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打到这个份上,算是大局已定,刘文辉赔得干干净净,二刘之战胜负已分,接下来也就是如何安置刘文辉的问题。刘文辉在川中树敌颇多,不少人都欲除之而后快——1934年李家钰就曾去信讽刺“挖墙脚的人必要被墙打死”,但是,刘湘与刘文辉毕竟是叔侄之分,于情于理都不能赶尽杀绝。不光是刘湘想放刘文辉一条生路,曾经得到刘文辉支持的汪精卫以及考虑到川中政治平衡的蒋介石都同意保留刘文辉星火之辉。因此,在刘文辉兄长刘文渊以家族情意相劝,蒋、汪两位民国首脑授意停战之后,刘湘得饶人处且饶人,将雅安、荥经、天全等县划作刘文辉的防地,刘文辉得以在此边区落脚。
二刘之战打了一年有余,战线纵横千里,双方投入兵力二十余万,川军各将悉数参与,最终刘湘凭借外有老蒋支持,内有众将拥护的人和之利,以弱胜强,击败了原先最有机会统一四川的族叔刘文辉,成为四川霸主,也结束了四川多年纷纷扰扰的乱战局面。川战从1912年民国成立直至1934年刘湘登上四川省主席之位,历经二十余年,大小四百余战,终于尘埃落定,刘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但是,刘湘此人天生劳碌命,刚刚击败川中大敌,却又碰上了更难缠的对手——就在二刘之战的当口,张国焘率领红四方面军在川北落脚,建立了川陕苏区,刘湘要想踏踏实实享受胜利果实,看来是不可能了。
刘文辉是刘湘在川战多年面对的最强对手,争霸之战打得也是有惊有险,但是,比起接下来的对手,刘文辉也就不足道哉了。刘湘的对手表面上看只是红军——不久后红一方面军也将长征至此,但实际上老蒋的中央军才是真正的大敌。老蒋剿共自然是真,但是顺势解决西南三省的遗留问题却也不虚,而一旦让中央军搅进来,那刘湘就真是有苦没处诉了——辛辛苦苦那么多年,总不能为别人做了嫁衣。因此,老蒋说要剿共,刘湘不敢违命,但是,刘湘不愿招惹中央军,试图依靠川军自身的力量跟红军较量。
不过,刘湘未免小看了红军,诚然,红军穿着破破烂烂,拿的也是土枪土炮,怎么看怎么跟川军是一个水平线的,但是,红军毕竟是支有主义的部队。况且,红军的战斗力可不是光用装备所能衡量的。张国焘的四方面军是久战之兵,经验丰富,战力凶悍,中央军尚且奈何他们不得,更何况是川军这等杂牌。果不其然,从田颂尧发动三路围攻,到刘湘亲自出马,六路围攻,打了一轮又一轮,四方面军应对得游刃有余,徐向前指挥部队采用紧缩战法,先将部队紧缩成一个点,然后重拳挥出,几有雷霆万钧之势,川军各部与红军交战数次,每次都输得灰头土脸,一点便宜都占不到。
刘湘对红四方面军毫无办法,眼见红一方面军又即将入川,老蒋就意图顺势派遣10个师的中央军入川进剿,刘湘听闻此信,那是三魂断了两魂,当然,也没什么可踌躇的,刘湘赶紧进京面圣,非要老蒋打消了派兵的念头不可。刘湘跑到老蒋身边好说歹说,表忠心,表决心,恨不得将一颗红心挖出来。老蒋貌似是被打动了,表示理解刘湘尽忠党国的心意,既然不需要中央军,那就约法三章,一定要将“赤匪”一网打尽。刘湘一听大功告成,这约法三章也没甚可怕之处,就欣然领命,班师回川了。这玄机就在这约法三章里头:一、仍由刘湘担任四川“剿匪”总司令,负责计划、指挥全责,中央尽量补助饷款弹药;二、改组四川省政府,以刘湘为主席;三、组成南昌行营驻川参谋团,任命贺国光、杨吉辉为该团正副主任。
这三项协议究竟有何端倪?刘湘这么精明圆滑的人物尚且看不出端倪,何况吾辈乎?老蒋要控制四川可不单单只有派出中央军军事安川这华山一条路可以走——恰恰刘湘就认为老蒋只能如此,还有一条路叫做政治安川,而这条计策的版权所有者就是被老蒋称为当代卧龙的民国第一谋士杨永泰。
卧龙安川
诸葛卧龙在四川建功立业,以至千古留名,当然民国版卧龙需得不让先贤,也要在四川一展其才。杨永泰此前已经帮助老蒋平定三藩,并以“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战略助其与共产党的较量中占得先机,此刻老蒋想要一举平定川事,少不得又要杨永泰出计相助。
刘湘与老蒋的关系很微妙,在群雄逐鹿之时,老蒋是刘湘的后台,但是川事稍定,老蒋就立马成了刘湘的对手。说起来并不复杂,此前老蒋需要在四川找个代理,而刘湘也需要在中央找个后台,但是正如我先前所言,一旦川局安定,四川就成了半个独立藩镇,国民党中央政府在此有名无实,而刘湘自也不再需要老蒋臂助,合作关系自然终结。如今,老蒋要收川,而刘湘要保川,所谓的盟友就成了政敌。此次刘湘进京面蒋,好听话说了一串,心里不定怎么骂老蒋了;而老蒋听了这些车轱辘话,表面上装着很受用,心里也指不定早就骂开了。妙的是,这场暗战居然是以一团和气收场,刘湘得到了老蒋不派兵入川的许诺,而老蒋也貌似听信了刘湘的一派效忠之言,只是约法三章,然后草草了事。
