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总经理PE一本通封
13407100000007

第7章 与PE投资机构的和谐共处

PE投资机构与企业的相处是短暂的,但为了达到“双赢”效果,企业和PE投资机构都要付出最大努力。

与PE投资机构的和谐共处之道

虽然PE投资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婚姻”是短暂的,但双方该怎样度过这短暂的“婚约期”呢?需要的是信任、合作与包容。

一、诚实守信,恪守承诺

企业与PE投资机构之间所有的合作都是基于信任这个大前提的。只有双方互相信任、互相配合、和谐共处,才可以取得“双赢”的效果。

除了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外,PE投资机构与企业的“婚约”主要是由一系列的法律文件来约束的。双方共同签署的投资协议约定了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的各项权利和义务。能否严格遵守这些约定,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是这场“婚姻”是否美满的前提和基础。

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企业和PE投资机构是两个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有其各自追逐的目标。虽然一纸“婚约”约定了很多权利和义务,但也只是约定了一些重要问题,不能面面俱到。在这段“婚姻”中,肯定会出现超出约定范围的摩擦和矛盾。双方应该在合作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尽量达成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企业家应该记住一点:PE投资机构不是企业的对立面。在公司治理结构层面,它们也是企业股东,与创始股东和其他股东一样属于同一角色。企业家总是把PE投资机构当作“对方”而不是“我方”,主要原因是很多中小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既是股东又是实际经营者和管理者。如果作为控股股东的你聘请了管理团队来负责经营企业,而不是亲力亲为负责具体事务,这时候你是不是也成了“外部人”了呢?是不是也和PE投资基金一样,站在了同一立场了呢?

三、取长补短,精诚合作

PE投资机构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是一致的,双方的风险和利益也是连在一起的。PE投资机构掌握了企业的部分股权,可以按照持股比例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收效。

当初双方能够合作成功,就是建立在投资者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共同的基础之上的,在接下来共处的时间里,仍旧需要双方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在PE投融资中,企业家在创新精神、产品开发、市场推广上面是一把好手,而PE投资机构在企业策略规划、财务管理、社会关系网络、金融专业知识方面具备专长。两者可以进行很好的优势互补。企业家可以主动寻求与自己目标一致且能够互补的PE投资机构,尤其是在同行业或相近行业有足够经验的PE投资机构作为合作伙伴。PE投资机构也会尽最大努力用自己的经验专长和网络关系为企业提供服务。

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企业家与PE投资机构应努力建立一种建设性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上。

俏江南失色——创与投的“爱恨情仇”

2011年8月26日,发表在《环球企业家》上的一篇《俏江南失色》“一石激起千层浪”。文中,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引进它们(鼎晖)是俏江南最大的失误,毫无意义。民营企业家交学费呗。”“它们什么也没给我们带来,那么少的钱稀释了那么大的股份。”一般情况下,创业者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较少披露于公众面前。张兰的一席话,为双方的“婚变”传闻加上了一道强有力的注解,也引发了业界关于创与投之间矛盾的思考。

俏江南与鼎晖的合作源于2008年年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鼎晖向俏江南注资约2亿元人民币的美元资金,获得了俏江南10.526%的股权。

2011年3月,俏江南向证监会递交了A股上市的申请,同期提交上市申请的餐饮企业还有静雅。已经在证监会排队审核的餐饮企业还有顺风、“狗不理”、广州酒家。

2012年1月,证监会终止了俏江南的上市申请,俏江南A股上市最终宣告失败。其他几家排队上市的餐饮企业也未见成果。

事隔仅一年,俏江南重启上市计划,放弃市盈率较高的A股市场,转战市盈率较低的香港H股市场。如此急于上市融资,一方面,显现了俏江南在资金方面压力过大,极度渴求上市融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鼎晖急于在上市后退出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在A股上市,一般能够获得30倍左右的市盈率,而在H股上市,市盈率也就在10倍左右。如此一来,俏江南的融资规模会大幅缩水。而鼎晖也顶多“平进平出”(按照当初投资的2亿元人民币,占10.526%的股份,不考虑这两年的通胀因素)。

现阶段,我国餐饮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上市困难重重。我国餐饮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的只有6家:境内A股市场上市的有3家,分别是2007年11月上市的全聚德、2009年11月上市的湘鄂情,以及另外一家——西安饮食,但其主业并非餐饮;在香港H股市场上市的有味千拉面、小肥羊;在纽交所上市的是乡村基。

