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新年在炎夏中度过。阿根廷人热爱水,认为水是最圣洁的,可以冲刷掉一切污秽的东西。元旦那天,他们合家外出,到郊外的江河溪流中去洗“新年浴”。下水前先把花篮中的鲜花瓣撒落在河面上,然后一个个跳进落英缤纷的“花海”中,用花瓣搓揉全身。在他们心目中,新年花浴可以洗掉污垢和晦气,换来新的一年里的吉祥与如意。
智利人们每年除夕夜都通宵不眠。无论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新衣,只待教堂午夜钟声一响,就拥向公园或广场,在那里一边燃放鞭炮焰火,一边歌舞狂欢,直至天明。新年的早晨,将有一个短暂的宁静。等早饭过后,热闹场面便又再度出现。
苏格兰送旧迎新之际,家家户户大门敞开,欢迎任何人做客。客人要随身带块炭,投到主人的壁炉中,意为愿炉火长久地燃烧,家庭兴旺。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以伐木比赛来欢度新年。伐木赛不用锯而是用斧。木分横放和竖放两种,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木砍断。
异国新年食俗趣闻
新年食俗,集中展示了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和古老文明。由于地域、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情趣爱好等的不同,新年食俗也五彩缤纷,丰富多样。
喜吃甜饭与我国一江之隔的朝鲜人,过新年时,要吃类似我国的“五味粥”、“八宝饭”,这样饭是用糯米配上松子、枣粉、蜂蜜煮成,以此预示新的一年,日子会更甜蜜。
吃素三天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人,原与中国一样过阴历新年,现只过阳历新年。新年期间要吃三天素。在这三天里,只能吃面条和年糕,面条又细又长,意味着长寿,用大米做的年糕,表示来年更加富足。
禁止喝汤越南北方地区和中国一样,过阴历新年。新年期间,绝对禁止喝汤,他们认为新年喝了汤,新的一年庄稼就会受涝。
只吃冷食巴拉圭人在年终最后五天为“冷存日”。这五天,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动烟火,只吃冷食。新年零点钟声响后,才能开始点火煮食,大摆宴席欢庆新年。巴拉圭新年吃冷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一次反殖民者的战斗。巴拉圭革命军在弹尽粮绝时,坚持作战,直到元旦黎明援军赶到,终于取得了胜利。
争吃葡萄西班牙人在除夕之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等教堂的钟敲响12下,大家就争着吃葡萄,要力求按照钟声的节奏,吃下12粒,以表示新年吉祥如意。
酒要喝光法国人在除夕之夜,各家要把家中的酒全部喝光。他们认为,新的一年如果家中还存有剩余的酒,来年就一定要遭厄运。
忌吃家禽匈牙利人在过年时忌吃家禽。他们认为,家禽都是有翅膀的,吃了它们,在新的一年,幸福会随着“飞走”的。
过年吃素东非岛国的马达加斯加人,在新年到来后的一周内,忌食猪、牛、马等肉类。
食鱼辞旧居住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新年那天有个规定:只准吃鱼,不准食用其他东西。原来,这象征着新年捕获更多的鱼虾哩!
