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脉圈大全集
13421900000090

第90章 酒桌上交朋友,酒桌下谈生意(3)

5.性别性称呼:对商界、服务业从业人员,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为“小姐”“女士”或“先生”。其中,“小姐”“女士”二者的区别在于:未婚者称“小姐”,已婚者或不明确其婚否者则称“女士”,姓名或姓氏可加在此种称呼前。

6.姓名性称呼: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称呼姓名,但一般限于熟人之间。一般有三种情况:可以直呼其名;只呼其姓,要在姓前加上“老、大、小”等前缀;只称其名,不呼其姓,一般用于同性之间,尤其是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在亲友、同学、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

我们在宴会上使用称呼时,一定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

1.错误的称呼。常见的错误称呼主要有误读和误会两种。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不认识的字,要准备充分;如果是临时遇到,则要谦虚请教。

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者的年纪、辈分、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判断有误。比如,将未婚女性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相对年轻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小姐”,这样的称呼对方也乐于接受。

2.使用不通行的称呼。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伙计”肯定是“打工仔”。中国人把配偶经常称为“爱人”,在外国人的意识里,“爱人”体现的是“第三者”。

3.使用不当的称呼。学生喜欢互称为“同学”,军人经常互称“战友”,工人可以互称为“师傅”,这无可厚非。但以此去称呼“界外”人士,并不能表示亲近,没准对方还不领情,反而会有被贬低的感觉。

4.使用庸俗的称呼。在宴会中最好不要使用这样的称呼:“哥们儿”“姐们儿”“瓷器”“死党”“铁哥们儿”,使用这一类的称呼,就显得庸俗,品位不够。而逢人便呼“老板”,也显得不伦不类。

5.称呼外号。对于关系一般的朋友,不可随意起外号,更不能用道听途说来的外号去称呼对方,不也要开别人姓名的玩笑。要尊重一个人,必须首先学会去尊重他的姓名。

恰当介绍自我,礼貌介绍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相互介绍是常有的一件事情。正确、得体地介绍自己,有助于表现、展示自我;礼貌地介绍他人,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自我介绍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1.注意自我介绍的态度

态度一定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特别是在宴会场合,你应镇定自若、落落大方、彬彬有礼,表露自己渴望认识对方的真诚情感。如果你态度热忱,对方也会热忱。语气要自然,语速要正常,语音要清晰。自我介绍时大方镇定,会赢得别人好感;相反,如果你流露出畏怯和紧张,结结巴巴,目光不定,面红耳赤,手忙脚乱,则会为他人所轻视,也造成了彼此间的阻隔。

2.注意自我介绍的时机、时间

你要抓住时机,在适当的时候展开自我介绍,特别是在酒会上,看准对方空闲,情绪较好,又有兴趣时,自我介绍的效果才会最好。自我介绍还要言简意赅,尽可能节省时间,最好保持在半分钟左右。话说得多了,不仅显得罗唆,还未必被人记住。

3.注意自我介绍的方法

你在进行自我介绍前,应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如果有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则是不礼貌的。应善于用眼神表达自己的友好,表达关心以及愿意沟通的愿望。如果你想认识某人,最好预先了解他的情况,诸如性格、特长及兴趣爱好等。这样在自我介绍后,便很容易融洽交流。在得知对方的姓名之后,不妨加重语气重复一次,因为每个人最乐意听到自己的名字。

4.注意自我介绍的内容

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3项基本要素:本人的姓名、供职的单位以及具体部门、担任的职务和所从事的具体工作。这3项要素在自我介绍时,应一气连贯报出,这样既能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比如:“我是达成公司的销售经理,我叫林城,很高兴认识您。”

在宴会中,常用到的自我介绍的方式有:

一般式,适用于一般性的宴会场合,比如酒会和婚庆典礼。这是最为简洁的自我介绍方式,往往只包括姓名一项即可。“你好,我叫王刚”、“你好,我是李艳”。

职称式,如果你想让对方更多地了解你,对你的职务产生兴趣,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种介绍方式包括本人姓名、供职单位及其部门、职务等,如:“我叫索菲亚,在芝加哥大学教书。”

交流式,如果你在宴会中遇到比较感兴趣的人,希望加深了解,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它大体应包括介绍者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等内容。如:“你好,我叫李青,在日报社工作。我是王可心的同学,都是石家庄人。”

礼仪式,适用于庆典、仪式等一些正式、庄重的宴会场合,包括姓名、单位、职务等,同时还应加入一些适当的谦辞、敬辞。如“各位来宾,大家好!我叫楚光,是微软公司的部门经理。我代表微软公司欢迎大家的光临。”