餐饮企业申请上市频频搁浅,主要原因包括:餐饮企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连锁扩张的标准化问题、成长性问题及上市后的监管问题(由于餐饮企业大都不开发票,收入和支出很难准确估计和查证)。更重要的是,证监会近些年更倾向于推动一些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公司上市。

姑且不论俏江南与鼎晖之间的“私人恩怨”,该事件也反映了我国现在的一个真实的现状:一方面,民营企业对PE投资机构期望值过高,希望引入PE投资机构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能够顺利上市,但这是不客观的;另一方面,在钱追着项目走的情况下,PE投资机构为了争得好项目,不惜过度承诺,最终造成企业心理预期落差较大,加剧双方的矛盾。

要构建创与投(创业者与投资者)的和谐关系,需要双方的努力。民营企业要理性看待自己,理性看待对方,要尊重契约精神并严格执行。PE投资机构则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增值服务,增强自身风险控制的能力,满足企业不断提高的对PE融资价值的要求。

控制权的归属

一、PE投资机构并不乐于参与企业经营

对于PE投资机构来说,它们并不乐于参与企业经营。GP(基金经理人)的日常工作是比较繁重的,他们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天南海北地看项目,在项目投资成功之前,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之后,还要为企业的上市与券商、投行打交道,经常走访企业、参加董事会等。与此同时,还要在募集资金和管理基金上花费很大精力。所以,如果他们还要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的话,那将是一件不堪重负的事情。

由于GP们忙于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所以,他们希望企业家们能够有效管理好自己的企业,不要求事无巨细地“早请示,晚汇报”,他们不想无故干预企业的日常业务,只想对企业的重大决策知情并参与决策。

总之,企业家们大可放心,PE投资机构绝对不愿意过多地参与企业日常经营。如果一旦出现不当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情况,企业家们大可以坚决说“不”。

二、控制权在企业家手里

除了专业收购的基金,PE投资机构所掌握的企业股权在一般都不会超过30%,更常见的持股比例是20%以下。PE投资机构只占有比较小的股权,这主要是双方为了保持平衡的结果。

从PE投资机构角度讲,绝大部分的PE投资机构并不希望掌握企业的控股权。首先,PE投资机构玩的是资本运作,进出两端都是资金。如果控股比例过高,减持退出的难度就会加大。其次,如果企业控制权掌握在PE投资机构手中,而企业的经营管理在企业家手中,那么企业的管理团队可能会“不那么卖力”。

从企业的角度讲,企业每次通过PE融资,都要出让一部分股权,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企业的原始股东或者创业者手里的股权就会逐渐变少,出于对控制权的掌握,他们不希望出让过多股份。比如说,企业家每次融资时,如果有多家PE投资机构可供选择,那么他们一般会倾向于出资最多、换取股份比例最低的那一家。

PE投资机构的GP们与企业的创业者不一样,创业者白手起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史和奋斗史,他们把一手创建的企业看作自己的孩子,视为生命的一部分;而私募股权基金的GP们只是把企业作为自己的一个投资产品,他们的投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未来可以把持有的企业股份卖一个好价钱。

虽然PE投资机构只拥有企业不多的股权,但是它们可以通过在在合约里设计对赌条款,来规避企业管理层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样,可以刺激企业家投入更多热情和激情来经营,使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去经营。这不仅能促成创业者自身成功,也会给PE投资机构带来成功。

股权投资投出的子公司

虽然没有一家PE投资基金希望自己投资参股的公司,最终变成一个搞实业的子公司,但在现实中,这样不可思议的悲催事件却是真实发生的(本案例隐去了该投资公司和企业的名称)。

一家民营企业向一家国企背景的PE投资机构融入股权资金,后来又多次向该机构以借款方式融入巨额资金。但由于该企业一直经营不善,不能及时偿还债务,不得不采用债转股方式。该PE投资机构投资了企业,一不留神就成了这家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60%,而这家企业也从民营企业变为国有控股的企业。

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及董事会多数席位都是该投资机构的人员,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却掌握在企业的创始人手中。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以下两点:

第一,由于PE投资基金并不是实业投资人,它们未必可以驾驭被投资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因此它们不倾向于掌握企业的控股权。但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和变故,它们不得不成为控股股东。

第二,股权投资可以改变一家企业的资金性质,如果投资人是国有投资机构,那么民营企业就会变成国有企业;如果投资人是外资型的投资机构,则企业就会变成外资企业。

实践中,由于PE投资机构会担心企业家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理解这一点:PE投资机构只要把钱划入到企业账上,企业基本就脱离了它们的掌控。大把的真金白银只换来一个小股东的身份,由于双方的信息极为不对称,即使有一纸合约做约束,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不再受PE投资机构的掌控,所以PE投资机构的担心也并不是多余的。

