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13373100000073

第73章 幼学琼林(16)

文章浮薄,何殊月露风云;典籍储藏,皆在兰台石室。

秦始皇无道,焚书坑儒;唐太宗好文,开科取士。

【译文】

“连篇累牍”是指文字繁琐冗长;“寸楮”和“尺素”都是对短信的称呼。

用财物去请别人写文章,这财物就叫“润笔之资”;汉人桓荣因精通经书而得到皇帝赏赐车马钱财,他说这全是靠了考证古书的力量。

文章全篇都好,叫“文不加点”,意思是完全用不着修改;文章写得奇妙不同一般,叫“机杼一家”,意思是像织布一样精心组织、而且是独家所有的新观点新材料。

参加考试却写不出文章,叫“曳白”,就是交白卷;书稿写成并刻板完毕,叫“杀青”。

“袜线之才”意思是才学就像袜子的线,没有一条是很长的,这是谦说自己才短没有特长的话;“记问之学”意思是只不过凭死记硬背和请教别人得到的一点知识,这是谦称自己学问肤浅的话。

修改诗歌叫“推敲”,这典故出自唐人贾岛;荒废学业叫“作辍”,意思是停止不学。

文章写得轻浮浅薄,就和那些浮云露水清风月光没有区别,转眼间就会消逝被人遗忘;汉朝时国家的重要文件和珍贵图书,都藏在兰台和金匮石室之中。

秦始皇嬴政残暴没有人道,曾下令烧毁天下所有有关各学派学说的书籍及史书等,并活埋了四百多个有名的儒生;唐太宗李世民喜爱文学,设立了几十种科举考试科目录取读书人做官。

花样不同,乃谓文章之异;潦草塞责,不求辞语之精。

邪说曰异端,又曰左道;读书曰肄业,又曰藏修。

作文曰染翰操觚,从师曰执经问难。

求作文,曰乞挥如椽笔;羡高文,曰才是大方家。

竞尚佳章,曰洛阳纸贵;不嫌问难,曰明镜不疲。

称人书架曰邺架;称人嗜学曰书淫。

白居易生七月,便识之无二字;唐李贺才七岁,作高轩过一篇。

开卷有益,宋太宗之要语;不学无术,汉霍光之为人。

【译文】

“花样不同”,这话是说各人的文章具有不同的风格文采;“潦草塞责”,这话是说写文章随便敷衍了事,不去争取和追求文辞的精妙。

背离传统而不正当的学说或言论叫“异端”,又叫“左道”;读书叫“肄业”,又叫“藏修”。

写文章叫“染翰操觚”;跟从老师学习叫“执经问难”。

请求别人写文章,就说请你挥动如椽大笔;称赞别人的文章高妙,就说这才是“大方家”,意思是真正学问渊博的人。

大家争相传颂某篇好文章,这叫“洛阳纸贵”;对别人的求教提问不感到厌烦,这叫“明镜不疲”。

尊称别人的书架叫“邺架”;称赞某人热爱读书学习就说他是“书淫”。

唐代诗人白居易刚七个月年龄时就已认得“之”和“无”两个字;唐代诗人李贺才七岁时,就当着韩愈、皇甫湜两位学者的面写了《高轩过》这首诗。

“开卷有益”,这是宋太宗赵匡义的一句名言,意思是打开书本就能获得教益;“不学无术”,这是《汉书》作者班固对西汉大将军霍光的评价,意思是不读书学习因而缺少治国治民的能力和方法。

汉刘向校书于天禄,太乙燃藜;赵匡胤代位于后周,陶谷出诏。

江淹梦笔生花,文思大进;扬雄梦吐白凤,词赋愈奇。

李守素通姓氏之学,敬宗名为人物志;虞世南晰古今之理,太宗号为行秘书。

茹古含今,皆言博学;咀英嚼华,总曰文新。

文望尊隆,韩退之若泰山北斗;涵养纯粹,程明道如良玉精金。

李白才高,咳唾随风生珠玉;孙绰词丽,诗赋掷地作金声。

【译文】

汉代学者刘向在天禄阁上校核图书,有一个自称是太乙星精的老人拄着一支青藜杖来到阁中,吹燃杖头火光给他照明,并与他谈古论今;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大将,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自称皇帝,后周翰林学士陶谷不等吩咐就自动为他写好了即位诏书。

