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夜班作业所引起的持续性疲劳,不论休息与否都难以消除,即使常常服催眠药也无效时,则表明该劳动者不适宜于夜班作业。因此,某些单位硬性规定每个人必须上夜班的“一刀切”办法是不科学的。疲劳与异常睡眠同时存在,是一种随年龄、工龄增长而加重的进行性现象。当劳动者年满50岁或轮班作业工龄达30年及以上时,疲劳与睡眠不足会更快地增加,因此,更不适合继续参加夜班作业。对女工的年龄与工龄要求应更严一些。
此外,连续夜班作业的持续时间过长,如值七天夜班者,其听力、视力、神经功能共济反应均变迟钝,中枢神经反应能力也会降低;此外,还可见到劳动者的一般健康水平下降、体重减轻等现象。
夜班作业对劳动者的心理功能也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有人进行神经行为测试表明,各项指标的得分,在夜间都下降了。例如,跟踪行为在夜间的质和量都发生了改变;对复合信号刺激的反应时间也明显延长了,警惕性明显降低。这种功能对工业监督检查和自动化生产仪表监视与调整都非常重要,因为警惕性很高的任务需要在相对不变的荧光显示屏或仪表上,寻找偶尔发生的微小的不正常变动,及时加以调整,以使生产得以正常进行。测试表明在夜间4∶00~6∶00之间,劳动者的警惕性较白天14∶00~16∶00之间明显降低。
此外,人们在几次轮夜班作业后,因睡眠不足常引起进一步的心理障碍。业已证明,在发生了睡眠不足时,即使劳动者在轮值夜班作业完成后,改作其他班次作业时,仍会散在地出现间歇性的小失误;如睡眠不足继续存在下去,则执行警惕性任务的效果,即使在白班、中班也会明显下降。
夜班作业对社会和家庭生活也有明显影响。长期值夜班的劳动者,白天需要休息,不宜参加社会活动,断绝了社会信息,使他们常常产生与世隔绝的孤独感。此外,由于与家庭成员有着不同的作息时间表,因此与家人团聚、组织家庭生活的时间较少。例如在周末或节假日里,劳动者仍需工作,没有时间参加集体闲暇文娱体育活动或家务劳动,对家庭幸福甚至家庭和睦都可能产生影响,尤其是夫妻双方都要轮流参加夜班劳动时,情况就更为不妙。由于彼此难以见面和交谈,家务工作未安排好,小孩生活学习无人照顾,久之,常互相抱怨而造成家庭不和。如何对夜班进行科学安排,既要保障生产,又要兼顾劳动者的身心健康,这不仅对生产的组织者是一种考验,对劳动者的心理素养也是一种考验。
(第12节)赌博成瘾
赌博伤财又伤身
对某种东西成瘾就是对它有依赖性。所以,人的某些行为,如赌博,也能像药物、酒精等物质一样,因对其产生依赖性而成瘾。
赌徒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大悲大喜的人物。赢钱时兴高采烈,欣喜若狂;输钱时垂头丧气,懊悔不已,甚至铤而走险。然而,无论是赢钱还是输钱,他们都离不开赌场。赢了钱还想赢,输了钱想要拼命捞回来,所以赌徒才有一种强迫性行为。他们对赌博的渴求与成瘾可以像吸毒者一样达到歇斯底里的强烈程度,更有甚者卖妻鬻子也要赌。
麻将桌旁发生的一则则悲喜剧说明对麻将的成瘾完全不亚于吸毒。南方一城市的麻将桌上发生过这样的事:由于两人输了要扳回来,另外两人赢了还想再多赢一些,结果,两夜三天的鏖战使得一人因中风死亡,一人因憋尿而见上帝,还有一人因中风而半身不遂。
赌博上瘾者的心理调适
认识到赌博的危害性。寻找丰富的娱乐活动,比如钓鱼、看书、打球等,代替赌博这种娱乐活动。
认识到十赌九输的特点。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输了别想去捞回,赢了不要还想赢。
(第13节)购物成瘾
购物成瘾也是病
调查发现,购物这种行为本身可能产生短暂的快感或陶醉,因此是一种像吸食******一样的成瘾。所以一些专业人员认为,这也是一种行为成瘾。
美国哈佛大学成瘾研究所主任霍华德·谢弗认为,大量的成瘾源于经历和行为,比如重复、高度情绪化、高频率的体验等。这些行为和经历可以引起神经适应,即让神经回路发生变化,从而让某种行为长期化。由此看来,属于行为成瘾的还有购物癖、网络成瘾等。
女性一般都有购物嗜好。这种嗜好进一步发展就可能成瘾,变成一种强迫性的购物行为。虽然有购物癖的人也知道强迫性购物结局并不美妙,比如,房间里堆满了大量无用的商品,而且最终身负巨债,但是她们也还忍不住要疯狂购物。
女性强迫性购物有一个特点,在她们抑郁、焦虑、疲惫和有负罪感之时会疯狂地购物。哈佛大学的谢弗还认为,强迫性购物者具有药物成瘾者相似的一种戒断症状,她们不能控制自己。这种行为在本质上也与赌博和强迫性盗窃一样。
购物上瘾者的自我调适
1.决不在你生气的时候进行购物,因为你在这个时候购物只是为了发泄你的怒气。
2.别在你悲伤的时候进行购物,因为你的情绪波动抑制了你的良好判断力。
3.不要在怀旧的情绪中买东西。
4.别为了赶时髦买东西。
5.不要把购物当成一种消遣。有许多漂亮的免费公园可以用于消磨时间。你可以去传统的街道散步,或者培养一些业余爱好。但是,不要把你的空闲时间用于逛商业街。购物时,应事先列一清单并严格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这样可以避免一时冲动而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6.按你的购物清单进行购买。只在你确实需要购买东西的时候,才到商业街买东西,即使去也不要过多的闲逛。如果发现自己有超出清单进行购物的冲动,应当尽快离开。
7.将你全部的信用卡从你的皮夹子中拿走,只留一个信用卡。清理那些由特殊商业部门发行的信用卡。你只需要一个卡,能用于急需就够了。
8.制定用现金购买一切物品的政策,如果你没有现金,就不要购买。当你去商业街的时候,不要带信用卡,只带少量的现金,足够买你想买的东西,一杯咖啡加上打一个电话的钱就够了。
