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迎面撞上禅2:万物有情
13425500000014

第14章 万物有情,上天有意(3)

孙猴子不打跟斗,就无法看出他的尾巴来;只要你不开口,神仙也无可奈何。既然他不开口请益,乌臼和尚就自己发问:"你最近离开什么地方呀?"云游僧说了两个字:"定州。"虽然他将"定州"这两个字说得很轻、很轻,却依然像一声霹雳,在法堂之中轰然炸响--因为,当时正是六祖慧能的南宗顿悟法门,与神秀大师传统的北宗渐禅冲突得最为激烈的时期。要知道,神秀也是五祖弘忍的得法弟子,双眼明亮,他所传承的也是禅宗法脉。在唐武宗灭佛之前,以神秀为教主的北宗,更是人才辈出,大师涌现。而当时河北定州的石藏禅师,恰恰是北禅的骁勇悍将!按照法脉传承,石藏禅师是神秀大师的法孙,马祖道一是六祖慧能的法孙。来僧是石藏的门人,而乌臼是马祖的弟子,这宾与主,辈分恰恰相当。哇,这回有热闹看啦!满堂僧众瞪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等待着、期盼着这场宾主之间风起云涌、电闪雷鸣的机锋撞击。乌臼和尚高踞法堂狮子座,当然要当家做主--当初,马祖刚刚创建禅宗丛林的时候,禅僧所居住的寺院不建大殿,不塑佛像,寺院方丈--堂头大和尚,就是佛!他的言行,就是佛法!乌臼和尚问道:"定州石藏禅师的佛法,与我这里是同,是别?是不是一个样?""不别。"定州僧说。定州僧虽然声色未动,像是懵懵懂懂,误打误撞,但他嘴里吐出来的这两个字,却像两根铁杠,足能将人顶死在当下。因为:杨柳松柏都是树,江河淮汉全为水;佛法不二亦无别,天下乌鸦一般黑。君不见,有谜语说:初一初二初三,白桦泡桐木棉,海洋江河山泉,茅草枝叶煤炭。三日为"晶",众木组"森",水多浩"淼",三火成"焱"。若不是顶门有眼的老和尚,便奈何这僧不得。然而,他遇到的毕竟是乌臼,马祖亲手调教出来的宗师级的人物。只听得乌臼说道:"既然没有什么区别,你就不必千里行脚来我这里了,那就回定州石藏那里去吧。"嘴里说还不能算完,乌臼和尚手中的白棒呼啸着落了下来,敲得定州僧的脑瓜砰然作响。

定州僧的"不别"二字,回答得天衣无缝,为什么还要挨棒?恰恰是这"不别",有了落处,也就落下了痕迹--禅宗宗旨,不立一法:赤裸裸,一丝不挂;净洒洒,一尘不染。有了这个"不别",就有了光影,就还有东西没消除干净--扫帚虽然扫去了原有的尘埃,却将扫帚的痕迹留了下来;灵龟拽尾,虽然掩盖了爬行的足迹,却也留下了尾巴的印痕。

明眼的祖师,每每到了这个关键时刻,必然会使出最巧妙的手段--当头棒喝,打掉你的尾巴,使你翻然顿悟!--乌臼禅师并非纯粹在与定州僧斗禅机,而是在勘验他的同时,也在慈悲接引他。定州僧却说道:"棒头有眼,那是不得草率打人的!"是呀,要知道,祖师手中的棒子,并不是轻易使用的,要长眼睛看清楚。

我若是开悟的人,何须你用棒喝接引?本来无病,何必吃药?你老和尚的慈悲心肠虽然很好,却也不能在头上再安一个头!瞎打人者,必然是瞎子!

