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是一种境界,是生活的一种状态,是内在心态修炼到一定程度所呈现出来的那种从容、优雅的感觉。一件事情的发生,衡量不出一颗心的淡定;而一颗心的淡定,却能影响一件事的解决结果。让人们豁然开朗的,也许只是一个道理;左右人们心绪的,也许只是一个心结。将心放宽,把事情看简单,以一颗平常心应对世间所有的无常。
平平淡淡就是福
人们常常埋怨生活的平淡,向往轰轰烈烈的日子,认为只有那样的生活才充满幸福。但人们却常常忘了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也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用心体会幸福的人。
其实,我们的身边从来不缺乏幸福,只是我们往往被层层名利遮住了双眼,以至于我们无法发现它。幸福,它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如果你不具备一双慧眼,你是很难发现它的存在。上帝是公平的,给予了你一些,也会拿走你一些,那么你希望他拿走幸福,还是拿走名利。有人会说,两者不可兼得么,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已经回答了你的话“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唯有远离名利,用心去感知周围的一切,你会发现,原来你苦苦寻找的幸福就在那,简简单单、平平淡淡。
我国古代的著名诗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东晋时期的著名隐士陶渊明就是一个善于在平凡生活中发现幸福的人。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多少文人墨客的向往。陶渊明做官的时候就崇尚自然,喜欢亲近生活,虽然官小,但也平民百姓相处的很快乐,经常和一些文人雅士相约喝酒吟诗,日子过得很是幸福。一次,浔阳郡的督邮来检查公务,路过之处必搜刮一番,如若不然,并将栽赃陷害。当他路过陶渊明的彭泽时,府衙的小吏对陶渊明说:“大人应该束带迎接。”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的薪俸而向乡里小儿折腰。”说完愤然辞官,从此归隐田园。回到自己一直向往的大自然,真正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这以后才成就陶渊明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然而他当时并没有想这么多,只是单纯地“寻找幸福”。
许由是古代另一位著名的隐士,光帝听说了许由的贤能,想要把天下交给他时,他坚辞不受,还说道:麻雀栖息的树枝只有那一个而已,老鼠跑到河边喝水,即使它想装再多,它也没有那么大的肚子,天下这么大也不适合我。甚至许由听完光帝的话,还跑到颍水边上洗自己的耳朵,之后还是隐居了起来,因为他知道拥有天下虽然有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却失去了最最宝贵的人生自由,受尽世俗规矩的束缚,纵使物质丰足,自己又怎么会开心。还是隐居起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平平淡淡地过一生来地幸福。
平平淡淡就是福,但不是鼓励大家消极生活、不思进取,而是要学会享受当下生活。
一群少年本应该是阳光灿烂的年纪,可总是愁眉苦脸,于是,大家决定一起去寻找幸福。
他们向智慧老人请教:“幸福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没有?”
智慧老人说:“你们先帮我建座房子吧。”
这群孩子暂时就把寻找幸福的事放在一边,找来各种工具,一些人上山去砍些大树干,大家认认真真地干起来。很快地,一栋小木屋就做好了,他们把智慧老人拉到屋檐下,一起看着自己的木屋,评论其色泽、造型、质地。
智慧老人问:“孩子们,你们幸福吗?”
他们齐声说道:“幸福极了!”
智慧老人接着说:“幸福就是这样,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时,它便突然降临在你身边。”
幸福在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中隐藏,认真投入地去做事,它自然就会来找你。与其终日闷闷不乐,倒不如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多想自己拥有的,而不去在意自己没有的,只有自己的平淡才是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庄子曾经说过:“如果为了追求外在物欲而丧失了自我,为了迎合世俗而迷失了本性的人,是本末倒置的。”本末倒置的人,我们往往会笑话他,甚至瞧不起他,但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倒置之民”呢!