各种“元旦”的有趣来历
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元旦十分有趣。
涨水元旦埃及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历法,埃及人定出的岁首是根据尼罗河涨水这天定的。据说,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埃及人在夜晚观察星象时,发现一颗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当它和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一同升起时,尼罗河便开始涨水了。因为埃及终年炎热,没有显著的四季而尼罗河每年却按照一定的时间涨水,这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很大,于是埃及人就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这一天作为岁首--元旦。
干、雨季元旦热带地方有些国家,是以雨季和干季作为新年标志的。如泰国每年3月至5月雨季到来之前,气候干燥炎热,土地干旱,急需甘露滋润,就在这个时候举行宋干节活动。“宋干”在泰语中是“求雨”的意思。4月13日至16日的宋干节,也即佛历新年。非洲的乌干达,每6个月就有一个雨季或干季。于是,他们一年就有两个“元旦”了。
飞雪元旦居住在寒带的爱斯基摩人,以气候条件为准则。他们的元旦没有固定的日子。
当雪花第一次开始飞舞的时候,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4)候鸟元旦。印度尼西亚凯拉比特人的历法是以候鸟的来去为依据的。一年中,当候鸟最早飞来的时候,这一天就是“元旦”来临了。
圣诞节
在欧美各国,大概没有一个节日象圣诞节那样重大神圣,那样包含着深刻久远的宗教因素。
圣诞节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是耶稣基督诞生的纪念日。关于耶稣的确切生年,以至是否曾有耶稣其人,史无记载。这个日子,是罗马天主教会在公元354年规定的。所以选择在这一天,据说是为了同世俗的农神节相一致。因为公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冬至”日,是日照最短的一天,而从十二月二十五日开始便昼长夜短。人们为了感谢太阳赐给人间的温暖和光明,常常举行各种活动向太阳膜拜。把耶稣诞辰与传统的农神节相吻合,其意大概是为了表示耶稣的降生就是太阳的再生。
现在圣诞节已不仅是宗教节日,而且是普天同庆的世俗节日。世界上有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庆祝圣诞节,节期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到来年一月六日,是全世界持续时间最长、流传最为广泛、庆祝最为隆重的节日。
十二月二十四日是节日的开始。这些国家的城市、街道、商店等公共场所都布置得五光十色。各家各户也都准备了丰富的节日礼物。圣诞夜庄严神圣而又热烈欢腾。无论是灯火辉煌的大厅或是乡村安宁的农舍,都摆满了特制的圣诞蜡烛、蛋糕、糖果、饼干、金色胡桃、苹果、小玩偶、金铃,以及象征吉祥如意、生命永恒的圣诞树等。圣诞夜是传统的家庭团聚之夜。全家围坐在树旁共进圣诞晚餐,互赠礼品。餐桌上往往多设一个座位,据说是为“主的使者”或是为一个需要帮助的过路人而准备的。餐后,全家在圣诞树前唱歌跳舞,娱乐场所也有各种艺术表演。
