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生活小窍门实用大全集
13368100000148

第148章 烹调禁忌(1)

炒菜时忌油温过高

不少人为了把菜炒得脆嫩可口,就把油温烧得很高时才放菜。这种做法单纯从烹调的角度讲是不错的,但从营养和保健的角度看,是有害的。因为当食油加热到200℃(冒烟)以上时,油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被破坏殆尽,其他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也遭到大量破坏,人体所需的各种脂肪酸也遭到大量氧化,从而使油脂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同时,油温过高,会产生大量过氧化脂质,这种物质对人体极为有害:它不但会在胃肠内对食物中的维生素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会阻碍人体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吸收。若长期食入这种过氧化脂质,使其在体内积聚,还会使人体的一些代谢酶系统受到损害,从而使人未老先衰。因此,炒菜时忌把油温烧得过高。

炒菜时忌放油过多

有的人喜欢炒菜时多放油,以为只有放油多了炒出的菜才会香,岂不知这种认识和做法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在烹调菜肴时,用油过多,就会把菜料里里外外包裹严实,使其他调味品的味道不易渗入到菜的内部,不仅影响菜的风味口感,而且会影响人的正常食欲,不利于人体健康。吃油过多,体内消耗不完,剩下的部分就会在人体内慢慢贮存起来,当这些油脂在肝脏沉积过多时,便会形成脂肪肝,使肝脏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特别是老年人和脂肪代谢障碍者,血液中脂肪过多就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高血压和冠心病。另外,常吃大量油脂,还会刺激胆汁、胰液大量分泌,从而容易诱发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发作。由此可见,炒菜时过多放油是忌的,只有适量用油、科学用油,才能提高菜的质量,增加人的食欲,既节约又有利于人体健康。

炒菜忌放盐过早、过晚

食盐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是五味之主、味中之王,无论是烹、调、炒、煎,要使做的菜有味道,都离不开适时放盐,特别是炒菜,放盐更是关键。根据烹调师傅们的经验,炒菜放盐一般可区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炒制脆嫩的蔬菜(如炒黄瓜、炒荷兰豆、炒白菜丝等)时,一般宜于适当早些放盐,不可放盐过晚。因为新鲜脆嫩蔬菜的细胞里含有很多水分,烹调加热时,水的体积容易发生膨胀而把细胞壁胀破,从而使菜容易烂熟。对这类蔬菜如果早些放盐,使生菜细胞里的水分较早渗透出来,加热时其细胞壁就不易破裂,这样,炒的时间可以短些,炒出来的菜也会脆嫩好吃。

二是焖炒软烂的蔬菜(如焖扁豆、焖炒蒜苗、焖炒茄子等)时,一般应晚些放盐,不易放盐过早。这类蔬菜如果放盐过早,会使其较早渗出大量水分,也不利于较快将其焖炒熟烂,所以宜于在九分熟时再放盐为好。

炒菜忌放酱油过早

酱油是烹制菜肴时不可缺少的着色调味品,优质酱油不但会产生甜、香、鲜味,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经化学分析表明,酱油不但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而且含有糖分、维生素B1、B2及锌、钙、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但是使用酱油却是要掌握好火候的,如果放酱油的时机不当,将不会收到好效果。

如果过早地将酱油放入菜锅内,酱油经高温久煮,就会破坏其中的氨基酸的成分,使它失去鲜味,而且也会使酱油中的糖分因高温加热而焦化,使菜肴口感变苦。那么,炒菜何时放酱油最好呢?炒菜放酱油的最佳时机是在菜接近炒好、将出锅之前,这时放酱油,既能起到调味、调色作用,又能保持酱油的营养价值及鲜美滋味。

炒菜勾芡九忌

(1)水粉忌调和不均:勾芡前,必须把淀粉用水调和均匀,否则,勾芡时就会出现团粉小疙瘩,影响菜肴的质量。

(2)芡汁忌过稀过干:调制水淀粉时,用水应适量。用水过多,把淀粉汁调的过稀,勾出的芡汁容易混浊;反之,用水过少,淀粉汁过干,则会使芡汁黏稠不好勾芡。

(3)勾芡忌过早过迟:勾芡过早,菜肴还未成熟,芡汁容易焦糊变味,原料中的水分也会因盐的腌渍而渗透出来,造成汤汁过大或脱芡。若勾芡过迟,菜已全部成熟,菜肴烧炒过度,就会失去鲜嫩滑润或酥脆爽口的风味。

