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计大智慧职场大学问
13500500000036

第36章 职场低调心计学——找准位置,摆正心态(2)

狡猾的狐狸想:狮子大王惹不起,狼大哥咱也不能另眼相看,可鬣狗算什么东西?给它尝点鲜就不错了。于是狐狸首先撕了一块大的给狮子,再撕了一块较小的给狼,最后撕了一小块给鬣狗,剩下的准备给自己食用。不料,狐狸的举动得罪了鬣狗,鬣狗故意说:“共同打猎的主意是狮子大王提出来的,我看还是让狮子大王来分配猎物吧。”

狮子毫不客气地说:“那好吧,我现在分配食物:这块大的嘛,应该归我,你们都没有意见吧?这较小的嘛,应该贡献给大王,是吧?那好,我就收下了。这块最小的嘛,因为咱们兄弟中,我是老大,长得比你们都高大,所以食量也大,应该照顾一下吧!这块也归我了。”

狼、鬣狗和狐狸心里都愤愤不平,但因为害怕狮子,嘴上也不敢说什么。

狮子继续说:“至于剩下的部分嘛……”它沉吟了一下,狼、鬣狗和狐狸都眼巴巴地瞅着狮子,希望这剩下的部分猎物能分给自己。可狮子却提高嗓门说:“你们谁都不许碰,哪个畜牲如果伸出脚爪来碰一碰它,它就休想活着回去!好了,鹿分完了,你们走吧!”

狐狸在处理猎物时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不懂“方圆之术”,得罪了鬣狗;二是对弱肉强食的兽类生存法则认识不足,给自己留下的食物显然多了点儿,狮子大王能容忍它吗?真是白干一场,连点儿汤也喝不上。假如狐狸懂得妥协,除去给狮子的那一块比较大外,剩下三块一般大小,那么还会有鬣狗的不满,导致最后自己一无所获吗?再假如鬣狗不是那么贪婪,太过于计较自己的所得,那么至少它还有一块肉吃。就是因为它的不知道忍耐、让步,所以给了狮子可乘之机,独占所有食物。

由此可见,为了人生目标的实现,为了顺顺当当地生活,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妥协,需要灵活面对,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给其他人分享的机会。而当自己得到的收益比较少时,也不要去斤斤计较,那样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须知只有懂得退让的人,才能够在夹缝中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目光不要只盯在利益上,你需要学会看清局势,学会用妥协保住自己的利益。

好汉要吃眼前亏

中国人历来提倡“以忍为上”、“吃亏是福”,这是一种玄妙的处世哲学。常言道:牛不低头饮不着水。

西汉名臣张良就是一位因为善于“低头”而成大事的人。

张良原本是一个落魄贵族,后来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运筹帷幄,辅佐高祖平定天下,因功高被封为留侯,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年少时因谋刺秦始皇未遂,被迫流落到下邳。一日,他到沂水桥上散步,遇一穿着短袍的老翁。老翁故意把鞋丢到桥下,然后傲慢地支使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不禁拔拳想要打他。但碍于长者之故,不忍心下手,只好违心地下去取鞋。老人又命其给自己穿上,心怀大志的张良对此带有侮辱性的举动,居然强忍不满,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没想到老人又折返回来,赞叹说:“孺子可教也!”遂约其五天后凌晨在此再次相会。张良迷惑不解,但仍然跪地应诺。

五天后,鸡呜之时,张良便急匆匆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已先到,并斥责他:“为什么迟到!再过五天早点儿来。”第二次鸡呜前,张良就赶到桥上,可还是晚了。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去桥上等候。他的真诚和隐忍博得了老人的赞赏,老人这才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再来见我,我是济北毂城山下的黄石公。”说罢飘然而去。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看书,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诵读,刻苦钻研兵法,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由此可见,

“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是为了生存,实现更高远的目标。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把命都丢了,哪还谈得上未来和理想?

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亏,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甚至为了所谓的“正义”与“公理”,而与对方搏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有些人虽然获得“惨胜”,却元气大伤!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

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是你必须面对的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实乃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算作是无谓的牺牲。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假设:你和别人开车相撞,对方的车只是“小伤”,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算伤,你不想吃亏,准备和对方理论一番,可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怒目围住你索赔,眼看四周荒僻,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手。请问,你要不要吃“赔钱了事”这个亏呢?