乌臼才不肯善罢甘休呢。你有眼没眼,要经过再次勘验才知道。于是,乌臼和尚说道:"今天打着了一个。"他手起棒落,又打了定州僧三下。他的言外之意是说,你不是说,不能草草打人吗?老僧今天打你并非草率行事,而是打准了。定州僧像是受了委屈,一声不吭向法堂之外走去。

这场法战,就这样结束了吗?好像没有结果呀!不是么,乌臼和尚始终要勘验定州僧的见地是否真实,这僧虽然囫囵整个的,却又像是能当家做主似的,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果然,当定州僧走到法堂门口之时,乌臼和尚又开口说话了:"原来,屈棒也有人吃啊!"是啊,只有懵懵懂懂、迷迷糊糊的囫囵汉,才心甘情愿吃冤枉棒呢,挨了打还不知是怎么回事。

这时,定州僧转身吐气,也不与乌臼争论,只是轻轻说道:"怎奈棒子的把柄在和尚你的手里。"是啊,你是这里的方丈,你是堂头大和尚,纵夺、杀活的权柄掌握在你的手里,所以,我不得不任你摆布。这言外之意是说,倘若咱俩换换位置,还不知道是什么结果呢!

乌臼和尚久在江湖行走,惯见风浪,所以敢于置身于蛟龙锋利的爪下。他不动声色说:"你若是要,我可以将手中的棒柄交给你。"在数百僧人的众目睽睽之下,定州僧竟然真的夺过乌臼手中的白棒,毫不犹豫地在老和尚身上打了三棒!

--这叫"宾主互换"。本来,乌臼和尚是这里的主人,定州僧是宾客。

现在,二者互换了位置。试想,若不是乌臼和尚这样的大宗师,岂敢轻易将棒柄送给客人?同样,定州僧若不是见性之人,如何敢虎口里拔牙、苍龙头上掰角?

挨了定州僧的棒打,乌臼就像是在公堂之上挨了大老爷的板子一样喊起冤来:"屈棒,屈棒!"定州僧微微一笑:"有人得吃。"乌臼也笑着说:"今天遇到了明眼人,棒子打着了一个男子汉。"乌臼老和尚这句话,等于说,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你道眼明白,我也不瞎。

于是,定州僧便向他礼拜下去。定州僧像是以礼拜的方式表明,自己已经知道你乌臼是具眼的祖师,应该向你表示尊重。然而,这仅仅是表面文章,这个看似恭敬的礼拜,其实"不怀好意",最为"狠毒",藏着深深的陷阱--因为,现在棒柄握在定州僧手里,他眼下是主人,哪有主人礼拜宾客的道理?乌臼禅师如果心安理得地接受他的礼拜,便被他顶死在了当场!

乌臼毕竟久经战阵,眼睛雪亮,识破了定州僧的花样,说道:"和尚,你就这样走了吗?"在禅宗丛林之中,"和尚"这个称呼,绝对不是随便叫的,更不是任何人都敢承当的。只有见与佛齐的、住持道场的方丈,才能称作和尚--吾师,导师,亲教师。乌臼称定州僧为"和尚",意在说明,你的礼拜没有道理,不合规矩。

定州僧将棒子还给乌臼,手舞足蹈,大笑而去。他以此表示,你的机锋我明白,我的禅机你也知道;尘归尘,土归土,你是这里的祖师,棒子的权柄还给你,云游僧依旧云游去了。一场剧烈的法战,一次绚丽的交锋,圆满结束了。乌臼老和尚不禁颔首称是,赞他也自赞:"用得着那样,用得着那样!"景深

前些年,我们国家刮起一股子"商学院"热潮,许多大学也不管是否具备基本条件,一股脑开办什么"MBA"班、"EMBA"课程……小周毕业于一所不知名大学的商学院,手里拿着那张本应是金字招牌的"工商管理硕士"证书,自己都感到底气不足。好在他很机敏,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应聘到某世界五百强中国分公司企划部工作。

一年之后,神情沮丧的小周找到禅客,倾诉自己的苦恼--在这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同事之间的竞争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每时每刻神经都紧紧绷着,精神高度紧张。在这种氛围下,同事之间的关系可想而知,虽不说你死我活,却也绝对是针尖对麦芒。久之,他感到进退维谷,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好。

同事关系,是现代职场的主要压力来源之一。争强好胜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在那些知名企业,员工都是百里挑一的精英,每天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会,譬如重用、升职、加薪等等,在名与利的诱惑之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钩心斗角也是常有的。只要你稍有懈怠,就可能被别人超越;只要你少长个心眼,就有可能给别人算计,甚至被挤下船--失去这份工作。