(4)汤水忌过多过少:勾芡前,锅中的汤水要放合适,不可过多过少。若汤水过多,会掩盖了主料,若汤水过少,又会包不过主料,这样都会影响勾芡后菜肴的质量。

(5)忌先勾芡后调味:凡是勾芡的菜,都要先放入盐、糖、醋等调料调好味道和调好色,再行勾芡。否则,先勾芡后调味,不但会使味道渗不进主料,而且勾出的芡汁也不明亮。

(6)忌芡汁乱用:菜肴是否应该勾芡,是有讲究的,不能所有的菜都勾芡。用清炒法、清烩法、清蒸法、干烧法、煨法、炖法等烹调方法烹调的菜肴,就都忌勾芡,否则,将会弄巧成拙。

(7)忌冷汤勾芡:勾芡应掌握好火候,一定要在锅中的汤汁沸开的时候再勾芡。若汤汁不开时勾芡,就会使勾出的芡发污、发混。

(8)忌油量过大:如果炒菜用油过多,勾芡时将会使芡汁黏裹不到主料上去,出现料汁分离的现象,这样炒出的菜肴口感也不好。

(9)忌勾芡后反复推搅:若勾芡后用勺或铲乱推乱搅,将会使勾出的菜汤汁发混,影响菜肴的质量。

炒菜忌用微火

大多懂得一些烹调知识的人都知道,炒制新鲜蔬菜时都是要急火爆炒的,但是也有的人担心急火、大火炒菜破坏蔬菜的营养,因而他们采取微火、小火慢炒的做法。大量实践和研究证明,炒菜时用微火、小火慢炒的做法是不当的,是欠科学的。这是因为:

(1)急火爆炒,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菜炒好,这样就会大大减少营养素的破坏和损失。研究表明,在蔬菜加热过程中,蔬菜所含的营养素是在不断遭到破坏的,加热时间越长,蔬菜的营养损失就越大;用急火爆炒的方法,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把菜炒好,这就大大降低了蔬菜营养的损失率。专家测定,绿色蔬菜急火爆炒,可使维生素C的保存率达到60%~80%,胡萝卜素的保存率达到76%~90%;而大白菜若在锅内煮制5分钟,维生素C的损失率可达45%。由此可见,炒菜的时间越短越好,微火慢炒是不可取的。

(2)急火爆炒,可使蔬菜中的水分损失较少,而微火慢炒会使蔬菜中的水分大量渗出。我们知道,所有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都是溶解在水里的。蔬菜中的水分跑出来了,水溶性维生素和对人体有重要作用的无机盐便也跑掉了。

(3)急火爆炒,由于温度高、速度快、时间短、翻动勤,蔬菜受热均匀,炒出的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色泽翠绿,鲜艳美观,吃起来质地脆嫩,口感舒适。而微火慢炒所炒出的蔬菜,由于长时间在锅内加热,温度低,往往贴近锅底的菜发煳炭化了,而上面的菜还不熟,这样做出的菜肴当然也就色不鲜、味不佳了。

炒猪肝忌炒得太嫩

猪肝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是富含维生素A和微量元素铁、锌、铜等。然而,由于猪肝是猪体内最大的毒物中转站与解毒器官,各种有毒的代谢产物和混入饲料中的有毒物(如农药等),都会聚集在肝中,猪肝也会发生炎症,形成肝癌;猪肝内还会孳生寄生虫。总之,猪肝虽然炒制一番会成为鲜嫩可口、受人欢迎的佳肴,但由于它是“藏污纳垢”的场所,因此,煮制猪肝时应注意一定要把它炒熟透或煮透,杀死猪肝内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有效除毒后再食用,不可贪求“鲜嫩”而夹生吃,以免患病,影响身体健康。