PE投资机构的游戏规则,是PE投资机构出钱,企业家、管理团队负责经营和管理企业。

PE控股企业的特例

2008年11月11日,英联投资有限公司向北京呷哺呷哺连锁快餐有限公司注资5000万美元,获得了呷哺呷哺50%以上的绝对控股权。这是英联投资在中国首个控股权交易案例,也是PE领域里比较少见的由投资公司控股的案例。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PE投资机构都转向投资连锁服务业,如火锅连锁业、教育连锁业等。这类行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属于消费型产业,企业的现金流比较有保障。

绝大部分PE投资机构是不会掌握企业的控股权的,英联控股呷哺呷哺的确让人捉摸不透。主要原因还是看好呷哺呷哺的未来,抑或是看好火锅行业,打算以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将呷哺呷哺出售给同行。

为什么企业要转让控制权?呷哺呷哺董事长贺光启选择与英联合作,并不是因为他缺钱或者呷哺呷哺出现了亏损,他主要还是看重英联的资金实力及其市场运作经验,认为英联能帮助呷哺呷哺“把蛋糕做大”。

三、换个视角看问题

中国的企业家普遍对控股权问题非常敏感。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 企业,即使充分了解了PE投资机构投资企业的价值,也极少有创业者愿意放弃自己的控股权。有时候,他们往往会把控制权的问题上升到民族利益和个人情感的高度。其实,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把股权出让给一家或几家在全球范围内更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投资者未必是一件坏事,也未必会因此而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

乔布斯的“苹果”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史蒂夫?乔布斯在他父母的车库里创立了苹果公司,并与他的朋友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共同开发出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自此,开创了一个“苹果”的时代。

按照我们的逻辑,作为创始人的乔布斯,应该一直是苹果公司的掌权人。但在1985年,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的合作伙伴及知己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已无法忍受乔布斯的管理风格,他迫使乔布斯出任苹果公司的董事长,目的是不让乔布斯对公司的经营做出任何决定。几个月后,乔布斯宣布辞职并成立NeXT软件公司。

我们不会想到,作为苹果创始人的乔布斯会离开苹果,然而我们更没想到的是,在1996年,乔布斯于“苹果”危难之际重新归来,带给了苹果公司第二次生命,成就了更加辉煌的“苹果”王朝。

站在失去乔布斯的今天,站在iPhone 5风靡全球的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更加颇具意味。

在国外,创始人如果不能胜任,照样会被“请出去”。乔布斯与“苹果”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但在中国,企业的创始人却始终怀有“控制权”情结。

在国外,企业创始人在不是企业控股股东,甚至不是企业最大股东的情况下,仍然牢牢掌控企业日常经营权的情况比比皆是。只要企业家可以不断为股东创造价值,董事会当然会选择最适合经营企业的人。

在国内,如果把企业视为创业者的孩子的话,有些创业者在自己养不好,甚至养不活孩子的情况下,也不会轻易放手交给别人。企业家没有亲自“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另择名师“易子而教”,最终把孩子领入歧途的案例不难寻觅。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在第一章中我们讲到,PE投资机构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资金。在你急需资金以解燃眉之急时,应该想到PE投资机构,当你在经营过程中遇到困惑时,也不要忘了还有一位专家就在你的身边。所以,企业家不但要把PE投资机构当作“摇钱树”,还要把他们当作“智囊团”。

成熟且富有经验的PE投资机构GP们都是资本运作的高手,他们谙熟其中之道。企业在遇到各种融资问题时,可以向他们请教,他们会给企业的后续融资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此外,他们也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意见。

有的PE投资机构旗下有多只基金,会同时投资多个企业。有的PE投资机构往往会投资于一个行业产业链中的多个环节。这样一来,它们带给你的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上下游的关系和资源。

不同的PE投资机构可以向企业提供的资源不尽相同。对于处在VC阶段的企业和处在PE阶段的企业,需要它们提供的资源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在一开始选择PE投资机构时就需要考虑周全。在与基金经理们相处的过程中,企业家要积极与他们交流,要充分利用他们提供的所有增值服务,与他们建立一种良好关系。相信这对企业家们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不凡”的凡客

陈年曾是卓越网创始人之一,他于2007年10月创办了凡客诚品。这也是他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一次创业经历。凡客诚品自2007年10月正式上线运营,就一直不断在上演着奇迹……

2010年10月,凡客诚品进入“2010年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榜单。从2007年到2010年几年间,凡客诚品的营业额翻了3倍。目前,它已经跻身中国互联网B2C领域收入规模的前四位。

这一连串的荣誉印证了凡客诚品所成就的奇迹。凡客诚品取得的成绩,不仅被视为电子商务行业的一个创新,更被誉为是传统服装行业的奇迹。

凡客到底哪里“不凡”?是什么让凡客诚品在5年的时间里发展如此之快?

