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福贵直起身,扭了扭发酸的脖子,道:“马上开学了,得赶紧把玻璃镶上,不能让孩子冻着啊!”
余悦君被感动了,挽挽袖子凑上来,说:“孙老师,我帮你弄会儿。”
孙福贵直摆手,说:“不行,不行。这活儿你可干不了。搞不好,一刀下去,一大块玻璃就废了。村里可就给咱这么几块。”说着,又俯身在玻璃上。
姜春凤在一旁突然大惊小怪起来:“呀——出血了!手都割破了,孙老师!”
孙福贵全神贯注,“嗤——”地又是一下,然后看一眼手指头,“没事。”
这般忘我的工作,对孙福贵来说可谓史无前例;而如此无私的奉献,也足以让那几个年轻人高山仰止,特别是余悦君,都开始纠正他以往的偏见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几个年轻人不再贪玩,他们在孙福贵的精神鼓舞和组织领导下,冒着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连续奋战三天,最终抢在开学前,把草甸学校千疮百孔的后窗玻璃镶复如初。
开学那天,宋德志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隆重表扬几位忘我奉献者。
三个年轻人不敢掠人之美,一起指向孙福贵:“活儿都是孙老师干的,我们几个只是帮了下手。”
过道铁炉子上坐的一壶水开了,汪艳红上前提下来,拿到宋德志桌上往暖瓶里灌,一边笑道:“哎哟哟,都这么谦虚,做了好事还不承认。”
“是啊,老同志在关键时候站出来,成为中流砥柱,啊,是吧;年轻人随后跟上,全力以赴共克时艰,啊,这是什么?这就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吧,啊,我们这个集体,就需要这样紧密团结,相互补台不拆台……”
宋德志嘴上抑扬顿挫着,眼神却停留在那直翘翘的出水的壶嘴和黑洞洞的暖瓶的瓶口上——随着壶水的注入,那暖瓶发出越来越尖细的叫声——直到热水溢了出来,汪艳红用她纤白的两根手指捏起瓶塞盖回瓶口,他才微笑着仰起头,把目光又投放到她脸上。她把暖瓶放好,朝他挤了挤眼,抿嘴一笑。
对宋校长的隆重表扬,孙福贵谦逊地“嗨”了一声,摆摆手,示意他进行会议的下一项,那里,才有他最关心的内容。
宋德志顿了顿,清清嗓子,继续道:“下面,我说说本学期的工作、人事安排,原来各班的班主任都不变,两位副科老师调一下……”
孙福贵听完第一句,心里就“咯噔”了一声;耐着性子听他宣布完毕,没有捕捉到有关他升任总务主任的任何只言片语。
散会后,孙福贵凑到宋德志桌前,脸上努力地挂出笑来,“怎么着,老宋,我的工作不动了?”
“老孙,正要跟你说呢。你的事我跟中心校领导讨论过了。显章的意见是,这个学期不能动——中心校没有人手给我们,学年中间也没法安排……”
孙福贵还是没绷住,唐突打断道:“那石校长的意思呢?”
“当时石校长不在。就是在的话,结果也是一样——王校长也不会跟我说假话,是吧!这种情况,我要把你抽出来做后勤,五年级可就没人带啦——这五年级,可不是一般人能带得了的,是吧,啊。”
“这样啊,噢……”孙福贵很随意地回道。心里却像铁炉上的沸水一样,咕嘟嘟冒泡:说得好好的事,怎么突然就变卦了呢?
事情其实并不“突然”。早在二锁子砸玻璃的第二天,在孙福贵汇报完毕,得意扬扬走出学校的时候,汪艳红就告诉宋德志:“我们家那口子看见砸玻璃的那个人了!”
汪艳红的“那口子”,是姜志成的小舅子、本村村民孙远山。孙远山好赌,春节那阵子更是通宵夜战。那天晚上他手气不好,才玩到半夜就把口袋里的钱输光了。回家经过学校时,正好听到了叮叮咣咣的砸玻璃声。
“我们家远山喊了一嗓子,那人就跑了。可是他能看出那个人,是村委会的二锁子!”
“能确定?”
“八九不离十。当时没看清脸,可从背影上看,那人跑起来一拐一拐的,好像只有一条胳膊,那不是二锁子是谁?”
“还是拿不准。现场没逮住,就不好说了,没有证据。”
“那倒也是。”
“我就纳闷儿,要真是二锁子的话,他砸学校玻璃干什么,啊?深更半夜,吃饱了撑的?”
“那谁知道。以前学校也碎玻璃,可没碎这么多,也就是小孩扔块石头啊,打个弹弓啊,碎那么几块,这回可不是。”
“是啊。”宋德志用五根手指梳理着头发,思索着。“对了,我想让孙福贵给我管后勤,你觉得怎么样?”
“孙福贵刚才跟你说这个来?”
“嗯。我觉得这人能力还行,和姜志成那边也好疏通;再说这韩继文十天有九天不上班,我一个人操持这一摊子,太累。”
“我想起来了,孙福贵是二锁子的三叔!”
宋德志沉吟着:“那也说明不了什么。”
“你还是不太了解孙福贵,这小子一肚子坏水,你让他给你当后勤,小心把你给卖了!”