忌放味精的菜

做菜和做汤时,适当放些味精,可以提高鲜味。但是,有的人不论做什么汤菜都要放味精,这就没有必要了。下列一些菜肴就忌放味精:

(1)用高汤烹制的菜:高汤本来就具有鲜、香、清的特点,而味精只具有一种鲜味,而且味精的鲜味又与高汤的鲜味不同。如果用高汤烹制的菜加入味精,反而会把高汤的鲜味掩盖,使菜的味道不伦不类,还不如不放味精好吃。

(2)酸味菜、糖醋、醋熘和酸辣菜等酸味菜,烹制时忌放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溶液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强,溶解度越低,酸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会获得应有的效果。

(3)用鸡或海鲜炖的菜:鸡或海鲜有较强的鲜味,用鸡或海鲜炖的菜,再加味精纯粹是浪费,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味精使用五忌

味精是人们熟悉的调味品,其化学名称是谷氨酸钠。它溶于水、进入肠胃后能被人体吸收,具有改善和保持大脑功能的作用。但在使用中要讲究科学,不然,不仅不能调味,而且有损于身体健康。为此,使用味精时应遵循以下“五忌”。

(1)忌使用过量:味精具有强烈的鲜味,在制作菜肴时使用要适量。比如,炒一盘白菜用料1000克,味精用量在0.4克左右为宜,味精放多了反而会使菜肴产生一种似咸非咸、似涩非涩的怪味,失去其调味的作用。另外,过多地食用味精,会引起一些疾病,如头、胸、背、肩疼痛。据有关部门规定,味精的摄入量每人每天忌超过每公斤体重120毫克,如体重50公斤的人,味精用量不得超过6000毫克。

(2)忌长时间高温加热:味精易溶于水,在100℃以下,味精中的谷氨酸钠不会发生大的化学变化;当温度超过100℃时进行长时间加热,就会生成一种不仅无鲜味、而且有毒的成分,叫做焦谷氨酸钠。所以,在制作菜肴过程中,不要过早地放入味精,在汤、菜即将出锅时放入味精为最好。

(3)忌在酸碱性食品中放入味精:因为味精中的谷氨酸钠遇到酸碱会发生化学变化,使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变成谷氨酸二钠。例如,在制作有糖醋汁或番茄汁的菜肴时,就不必放入味精,放了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4)忌每菜必用: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每菜都使用味精,就显示不出原有的食物鲜味。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对味精的依赖性,不爱吃没有放味精的菜,从而使食欲减退,降低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5)婴儿食品忌使用味精:科学研究表明,婴儿食品中使用味精,谷氨酸会和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结合,生成不被吸收的谷氨酸锌而排出体外,导致婴儿缺锌,从而造成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后果。因此,哺乳期妇女忌食用味精,3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食用味精,1周岁以内的幼儿以不食味精为宜。

忌用冷水炖肉

炖肉是我国北方居民喜欢食用的传统佳肴,虽然做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要把它做得有滋有味、香醇鲜美,却也是有一些讲究的。其中,重要的一招就是炖肉时忌使用冷水。

用冷水炖肉,由于水中有漂白粉(含氯石灰),会使肉中的维生素B1受到破坏而使其营养价值大为降低。同时,用冷水炖肉,会因肉中的谷氨酸、肌苷等鲜味物质跑掉,而使肉味下降。若用热水炖肉,肉块表面的蛋白质会迅速凝固,其中的鲜味物质就不会跑掉。要炖出香醇味美的肉块来,不但开始时忌用冷水,而且在炖肉过程中,也是忌加入冷水的。这是因为,若在炖肉中途加入冷水,会使肉块因水温骤降而表面急剧收缩,致使蛋白质和脂肪迅速凝固,遭此“待遇”的肉块即使再加温,也不易再煮软烂。

炖肉忌一直用旺火

有的人在炖肉时,常常从始至终一直用大火、旺火,猛煮猛炖,以为只有温度高、火力大,才能尽快把肉炖熟、煮烂。看来似乎有些道理,但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

