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
13510700000012

第12章 征川梦(7)

滇系通过武力征服达到了顶峰,与之同时顾品珍的实力也达到了顶峰,而当四川丢失之后,顾品珍跟唐继尧潜在的权利冲突就爆发了出来——顾品珍敢于铤而走险,必然是以不俗的实力作为后盾。四镇倒唐虽然与顾品珍造反不尽相同,但细究起来,大同小异,只不过这次是唐继尧为了避免出现外战失利部将作乱的情形,而主动采取预防措施。但是,唐继尧下手不够狠,事情没有做绝,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酿成激变。这次眼看就要出现的四师降龙事件,背景与先前并无二致,外战失利,主公收权,部将不愤,终至激变。

武力是把双刃剑,在击败对手的同时也在培养对手,如果不能有效克制,这把双刃剑就会反噬自身。唐继尧两次遭遇大变,两次被逐,自然是举措失当之故——顾品珍之事缘其年轻气盛,威厚而恩薄;四镇之事则因其先急功冒进,尔后处事不谨,平乱无方。那么,龙云在这个问题处理得又如何呢?显然,龙云的第一步就走得有问题,他激化了四个师长(卢汉、朱旭、张凤春、张冲)跟他的矛盾,以致四师长以“清君侧”为名,于1931年3月10日发电倒龙。

然而错误到此为止,龙云的危机应变能力着实令人叹为观止。在得知事态紧急后,龙云以扫墓为名,离开昆明前往昭通——当然,他不能真去昭通,只是躲到了寻甸羊街避风头。自此,此事已与四镇倒唐有了质的不同——处于风暴中心的龙云安然无恙,这就埋下了一个伏笔。接下来更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四个师长驱逐龙云之后,首先想的居然不是斩草除根,而是直接开始讨论由谁取而代之。结果明摆着的,四个人战功、资历都差不多,都认为自己够格,结果当然是谈崩了;谈崩了也就罢了,四个人闹到后来,居然提出重新把龙云请回来——更奇妙的是,这个提议得到了一致通过。然后躲风头的龙云居然就被四个师长请了回来,而龙云回来后,直接以以下犯上为名,将四个师长扣押起来,然后废师改旅,裁撤各师番号!不过不久之后,龙云总算气消了,准备释放四个师长——当然军权基本是被削夺了。按说到这份上,他们应该都认小服软了,但还就有硬茬子,张凤春就当众顶撞龙云,表示对废师改旅的政策不服,而龙云也不含糊,当面赏了一记耳光,然后将其继续关押,直至抗战爆发。

对于此事匪夷所思四字都不足道其万一。奇一:四师长倒龙之时,居然没有发个讨伐檄文,将龙云骂个狗血淋头,而竟然是以清君侧为名。奇二:在龙云出走之后,四师长居然没想将其赶尽杀绝,以免后患,而是直接开始讨论善后。奇三:四师长没谈拢之后,居然在明知道会倒霉的情况,又请回了龙云。这些跟寻常政变大相径庭的地方暗示了些什么呢?其实,这一切只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龙云完全控制了滇系,他有威信——四师长不敢口出恶言,脱逃之后不予尾追,争执不下又将其重新迎回,他也懂得摆弄平衡——四师长资历战功相若,竟至不分伯仲。

以下犯上的戏码在滇系已经是第三次出现,这次是彻底的旧瓶新酒——龙云确实不如唐继尧霸气,但是他有比唐继尧强的地方——驭下之术,而这对一个政客而言,则比豪情壮志重要得多。

不防是防

龙云混过帮派,政客该有的心路算计,他都有,甚至,他比很多正道出身的政客更懂得笼络人心。以四师降龙一事而论,四个师长虽然造反,但口号却是清君侧,不敢说龙云的一句不敬之辞——照一般逻辑,都已然豁出去了,还不骂个痛快?四个师长没有骂娘,这说明了什么呢?四个师长吵完、闹完之后,明知道要倒霉,但还是把龙云请了回来,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张凤春对龙云不满,龙云赏给他的却是一记耳光,这还说明了什么呢?一切都说明,平日里的龙云实际就是个江湖大哥,讲义气,明事理,摆规矩,把一众手下训得服服帖帖,甚至连造反都不愿恶言相向。更妙的是,平日里龙云一碗水端平的好大哥面目其实却是为了搞平衡,以防不测——当然,有福大家享的情况下,没人会以此为忤。正是如此,龙云才能在被胡若愚生擒的情况下靠手下挽回败局,才能在部将造反的情况下有惊无险——看起来偶然的事情,其实不正蕴涵着这样的必然吗?