南朝文人江淹早年梦见仙人给他一支五色笔,从此文才出众名声大起;汉代学者扬雄写《太玄经》时梦见自己吐出一只白凤凰,从此他的文章更加奇妙。

唐人李守素精通关于姓氏方面的学问,许敬宗把他称为“人物志”,意思是他等于一部关于人物姓氏方面的专著;唐人虞世南博学多才记忆力强通晓古今事理,唐太宗李世民把他称为“行秘书”,意思是他等于一间能走路的书房。

“茹古含今”这成语的意思是把古今所有的知识学问都吞食包含,形容学问的渊博;“咀英嚼华”这成语的意思是仔细斟酌咀嚼文采精华写成文章,用以形容文章新颖奇妙。

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他在文学界的声望无比尊崇,他的朋友皇甫湜在为他写的碑文中将他比作泰山和北斗星;宋代学者程颢被称为明道先生,他道德高尚修养深厚,他的兄弟程颐在为他写的传记中将他比作美玉和精金。

唐代诗人李白才华极高也很自负,曾作诗称自己哪怕从天上吐一口唾沫也会随风变成珍珠美玉;晋代文人孙绰文辞华丽,他写了一篇《天台赋》拿给范荣期看,自吹说丢在地上都会发出金石的响声。

萤辉竹素;蠹走芸编。

道观蓬莱,尽藏简编之所;石渠天禄,悉贮史籍之场。

鲁为鱼,参明不谬;帝作虎,考证无讹。

长蛇生马之文,最难措手;硬弩枯藤之字,未易挥毫。

借还书籍用双瓻;收贮文章分四库。

豪吟如郑綮,还从驴背成诗;富学如薛收,偏向马头草檄。

八行书言言委曲;三尺法字字森严。

【译文】

用萤火虫照明读书,这是对勤学的人的称赞;用芸草放在书中,它的香气可使蠹虫逃跑,所以书也叫“芸编”。

汉代皇宫中的东观是皇家收藏古代珍贵竹简图书的地方,被学者们称为道观蓬莱;汉代未央宫中的石渠阁和天禄阁,也全是贮存图书的场所。

写字读书都要明确考证文字的正误,不要出现将“鲁”写成“鱼”、把“帝”误为“虎”这一类错误。

唐代文豪韩愈写文章手法高明,读起来让人觉得他简直是空手捉长蛇、不用鞍骑未经训练的烈马一般,这样的文章最难构思;晋代书法家宋冀写字,横笔像硬弓的弦,竖笔像百年枯藤,这样的字可不容易写好。

古人向人借书时送一瓶酒作礼物,还书时也送一瓶酒答谢;古代大规模的藏书一般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各自归类入库收藏。

唐人郑綮喜欢作诗,常说他在大风雪中骑驴过霸桥这种时候诗思滚滚来;唐人薛收学问渊博笔头风快,一次在路上靠在马头前写一篇军用文书,一下子就成,而且文辞雄壮奇伟。

书信的文字总是写得详尽委婉;法律条文的文字每个字都透出威严。

咳唾成篇,阵马风樯敏捷;精神满腹,雪车冰柱清高。

擅美誉于词场,禹锡诗豪,山谷诗伯;称耆英于艺圃,伯英草圣,子玉草贤。

谢安石之碎金,悉为异物;陆士衡之积玉,总属奇珍。

少室山集句最佳,片笺片玉;福先寺碑文可颂,一字一缣。

陈琳作檄愈头风,定当神针法炙;子美吟诗除疟鬼,何须妙剂金丹。

真老艺林英,朱夫子且退避三舍;苏仙文苑隽,欧阳公尚放出一头。

【译文】

咳嗽吐出唾沫就简直可成诗文的才子,他们作起文章来就如战马冲阵、狂风鼓帆一般笔头快速声势雄大;神思精粹元气十足的诗人,他们作的诗也多像唐人刘叉的《雪车》、《冰柱》两诗那般清高神妙。

在诗界获得很高声誉的诗人多有美称,如唐人刘禹锡被称为“诗豪”,宋人黄庭坚被称为“诗伯”;书法界的精英和领袖人物也多有佳号,如晋人张芝被称为“草圣”,唐人崔瑗被称为“草贤”。

晋代大臣谢安字安石,他的文章不多但却不同寻常,被人称为“碎金”;晋代文人陆机字士衡,他的文章在当时名气大而珍贵,被人称为“积玉”。

唐人李峤写了一篇《少室山记》,文辞华丽,人们说那文章每一片纸都犹如一片美玉;唐人皇甫湜为宰相裴度作福先寺的碑文,写完后向裴度索要稿酬,说全文三千字,每个字一匹细绢,少一匹都不行,裴度照给不误。

三国文人陈琳写了一篇檄文请曹操看,曹操看完后连正在患的头风病也好了,这文章简直有神医用针灸给人治病的功效;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他对人说读他的诗可以治疟疾,果真如此,那还用得着什么妙药灵丹?