宋德志知道汪、孙两人关系不好,听她说这话时,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太往心里去。不过,当他听到下面的话时,反应就大不一样了。
汪艳红说:“我就不明白,你干吗非弄个后勤?现在多好啊,学校里就你一人说了算,一把抓,谁也不敢说个‘不’字。难道你就愿意找个人来盯着你监视你?活干不过来,你支派这些老师,支派那几个小年轻的干不就完了!”
……
宋德志已经和其他老师说笑起来。孙福贵觉得那些笑都是冲他的,笑声里都是针,都是刺。他咬着嘴唇,傲然地梗起脖子,似乎是漫不经心,却又像是X光透视一样,把在场老师逐个透了一遍。最后,X光落在老美人汪艳红身上,从头到脚,由表及里,透了又透。
孙福贵一边透视着,一边想着二锁子说过的那四只光脚,接连打出两个响亮的喷嚏来。他突然意识到,有了那光脚,他怕是别想从宋德志这里讨到什么好处了。
冬去春来,太阳热乎起来。草甸学校的房檐,滴滴答答地开始滴水。房檐下的冰凌柱越结越长,长得要戳人的额头;随后又越化越短,最终都噼里啪啦碎落到了地上。操场上的冰雪在慢慢萎缩、变黑,正午的时候就化成了冰浆,稀溜溜的,踩上去扑哧扑哧,一步一滑,像摇摆的鸭子。
鸭子们可是早已按捺不住了,它们纷纷跳进学校南面的池塘里。小半个池塘还封着冰,鸭子们就绕着那浮冰划来划去,不时就心急地嘎嘎大叫。有什么必要心急呢,春天已经在眼前了。
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汪艳红神秘兮兮地把余悦君从班里叫了出来,要给他介绍对象:“我说的这姑娘,要模样有模样,要条件有条件,包管你满意,信不?”
余悦君有些好奇:“谁啊?”
汪艳红卖起了关子:“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余悦君猛然醒悟,却立即又做出一副迷惑的样子:“猜不到,真是猜不到。”跟着就封口,“管她是谁,我现在一丁点那个心情都没有。”
“我介绍的这个人可不一般。凭她家的关系,把你小余调到乡中学,甚至调到县里,都不是问题。那个时候,你谢我还来不及呢……”
最终还是被谢绝了。汪艳红有些失望,有些意外,摸不到头脑:“这年轻人还有不想找媳妇的?老汪我受人之托,拍着胸脯跟人家打包票,不好交代啊!”
事情似乎就这么过去了,但还是产生了一些影响。再见到姜春凤时,余悦君就有些不大自然,总觉得欠了人家什么。
姜春凤似乎还好,说笑如常,还跟以前一样请他踢球。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对他说:“余子,我不想干了。”
“怎么了?”
“一天天这么混,挣七十元钱的代课费,没意思。”
余悦君想了想,说:“争取转正啊。”
“就我这水平?”姜春凤叹息一声,摇摇头。
“那你,有什么打算?”
“想出去看看,到外面去学点啥。”
“学什么呢?”
“还没想好。”
冰雪融尽的时候,余悦君去市里参加了自学考试。对他来说,这考试就像这慢慢暖和起来的天气一样,仅仅是个开头。
余悦君头开得不错。一个月后他去教委自考办问成绩,管自考的刘老师拿出一张单子捋着人名往下查找,猛不丁叫了起来:“是你啊!对,就是余悦君!厉害,太厉害了,还有90的呢!”刘老师说着,剪下一张铅印纸条给他,上面列出了他的四门成绩:三门80多分,古代文学最高,94。
同屋的另外几位也围过来,啧啧称赏。刘老师说,她负责自考四五年了,还没见过这样的成绩:“别人一次也就报个一两门,能弄及格就不错了。你这可好,一回四个,全过,还这么高的分,可是创记录了!”余悦君不无得意地笑笑,心说,抓蛤蟆摆个打虎阵,一个破自考,这么一惊一乍的。
劳动节过后,姜春凤真辞职了,去省城投奔她的一个姨妈,学美容美发。姜春凤走后,孔庆林失魂落魄,连红Q都不玩了,一天到晚枯抽着脸,长吁短叹。
余悦君看不下去,训他:“真想她的话,干脆跟她一块儿去;要不然,就给她写信,等着她——走了咋的,她还不回来啦?”又煞有介事地开导他,“要我说,这是好事,是机会。你想啊,她这么一个人在外面漂着,是不是很孤单,很需要人关心?机会你得抓住了,得有所行动,天天这么蔫头耷脑哪行!”
余悦君的这番空话居然见效。孔庆林真就打听来姜春凤的地址,动笔写信给她。而没多久就收到了回信。孔庆林受到鼓励,来了信心,鼓足劲头接着再写。两个年轻人,一来一往,真就入了轨道。
大伙拿孔庆林开心,藏他的信,让他请客。孔庆林被藏信藏怕了,嘱咐二锁子,他的信不要再送到学校了,告诉他一声,他自己上门来取,信息费照付。从此,三天两头往二锁子那儿跑,或投信,或取信;拿到信的时候就眉开眼笑,找个没人的地方,美滋滋地捧着看,一遍又一遍。
有时还会把情书折上几折,露出其中的几行文字,拿来向余悦君炫耀:“你看,这么肉麻的话她也说得出口,酸不溜丢,我都不敢看!”“唉,我这个凤儿啊,语文基础真是太差了,写个信前言不搭后语,还有错别字!你说,我是不是得好好教训教训她?”然后回到桌上,搜肠刮肚,写出一堆更肉麻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