龙云最终成功完成了废师改旅的计划,同样,在他手底下,滇系成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模范派系。龙云紧守门户,只是加强自己对滇系的控制,而对外事不闻不问——除非惹到他身上来,尽管日子如清汤淡水,但也平稳异常。云南百姓在这么个省主席的治下,倒也着实过了几年安生日子——不打仗,最受惠的其实就是百姓。中间当然也是小有波折,比如1935年年初红军在江西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之后辗转川黔滇,实施大范围战略转移——就是长征,既然红军到了云南地面上,龙云当然少不得要管一管。

龙云不愿意招惹是非,对于红军的态度,一如既往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道上规矩,买路钱就不用了,你要是只想从这里过路,我也不难为你,但是你要想在这里生根,那就只能对不起了——红军当然只想过路,于是龙云也同样不予为难。当然了,表面上龙云还是要摆出一副全力剿共的架势——在老蒋面前,总是要装装样子的。但是,实际在龙云心里头,巴不得一枪不放,让红军赶紧离开了事,本来滇系跟红军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犯不着结下什么仇怨。因此,龙云兵也派了,人也追了,但不过是走个场面,跟红军真刀真枪干,对他有什么好处?不过,龙云确实会做人,在老蒋差点被红军围困贵阳之时,他的参谋长孙渡就率滇军忙着护驾了,也正因为此,老蒋对龙云的表现还是大加赞赏。

相比较红军,其实龙云更加防备的是中央军,在云南军情危急的时刻,龙云两次拒绝中央军入滇——当然,是婉拒。老蒋追击红军,表面上看是剿共,实际是打算趁着这当口解决西南问题。贵州的王家烈和四川的刘湘都中了飞刀,王家烈最惨,直接兵权被撸,都城被占,而刘湘虽然千防万防,却还是不免被蒋介石玩了出政治安川,但是龙云的云南为什么没事呢?还是那句话,龙云会做人。他从不会当面忤逆老蒋,老蒋让干什么,甭管他愿不愿意,一定出人出力——中原大战,他就出兵入桂了。此次追击红军,龙云也派兵追击去了。甭管他到底打了几仗,抬手不打笑脸人,龙云篱笆扎得牢,表面又是一团和气,老蒋纵使想发飙,但也找不到理由不是?

后来1936年红二方面军路过云南长征,更加显出了龙云的精明。跟前次一样,老蒋再次命令龙云“剿匪”,按道理说凑合打一打也就行了,但是,上将萧克却多此一举,写信给孙渡,说要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碰上这事,龙云怎么办呢?萧克说咱别打,犯不上的,龙云也知道别打,但你都写了信了,还怎么不打?龙云要是不拿出点干货出来,老蒋会怎么看他?所以说,萧克上将聪明反被聪明误,越说别打越是会被打,你赖着人家龙云吗?于是,孙渡还真就跟红二方面军玩了点真格的,没办法,必须要向老蒋表明态度,站队问题,马虎不得。

龙云的法子当然是对的,他对老蒋百依百顺,老蒋就不能对他怎么着,不出点什么事,云南就是他龙云的。有些自作聪明的,比如贵州王家烈他媳妇万淑芬跟粤桂签了共保互助的条约,当然要说也没错,老蒋是不可靠,得防一手。但是,老蒋这个档次的,你防得了吗?龙云就聪明多了,知道再怎么着都铁定不是老蒋的敌手,既然如此,那就当孙子当到底,当到老蒋都不好意思对他下手。当小是一门绝大的学问,很多政客不明白这个道理,硬是喜欢充能耐,老觉得得阴阳两手,顺一手,防一手。但是,对待大人物,最好的防备方式其实就是顺,道理很简单,你根本防不了,既然防不了,为何不顺到底?当然了,当政客的,都有思维惯性,都认为要不打无准备之仗,都认为不能把宝压在一家,都认为要狡兔三窟。一般情况下,这么想并没有错,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在强弱相差悬殊的情况下,防备往往是徒劳无益甚至有害的,比如王家烈最后被老蒋拿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自作聪明,想要防备老蒋。

