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简单的做人,不沉迷于幻想,不茫然于未来,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不羡慕繁华,不刻意雕琢,对人朴实,做事踏实;不要太吝啬,不要太固守,懂得取舍,学会付出;不让心灵负重,不去伪装精神,步履轻盈,快乐常在。放下心灵之累,让一切固执和成见化为乌有,活得简单,才会活出真我的风采!
放下执著,另辟蹊径
一个人,如果想做成某件事,想达到某个目标,执著的精神是必备的要素,但若是明知这件事情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取得想要的结果,或努力了很久还是看不到希望,那么不妨放下对此事的执著,换种思维方式,另辟蹊径,说不定就会取得另一种成功。
19世纪,大批的淘金者涌入美国,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们拥挤在这里,到处可见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矿工”,然而他们的心中都有着一个发财梦。
有一个叫李威·施特劳斯的犹太人,他抛弃了家乡令他厌烦的文职工作,跟着两个哥哥远渡美国来“发财”。
看着多如牛毛的淘金者,李威发现眼下淘金并不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所以他放弃了靠淘金“一夜暴富”的念想,在当地开家日用品商店做起了小生意,在两个哥哥淘金的时候,他却成为了小商贩。
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李威发现那些淘金者的工装都是棉布做的,不是很结实,很多人的裤子也都磨破了,于是他想:如果我用帆布做成裤子的话,一定很结实,肯定会适合淘金工人的。
于是,李威就为一名淘金者做了帆布裤子,矿工很是喜欢,高高兴兴地离开,这样的帆布裤子很快在工人间传扬开了,李威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后来,李威发现法国生产的哗叽布和帆布一样耐磨,并且更加柔软,不久后他便改用这种材料加以改进,使矿工们穿起来既舒适又洒脱。这样的“李威裤”渐渐就被人们称为“牛仔裤”盛行于全球。
当李威发现淘金并不能让自己发财后,没有继续执著于淘金发财,而是选择了另一条发财路。人生短短几十年,没有太多时间给我们浪费,我们应该当机立断,放弃执著于那些无法实现的理想,以免浪费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
在鲁迅先生还未开始写作之时,他看到中国病弱的身体素质,觉得“东亚病夫”是因为国人的身体条件,于是远渡日本求医。可是,当他后来看到电影里麻木不仁的“看客”时,他才真正明白国人真正贫弱的不是身体而是灵魂,就像他后来在《呐喊》写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用手中的笔杆来“呐喊”,来唤醒国人,最后成为了一代文豪、一代斗士,更留下众多的优秀作品。
与鲁迅先生类似的还有清代的蒲松龄,他一直都想考中举人,可是当时的科举制度不严谨,各种贿赂舞弊的现象成风,所以他连考了四次都落第了。然而有高远志向的他并没有悲观失望,相反地,他另辟蹊径,放弃了从官之路,立志要写一部“孤愤之书”,还写一副对联勉励自己:“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后来,他终于写成一部文学巨著——《聊斋志异》。后人不知道一个叫蒲松龄的举人,却孰知一个写聊斋的蒲松龄,可见他的名气已经家喻户晓。
人的心中都会有一层屏障,它就是执著,每个人都有一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就会拼命地努力,往目标奔跑,一旦撞到屏障,他就觉得是自己不够强所以没有穿过屏障。其实,这层屏障并不宽,相对地它还很窄,可是追逐的人眼中只有目标没有其他的,他不会往周围去看,也就不会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
适当的执著的确会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使人具有方向感,从而进取、拼搏;但过于执著,却会使自己的视野狭窄,失去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而盲目的执著,只会让自己身心俱累,甚至会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南禅大师马祖道一在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因过于执著于学佛的形式而差点误入歧途,幸亏遇到高人指点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一日,马祖道一正在坐禅,南岳怀让来拜访他,问:“马祖,你在做什么?”
“我在虔诚地坐禅呀!”
“哦,原来如此,你坐禅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为了成佛啊!”
怀让听完马祖的话,从旁边拿来一块瓦片,在一边磨了起来,马祖感到很奇怪便开口问:
“你这是在干什么?”
怀让平静地回答:“你没有看到我在磨瓦吗?”
