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020,期盼中国
1334300000006

第6章 :过半的大时代(下) (1)

在过去的10年中,一个伟大的“中国梦”正在变为现实,从冲破旧规则、旧体制开始,到创立新世界,创立新规则为止,这其中的变化就是我们对规律的洞察,对控制权的掌握,当我们尝试着用他人还不了解的概念与技术进入市场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对新市场的创造。

手握规律,我们可能在一夜之间超越平凡而成功,也可能因为狂热与诱惑而一败涂地,然而无论怎样,我们注定会越来越熟练。

(1)大时代规律:观念整合,商业文明攀升全新高度

有关德隆帝国的覆灭,我们可以找出无数的理由与原因,更可以轻易地将败局归结为企业家的野心与不择手段,对于其他有相似境遇的企业,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结论给它们的故事添上注脚,但最根本的理由只有一条:

按照市场经济法则运行的企业,和按照计划经济法则组织的经济秩序,存在着绝对的冲突。

主题介绍:畸形的新观念——没有节制的大游戏——大一统文化——崇尚征服的商业文明

1.1:畸形的新观念

在今天的世界经济中,无视中国的人几乎已经消失了。

在未来的十年中,对于全世界来说,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与一个强大的中国相处。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并不需要讳莫如深,事实上,以中国国土之广,人口基数之大,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本来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比起这一点来,我们所需要解读的,是一个更加迫切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在过去十年的发展,中国企业有没有到自己寻找方向的时刻?

毫无疑问的是,在未来的竞争中,国家也好、企业也罢,其财富增长的方式都不再源于自然资源,而是来自人的智力能量,来自于新观念促发的新模式。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在过去的工业时代、大生产时代中,我们可以以能源、人力、物耗等方面的投入,来换取经济利益的回报,在这一点上,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知道,可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即使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的劳动力资源,也会面临着过度使用的极限,这样一来,以投入为推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经历了一个原始的资本积累过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遭遇到狭长的瓶颈,于是,收益的边际效应开始静悄悄地发挥作用。

这样的设想并非捕风捉影,我们身边的日本就是如此,在资源型工业方面,国土狭小的它无论如何,都无法和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相抗衡的,而这就要求日本必须从成功的传统模式中转型。

同样的,我们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过度依赖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平面化,纵观中国的规模企业,很难找到哪一家真正形成了精细的财富创造模式,而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尽早摆脱旧观念的桎梏,寻找出一条财富创造的新道路来。

另一方面,一部分富有前瞻性的企业家,也早已发现了这一问题。

在这些企业家们看来,中国企业必须找到未来的获利来源,他们甚至意识到了利润不仅仅来自于一个成本更低的好产品,更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实力。

这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论证的逻辑,更是一条连大学生都能理解的经济学法则,观念需要整合,产业需要重组,似乎是我们长久以来所共知的常识。

然而,由于一条或几条隐性规律的作用,使得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被扭曲成了极近复杂的面目,由此而生的新观念也呈现出畸形的形态。

在过去十年的中国商业界,众多苦心经营的企业家,似乎在一瞬间迷失了方向,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开始沉迷于资本运作所带来的成长快感之中,却忘记了什么才是真正靠得住的盈利途径。

于是,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见证了许多神话般的崛起,同时也听闻了更多商业帝国轰然坍塌的巨响。

1.2:没有节制的大游戏

2000年,这一时间点对于我们有着怎样的意义,完全取决于我们对它的理解。

我们可以认定,它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我们也可以认定,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然而无论如何,它都不应当是一场大游戏的起点。

在2000年温暖的春日里,唐万新这个名字,似乎已经成为了当日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标志,可以说,无论由谁来撰写中国经济史,唐万新以及他麾下的德隆集团,都是注定要被记入其中的。

从1996年起,地处西北边陲的德隆集团,先后控股数家上市公司,从而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财团型企业,和德隆合作过的上市公司,一度多达40多家。

凭借着超过1000%的巨额涨幅,德隆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已经跃升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庄家,这样的增长速度,即使在全世界的经济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出离我们所有人想象的是,德隆的掌舵人唐万新,并不完全是一个缺乏战略眼光的赌徒,与此相反,在唐万新看来,全球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一次巨大演变,而中国不可避免地成为其中最重要的角色,传统产业的问题在于体制落后、观念落后,投资分散,因此,如果能将其优化整合,将会带来一次全新的经济腾飞。

假如抛开德隆后来的悲剧命运,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在10年前的中国,拥有如此眼光的企业家可谓凤毛麟角,更与我们今日的分析不谋而合。

就中国而言,经济最大的发展空间始终在传统行业,不仅10年前如此,今日如此,即使10年后也同样如此。

即使是最苛刻、最标新立异的经济学家也必须承认一点:只有传统产业,才能将中国劳动力与资源方面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只有传统产业,才拥有最大成熟市场,一个不需要开发与探寻的市场,只有传统产业,才会尽可能弟规避开发展道路上的风险。