龙云确实不是开拓之主,他不能像唐继尧一样让滇系走出云南,但是,龙云却是个出色的守成之主,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他能用最合理的办法来保住自己的地位,他能够控制住部下,他也能够应付好中央,柔中带刚,绵里藏针。其实,老蒋对龙云并不信任,老蒋只相信自己的亲信——当然这也是跟老蒋的政治生涯密切相关的,老蒋遇到的对手实在太多,不经营自己的小集团,他混不下去。但即便是老蒋这样素以宠用嫡系著称的人物,居然也对龙云一筹莫展。龙云实在是没有犯任何错误,老蒋找不到他任何毛病,虽然老蒋想在云南驻上他的亲兵,但却根本找不到机会。龙云防了吗?但龙云防住了,因为不防就是防。

如果民国一直这么下去,当然龙云的云南王宝座只会越坐越稳当。但是,民国终究是个乱世,龙云能在内战期间保住自己的位子,日本人来了,他的权力底座却终于出现了松动。红军长征之所以没能动摇龙云的宝座,固然因为龙云措置得当,让老蒋无隙可乘。更主要的,恐怕还是因为红军意不在滇,仅仅是想过路,路过了也就过了,老蒋就再没理由让中央军入滇了。日本人来了,虽然云南地处偏远,看似平安无忧,但是云南在偏远的同时也是边疆,日本人要占领的也不单是中国,而是整个亚太地区。于是,在中国地图上偏远的云南在亚洲地图上就不再偏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便将其触角伸到了东南亚,与云南毗邻的缅甸一度成了轴心国和同盟国较量的风暴中心——中国入缅远征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云南,很不巧的,跟缅甸相邻,于是,也就得到了日军的着意看觑。跟红军不一样,日本人来云南,当然不是过路的,云南是他们向印度扩张的据点,因此,他们的目的是占领。显然,光靠滇系自己的力量并不足以抵抗日军,因此,中央军也就有了顺理成章进驻云南的机会。于是,云南这个独立王国终于不再独立,龙云的位子坐不稳了。

事实上,早在云南被卷入战事之前,滇军早已被投入了抗战的洪流之中,只是,滇军抗战,对龙云而言有益无害,还能一了报国救民之愿,而云南抗战,对于龙云来讲,则意味着重重危机。所谓不防是防,其核心在于避免给老蒋举兵入滇的借口,但是,一旦老蒋真的举兵入滇,那么,不管防还是不防,龙云终将防无可防,事情是明摆着的,龙云不是老蒋的对手。

防无可防

抗战爆发后,各地各部当然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滇军同样也不例外,龙云毫无保留,将滇军主力编成第60军,由卢汉率领,投入抗战。卢汉是龙云的发小,一道拜师混帮派,一道做买卖,一道出事故,一道入川从军,龙云发迹后,卢汉也跟着沾光,成了滇系的二号人物。不过卢汉也并非对龙云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在政坛里打滚多年后,把兄弟虽然还是把兄弟,但到利益交关之时,情谊也就不过如此了——龙云废师改旅那阵,卢汉就打头造反了。后来虽说龙云又回来了,没多久气消了,也把卢汉放了,但是经此一事,兄弟情谊不免也就生分了。这就是政治,甭管多深的感情,在这个染缸里一泡,都得变了色。当然,不管如何,龙云最信任的人还是卢汉,虽然把他的军职给撸了,但是碰上啥要紧的事,他最先想到的还是卢汉,购置军械这样的事,也还是给卢汉办,乃至如今要出省征战,卢汉依然还是龙云的头号人选。

卢汉出省征战,参与了两场恶仗,其一是徐州会战,其二则是武汉会战。台儿庄战事就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台儿庄战役之所以称为血战,就是说战事极其惨烈,驻守台儿庄的孙连仲部跟矶谷师团几乎拼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打得极有血性,后来汤恩伯部赶赴驰援,里应外合,才重创矶谷师团——这也是国军正面抗战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仗。卢汉没赶上台儿庄血战,他到第五战区的时候,台儿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这当然不免有些遗憾,不过,仗还是轮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