“你磨瓦做什么?”马祖道一奇怪地问。
“做镜子。”怀让还是一脸平静。
“大师,瓦片是没法磨成镜子的。”马祖道一叫了起来。
“原来你知道啊。那我告诉你,坐禅也是不能成佛的。”怀让扔掉瓦片说。
听到怀让的话,马祖道一顿时醒悟过来,方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的坐禅是错误的,过分执著坐禅的形式和手段,就会被坐禅束缚,心的自由就会受到制约、控制,坐禅也就失去了意义,自然就无法悟道成佛了。后来,马祖道一虔诚地向怀让求学,在大师的指点下,他逐渐开悟,最终成为南禅一代大师。
在确立了目标之后,我们应该执著地做下去,但若发现了其不可行之后,我们应该果断地放下自己的执著,看一看自己的周围,另辟蹊径,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成绩。
功成身退,在巅峰时绝尘而去
功成身退是一种智慧,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如果贪婪心重,嗜欲习深,在事业达到顶峰之时还不知足,不懂得转身离去,那么只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韩信是刘邦帐下的大将,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当刘邦与项羽在荥阳相持不下时,他率军抄袭项羽的后路,为刘邦占据了黄河下游;不久又与刘邦会合,在今天安徽灵壁南面(当时叫垓下)包围项羽,逼得那位不可一世的霸王自刎乌江。韩信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将才,不管多少兵都能从容调度,在刘邦面前称自己带兵“多多益善”,常出奇兵致敌人于死命。
可是,他能率兵打败楚霸王,却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汉立国后韩信被封为楚王,可他觉得这一封赏与他自己的战功不相称,经常不顾场合口出怨言,后来被政敌当做谋反的把柄,他的封爵由楚王降为淮阴侯,接着又因被告与他人勾结谋反叛乱而死在吕后手里。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韩信绝不是中国历史上因不懂得“功成身退”而惨遭杀害的人,历史上有多少皇帝在自己坐稳天之后,猜忌功臣,因害怕曾经的功臣“功高震主”而大开杀戒。人们虽然常常谴责这样的帝王“忘恩负义”,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是因为这些功臣不懂得功成身退的处世之道才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乃至生命。如果这些人都和范蠡一样懂得如何处世,那么他们也不会丢掉性命了。
范蠡,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
范蠡本是楚国宛人,少年时期就显示出不同凡响的才智。为了不苟同于世俗,佯装狂痴,潜心博览群书,探讨济世经邦之策,隐身待时。
勾践即位后,范蠡看到了机会。越国大夫文种到宛访求人才,闻得范蠡名声,便亲自前去拜访。起初,范蠡不知文种是否有诚意,于是一再回避。后见文种求贤若渴,于是亲迎文种,二人终日而语,纵论霸王之道,志同道合。文种将范蠡举荐给越王勾践,成为勾践的股肱之臣。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敬王二十六年(西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范蠡忠心耿耿,为勾践出谋划策,军国大计多出其手,为灭吴复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官封上将军。作为一名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和对人生社会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思想家,凭借他多年的从政经验,深深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他看到群臣皆乐,独勾践郁郁寡欢,立即猜到勾践的想法。勾践在谋取天下之时依靠群臣之力,而今天下已定,他不想把功劳归于臣下。常言道:“大名之下,难以久安。”范蠡觉得自己名声太显赫,不可久留于越国,何况他也深知勾践的为人是可以共患难,而难以同安乐,于是,毅然决定急流勇退。他给勾践写了一封告退信,说:“我听说主人心忧,臣子就该劳累分担;主人受侮辱,臣子就该死难。从前,君王在会稽受侮辱,我之所以没有死,是为了报仇雪耻。现在仇已报耻已雪,我请求一死抵罪。”
越王表现得对范蠡恋恋不舍,他流着泪说:“你一走,叫我倚靠谁?你若留下,我将与你共分越国。”
范蠡何许人也,怎么会看不透勾践的计量。他一语双关地说:“君行其法,我行其意。”他不辞而别,驾一叶扁舟,入三江,泛五湖,人们不知其所往,果不出他所料,在他走后,越王封他妻子百里之地,铸了他的金像置于案右,比拟他仍与自己在朝议政。人走了,留下一尊无害的偶像,可以崇拜,借此沽名钓誉,有何不可?留在宫中,则是凶多吉少。
范蠡泛舟江湖,跳出了是非之地,一身布衣,在吴地叫人制陶,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中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成功中辞名,创业中转场,一生追求,善于放弃,所折射的人生境界,令人钦佩,给人启迪。