这是一条一流的策略,却在执行的过程中,一步步变成了末流的豪赌,变成了一场缺乏节制的资本大游戏。

截止2002年,德隆集团伸出了它的手,将宝贵的资金先后投入重型汽车业、连锁超市、旅游业、畜牧业、种植业,鼎盛之时的德隆,已经控制了1200亿元的资产,在20多个领域里拥有500多家企业和30万名员工,假如要在中国寻找一个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那么舍德隆再无别家。

大概除了唐万新与他的幕僚之外,再也没人知道,在这一片繁华盛景的背后,德隆如同一个吹得太鼓的气球,只需轻轻地一戳,一切便会砰然而无。

历史总是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来展示它的神奇,德隆的鼎盛时刻,正是唐万新意得志满的时刻,这样的时刻,也正是这个商业帝国濒临坍塌的时刻。

德隆集团忘记了重要的一点:利润才是基础,一场没有利润的资本运作,无异于投机式的赌博行为,正因为德隆集团的扩张过于迅速而疯狂,才注定了后来这场无节制游戏的快速崩盘。

几乎在一夜之间,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银行的紧缩贷款,德隆集团的资本瞬间蒸发,对于唐万新与德隆集团来说,意味着产融整合战略付之东流,而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则意味着一个未来商业帝国的灰飞烟灭。

1.3:大一统文化

德隆帝国的崩溃,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

事实上,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都在进行着或大或小的无节制游戏。

关于这一点,你甚至可以暂时放下本书,打开电视机中的经济频道,你一定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国内企业家,都在以相同的口吻讲述着一个或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的计划;无论这些计划听上去有多么的花样迭出,其核心却只有一个——多元化发展。

在未来的十年中,我们几乎可以毫不费力地预测,中国绝大多数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企业,将会相继把他们的手伸向这些领域:汽车、房产、地产、金融、教育、保险、医药,毫无疑问,这些领域的利润是最可观的,然而究竟能有多少企业能够在这些领域里存活下来,实在还是一个不乐观的未知数。

德隆帝国的覆灭,我们可以找出无数的理由与原因,更可以轻易地将败局归结为企业家的野心与不择手段,对于其他有相似境遇的企业,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结论给它们的故事添上注脚,但最根本的理由只有一条:

按照市场经济法则运行的企业,和按照计划经济法则组织的经济秩序,存在着绝对的冲突。

就这一点来说,既是造成那些“德隆现象”的原因,也是新时代中观念整合的动力。

当长期的计划经济将企业的创造力捆绑到最低程度时,资本市场这种极具诱惑力的成长机会,自然不可能逃过企业家的法眼,为了让企业获得尽可能快的发展,在小范围内做出经营业绩的众多企业,立即开始了上市增值的过程,丝毫不去考虑市场风险,也不再甘于脚踏实地地追求企业利润,仅仅将希望寄托在资本市场的操作上,想要藉此创造新一轮的神话。

从这个意义上说,德隆的悲哀,乃至众多企业的集体悲哀,都在于它们过早地介入了一场游戏,游戏本身无害,问题是在一场规则尚不完善的游戏中,随时可能被重新洗牌、重新清盘,在这样的游戏里,它们玩的过于忘我,丝毫不知节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败涂地。

这是中国企业的集体宿命,即使再过十年,只要还存在着上面提到的双轨冲突现象,多元化的道路便注定布满荆棘。

放弃你所不能,将你能的做到极致,这样一句在励志教材中常常出现的话语,实际上却是中国企业成长的最好选择。

以十年的时间来做这些事,并不困难,难的地方也不在于十年太久,而是它与中国的大一统文化严重不符。

那么,大一统的文化是什么,它的表征又是什么样的,对于企业家和企业来说,这样的传统文化有何影响,都需要我们将目光聚集,在耐心的探寻中寻找答案。

1.4:崇尚征服的商业文明

在中国的历史中,有着严重的“大一统”情结。

假如你对主流的历史读本和影视作品加以观察,就会发现此种味道极其浓厚,我们沉迷于秦始皇的“六王齐毕,四海一同”,我们赞叹着唐玄宗时代虚假的“盛世幻象”,为了满足这样的情结,我们甚至对成吉思汗与八旗部落的”跑马圈地”大加称颂。

这样的现象不难理解,在帝国历史的长河中,假如一个王朝能够使要服甚至荒服的少数民族主动归顺,能够保持高度的中央集权政治,保持辽阔疆土与强大国力,那么统治者一定是有道明主,是圣贤一样的君王,更是政治昌明的象征。

为了表征出”大一统”的景象,历代统治者在登基即位、或是进行各种国家庆典活动时,都要大肆表演少数民族歌舞,陈列远方少数民族进献的奇珍异宝、怪鸟怪兽,以礼招待和重赏少数民族的头领,甚至不惜代价地装点出太平气象。

这样的价值观念在中国的政治思想中一脉相承,并逐渐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正因为如此,尽管我们已经步入了新的文明阶段,却始终无法摆脱这种存在于骨子中的“大一统”情结。

历史的得与失,我们暂且不去讨论,然而仅就商业领域而言,”大一统”的情结,以及企业为此而进行的多元化扩张,表面上看似乎是功勋彪炳,暗下里却难以逃避危机四伏。

首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做大”未必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