谁都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很多人都把名、利、权视为人生的三大目标,勤勤恳恳地努力着,然而,只顾追求名利,很容易失去一些重要东西,比如幸福。所以,当我们选择追求幸福时,千万别让名利成为你的绊脚石。
相较于那些宏伟的英雄事迹,平凡人的平常事,是平淡无奇,然而,平常却是生命的主体,更是生活的主体。不管你身处何位、担当何职,也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享有多高的声望,“平常”这样简单的词语却是不可摆脱的,即使你在人前无限风光,人后你也要“平常”地生活,虽然形式不同,本质却是一样的。所以那些不珍惜“平常”甚至蔑视“平常”的人,最终只会被生活所抛弃。试想一下,那些知名的影视明星,那些叱咤风云的大商政客,哪一个不是从普通大众转变而来的,而他们要想继续发展下去,更不可以脱离生活。珍惜平常的点点滴滴,既享受无止尽的幸福,也有助于自己的事业。
如今的社会,大家都想变得如众不同,希望自己能够“光宗耀祖”,然而这个想法是与人的本性相背离的,生命迷失在“物欲”“名利”的漩涡之中,是我们时刻需要警戒的误区。
有一个富翁,他在当地开了一家规模很大的饭店,生意也很火爆。后来年事已高,就他把饭店交给了儿子,自己跑到郊区开了一家小旅馆。旅馆是栋老建筑,加上客人不多,他只请了两个佣工,自己和佣工一起经营。
大家对此都疑惑不解,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富翁,竟然在一栋老建筑里做着看门、扫地、接送客人、记账收账这类杂七杂八的活,有人问起时,老人告诉他:“不干这些我干什么?人总得工作呀。”
在这位富翁看来,拥有财富是一回事,怎样生活又是另外一回事。这位富翁没有被功名利禄眯了眼,我们可以说这位富翁是幸福的,他拥着财富却并没有沉溺于财富,平平淡淡的继续生活是他的选择。
只要你具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感受的灵魂,你就会发现你的身边充满着幸福。当每天早晨你坐公交去上班时,你可以对自己说,你是幸福,因为你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还可以认识很多人,还能欣赏清晨美丽的城市;当每天晚上睡觉时,你可以对自己说,你是幸福的,因为你度过一个充实一天,你拥有健康。其实幸福是无处不在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就像幸福一样公平,不论你贫穷或者富贵,都有拥抱幸福的权利。
有一部电影叫做《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一个频临破产、老婆离家的业务员,通过自身努力,最终成为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如果当初他被困苦的生活所打败,放弃追求幸福的机会,最后他还能成功么?答案是否定。所以说,幸福从来都没有远离我们,它一直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过好每一个平常的日子,精心地享受平淡,忘记周围的喧哗,远离那虚浮的名利,让心平静下来。那么,你做好开门的准备吗?
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是每个人心灵深处体察到的快乐与满足,要想获得幸福,就需要把灵魂从幸福的不安和躁动中解放出来。只有真正参透生活的大智之人才能看得明白,小事情往往蕴含着大道理,而只有参透了这些道理的人,才能做到事事顺心,减轻烦恼,幸福自然就降临了。
看淡得失,人生才会淡定如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大自然之物尚且如此,复杂多变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处处有得失。面对得失,有人在得到时欢天喜地,失去时悲悲戚戚;而有人面对得失,却能如观看月缺月圆般淡定自若,得到时不过分欢喜,失去时也不会整天悲叹,只是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这两种人相比,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哪种人的生活比较快乐。
某个城市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争,所幸的是,在战争爆发之前,大部分市民都已经撤离了。战争结束后,一个农夫和一个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了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而贪婪的商人却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重负让他气喘吁吁,缓慢前行。
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器,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
突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变卖了银器,过起了富足的生活。
大千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只会让我们不堪重负,懂得取舍,才能获得更多。舍得舍得,人必须先有所舍,才能有所得,舍如同种籽撒播出去,转了一圈,又带了一大群子子孙孙回来。“舍”永远在“得”的前面,这不但是非常重要的顺序,更是幸福的秘诀,但是许多人却忽略了这个最奇妙的步骤。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说有一眼特别灵验的泉水,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伤残军人,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小镇居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人,难道他要向上帝请求再有一条腿吗?”这句话被伤残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请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请求他帮助我,教我没有一条腿后该如何过日子。”
肢体的伤残使这位军人经受着苦难,可是苦难并没有压垮他,反而使他体味到生命的丰富内涵,他坦然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并勇敢地去正视它。
人的一生之中不论快乐或悲伤,到最后都将成为回忆,何妨以一笑置之的胸怀地去看待人生的起落与得失……