你当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说”退他们,或是能“打”退他们,而且自己不受伤!但如果你不能说又不能打,那么看来也只有“赔钱了事”了。

你说他们蛮横无理也罢,欺人太甚也罢,但你应该明白,在人性丛林里,有时是不太说“理”的!所以,当你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士可杀不可辱”,宁可吃吃眼前亏,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为人处世要从低端起步

低调做人,就是在为人处世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低调一点,谦虚一点,友善和气,甘于让人,甘于与人平起平坐。在别人的屋檐下低头是被动地保护自己,而主动的低调则是为了更好地迈向成功。

你可能是一位大权在握的政府官员,一位叱咤风云的统兵将领,一位财大气粗的企业老板,一位才高八斗的专家学者,一位如日中天的艺术明星……但即便如此,更多的时间你仍要与同事、下级、同学、邻居以及许许多多的平常人相处。个人能否融人其中,在于我们处世格调和姿态的高下,在于我们是否甘愿与世界站成一个平面,融成一个群体。

综观历史,往往能成大事者手段各异,但共同点都是不拘于小节,善于礼贤下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才有了后来的三分天下;曹操能够不计过往,赤脚迎许攸,才有了乱世之奸雄。伟人们之所以成功,成就大事,就在于他们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较低的位置,用一种谦逊的姿态来对待世人。

魏国的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是魏昭王之子,魏安厘王异母的弟弟。古往今来,他礼贤下士的谦逊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闻名于世。当然,他救赵成功是与他的门客侯赢、朱亥分不开的,但他之所以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也是因为他的礼贤下士和谦逊作风使他得以结交贤士。

信陵君得知侯赢时,侯赢已经七十岁。侯赢因家贫,做大梁(魏国都城)夷门的守门小吏。信陵君听说此人后,派人前往拜访想结交他,并馈赠一份厚礼,但侯赢不肯接受。

信陵君于是设筵席大会宾客,等人来齐后,信陵君带着车马和随从,空出车子左边的上座,亲自去迎接侯赢。侯赢为考验一下信陵君,径直坐上信陵君空出的上座,还让信陵君载他去拜访在街市做屠夫的朋友。信陵君当即驾车来到街市,侯赢下车前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而信陵君则手执马缰在一边等待。

此时,魏国的将军、丞相、宗室以及宾客们都已坐满堂,等信陵君回来开宴。信陵君的随从都在暗骂侯赢,而信陵君仍然是面色和悦,一直等到侯赢聊完,才载着他回去赴宴。

为了结交隐士侯赢,信陵君能够不顾自己尊为魏国公子的身份,更不因侯赢仅为大梁夷门的守门人而亲自往请。也许从某种角度看,他的“置酒大会宾客”而得侯赢比不上刘备三顾茅庐而得诸葛亮,但从信陵君等待侯赢时的“执愈恭”、“颜色愈和”,都足以体现他结交贤士的诚意和谦逊。正因如此,他才得以食客三千,且不乏侯赢、朱亥这样能够为他以后的事业出谋划策、生死相报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

“诸侯皆不敢加兵谋魏数十余年”。

直到后来,秦军围赵,赵国向魏国求援,魏王因畏惧秦国不敢出兵救赵国,这时,信陵君“欲以客往赴秦军”,三千门客愿意陪他去做以卵击石的作为,足以见信陵君谦逊待人的回报了。

若信陵君没有平时的谦逊,何来食客三千,又何来成功呢?

世界上有无数的人才能平平,却能够取得成功,关键靠的是他们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与习惯,这种品格往往帮助他们得到他人的认可,并且乐于帮助他们,所以他们处处顺利,事业有成就是自然而然了。

把自己放在低处,从低处起步并不是糊涂。谦逊是金,一个人只有懂得谦逊为人,从低端起步,才能够保持不骄不躁的心态,才能在面对生活困境和顺境时保持平和的心态,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要和上司抢风头

每个人都有着不安全感。当你在世人面前展现自己显露才华时,很自然会激起各式各样的怨恨及嫉妒,这是可以想到的,你不可能一辈子都在担忧别人琐碎的感受。然而,对于那位居你上位的人,你必须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如果想要获得生活和工作上的成功,抢过上司的风头绝对是最严重的错误,除非你真是坐腻了。

有些人认为吹嘘自己的天赋和才华可以赢得上司的喜爱,这是个致命却又普遍的误解。你的上司很可能会假装欣赏,等到一有机会便以聪明才智、吸引力及威胁性都比不上你的人取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