功成身退符合自然之道,就如“天上月圆月缺,地上花开花谢,河中潮涨潮落,四季暑往寒来”一般。它不仅是一种政治智慧,更是一种明智的人生抉择。
花开到最艳之后必会凋谢,这是自然规律无法变更,但人世间的许多事则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改变结局。锥子捶打得过于尖锐,再怎么小心也容易折断,那我们就可以将其捶打地舒缓一点;端着装得过满的茶杯,再怎么平稳小心也容易荡溢出来,那么我们在倒水时应在盈满以前就应停止;因大富大贵而炫耀骄人,简直是在自寻灾难,所以要学会藏富,避免那些飞来的横祸;聚敛的财富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一方面会招来忌妒和觊觎的目光,一方面也易于腐蚀财富的拥有者,怎么谨慎也不可能永远保有满堂金玉,所以我们赚钱要有一个度,钱财多时要学会散财;当壮志已经实现,当事业已告成功时,再进一步就会招致灾祸,那么我们最好是含藏收敛急流勇退……
我们应该向范蠡学习,在功成身退之时,放下一身荣华优雅转身,上帝自然会为我们开启另一扇幸福之门。
放下爱,心才能无所挂碍
我们总认为,爱是拥有,哪怕跨越千难万险,牺牲所有,也要有一次深情相拥。
从前一只孤独的刺猬常常独自来到河边散步。杨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柳絮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这时候,年轻的刺猬会停下来,望着水中柳树的倒影,望着水草里自己的影子,默默地出神。
一条鱼静静地游过来,游到了刺猬的心中,揉碎了水草里的梦。
“为什么你总是那么忧郁呢?”鱼默默地问刺猬。
“我忧郁吗?”刺猬轻轻地笑了。
鱼温柔地注视着刺猬,默默地抚摸着刺猬的忧伤,轻轻地说:“让我来温暖你的心。”
上帝啊,鱼和刺猬相爱了!
上帝说,你见过鱼和刺猬的爱情吗?
刺猬说:“我要把身上的刺一根根拔掉,我不想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刺痛你。”
鱼说:“不要啊,我怎么忍心看你那一滴滴流淌下来的鲜血?那血是从我心上流淌出来的。”
刺猬说:“因为我爱你!爱是不需要理由的。”
鱼说:“可是,你拔掉了刺就不是你了。我只想要给你以快乐……”
刺猬说:“我宁愿为你一点点撕碎自己……”
刺猬在一点点拔自己身上的刺,每拔一下都是一阵揪心的疼,每一次都疼在鱼的心上。鱼渴望和刺猬做一次深情的相拥,它一次次地腾越而起,每一次的纵身是为了每一次的梦想,每一次的梦想是每一次跌碎的痛苦。
鱼对上帝说:“如何能让我有一双脚,我要走到爱人的身旁?”
上帝说:“孩子,请原谅我的无能为力,因为你本来就是没有脚的。”
鱼说:“难道我的爱错了?”
上帝说:“爱永远没有错。”
鱼说:“要如何做才能给我的爱人以幸福?”
上帝说:“请转身!”
鱼毅然游走了,在辽阔的水域下,鱼闪闪的鳞片渐渐消失在刺猬的眼睛里。
刺猬说:“上帝啊,鱼有眼泪吗?”
上帝说:“鱼的眼泪流在水里。”
上帝啊,爱是什么?
上帝说,爱有时候需要学会放弃。
爱,不一定是拥有,我们有时候要学会放弃,看着自己爱的人幸福,这也是一种爱。爱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放弃。不能给予,也不去索取,只是远远望着爱人幸福,这是一种很高尚的爱。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经过时间的涤荡,依旧回响在现代人的耳畔,她和诗人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令无数后人为之动容,和梁思成的婚姻也让无数人艳羡。但人们所不知道的是,除了徐志摩和梁思成,林徽因还曾爱过另一个男人——金岳霖。
金岳霖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国学大师,也是一位风流倜傥的名士。上世纪30年代初,金岳霖在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授时,竟然爱上了同校建筑系的教授林徽因。其时,林徽因早已是有夫之妇了,但由于她和金岳霖爱好、志趣相投,一来二去,两人一下子竟坠入了爱河。
一天,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从外地考察回来,林徽因忽然哭丧着脸对他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哦……”梁思成一听这话,一下子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夫妻互相沉默了一会儿,梁思成问:“你还爱上谁了?”
“金岳霖。”林徽因回答得很干脆。
“哦……”梁思成不再说什么,他默默地走出了屋子。
这晚,梁思成一个人睡在床上翻来覆去想这件事情。他得感谢妻子对他的信任和坦白,竟将这事明白告诉他了。他把自己和金岳霖做了一个比较:自己个子没有老金高,长得也没老金帅,更没有老金那睿智的哲学家头脑!人贵有自知之明嘛,既然这样,自己还是退出吧。梁思成打定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