得与失就像小舟的两支桨,马车的两只轮,得失只在一瞬间。失去春天的葱绿,却能够得到丰硕的金秋;失去青春岁月,却能使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
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为师,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三个月,师傅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有点弄不懂了。
一天,他终于忍不住问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些其他招法?”师傅回答说:“不,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小男孩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照着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还是很快就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迷迷糊糊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关键时刻,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了。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招,制服了对手,最终获得了冠军。
在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小男孩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能仅凭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据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戏剧家莎士比亚说:“并非所有缺点都受人唾弃。有些特定情况下的缺点,对于社会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有时候,我们的某个缺点会转化成我们的优势,帮助我们赢得转机。这方面的事例最著名、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了。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她从小聪明过人,但在19个月的时候,一场暴病残酷地夺去了她视、听、说的全部能力。后来她在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靠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奋力拼搏,不但学会了读书、写作、说话,而且上了大学,并最终克服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成为一名举世瞩目的大作家,著有《我生活的故事》等共14部作品,许多国家授予了她荣誉学位和勋章。她的著作不仅被译成了布莱叶盲文,而且还译成了其他各种语言在全世界出版发行,她的事迹不但鼓舞了全球的残疾人,而且也鼓舞着无数健全的人。
透过她那传奇的人生经历,人们对她身上那坚强的品质钦佩不已,这个双目失明的聋哑人,战胜三重残疾而创造了人生辉煌的传奇般经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去寻找自己在困境中更辉煌的生存方式。
海伦·凯勒失去了健康,成了双目失明的聋哑人,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淡定地接受着上帝的安排,而她最终得到的却是无数健全的人都无法得到的辉煌,她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这种不幸使得她的生命更有意义,更丰富多彩。
失之东隅,必会收之桑榆,人生得失之事不过如此,将得失看淡,我们的人生才会如婴儿般淡定自若。
爱,让人生简单淡定
爱情与工作,能不能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如果不能,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事业,值不值得?
在女性越来越独立的今天,相信很多人都在心里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在古代,“相夫教子”就是衡量妇女道德水平的一种标准,说一个女人是“贤妻良母”就是对这个女人最高的称赞。“男主外,女主内”是我国传统的家庭相处的和谐局面,但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不赞成这种家庭模式,认为女人也能顶起半边天,没必要将自己关在家里当“黄脸婆”。若有一个女人放弃自己的工作,尤其是收入和声望都很好的工作,大多数人会替这个女人惋惜,但这种做法就真的不值得吗?
邹市明是我国最有实力的拳击运动员之一,曾获得两届奥运冠军,后又进入职业拳坛,并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他取得的这些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有一个漂亮能干的妻子。
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曾是央视主播,后来为了邹市明辞去了工作,用她的话说就是,她现在既是妻子,同时又是邹市明的管家、秘书、保姆、司机和翻译。她说,这是老公最需要她的时候,她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老公专心训练。
说起两人的爱情故事,很多人听了都觉得太有戏剧性了。
2006年4月19日,遵义的一次花车巡游活动请二人来做嘉宾。邹市明是世锦赛冠军,冉莹颖是CCTV证券资讯频道的主播,更是贵州、遵义两地的形象大使。两人一前一后坐在两辆花车里,算上前一日的初次见面,因为同为贵州老乡又常驻北京、留下了联络方式,也才认识两天。
到了中午休息,邹市明的身边立时围了很多人,好奇地询问训练、打拳的各种事。冉莹颖不太愿意掺和这些事,一个人坐得很远。看到冉莹颖一个人坐着,和别人说完话后,邹市明便过去和她闲聊,中午吃饭的时候还给她和同桌的人夹菜。冉莹颖觉得这个男生很体贴,很懂得照顾人,很细心,对他有了一点好感。
下午邹市明请冉莹颖单独吃饭,但因为冉莹颖有事,饭没有吃成,两人只好再约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