圣诞树是圣诞夜的必需之物。圣诞树一般用小枞树或松树,树枝上挂着各种玩具、礼品、五光十色的圆球、绚丽多采的灯泡。树顶往往要装饰一颗明亮的星,以指示“东方三王”赴伯利恒朝拜圣婴的道路。关于它的来历,有种种传说。有说它首先出现于德国,是天使发送礼品的。有说它源于中古的德国圣经古迹剧。剧中有一棵挂满苹果的棕树象征伊甸园,表示“生命之树”。也有说,日耳曼人当年奉橡树为圣树,他们盛行以儿子献神的风俗。每年冬天,一名志愿献祭的小英雄蒙头跪在橡树前,有人用棒子猛击他的头,直至头破血流。他们认为此时灵魂已走向神的面前。一位叫温弗烈的英国传教士在德国见到这种情形后,立志要帮助人们铲除这种恶俗。圣诞节前夕,他用斧子将橡树砍倒,并指着一棵松树说:“让我们以这棵松树为快乐树吧!”从此以后,每年到了那一夜,人们便把小松树打扮得五光十色。还有说,过圣诞节摆设圣诞树,早在三四世纪之前便在德国人的家庭中流行。那是因为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有一次圣诞节夜从一个小城回家,为了让人们了解山林夜景的美丽,将一棵小松树上点缀了一些烛光代表星星。以后,每到圣诞节,信徒们便学他的样子,在屋里布置一株圣诞树。后来,这种风俗传遍了世界。
圣诞节的另一重要角色是圣诞老人。关于他的来历,我们在降临节和圣尼古拉节中已提及。
千百年来人们都相信,圣诞夜会有一位白须红袍的老人穿着大皮靴、背着大红包袱,乘坐由两只鹿驾驶的雪橇自北方来,从烟囱进入每个有孩子的家庭,把玩具、礼品装进孩子们的袜子。因此,孩子们入睡前都要把袜子放在壁炉旁并给圣诞老人留些好吃的食物,作为他的夜餐。在盛大隆重的圣诞节活动中,圣诞老人是最受欢迎的人物。
除此以外,各地也都还有一些其他有特色的活动。如“平原寂寂,雪花纷纷”这首流传全世界的圣歌的发源地奥地利,有圣歌队夜报捷音活动。圣诞节午夜,盛行由儿童装扮成的“三王”,唱着圣歌到每家门前通报基督隆重的喜讯。每到一家,人们就把糕饼、胡桃、甜食、糖果等分赠给他们。“三王”也即在门额上用粉笔书写19+K+M+B+87字样,三个字母即“三王”卡斯帕、梅尔修和巴达萨名字的缩写。四个阿拉伯数字则是随年变化,1987年即写1987。这种带有符咒性质的门额题字,据说可保护各家免遭灾祸。
子夜时分,教堂举行隆重的“子夜弥撒”,庆祝耶稣降生,圣诞节到来。在圣诞节的黎明和上午还要隆重举行两次弥撒,并演出耶稣诞生的戏剧,演唱圣诗。
在节日期间,各国各民族都以富有特色的活动,予以庆祝,其热烈程度不亚于我国的春节。
各色圣诞
欧美看重圣诞节,因各国在对诞节前后气候环境不同,故对圣诞节有不同的称谓。
蓝色圣诞夏威夷每年12月,既没有风,也没有雨和雷,气候不冷不热,蔚蓝色的天空与蓝色的海水融为一体。因此,夏威夷人能享受到一年中最好的蓝色圣诞节。
红色圣诞12月澳大利亚,人们燃火迎来“红色圣诞节”。在澳大利亚南威尔省,每年圣诞节来临,家家户户喜欢带着各种食品到山上去过一个红色圣诞节。
黄色圣诞圣诞节前后,在美国密执安湖以东地区的积雪达一米深,大地一片白茫茫,从西部刮来的一阵阵带着黄沙的狂风,使大地换上一件黄色的新衣,故人们称之为黄色圣诞节。
紫色圣诞在芬兰,圣诞节前后,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罗兰。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远远望去,一片紫色,这就是有名的紫色圣诞节。
复活节
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据传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又复活升天。据《新约全书》中说,耶稣在绞架上被钉死以后,第三天清早坟墓上的石头忽然挪开了,两个天使坐在原来安放耶稣的地方。耶稣站了起来,对旁边的人说,他要升天了。于是,他的门徒奔走相告耶稣复活的佳音。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规定每年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为“复活节”。一般在3月21至4月25日之间。
