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处世智慧大全集
13369900000076

第76章 呻吟语(21)

凡酌量天下大事,全要个融通周密,忧深虑远。这就如同建屋的人测量建屋的整体位置正不正,从远处看看从近处看看,是因有的近看是正的,远看则不正。量量长短,是因有短一点就合适,长一点就不合适的。观察一下应上应下,有适合于向上而不适合于向下的。看看左右协调不协调,是因有往左一点就协调,往右就不协调的。这样,远近、长短、上下、左右都适合了,然后用绳墨测量规划,运木石,准备器具,打下万世不动的地基。现在处理天下大事的人粗心浮气、浅见薄识,只认识到一方面就坚持己见固执求成,这样做,要谋划长久而宏大的基业,做好治安大计,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啊!

九四

字经三书,未可遽真也;言传三口,未可遽信也。

【译文】

一个字经过三次抄写,就不能马上认为是真迹;一句话经过三个人的口说,就不能轻易地相信是真。

九五

巧者气化之贼也,万物之祸也,心术之蠹也,财用之灾也,君子不贵焉。

【译文】

机巧是气化的大害,万物的祸害,心术的大病,财用的灾难,因而并不为君子所注重。

九六

君子之处事,有真见矣,不遽行也,又验众见,察众情,协诸理而协,协诸众情众见而协,则断以必行。果当理然,而众情众见之不协也,又委曲以行吾理,既不贬理,又不骇人,此之谓理术。噫!惟圣人者能之,猎较之类是也。

【译文】

君子处事,有真正的见解,但不立即去做,要看众人的意见,调查众人的情绪,理顺各种事理,理顺众人的见解和情绪,然后才可以决定付诸实际行动。如果是理应去做,而众人情绪和众人见解尚不能理顺,就要委婉地按照自己观点去做这样既不违犯常理,又不使人们感到惊,这叫做理术。噫!只有圣人才能这样。在道理上,与打猎大体类同。

九七

干天下大事,非气不济。然气欲藏不欲露,欲抑不欲扬。掀天揭地事业,不动声色,不惊耳目,做得停停妥妥,此为么一妙手,便是入神。譬之天地,当春夏之时,发育万物,何等盛大流行之气,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岂无风雨雷霆,亦只时发间出,不显匠作万物之迹,这才是化工。

【译文】

干天下大事,非具有浩然正气不能成功。但是气欲藏不欲露,欲抑不欲扬。干掀天揭地事业,不动声色,不惊耳目,做得停停妥妥,这是第一妙手,这就是入神。就譬如天地,当春夏之时,发育万物,是何等盛大流行之气,然而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难道无风雨雷霆?也只是时发间出而已。不显露出人工创造万物的痕迹,这才是造化之工。

九八

疏于料事,而拙于谋身,明哲者之所惧也。

【译文】

预料事情疏漏而不周详,又拙于自身的谋划,这是明哲的人所畏惧的。

九九

实处着脚,稳处下手。

【译文】

在实处落脚,在稳处入手。

一○○

姑息依恋,是处人大病痛。当义处,虽处骨肉亦要果断。卤莽径直,是处事大病痛,当紧要处,虽细微亦要检点。

【译文】

姑息留恋,是与人相处时的大缺点。当大义所至,虽然是骨肉亲情也要果断行事。鲁莽一意孤行,是处理事情时的大缺点。在紧要关头,即使是很细小的事也要加以检点。

一○一

正直之人,能任天下之事,其才其守,小事自可见。若说小事且放过,大事到手才见担当,这便是饰说。到大事定然也放过了。松柏生小便直,未有始曲而终直者也。若用权变时,另有较量,又是一副当说话。

【译文】

正直的人,能担当天下的大事,他的才能、操守在小事上就会表现出来。如果说小事不敢担当,到大事到手才见胆识,这便是文饰的话,遇到大事定然不敢承担。松柏还是小树时便是直的,没有开始弯曲而最终挺直的。如果是运用权变之术,那得用别的标准来衡量,就另当别论了。

