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计大智慧职场大学问
13500500000030

第30章 职场驭人心计学——恩威并重,赏罚分明(3)

当天中午,向拿破仑告状的葡萄园主竟拎着满满一篮子葡萄来了,他对战士们说:“你们有这样一位长官真是荣幸,他爱护你们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拿破仑掏钱给他,葡萄园主不肯收,拿破仑告诉他:“我的部队从来不会无偿收人家东西,这是军规,请你不要让我们破坏这军规,好吗?”

葡萄园主就问:“那么,你为什么不处罚那个偷吃了葡萄的士兵呢?”

拿破仑回答道:“眼下正是士兵出生入死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一直很优秀,如果拿一点小事去衡量一个人的功过对错,那就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

当时在场的士兵无不感动,那位偷吃了葡萄的士兵勇敢地站了出来,他向拿破仑行了一个军礼,说:“葡萄是我因找不到水喝,一时丧失意志才偷吃的,请处罚我吧!”

但是拿破仑没有处罚他,而是拍了拍士兵的肩膀,说:“这一回,我能谅解你,但以后要加强自我约束。”

那位士兵对拿破仑的宽恕感激不尽,后来跟随拿破仑转战南北,每次战斗他都勇敢顽强,冲锋在前,立下了赫赫战功。

孔子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说水太干净,鱼儿不能生活;对人的要求太高,就不会有朋友了。领导用人也是如此,下属犯了错,一定不要一味地指责,得饶人处且饶人。

我们常常容易接纳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但是对于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我们常常难以容忍。尤其是当下属犯了错,大多数领导都会予以指责。

英国诗人济慈说:“每个人都有缺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下属也是平凡的人,都有弱点与缺陷,也都可能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

所有的人都会犯错误,因为这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员工能正视错误,正视失败,乐于接受教训,就要宽容。这样的领导者将会受到下属的尊敬和信任,这种领导人也是职业经理人学习的楷模。

相反,如果一个领导者老是挑剔下属的毛病,就会极大地削弱他们的工作热情,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反感。这样就会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的发挥,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领导者要有宽容的心态和素质,能容忍下属的缺点和错误。

领导者要知道,自己的下属不是圣人,就是圣人也不可能一辈子都不犯错。所以,如果下属因为一时失误酿成疏漏,你指责他自然是理所当然,可是这样于他造成的严重后果又有什么用呢?根本就是无济于事,甚至还会使你们的关系僵化,与其枉费心力的指责,不如宽恕他吧。

打个巴掌,给一颗甜枣

管理领域流行着一句话:“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意思是对部下施威、批评或者责罚,使他惊醒于自己的错误,待他的愧疚心平息下来后,又要恰当地给他一点甜头,引导他朝正确的方向走。

张欣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天,管理者将某会议所应准备的资料交给他去处理,但张欣却忘了核对资料中的数字。当管理者带着这份资料走入会议室之后,他才想起来,并将拷贝的资料重新看了一遍,结果发现数字果然有着极大的错误。

他急忙打电话到会议室,管理者接到电话大发雷霆,把张欣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张欣心想这下完了,估计自己要被辞退了。他忐忑不安地等到会议结束,准备接受管理者辞退自己。然而,管理者竟出乎意料地说:“谢谢你提醒我,刚才总算适时帮了我一个大忙。请你以后工作务必谨慎些!”

从此以后,张欣对这位管理者愈加忠心耿耿,对工作更加认真仔细,再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无论是哪一家公司,当员工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时,管理者必然要对其加以斥责。然而,高明的管理者在痛斥部属之后,必不忘立即补上一句安慰或鼓励的话语。也就是说,管理者首先用“火攻”镇住了局面,但是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接着通过“水疗”把恩泽缓缓传递过来,来稳住员工的心。

这就像家长教育子女,即“骂一次,就要称赞三次”。的确,光是单纯的责骂或者教训是不能把孩子教育好的。其实,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一味的“火攻”和“水疗”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唯有“水火并进”,双管齐下,才是最好的方法。

任何人在遭受管理者的斥责之后,必然垂头丧气,心中难免会想:我在这家公司将很难处了!如此所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他更加自暴自弃,甚至会产生辞职走人的念头。

此时,管理者若能适时地在事后私下对其他部属表示:“我是看他有前途,所以才舍得骂他”。当员工听到这样的话后,更容易认为:“原来上司也不是冷酷无情的。”他们也许会想:“原来领导是看重我的。努力吧,领导也许会因为我的出色表现对我另眼相看。”

可见,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有些时候需要摆出一张严肃的面孔,用来指挥大局,用一种无可置疑的口气向员工们发号施令:“你把这份文件整理好,两个小时后传给我”,“你今天必须把这个任务完成了”等。甚至还会是一副怒发冲冠的样子,对员工吼道:“这个不行,你要重做”之后,还需要摆出一张微笑的面孔,点头向大家说:“可以,很好”,“辛苦了,谢谢!”不时地感谢一下员工,以使大家工作起来更有劲头,更加高兴。

实践证明,有批评也有表扬,才能缓和气氛,保持住员工的积极情绪,员工对管理者的批评也就更加容易接受了。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深谙“打一巴掌不忘揉三揉”的道理,可以试着去改变你的下属,但千万别伤害到下属的感情,更不能引起下属的憎恨。