复活节那天,教堂用鲜花和蜡烛装饰起来,基督教徒到教堂去做礼拜举行宗教仪式。此外,各国还有独特的习俗,在英国要举行化妆游行:有马戏团的小丑踩高跷、有孩子们欢迎的米老鼠、有民族风格的乐队、有孩子们装扮维多利亚女皇时代的王宫卫士。墨西哥有的地方焚烧犹大的模拟像。希腊有象征性的耶稣葬礼等。在美国,复活节第二天,总统邀请客人们带着孩子到白宫参加“滚彩蛋”游戏。孩子们在欢快的乐曲声中,提着绘着彩色、象征兴旺发达、生活幸福的熟鸡蛋,在草坪上滚着玩。全国各地的公园也为孩子们举办“复活节”活动。
复活节在欧美各国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英、法、澳大利亚等国规定休假4天,西德休假2天,美国休假1天。节日里,家人团聚,准备各式各样的传统食品。父母在商店里购买用巧克力糖制成的鸡蛋、小兔等糖果,装在小篮里,送给孩子。节日里,大家见面时互相祝贺,给亲友寄送贺片,祝贺节日愉快。
情人节
除了圣诞日,再没有什么节日象情人节那样更能引起全球人的兴趣了。1863年美国内战期间一位刊物编辑说的这句话,是对盛行于欧美各地的情人节的极好概括。
情人节源于古罗马。据说古罗马人每年二月十五日都对他们所崇敬的掌管自然与女子婚姻之神加以祭祀。那一天,青年男女要特别聚会。会上,未婚青年男子,皆可从一个装有许多女子名片的盒子中抽取一张名片,并就以这名片上写着的女子作为节日的伴侣,相互交换礼物。如果男子喜欢这个女子,便将她的名片在袖子上贴几天。这种交往,经常使一对对青年男女成为终生伴侣。也有说,古代人认为二月十四日是百鸟发情择偶之始,人们推鸟及人,始有此节。
以后,教会把情人节定于二月十四日(即圣瓦伦丁日),用以纪念早期教会的两位瓦伦丁。其一是罗马牧师,由于救助基督教徒而被罗马统治者关押。服刑期间,他得到典狱长女儿的悉心照料,他也设法使她恢复了视力,两人真心相爱。后来他在二月十四日这天被杖杀。此后没几年,另一位也叫瓦伦丁的特尼主教亦被捕入狱,并在同一天被杀。
不过,那时情人节尚不普遍。自从那位编辑说了上面那句话后,情人节的影响逐渐扩大,并开始有了源自古代抽名片的手印情人帖和各种装饰品及赠送礼物的仪式。
自打风靡欧美大洋洲各地以后,情人节便超出了它原来的意义。它不仅是情人间联络情感的纽带,也是其他一切人用以表达内心之爱和扩大爱的范围的一种机会。它使父母、师长、亲朋、好友、儿女、同学等都成为亲爱的对象。
在丹麦,人们将压榨好的雪花送给好友。男子常写闹着玩儿的信给女子,署名时只用密码或点点作字母,如果收信人猜出了他,那末这一年的复活节,他就要给她送一份礼物。
在意大利,未婚女子常在节日黎明时分即起床,静立窗口等候第一个来到她窗下的男子。一但见着,便将此人作为自己命中注定的情郎。
在加拿大,大多数人互寄贺贴,不单给情人,也给父母和师长等。孩子们也热情参与,同学间互换画片。有些学校还举行节日联欢班会。年龄较大的学生们则举行舞会。他们也互赠礼物,通常会把最大的一份送给母亲。
在美国,有些地方收节日礼物的是孩子们,有些地方以特制甜面包庆贺节日。许多人都爱唱情人节歌。有些男子还爱将一篮子礼物放在自己钟情的女子家门口,按动门铃后立即躲开。
在英国,青年男女互赠倾诉爱慕之情的“瓦伦丁图片”。在荷兰,则互赠鲜花以致深婉之意。
愚人节
“愚人节”全称“四月愚人节”,又称“万愚节”,是西方的一种风俗。欧美一些国家每年4月1日纪念这一节日。墨西哥则在每年12月28日纪念愚人节。
这一风俗已流传若干世纪,但对其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比较可信的说法称此俗始于法国。法国是最早采用格雷弋里历法的国家。查理九世决定将原来实行的4月1日为岁首改为1月1日,并于1564年通令全国实行。改历后,各地仍有守旧分子留恋旧习,不愿更新。到了4月1日这一天,守旧分子受到了爱开玩笑的人欺骗和愚弄。愚人节的玩笑因此出了名。到十八世纪,英格兰已开始纪念“愚人节”。以后,流行全欧,远及北美。这一天,任何人可以采取任何方式如制造耸人听闻的消息等哄骗愚弄他人。人们对这种恶作剧并不负任何道德和法律上的责任。政府司法部门亦不会追究责任。不仅如此,而且谁编造的谎言最离奇,最能骗人谁就会荣膺“桂冠”。
世界各国国庆节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