散效应激增着,就可以了解到这一行业的增长速度。

事实上,对于中国而言,资产管理业正是一个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行业。

就目前来看,我国国内的资产管理业务尚处于发展初期,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06年底,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只有1500多亿美元的总规模,假如拿这个数字来与我们国家的GDP相比较,其占GDP的百分比仅仅为8%,而美国和英国则分别达到214%和142%由此可见,这个比例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随着未来的十年内我们的金融环境趋于良好,随着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改变,中国资产管理业必将会发展成为一个庞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