9.在任何地方,一旦有购物的意图时,就可以运用“替换政策”。政策很简单,那就是你买一样东西就必须丢掉另一样东西。如果你买新汗衫,你的老汗衫之中的一件就必须丢掉。买了新的钻孔机,那么,旧的那个就应该捐给慈善机构。买一套新盘子,就应将旧盘子抛弃。如果你买新的灯具,你已经拥有的那一个就必须淘汰。
10.真的需要吗?当你真心想买东西时,先问你自己:“为了买这件物品我要放弃什么,食物还是一罐煤气?我为什么买这件东西?我真需要它吗?这件物品在我的从现在开始未来三个月的购物优先权列表上占据什么位置?这在我的从现在开始未来两年的个人重大财产表上占据什么位置?我现在已经有多少这种东西?一个人需要多少?”
(第14节)上网成瘾
妈妈,我让网吧给害了!
“妈妈,我让网吧给害了!”2004年3月3日《钱江晚报》偌大的一个标题触目惊心。该报道讲述了浙江省某市一位16岁少年因沉迷上网而三次自杀,妈妈悲痛欲绝却又无可奈何……
福建省某县一个名叫王力(化名)的高一学生,因为迷恋上网,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继而旷课、逃学,最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治疗。经过20多天的治疗,王力的病情才有所好转。
据校方介绍,王力于2002年上高一后,成绩一般,并经常旷课、逃学。后来学校了解到,王力学习成绩下降、旷课的原因是沉迷于上网打网络游戏。2003年,由于学习成绩差,王力不得不留级。但留级后,王力依然热衷于上网,并经常旷课逃学。学校为此多次对王力本人进行教育,并多次通知家长进行配合教育。王力也多次写下保证书,但结果还是一切照旧。2004年开学后,王力到学校上了几节课后又不上了。2004年3月中旬,王力的父亲来到学校,要退注册费和寄宿费,学校才知道王力在精神上出了问题。
负责治疗王力的张医生指出,王力患的是精神分裂症,主要原因是上网成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并形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所致。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大街小巷网吧随处可见。上网,已成为人们最时髦的话题之一。但与此同时,网络的风靡,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诸如此类的报道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家媒体头条。这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一丝震惊。
根据一项大型民意调查的结果发现,美国约6%的互联网用户均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上网瘾”。
发起进行这项调查的研究员戴·格林菲尔德说:“婚姻被破坏,孩子惹来不少麻烦,有人在网上犯罪,也有人在网上消费过度。这都是上网成瘾带来的悲剧后果。作为一名治疗师,这类例子我见过不少。”
格林菲尔德和美国广播公司合作进行了这次调查研究,透过美国广播公司的网页发放及回收了17251份有关使用互联网情况的问卷。问卷的问题包括:问受访者曾否透过使用互联网来逃避烦恼,是否无法克制减少使用互联网的失落感,以及是否觉得自己不是在使用电脑时仍幻想着上网等。如受访者在十个问题中有五题或以上的答案是“是”,他们便算是有“上网瘾”了。
调查的结果发现有990名受访者,即5.7%人已成了“上网瘾君子”,按此比例推算,则全球两亿网民中,便应有1140万名“上网瘾君子”了。
在此次的调查中,有三成受访者表示他们曾通过上网来逃避问题,为各问题中回答“是”最多的一题。
上网成瘾是心理病
“上网成瘾症”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它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对网络产生较强的依赖性而成瘾,在心理和生理的某种尝试行为中产生了愉悦反应。这种反应的多次重复,就形成了人对愉悦刺激的依赖。正如饮酒、抽烟、赌博、吸毒等等一般,离开它就无法正常生活,否则会有一系列强烈的生理、心理反应。成瘾者往往感觉现实生活没有意义,只有在瘾被满足的时候才有精神。
“上网成瘾症”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一般症状主要有:
(1)上网时间长,而且控制不住时间。
(2)上网时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而下网后则有烦躁不安、情绪波动等现象。
(3)上网的行为常常不能自制,宁可荒废学业或事业甚至抛弃家庭,也要与电脑为伴。
(4)工作和学习积极性较差,沉醉和崇尚虚幻的网络世界,对现实生活缺乏起码的热情。
(5)严重者有自虐行为,上网期间不吃、不喝、不睡,有的因沉迷网上的不健康内容而导致疾病。
“互联网心理病”这项新兴研究的先导者金伯利·杨认为格林菲尔德的研究层面广泛,可证明大家关注“上网瘾”问题并非杞人忧天。
根据格林菲尔德的分析,网民有“上网瘾”的原因包括“感觉亲密”、“没有时间限制”和“没有禁制”。格林菲尔德说:“互联网的影响力与其他导致大家上瘾的力量截然不同,是我们从没处理过的。虽然5.7%是目前最准确的估计之一,但这个数目只是从访问浏览同一个网页的人中得出的结果,故代表性可能不够全面。”
上网成瘾的戒除方法
长期以来,一些青少年上网成瘾,深陷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有关专家分析了四个原因,并开出“药方”。