进公司之后,勤奋的小周特别卖力,每次讨论企划,他总是能第一个将自己的方案抛出来。可是,同事们不但不鼓励,反而总是对他的方案横挑鼻子竖挑眼,极力找出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或者尽量贬低其价值,意欲彻底否定而后快。

每次被同事毫不留情地指出谬误之处,小周感到自己就像是被人脱光了当众展览一样,面皮发烧,恨无地洞可钻。

禅客说:"那你为什么要这样匆忙呢?何不将方案筹划得更成熟、更完善再提出来?""我必须抢先。"小周说,"我的同事都是名牌大学出来的,实力比我雄厚,功底比我扎实。我唯一的长处就是反应快,所以必须发挥特长。"小周停顿片刻,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老板的瞩目,给他留下印象。同时,我也必须给自己压力,因为我毕业的学校太普通,没有任何靠山,只有靠自己才能有出路。""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你总是抢同事们的风头,当然必须面对万炮齐轰。想有所得,必有所失。"禅客一笑,然后认真说道,"在我看来,你不但不该记恨同事,反而应该感激他们。""什么?他们刁难我、讽刺我、挖苦我、嘲笑我,我反而要感谢他们?""对,一点不错。你想一想,若是没有同事指出你方案的不足之处,它能实施吗?实施后的效果如何?""这……""还有,若是没有同事的火眼金睛,提前发现你方案的种种隐患,而是在实施中才暴露出来,那……""……"小周有些坐不住了。

"更要命的是,若是你的漏洞没有及时得到同事的弥补,必然会走弯路,延误时间,造成损失,甚至根本实施不下去。你想,到那时结果会如何?"小周不用想也知道其严重后果,不禁出了一身冷汗。接着,禅客像是随随便便说道:"我所暂居的西山,有许多野兔。人们都说,狡兔三窟。的确,野兔听觉非常灵敏,跑得又快,所以很难被逮。邻居家有一只大狗,经常在野外撵兔子,却从来没有成功过。后来,也不知从哪来了一只小土狗。两只馋狗发现野兔后,一同去捕捉。大狗跑得快,跟在后面追,小狗跑得慢,就绕到山崖、沟壑等兔子不得不拐弯的地方去截。大概是出于本能,两只狗配合得很默契,大狗很快就逮住了野兔。可是,肥肉到口,大狗自然不愿意和小狗分食,叼上猎物跑了。小狗追不上大狗,就算能追上它也不敢追--它根本不是大狗的对手。从此,小狗没有再出现过;自然,大狗再也没有逮住过野兔……"

心语

乌臼和尚与定州僧的龙虎之会,风起云涌,雾气翻卷,电光闪烁,滚雷震鸣,最后,雨过天晴,广袤的寰宇中出现一道五彩缤纷的霓虹。

纵观天下,有几人敢像乌臼和尚这样主动交出把柄,自己横身虎口任其撕咬?又有谁人敢像定州僧那样,当着众人之面棒打山主?若非二人俱是心明眼亮的大宗师,如何能共同演绎出这一场千古绝唱!

禅师在法堂交锋,轻则呵斥棒打,重则被赶出山门。然而,无论法战如何激烈,都不会伤到二者的情谊。因为大家都明白,棒喝只是手段,目的是明心见性,廓清旧习,进而弘扬佛法。

现在的职场,很应该学一学古代丛林,禅者之间相互砥砺,相互切磋,禅法在勘验中完善,道业在法战中成长。

职场同事关系,是现代人主要精神压力来源之一。老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其实,职场内部的竞争与外部的竞争毕竟有很大的不同。同事之间、部门之间,既有激烈的竞争,同时又存在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每个人之间,一方面相互处于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又常常需要协同合作,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分寸,找到和平共处的平衡点。首先要有大局观,不能自以为是,不能过分放大竞争心态,更要避免为个人或小集团利益而进行狭隘的内斗。其次要建立"共赢"意识,积极与竞争对手合作,共同促进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很难在竞争白热化的商战中取得良好业绩。

不要畏惧同事的超强能力,有这样一个竞争者在身旁,对自己的能力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单单从工作目标来看,有这样的同事,任务也更好完成。职场竞争不可避免,关键在于"竞"--比干劲,比能力,而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每一个人都需要同事的合作,同心协力才能取得双赢的结果。