一○二

无损损,无益益,无通通,无塞塞,此调天地之道,理人物之宜也。然人君自奉,无嫌于损损,于百姓无嫌于益益。君子扩理路,无嫌于通通,杜于窦,无嫌于塞塞。然而作为人君应自奉于损损,对于百姓应无嫌于益益。君大扩大理路,无嫌于通于通达,杜于窦,而无嫌于塞塞。

【译文】

不要在减损的情况下再减损,不要在增加的基础上再增加,不要在通畅时再加通畅,不要在堵塞时再增加堵塞。这是调节天地自然之道,是处理人和事物的适当办法。但是国家的君主,对于自己的日常供应不要怕减少再减少,对于百姓的利益不要怕增加再增加。君子扩大合于理的道路不怕通了又通,杜绝欲念不怕堵了再堵。

一○三

事物之理有定,而人情意见千岐万径。吾得其定者而行之,即形迹可疑,心事难白,亦付之无可奈何。若惴惴畏讥,琐琐自明,岂能家置一喙哉?且人不我信,辨之何益,人若我信,何事于辨?若事有关涉,则不当以缄默妨大计。

【译文】

事物有各自的道理,而人的见解却千差万别。我按照事物一定的道理去办事,即使形迹可疑,心事难以表白,也只得无可奈何。如果惴惴不安害怕别人说闲话,总想辩白,岂能到每家都讲一通?况且人家不相信我,辩白有什么益处?人家如果相信我,何用辩白呢?如果事情还涉及别人或别的事,则不应当缄默以妨害大计。

一○四

处人、处己、处事,都要有余,无余便无救性,此里甚难言。

【译文】

对人,对己,对事,都要留有余地,不留余地就不能补救。这个道理,很难说得清楚明白。

一○五

悔前莫如慎始,悔后莫如改图,徒悔无益也。

【译文】

与其事后后悔,不如在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采取慎重态度;事后后悔,不如改变做法,以求进展。仅仅是自己后悔,什么用处也没有。

一○六

居乡而囿于数十里之见,硁硁然守之也,百攻不破,及游大都,见千里之事,茫然自失矣。居今而囿于千万人之见,硁硁然守之也,百攻不破;及观坟典,见千万年之事,茫然自失矣。是故囿见不可狃,狃则狭,狭则不足以善天下之事。

【译文】

居住在乡间,而拘泥于数十百里之间的见闻,固执地遵守着这点见闻,对其他的意见都听不进去,等到游历了大城市,看到千里之外的事物,就会茫然自失了。生活在今天,而拘泥于千万人的见解,固执地坚守这些,对其他的见解都不屑一顾,等到看了《三坟》《九典》这些古人的经典,看到千年万年之间的事,又会茫然自失了。因此说不要拘泥于浅陋的闻见,拘泥则显得狭窄,狭窄则不能干好天下的大事。

一○七

事出于意外,虽智者亦穷,不可以苟责也。

【译文】

事情出乎意料之外,即使是聪明人也无能为力,所以不能苛求责怪。

一○八

天下之祸,多隐成而卒至,或偶激而遂成。隐成者贵预防。偶激者贵坚忍。

【译文】

天下的祸患,有许多是隐藏很深而突然发作的,或者由于偶然的刺激而爆发。对于隐藏的祸患,重要的是必须事先预防;对于偶然所激而来的祸患,重要的是坚持忍耐。

一○九

当事有四要:际畔要果决,怕是绵;执持要坚耐,怕是脆;机栝要深沉,怕是浅;应变要机警,怕是迟。

【译文】

做事时要做到四要:处置要果断,怕的是迟缓;做时要坚持,怕的是脆弱;心机要深沉,怕的是浅露;应变要机警,怕的是迟疑。

一一○

君子动大事,十利而无一害,其举之也必矣。然天下无十利之事,不得已而权其分数之多寡,利七而害三,则吾全其利,而防其害。又较其事势之轻重,亦有九害而一利者为之,所利重而所害轻也,所利急而所害缓也,所利难得而所害可救也,所利久远而所害一时也。此不可与浅见薄识者道。