首先,少年进入青春期之后,成人意识强烈,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帮助。但事实往往相反,他们经常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娇宠惯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可能就会令他们无法接受,具体表现为情绪波动比较大,控制情绪能力不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受挫后情绪不稳定,使得这些孩子不自觉地去寻找一个能充分满足自己的世界,网络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一条件。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他们可以完全逃避现实,他们的情绪可以得到充分的宣泄。
其次,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是青少年选择网络的又一主要原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最关键的时期尤其需要来自父母的正确指导。很多父母更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了青少年偏要和父母对着干的局面:你们不让我打游戏,我偏要这么做。
第三,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比较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
第四,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冲动性强,一旦陷入网络游戏,明知会影响学业,但是却不能自拔。
专家们开出了“药方”。他们说,父母、家庭的关怀是最好的方式。父母不要动辄就打骂孩子,不要流露出对孩子彻底失望的想法,要耐心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要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自己并没有被抛弃。孩子们为了爱他的家人,为了宝贵的亲情,也会选择与网络游戏划清界限的。此外,还要不断对这些孩子进行安抚,要努力发现他们各自的优点并沿着这一方向加以引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使他们逐步适应现实社会。同时,专家还呼吁社会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让青少年旺盛的精力得到发泄。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
网络是人类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正在促进着人类社会的更大进步。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防止上网成瘾,另一方面要建立正确的网络观,正确地使用网络。
专家们对于青少年上网,提出了以下建议:
1.青少年要合理使用网络,多浏览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2.要明确这个阶段自己的任务,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个规划和设计。
3.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承担对自己的责任,对朋友、对亲人的责任。
4.青少年朋友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享受父母亲的爱,不要总觉得自己父母没有别人的好、自己的生活不如别人,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5.要增强心理防范意识,提高心理免疫力。上网前要先定目标,限定上网时间,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关于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上网的问题,专家们提出以下建议:
1.疏胜于堵。要正确看待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理解孩子的需求,意识到上网同样也是一个动手探索的学习过程。要讲清利弊,对健康与不健康的内容进行分辨指导,不要空洞地说教,注重亲子间的交流和沟通。
2.家长要及时知道孩子上网的情况,并在时间上进行控制。
3.家长应该懂一点网络基础知识。在孩子上网的同时,如果家长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网络知识,就可以为孩子安全上网发挥一些指导作用或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比如,安装过滤程序或“防火墙”,可以屏蔽********;可以搜索查找孩子经常去的网站或聊天室;给孩子提供一些适合他们上的网站和聊天室等。如果家长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操作方法,还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利用网络查阅信息,一起交流分析。这样既可防止孩子躲开父母的视线上不良网站或聊天室,还可以在一起上网浏览、聊天、玩网络游戏的过程中增加情感,增加共同语言,增强自己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