4.让大家注意到你

宝积禅师,奉师父马祖之命,到集市上购买杂物。他正在街上行走,看见一位顾客买肉,对屠夫说:"精肉(好肉)割一斤来。"屠夫一听,放下刀,双手交叉作礼问:"客官,哪块肉不是精的?"宝积禅师在一旁无意之中听到此言,忽有所悟。又一天,他在出门时碰到了送葬的队伍。只见灵柩沉沉,纸钱飘飘,招魂幡高挂,哭灵的亲属成群结队。专门替人送葬的歌手摇着铃唱道:"红日必定西沉去,不知灵魂到何方?"白色灵帐中的孝子失声痛哭,口中发出哀哀悲切之声。

宝积禅师突然感到心身跃动,赶快跑回寺里,将自己的悟境告诉了师父。马祖印可了他的所证所悟。

后来,他来到了幽州盘山(今天津境内)。一日,他上堂说道:"学佛习禅,就好比大地擎托着山岭,不知山的孤高险峻;如同石头里包含美玉,不知玉的纯洁无瑕。若我们禅僧也能这样,就叫出家。人天大导师佛陀说:"法本不相碍,三际亦复然,无为无事人,犹是金锁难。"所以,灵源独耀,道绝无生;大智非明,真空无际。所谓的真如凡圣,都是梦中之言;佛及涅同为饭后剩语。你们要知道,禅,需要的是自悟自省,没有人能代替你。"他对徒弟们说:"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不照境,境亦不存。光与境双泯双亡,还有什么东西呢?……你们要明白,全心就是佛,全佛就是人,人与佛没有两样,这才算是道啊!"又说:"三界无法,何处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璇玑〔1〕不动,觌面〔2〕相呈,更无余事。珍重!"临圆寂的时候,宝积禅师将弟子们招到身边,问:"你们谁能为我描绘出肖像呢?"众人纷纷给师父画像,有的相差甚远,有的酷似真人,但都被宝积禅师一一否决了。原来他是以肖像暗示"本来面目",也就是人的自性。试想,本来面目岂能画得出来?

正当人们困惑不解之时,一位叫普化的弟子站了出来,说:"我能描画出来。"宝积说:"那你怎么不把画像呈给老僧呢?"普化应声打了一串后空翻跟头从方丈出去。

--普化以非同寻常的举动暗示:本来面目既然非笔墨所能描绘出,也无法说明白。

宝积禅师开怀大笑,说道:"你这家伙,以后必然是个疯癫汉,并且会用这种惊世骇俗的方式普遍度化众生。"说完,他就去世了。

师父去世后,普化果然像师父所说的那样,既不住持寺庙,也不传禅授徒,整天在镇州(河北正定)一带云游。他行踪飘忽,居无定所,时而在乡下,时而又出现在城里,甚至,人们往往会觉得有好几个普化同时在不同的地点出现。他颠三倒四,讲经说法没有规矩;他如呆如痴,待人接物不分高下。人们不知他来自何方,师承何人,也不知他的法号,因他不管什么人,见面就摇着木铎〔3〕大喊一声,说是众生平等,要普遍度化。因此,人们就叫他普化。

那时候,河北三镇的节度使拥兵自重,不听中央号令,私自世袭官职已经几十年,俨然独立王国。朝廷曾多次征讨,却奈何他们不得,只好默认。成德(总部镇州)马步使手握军权,自然是威风八面,每次出行,都要喝令百姓让路。一天,普化禅师见马步使出门来,就学他的模样,大摇大摆迎面走去,并也高声喝令让路,还故意作出相互搏斗的样子。马步使让手下的侍从打了他五棒。他不恼反笑,自嘲说:"似即相似,是则不是。"

也不知他是在说人,还是在说禅。他在最热闹的十字街头振铎高喊:"找个去的地方得不到。"人们十分好奇,却又不知其所云。这时,恰巧著名的道吾禅师路过,就拉住他问:"你打算到什么地方去?"他反问:"你从什么地方来?"这一问,大有禅意。道吾无话可说。普化牵住他的手,分开围观的人群,与他一同而去。

〔1〕璇(xuán)玑(jī),即北极星。〔2〕觌(dí)面:当面。〔3〕木铎为铜质的、以木为舌的大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