因为如果炖肉一直用大火,肉锅必然从始至终大开大滚,肉中呈香味的物质挥发性很强,必然会随着肉锅的大开大滚而蒸发跑掉;同时,由于肉锅大开大滚,促使肉中蛋白质加速变性而变硬,不溶于水,这就使得所煮的肉发硬难吃;另外,一直用大火猛煮,还会使肉中的含氮物质释放大为减少,这就会使肉的香味降低,使肉中的肌纤维不容易煮烂。因此,炖肉是忌一直用大火、旺火的。

炖肉的正确火候:刚开始时,要用大火,尽快把锅烧开,以使肉块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防止其香味物质跑掉。一旦肉块挺实、撇去浮沫后,就要改用微火,火候以保持肉锅的水微开为好,直到把肉煮熟。这样,既使肉汤的浮油不易翻滚,又使锅内形成一定气压,保持了肉汤有一定的温度,还使肉的香气不易挥发跑掉,肉既熟得较快,而且肉质也松软好吃。

炖肉时忌放盐和酱油太早

有的人在炖肉时,常常在一开始便把盐和酱油与肉一起放入锅内,以为这样可以使炖出的肉味更好。其实不然,这样做恰恰会与愿望相反。因为盐和酱油能加速肉中蛋白质凝固,使肉不易煮烂。这样做还会使溶于汤中的蛋白质极易沉淀,使汤的味道受到不良影响。因此,不论是盐或酱油,都是忌过早放入肉锅的。根据一些烹饪大师的经验,炖肉时放入酱油的最佳时间是在肉七成熟的时候,而放盐的最佳时间则是在肉九成熟时。酱油所以要早些放入,是为了使肉色内外均匀,并让人吃不出生酱油味来,使酱油的醇鲜味道能充分溶于肉汤中。

食物烹饪中的六忌

(1)炒鸡蛋忌放味精:鸡蛋本身含有与味精相同的成分——谷氨酸,因此炒鸡蛋时没有必要再放味精。味精只会破坏鸡蛋本身的天然鲜味,当然也是一种浪费。

(2)咸肉、香肠、火腿忌煎炸:咸肉及香肠、火腿等往往含有微量的亚硝胺,经油炸油煎后,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基吡咯烷。

(3)鸡蛋忌在铝制容器中搅拌:蛋清遇到铝会变成灰白色,蛋黄遇到铝会变成绿色。故搅拌鸡蛋用瓷制容器较为合适。

(4)熬猪油忌用大火:大火熬猪油,油温可达200℃,会产生一种叫丙烯醛的物质,其不但有臭味,食后还会刺激口腔、食管、气管及鼻黏膜,引起胃肠疾病。

(5)忌使用反复炸过食品的油:反复炸过食品的油其热能的利用率只有一般油的1/3左右,而食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经过加热还会产生各种有害的聚合物,此物质可使人体生长停滞、肝脏肿大。此外,这种油中的维生素多遭破坏。

(6)炒菜油锅忌烧得过热:经常食用烧得过热的油锅炒的菜,容易发生低酸性胃炎或胃溃疡。

忌用温水解冻冻肉

有人从市场上买回冻肉、冻鸡后,为了尽快烹饪,往往把它放进热水或温水里解冻。这种做法是不当的。这样解冻的肉烹调后,食起来老而不嫩,乏味不香。

原来,这些肉类在冷冻贮藏时,都是速冻的。由于其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以及组织间液体都迅速冷冻成冰,成为肉纤维细胞间的结晶体,其鲜味、香味均能保留。如果让其在适当的温度(6~8℃)下慢慢解冻,肉细胞与细胞间那些汁液冰晶慢慢溶解后,仍可逐渐渗回细胞内,恢复至鲜肉的状态,烹调时其味道仍和鲜肉差不多。如果把速冻肉放进热水或温水里迅速解冻,肉细胞及肉组织间结成冰的美味肉汁,一下子就都溶化成液体,迅速流到肉组织之外而丢失了。由于这些丢失的液体中,溶解有大量氨基酸和肉香的美味物质,将这样解冻的肉烹调后,当然就会老而不嫩,乏味不香了。因此,食用冻肉、冻鸡时,忌用热水或温水解冻。

忌烹调青菜时加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