【译文】

君子干大事,如果有十利而无一害,他必然决定干。然而天下无十利之事,不得已只好权衡胜败分数的多少,如果利七害三,我就尽力地多保全利而防备害,又比较事情形势的轻重。也有九害而一利的,所以要干,是因为利比较重,害比较轻;利能很快得到,害发生的缓慢;利难以得到,害还可以挽救;利能延续久远,害只是暂时的。这些情况都不能和浅见薄识的人谈论。

一一一

当需莫厌久,久时与得时相邻。若愤其久也而决绝之,是不能忍于斯。须而甘弃前劳,坐失后得也。此从事者之大戒也。若看得事体审,便不必需。即需之久,亦当速去。

【译文】

当有所需要时,就不要怕等得长久,因为长久等待与成功的时刻连接在一起。如果厌烦长久等待,索性舍弃,就是没有耐性的表现,结果前功尽弃,坐失后得。这是做大事的人必须防止的缺点。若是确实能把事情看得很透彻,不是必须得到的,又需要很长的时间,那就要当机立断把它放弃。

一一二

朝三暮四,用术者诚诈矣。人情之极致,有以朝三暮四为便者,有以朝四暮三为便者,要在当其所急,猿非愚,其中必有所当也。

【译文】

朝三暮四,是玩弄权术的人所采用的方法。它揣透了世间人的真情。有以朝三暮四为便利的,有以朝四暮三为便利的,重要的在于因时而异,急当时之所急。猿并不愚笨。这中间必然有所当的地方。

一一三

天下之祸,非偶然而成也,有辏合,有搏激,有积渐。辏合者,杂而不可解,在天为风雨雷电,在身为多过,在人为朋奸,在事为众恶遭会,在病为风寒暑湿,合而成痹。搏激者,勇而不可御,在天为迅雷大雹,在身为愤狠,在人为横逆卒加,在事为骤感成凶,在病为中寒暴厥。积渐者,极重而不可反,在天为寒暑之序,在身为罪恶贯盈,在人为包藏待逞,在事为大敝极坏,在病为血气衰赢,痰火蕴郁,奄奄不可支。此三成者,理势之自然,天地万物皆不能外。祸福之来,恒必由之。故君子为善则藉众美,而防错履之,多奋志节而戒一朝之怒,体道以终身,孜孜不倦,而绝不可长之欲。

【译文】

天下的灾祸都不是偶然形成的,有凑合而成的,有突然激发的,有逐渐积成的。凑合而成的,原因复杂,不可化解,在天就是风雨雷电,在自身就是多次过失,在别人就是朋比为奸,在事情就是众恶都聚集在一起,在病为风寒暑合成了瘫痹之症。突然激发的,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在天为迅雷大风冰雹,在自身为愤恨,在别人为突然飞来的横祸,在事情为骤然发生的凶事,在疾病为中暑受寒突然昏厥。逐渐形成的,天长日久,积重难返,在天为寒暑四季的变化,在自身为恶贯满盈,在别人为包藏祸心等待得逞,在事情为大蔽极坏,在病为血气衰赢、痰火蓄积、奄奄待毙。以上三种原因形成的祸事,都是道理和形势发展的必然,天地万物都包括在内。祸福的到来,都是由这些原因造成的,因此君子为善则凭借多做好事来防止错误出现,振奋志向和节操,谨戒突然发怒,终身都要体会事物的自然规律,孜孜不倦地学习,杜绝那些不可滋长的欲望。

一一四

再之略,不如一之详也;一之详不如再之详也,再详无后忧矣。

【译文】

在考虑问题时,多次简单粗略的考虑,不如一次周密详尽的考虑;一次周密详尽,不如多次反复考虑详尽,反复考虑就不会出现日后的后悔。

一一五

有余当事之妙道也。故万无可虑之事备十一,难事备百一,大事备千一,不测之事备万一。

【译文】

留有余地,是做事情的最好方法。因此,对于即便是万无一失的事,也要留有十分之一的余地。难事要留有百分之一,大事要留有千分之一,难以预测之事,要防止万一出现的情况。

一一六

在我有余,则足以当天下之感,以不足当感,未有不困者。识有余,理感而即透;才有余,事感而即办;力有余,任感而即胜;气有余,变感而不震;身有余内外感而不病。

【译文】

自身留有余地,则足以应对天下之事;以不足应对天下之事,没有不困厄的。识见有余,遇理即透;才能有余,遇事能办;力量有余,任事能成;气概有余,遇到变化也不会震惊;健康有余,外感也不会生病。