驭人要先懂得攻心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面对许许多多的事情,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难免会有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有些人一遇到不顺心的事,一遇到自己看不惯的人,就喜欢生闷气。例如有的人上班的时候被领导“穿小鞋”了,或是在公司受排挤了,不知道怎么办,只好一个人生闷气。从本质上讲,生气发火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这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遇到麻烦时作出的一种反应,本无可厚非。然而,当我们要发火时、要生气时,为什么不想想,为某些事生气,为某些人生气,除了气坏自己的身体、增加对立情绪外,还有什么作用吗?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与人斗气都不如斗心。从实质上讲,与人斗气是一种应对困难的消极抵抗,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自寻烦恼、自断后路,最后只能面对失败。相反,在遭遇困难或者遭遇对手挑衅时,不是消极地与对方斗气,而是能够积极地与对方“斗心”,让自己从心理上强大起来,继而采取积极的措施与对方周旋到底,直到转机的出现,这要比消极地斗气好得多。与消极的斗气比起来,

“斗心”会让我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去面对困难,迎接对手的挑战。当然,勇于“斗心”也会让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大凡那些只懂得“斗气”,而不懂得“斗心”的人,最后只能消极地面对失败,而那些能够从心理上掌握优势,从而主动出击的人往往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频频发生。

赤壁之战结束,孙刘联军大胜,曹操败走。孙刘两家此时为各自利益都盯住了荆襄之地。刘备没有领地,急欲取荆襄之地为基业,而孙权也欲全取荆襄,这样可以全据长江之险与曹操抗衡。

刘备和孔明带兵屯于油江口,准备夺取荆州。周瑜见刘备屯兵,知道他有夺取荆州的意思,便亲自赴油江与刘备谈判,而且打定主意:谈判若是破裂,就先打刘备,再取南郡。

刘备在孔明的授意下,允诺只有当东吴攻不下南郡时自己才能攻取,而心中其实非常忧虑,他怕东吴攻下南郡之后,自己无处容身。孔明却宽慰他说:“尽着周瑜去厮杀,早晚叫教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

那时曹操虽走,却留下猛将曹仁守南郡,心腹大将夏侯敦守襄阳,攻打这两个地方都有着相当的难度。周瑜在攻打南郡的时候,也确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吃了好几次败仗,自己也中了毒箭,但是他终于还是将曹仁击败。然而当周瑜来到南郡城下准备进城的时候,却发现城池已被赵云袭取。这时,又有探马来报,荆州守军和襄阳守军都被诸葛亮用计调出,城池已被刘备夺取。

原来自己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最终却中了诸葛亮的计谋。周瑜本是性情中人,越想越生气,他十分愤怒地说:“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从此,周瑜心中就憋着一股闷气。

刘备取了荆州之地后,周瑜要鲁肃去讨说法。刘备狡辩道:“荆州本是刘表的地盘,如今刘表虽然死了,可是他儿子还活着,我做叔叔的辅佐侄子取回自己的地盘怎么不行?”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理,但不久刘表之子刘琦也死了。鲁肃再去讨时,孔明强辩道:“刘备是皇族,本就该有土地,何况刘备还是刘表的族弟,这是弟承兄业,更何况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也曾尽力”。

对于诸葛亮的狡辩,周瑜当然不买账。最后诸葛亮只得承认,荆州算暂时借东吴的,但要取了西川再还,还立下文书。

此时,刘备夫人去世,周瑜便鼓动孙权用嫁妹(孙尚香)之计将刘备骗往东吴而谋杀之,继而夺取荆州,但不想此计被诸葛亮识破。孙权只得将计就计让妹妹嫁给了刘备。

当刘备携带新娶的夫人几经周折离开东吴之后,周瑜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生气,便亲自带兵追赶,却被关云长、黄忠、魏延等人追得无路可走。蜀国军士还齐声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原来诸葛亮非常了解周瑜这个人,心胸狭窄,最爱生闷气,于是事先告诉蜀军这样大喊,以扰乱周瑜的军心。周瑜哪能领略到这一层厉害,听到蜀军这样的喊声,周瑜气得箭疮迸裂晕倒在地,几乎丧命。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丝毫没有取川的迹象。此时曹操为了瓦解孙刘联盟,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于是周瑜再遣鲁肃去讨荆州,孔明再次狡辩一番,为自己找理由。无奈之下,周瑜设下“假途灭虢”之计,名为替刘备收川,其实是夺荆州,不想又被孔明识破。

那些诸葛亮事先安排好的蜀军又一次对着周瑜大喊:“活捉周瑜!活捉周瑜!活捉周瑜……”听到这样的喊声,周瑜又一次被气得箭疮迸裂,昏沉将死,临终作书给孙权,荐鲁肃代己之职,同时,聚众将日:“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死前,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诸葛亮以“斗心”之智慧最终战胜了周瑜只能“斗气”的愚蠢。周瑜最后的悲惨遭遇令人痛惜,而周瑜之所以会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是因为他至死都没有跳出“只会斗气”的消极心理。诸葛亮用“心机”战胜了周瑜,周瑜因为“一肚子气”毁了自己的一世英明,悲哀!

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要与人交流,而在交流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同意我们的看法,认同我们的为人。许多的客观事物,也并不会因我们不喜欢就不存在。做人要想得开,尽可能用理解、幽默,或换位思考、或转移情绪等方法来化解心中的怒火,从而达到心理平衡。别人怎么看、怎么做是别人的事,何苦为了别人的看法、做法,自己气自己呢?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学会“斗心”的智慧,摒弃“斗气”的愚蠢,我们就能像诸葛亮一样制人于喜怒之间,驭人于无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