宋代老学者真德秀是学术界的英豪,连大学者朱熹老夫子都说他要退避这老头三舍;被称为“文仙”的宋代文豪苏轼是文坛最优秀的人物,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老先生尚且说他要给苏轼让路使苏轼名声超过自己出人头地。

科第

士人入学曰游泮,又曰采芹;士人登科曰释褐,又曰得隽。

宾兴即大比之年;贤书即试录之号。

鹿鸣宴款文榜之贤;鹰扬宴待武科之士。

文章入式,有朱衣以点头;经术既明,取青紫如拾芥。

其家初中,谓之破天荒;士人超拔,谓之出头地。

中状元曰独占鳌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

琼林赐宴,宋太宗之伊始;临轩问策,宋神宗之开端。

同榜之人皆是同年;取中之官谓之座主。

应试见遗,谓之龙门点额;进士及第,谓之雁塔题名。

【译文】

读书人被录取为生员而到官学学习,叫“游泮”,又叫“采芹”;读书人在科举考试中及第,中了进士或举人,叫“释褐”,又叫“得隽”。

“宾兴”指乡试,即各省举行的选拔举人的考试;上古时乡里向上级举荐贤能的文书叫“贤书”,这相当于明清时的“试录”,即把乡试中成绩优秀者的情况名册呈报朝廷。

“鹿鸣宴”这种宴会是用来款待科举考试中合格的文科举子的;招待武科及第者的宴会叫“鹰扬宴”。

宋人欧阳修当主考官,每当评卷时总觉得有个穿红衣的老人站在旁边,看到合格的卷子老人就点头;经书精通才能出众的人,中进士当大官如同拾根小草一般容易。

某家人第一次有人考中进士或举人,这叫“破天荒”;某个参加考试的士人特别优秀,这叫“出头地”。

考中状元的人第一次入朝见皇帝时要一个人站在朝堂上一块突出的巨鳌石头像上,所以中状元叫“独占鳌头”;考中解元被称为“名魁虎榜”,意思是虎榜第一名,“虎榜”是乡试中举者的名榜。

在皇宫中的琼林苑举行宴会款待新科进士,这是从宋太宗赵匡义时候开始实行的制度;在皇宫中的集英殿由皇帝亲自当面考试进士,让他们陈述治国治民的策略,这种作法是宋神宗赵顼所开创的。

同一科考中、名单列在同一张榜上的进士或举人,彼此之间互相称作“同年”;被录取的进士、举人称录取他们的主考官为“座主”,对座主自称“门生”。

科举考试中落榜,这叫“龙门点额”,意思是就像那些跳不过龙门的鱼额头被碰了一下又落下来;考中进士叫“雁塔题名”,这个说法是出自唐代进士都要在长安城的大雁塔下题写自己的姓名。

贺登科曰荣膺鹗荐;入贡院曰鏖战棘围。

金殿唱名曰传胪;乡会放榜曰撤棘。

攀仙桂,步青云,皆言荣发;孙山外,红勒帛,总是无名。

英雄入吾彀,唐太宗喜得佳士;桃李属春官,刘禹锡贺得门生。

薪,采也,賧,积也,美文王作人之诗。故考士谓之薪賧之典;汇,类也,征,进也,是连类同进之象。故进贤谓之汇征之途。

赚了英雄,慰人下第;傍谁门户,怜士无依。

虽然,有志者事竟成,伫看荣华之日;成丹者火候到,何惜烹炼之功。

【译文】

祝贺别人科举考试被录取,就说他“荣膺鹗荐”;举人集中到京城礼部的贡院进行第一场进士考试,叫“鏖战棘围”,因为贡院周围用棘刺围住防卫严密而考试不亚于一场激战。

皇帝在金銮殿上叫名字召见新进士,由殿下卫士高声传呼被召见者一一进见,这叫“传胪”;乡试和会试结束张榜公布中式名单,这叫“撤棘”,意思是已经完事,可以撤去试院周围的棘刺了。