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要生动活泼,要有新意,幽默诙谐一些能帮助对方记住你。比如一个中学生在夏令营的午餐会上作自我介绍时,是这样说的:“同学们好!我是李丽。我有一个鸭蛋似的脸盘,一双水灵明亮的眼睛和高挺的鼻梁。怎么样,我长得还不错吧!我有许多爱好:看书、绘画、剪纸、做手工等等。我是一个特别乐观的人,这能使我在失败消极时鼓舞自己,我希望我的乐观能感染大家,也希望能和大家成为好朋友”。这一番自我介绍下来,就让大家感到非常亲切。

再比如在一次宴会上,一学者自我介绍:“我是研究哲学的,一看长相就知道了——大家看看我是不是长得很‘形而上’?”一番话逗得众人开心大笑,这顿饭让大家都记住了这个长相“形而上”的哲学学者了。

还有这样一位仁兄,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这样说:“我的名字很有趣,随便改一个字就是一个名人,把最后一个字改成‘秋’字,就变成了金庸笔下的‘星宿老仙——丁春秋’;把中间一个字改成‘俊’就是‘台球神童——丁俊晖’,没错,我叫‘丁春晖’。跟这二位相比,我还不是名人,不过我会努力成为一个名人的。”这样把自己和名人相连,也是非常容易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

在宴会场合,除了自我介绍,很多情况是第三方为互不相识的双方引见。在一般情况下,为他人介绍都是双向的,即第三方对被介绍的双方都有一番简介。有些情况下,也可只将被介绍者中的一方对另一方作介绍,但前提是前者已了解后者的情况,而后者不了解前者。

为他人作介绍的人,通常是社交活动中的东道主,家庭聚会中的主人,公务交往中的专职礼仪人员或是正式活动中地位、身份较高者。若是一人熟悉被介绍的双方,又应一方或双方的要求,也可充当介绍人,但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一定不要喧宾夺主,不该你去介绍的时候,不要抢先去介绍。

为他人作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意愿,以免出现为原来就相识者或关系不好的人作介绍。介绍时,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介绍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一般用介绍双方的姓名、单位、职务,有时为了推荐一方给另一方,介绍时可以说明被推荐方与自己的关系,或强调其才能、成果,便于新朋友相互了解。介绍具体的人时,要用敬辞。如:“张小姐,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下,这位是金小姐。”同时,应该礼貌地用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去指点。

介绍别人时要注意先后次序:应把男子介绍给女子;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地位低的介绍给地位高的;把未婚的女子介绍给已婚的妇女。

介绍者介绍完毕,被介绍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进行握手,并且彼此使用“您好”“很高兴认识您”“久仰大名”“幸会”等交际用语相互问候。

集体介绍的顺序与禁忌

在社交场合中,特别是宴会场合,我们经常碰到的是多人聚集的状况。集体之间的相互介绍,比自我介绍和给两个人之间的介绍要复杂得多。因为,在这样的集体场合,要照顾到所有人,不能失礼。要注意介绍的方式方法,掌握好先后顺序。在集体介绍中我们要掌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尊者有优先了解情况的权利。

根据公关礼仪的惯例,应先介绍地位低者。比如,主人要先向客人把自己介绍一下;公关人员要把自己向贵宾作一个介绍;男士要把自己向女士作介绍;晚辈要把自己向长辈作介绍。位卑者先向别人介绍自己,这是对地位高的人的一种尊重。

一般在正式的宴会场合,介绍有四要素:单位、部门、职务、姓名。比如:“您好,我是达成公司销售部经理王光”。此外,自我介绍时务必使用全称,特别是第一次介绍自己工作情况的时候。

在家庭宴会上,一般是女主人当介绍人。家里来了客人,客人之间如果彼此不认识,女主人有义务为大家介绍。在商务宴请上作为介绍人的一般是三种人:第一种人是专职人员。如公关、文秘、办公室主任。第二种人是对口人员。比如某人找你公司销售部李经理,李经理就有义务为他和在场其他人作介绍。第三种人是本单位的领导。商务宴请上,贵宾应该由公司领导来介绍,表现对对方的尊重。比如,市长到你公司参加宴会,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就该亲自介绍。如果让公司下属人员介绍,与礼节不符。

在集体介绍的场合中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为双方多人介绍的情况,另外一种是介绍一方多人的情况。

在第一种情况下,总的原则就是“先介绍位低者”。标准的做法是:在宾主介绍中,先介绍主人。这种介绍不分男女,不论老幼,也不看职务高低,因为客人拥有优先知情权。具体的介绍顺序如下:

1.介绍上级与下级认识时,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级。

2.介绍长辈与晚辈认识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

3.介绍年长者与年幼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年幼者,后介绍年长者。

4.介绍女士与男士认识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

5.介绍已婚者与未婚者认识时,应先介绍未婚者,后介绍已婚者。

6.介绍同事、朋友与家人认识时,应先介绍家人,后介绍同事、朋友。

7.介绍客人和主人认识时,应先介绍客人,后介绍主人。

8.介绍与会先到者与后来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后来者,后介绍先到者。

第二种情况,宾主双方都不止一个人,这时候除了注意要先介绍主人,还要注意主人与客人内部人员的介绍顺序。介绍主人的时候,按职务高低,先介绍职务高的,后介绍地位低的。

人际交往中,细节决定成败。宴会介绍正是如此。有的时候如果你的细节把握不好,不但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所以,在介绍中我们要注意相关禁忌。

首先,在介绍中,特别是集体介绍中,最重要的是介绍的顺序。在社交中,人们很看重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你介绍的顺序就是介绍社交中介绍者的身份地位的尊卑,在介绍中毫不顾忌对方的身份和地位就犯了社交中的大忌。

其次,作为介绍者,态度要温和,手势要文雅;手心向上,四指并拢,拇指微张,胳膊略向外伸,指向被介绍的一方,并向另一方点头微笑,上体略前倾,手臂与身体约呈50~60度角。在介绍一方时,应微笑着用自己的视线把另一方的注意力牵引过来,态度热情友好,以示对被介绍者的尊重。

最后,在向外人介绍自己的亲属时应尽量避免称呼上的含混。如介绍公婆时,若只简单地说:“我爸爸”“妈妈”,用意虽善,但很容易招致混淆,最好还是说:“这位是我婆婆。”介绍岳父母时则与此相类似。

其次应学习一些尊称敬称,以免在介绍中闹出笑话来。比如:“令尊”,称对方父亲的敬词;“令堂”,称对方母亲的敬词;“令郎”,称对方儿子的敬词;“令爱”,并作“令媛”,称对方女儿的敬词;“令正”,称对方嫡妻的敬词;“令兄”,称对方之兄的敬词;“令弟”,称对方之弟的敬词;“令坦”,称对方大婿的敬词;“仁兄”,对同辈友人的敬称;“贤弟”,有德行、才能出众之意,为敬词。

如何用握手的方式拉近你与客人间的距离

握手是交际的重要礼节。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传达出对对方的不同礼貌与态度,同时显露出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时,你可以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权。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说:“我接触过的手,有些能拒人千里之外,也有些充满阳光,让你感到很温暖。”所以,在宴会的场合,握手的礼节运用适当,可以迅速拉近你与客人之间的距离。

很多人都认为:握手很简单,谁不会呢?其实,看似简单的握手,却包含着很多的礼仪。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尤其在社交场合,加以注意。

我们先要看下握手的顺序,也就是说,两只手握在一起,谁先出手呢?当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两个人同时伸手。但是,在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极其少见,总要有一个主动的人。在一般的情况下,地位高的人先伸手;长辈和晚辈之间,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男女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当然,如果男方为长者,遵照前面说的原则行事。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上级后下级,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

在握手的时候还应遵循一些具体要求。握手时,应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虎口相交,拇指张开下滑,向受礼者握手。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态是两手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种握手方式最普遍也最稳妥。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透露出一个人的支配欲,无声地告诉别人:他此时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里握手显示出一个人的谦卑和恭敬。

戴着手套握手是失礼的行为。男士在握手前应该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女士可以例外:当然在严寒的室外也可以不脱。比如双方都戴着手套,帽子,要说声:“对不起”。握手时双方互相注视,微笑,问候,致意,不要看第三者或显得心不在焉。

除了关系亲近的人握手久一点之外,一般人互相握两三下就行,不要过于用力。但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尖“蜻蜓点水”式去点一下也是失礼的。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诚和热烈,也可握住较长时间,并上下摇晃几下。

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致意,或微微鞠躬就行。为了避免尴尬,在主动和人握手之前,先想想自己的受欢迎程度,如果已经察觉对方没有要握手的想法,点头致意或微鞠躬就行了。

在宴会上,当客人抵达时,主人要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则由客人主动握手。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就表示“再见”。若这一次序颠倒,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当你在握手时,不妨做一下问候。你可以握紧对方的手,语气直接而且肯定,并加强重要字眼。

根据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各个国家地区的传统,握手礼节也有不同禁忌,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避免下述失礼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