一一七

语之不从,争之愈勍,名之乃惊。不语不争,无所事名,忽忽冥冥,吾事已成,彼亦懵懵。昔人谓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予以为动声色则不能措天下于泰山矣。故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译文】

有些意见别人不服从,争论越来越激烈,因为给它一个名义不妥帖而令人吃惊。不讲话也不争论,不贪图名声,好浑浑糊糊,自己的事已经办成了,别人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过去人们说不动声色,就可以使天下稳如泰山。我认为动声色就不能使天下稳如泰山,所以说默默地把事情办成,不用说就可使人相信,关键有赖于自己的德行。

一一八

天下之事,在意外者常多,众人见得眼前无事,都放下心。明哲之士,只在意外做功夫,故每万全而无后忧。

【译文】

天下之事出于意料之外的很多,普通人见眼前无事就放心了。而明哲之士却注重在防止意外上下工夫,所以他们做事常常万无一失,没有后顾之忧。

一一九

不以外至者为荣辱,极有爱用处,然须是里面分数是始得。今人见人敬慢,辄有喜愠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译文】

不以外界所得到的作为荣或辱的标准,这是非常有益的,这就需要自己内心具有一定的修养,现在的人,见到人对自己的恭敬或傲慢,心里顿生欢喜或恼怒,这都是以外界为重之心所迷恋。不破除这种迷恋之心,一生心里都不会好受。

一二○

有一介必吝者,有千金可轻者,而世之论取与,动曰所值几何。此乱语耳。

【译文】

有时一文钱也必须吝惜,有时千金也可以轻视,而世人对人和事的评论,仅从值多少钱作标准,真是胡说八道。

一二一

才犹兵也,用之伐罪吊民,则为仁义之师,用之暴寡凌弱,则为劫夺之盗。是故君子非无才之患,患不善用才耳。故惟有德者能用才。

【译文】

才能如同军队,用它来伐罪吊民,则为仁义之师,用它来欺寡凌弱,则为强盗。因此,君子不怕没有才能,而是怕不善于使用才能,唯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善于使用才能。

一二二

藏莫大之害,而以小利中其意;藏莫大之利,而以小害疑其心,此愚者之所必堕,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译文】

一件事中隐藏着很大的隐患,而用小利进行诱惑;一件事中隐藏着很大的利益,而以小害进行疑惑。遇到这种情况,愚昧的人必然受骗上当,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够察知。

一二三

今人见前辈先达做事,不自振拔,辄生叹恨,不知渠当我时也,曾叹恨人否?我当渠时,能免后人叹恨否?事不到手,责人尽易,待君到手时,事事努力,不轻放过便好,只任哓哓责人,他日纵无可叹恨,今日亦浮薄子也。

【译文】

现今的人看前辈先达做什么事时,不努力振作,只是产生叹息,不知他当我时,是否也会叹恨他人?我当他时,能否免于后人的叹恨?事不亲自去做,要求别人如何做很容易。等到自己去做时,事事努力,不轻易放过才好。只是喋喋不休地责备别人,将来即使没有可叹恨的事情,今天也是个轻浮的人。

一二四

区区与人较是非,其量与所较之人,相去几何?

【译文】

为区区小事与人争个你是非,其气量与同你争论的人有什么两样?

一二五

无识见之人,难与说话,偏识见之人,更难与说话。

【译文】

对没有见识的人,很难进行谈话;同有偏见的人谈话,更为困难。

一二六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即得之未必荣,而况无益于得以博小人之名,又小人而愚者。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