“攀仙桂”、“步青云”,都是比喻科举考试及第荣耀发达;“孙山外”、“红勒帛”,都是暗示落榜不中的说法。

唐太宗李世民看见新科进士成群结队从皇宫出去,高兴地说:“天下英雄都在我掌握之中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写诗给主持进士考试的礼部侍郎王某,说“满城桃李属春官”,意思是你又收了许多门生。

“薪”,指打柴。“賧”,指聚集。“薪之賧之”是《诗经》中的句子,那首诗是赞美周文王姬昌招揽收集人才的。所以用科举考试的办法录取读书人做官也叫“薪賧之典”;“汇”,指将同类事物集中。“征”,指呈进。“汇征”连起来说是指将同类事物集中进呈。所以科举考试这种把贤才集中起来献给皇帝的办法也叫“汇征之途”。

“又一次哄了英雄”,这是安慰科举考试中落榜的读书人的话头;“去依傍谁家的门户呢?”这话是可怜无依无靠的读书人。

虽然这样,但有志气的人最终一定能成就事业,努力上进,等着荣华富贵的日子到来;就像烧炼金丹一样,火候到了丹就自然成功,那又何必可惜烧炼时花费的功夫?

班名玉笋;饼是红绫。

贡树分香,预卜他年卿相;天街软绣,争看此日郎君。

江东之罗隐何多;淮右之温岐不少。

狗从窦出,莫非登第休征;鼠以经衔,却是命题吉兆。

不欺之语,直可书绅;忠孝之求,真难副上。

孙宋则弟兄俱贵;梁张则乔梓皆荣。

【译文】

唐人李宗闵担任主考官,录取的进士多是清秀白净的年轻人,人们因此把他的门生喻称为“玉笋班”;唐僖宗李儇赏给新科进士每人一个用红绫包着的饼,称为“红绫饼”。

在进士考试场所礼部贡院的“桂树”上分得一根香枝,这就可以预测他已是未来的公卿宰相了;新科进士穿着轻软的锦绣衣骑马在皇城游街,京城的人们争着去观赏这班年轻幸运儿的风采。

优秀人才并不一定能在科举考试中取胜。像那唐代江东地区的罗隐、淮右地区的温岐这样才能超人却一辈子考不中的,不知有多少。

唐人裴元质参加进士考试前夕梦见一只狗从洞中钻出来,他一箭射去被狗把箭刁住,释梦的人说这是他将要及第的吉兆,后来他果然高中;宋人杜镐参加进士考试前夕梦见一只大鼠衔着一张试卷给他,试卷上的题目是《孝经》一书中的,后来参加考试时题目果然出自《孝经》。

宋人贾黯考中状元后去拜见大臣范仲淹请教如何做人,范仲淹说一生能做到“不欺”两字就可以了。这话实在可以写在腰带上经常提醒自己;宋人郑獬考中状元后在给皇帝的谢书中说,自己能报答皇上的只有“忠”和“孝”两个字。

宋人孙何、孙仅兄弟俩先后考中状元,宋人宋祁、宋郊兄弟俩同科考中进士一人为状元,这是弟兄都显贵的例子;宋人梁灏和儿子梁固都是状元出身,宋代状元张去华的儿子张思德也考中状元,这是父子都荣耀的例子。

得云雨而扬鬐,岂是池中之物;挟风雷而烧尾,终非海底之鱼。

遍历名园,孰作探花之使;同观竞渡,谁为夺锦之人。

此日羽毛,伫看振翮;昔年辛苦,莫负初心。

莫存温饱之志;还辞贵戚之婚。

邹子为书,明月空遭按剑;高公未第,秋江自怨芙蓉。

青衿则岁岁堪怜;金线则年年自笑。

【译文】

困在池子里的蛟龙一旦遇到乌云大雨就会扬鬐飞去,它们哪里是总待在池子里的东西?跳过龙门的鱼必有雷神烧掉它的尾巴,从此就化为龙,不再是海底的鱼了。一举成名的进士们也是这样啊。

唐代新进士在京城初次聚会要设“探花宴”,选派两名年轻英俊的新进士为“探花使”,遍游全城名园采折名花;唐人卢肇参加进士考试前被本州刺史冷落,他夺得状元后回本州与刺史一起观看龙舟比赛,当场作诗借题发挥讽刺刺史说:“人道是龙君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一举高中的进士们就像羽翼丰满的大鸟一飞冲天;先前多年的辛苦磨折,到底没有白费得到了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