凡客成功的背后,是陈年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的判断力。

2008年2月,凡客获得了联创投资、IDGVC的共同投资;2008年8月,软银赛富、启明创投联合向凡客投资;在第三轮投资中,上述4家公司进行了跟投,8个月便完成了第三轮融资,数额近千万。

凡客发展的每一步,都能看到背后投资机构的身影。它们不仅仅扮演资金提供者的角色,从凡客诚品的创业,到公司的战略制定、公司的管理,以至于公司的品牌宣传推广,投资机构都向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软银赛富的合伙人羊东就免费给凡客做形象代言人,宣传“凡客”精神。还有很多投资机构的投资家也身穿凡客服装为其做宣传。投资机构与凡客之间建立的这种和谐关系,为它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PE投资机构是凡客背后有利的推手。它利用其在行业内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管理经验、市场资源、品牌效应等优势,帮助凡客引进了现代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了管理水平,为凡客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支持。

PE投资基金的监控

PE投资机构对企业投资后实施的监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派驻董事和监事

PE投资机构一般倾向于向企业要求董事席位或者监事席位,或者两个席位都要。企业是否接受PE投资机构派驻的董事或监事,是否必须提供董事或监事席位,这主要取决于PE投资机构在企业中所占的股份比例。如果所占比例较高,比如超过10%,那么企业家可以接受它的要求;如果所占比例较小,企业家也完全可以拒绝接受它派入董事或监事的要求。这一要求是双方在谈判时就约定好的。

PE投资机构能够派驻董事或监事,对它来说,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好处。

首先,消减了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现象。由于企业的一些重大战略决策都需要董事会讨论通过,所以派驻董事或监事可以使它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

其次,可以尽量保护PE投资机构,降低投资风险。如果遇到一些不利于PE投资机构事项,它所派驻的董事或监事,就可以行使投票权,参与决策。

最后,从投资企业开始,PE投资机构一直可以跟踪企业的发展,它所派驻的董事或监事比一般的管理咨询机构的顾问更了解企业各类问题的来龙去脉,所以,对企业在融资、上市、兼并收购等方面的策划和建议也比其他机构更具建设性。

二、设定“一票否决权”

“一票否决权”,就是在董事会会议上对决议进行表决时,实行一人一票表决权,当出现一票反对时,不能通过该决议。

通常情况下,PE投资机构可以对企业的如下事项采取董事会“一票否决”机制:

(1)重大的担保事项;

(2)重大的关联交易事项;

(3)重大的对外投资事项;

(4)重大的资金借入或借出事项;

(5)重大的法律事项的解决方案;

(6)重大的资产收购、出租、租赁或处置事项;

(7)其他重大事项。

注意:以上“重大”的判断标准均可以在投资协议中进行具体金额的量化。比如“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对外投资”等。

为了能够更好地监控投资项目,控制投资风险,PE投资机构还会采取其他一些条款来约束被投企业的行为,内容请参考第五章的相关内容。

按照惯例,PE投资机构在投入资金后一般是很少介入企业的日常管理的。但是在中国,这种方式将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事实上,很多企业往往会违背诺言、违背游戏规则,千方百计将融到的钱“洗”到自己的腰包里。所以,一句私募界人尽皆知的金玉良言——“投企业就是投人”,就意在强调一开始就要“投对人”,以免后患无穷。

在实践中,PE投资机构在介入企业经营这件事情上,很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不介入企业任何的经营活动和日常管理,仅仅出席董事会,听取企业报告,只在重大决策上发表意见;另一种情况是,委派自己人到企业中,参与企业日常管理,这种情况一般在发现企业经营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投资存在较大风险的情况下出现。

PE投资机构在企业创立初期会不遗余力地培育创业者,试图使他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企业总裁,或者帮助他建立一支由各方面专长人士组成的管理队伍,但有的创业者在企业发展后期,在许多观念和决策上与董事会发生冲突。此时PE投资机构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不得不采取一些理智且无情的措施,如更换创业者,引进其他管理人员等。

这时,投资者与创业者的沟通就变得十分重要,如果两者能相互信任并交换想法,不仅能促进双方的合作,也促进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