刘湘当然是以为这场政治战打得很漂亮,或许还为自己的精彩演技而洋洋自得,即便内心深处隐隐觉得有些不妥,想必也很快化开——说一千,道一万,只要老蒋不派兵,就奈何不了他刘湘。事情当然没那么简单,老蒋最终会向刘湘证明,即便不出兵,四川一样能被国民党中央政府收入囊中,而巧妙策划这一切的当然就是杨永泰。杨永泰的手段简单来说四个字概括,就是所谓政治安川。
刘湘以武力统一四川,最大的弱点就是根基不固。刘湘现下刚刚统一四川,虽然川中各方都已无实力与其争衡,尊其为霸主,但是霸主终归只是霸主,他对四川的控制还非常有限,军队和基层的统治根基都属薄弱,而且最关键的是,除了他几个亲信爱将,没人愿意跟着他对抗中央。因此,即便不派兵入川,刘湘的江山也并非铁桶一般,只要抓住刘湘的弱点,棒打七寸,那么,很快刘湘的经营就会土崩瓦解——而最能动摇刘湘统治的就是看似平淡无奇的政治渗透,而杨永泰,很不幸的,就是此中高手。
刘湘跟老蒋谈判,老蒋看似退让,实际是以退为进,老蒋应允不出兵,已是重大让步,当然,刘湘不能便宜占尽,总得让老蒋有所补偿,而这个补偿就在三项协议的第三条中,没错,就是参谋团——而参谋团不管在四川做什么,根据政治谈判的潜规则,刘湘都不能再予掣肘。以下是参谋团的职能:川军中师长以上军官要定期向参谋团汇报军事;向刘湘总部报告军情必须分报参谋团;参谋团向四川各路派员督察,实行监军;参谋团政训处派员到川军各军、师设立政训处,还在峨眉山开办军官训练团,调训川军中营以上干部,进行分化和拉拢;参谋团别动队深入川康各地,进行“组训”民众,监视地方官吏活动。
参谋团干的是什么活呢?简单来说就是政工。参谋团控制并监视川军的指挥系统,利用中央之名策反川军各将,并在基层广布党羽,控制官吏,其矛头所指无一不是刘湘的弱点,在参谋团的活动下,刘湘和中央主次易位,中央依靠对基层的渗透倒有反客为主之势。刘湘纵然精明狡猾,政治经验丰富,但对政工这样的新鲜货也未免知之甚少。老蒋这张政工牌一打出去,就相当于病毒进入了刘湘的七经八脉,刘湘的政治免疫力本来就是弱点,怎么经得起如此厉害的病毒袭击?刘湘闻虎色变的中央军也只不过能伤害他的肌体,再严重也是外伤,而他毫不介怀的参谋团摧毁的却是他的经络,内伤一成,就是太上金仙也再难救他性命。
杨永泰果然不愧是当代卧龙,这招变色计端得是诡异精巧,将刘湘这样的政治老手都玩弄于股掌之间。刘湘为了暂时制止中央军入川,服下了参谋团这一贴毒药,真可谓是饮鸩止渴。当然,悲剧还远未结束,在参谋团瞬间反客为主,制住了刘湘之后,刘湘拼死拼活要阻止的中央军却还是不免入了川。刘湘力阻中央军,其理由无非是川军对付红军已经绰绰有余,不敢劳中央军大驾——不愿中央军入川争权这种话只能心里说说,但是,老蒋显然比刘湘更知道红军的厉害,就凭武器装备、作战意志都是民国最劣的川军也想制住连中央军都对付不了的红军?自此,老蒋才算是图穷匕见,先送个顺水人情,让参谋团先行入川控制大局,当然,刘湘也没能力受这个人情,一旦战事不利,中央军终究还是要入川,如此一来,参谋团和中央军一唱一和,彻底捏住了刘湘的周身要穴。杨永泰为了对付我党,说要“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如今对付刘湘,只不过是依样画葫芦,可惜刘湘终究见识有限,还是不免着了道。
中央军入川之后,参谋团当然更是有恃无恐,先前是对川军施恩,现在就要立威了——而田颂尧很不幸,就成了靶子。田颂尧也算倒霉到了家,先是被红四方面军占了老巢,尔后三路围攻,又被徐向前破得干干净净,随后参与刘湘的六路围攻,依然是一败涂地,中央红军入川后,田颂尧更是在阆中被击溃,一败再败倒也罢了,问题是参谋团还盯上了他,想要拿他做榜样,杀鸡给猴看。参谋团将田颂尧以作战不利为由革职查办,可谓是震动川中,田颂尧在川军中是个什么位置,参谋团说拿下就将他拿下,那些本来还不太服帖的川军将领还敢再废话?当然,参谋团也不是为了立威而立威,立威的目的是平川,很快参谋团就开始着手整顿川军,将其名额、军饷都缩减三分之一,此后还成立了点验委员会,核实川军名额。本来这么搞容易引起川军反弹,但是,此前将田颂尧撤职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现在谁还敢顶风作乱?
参谋团在四川仅仅存在了一年,但就是这一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说,参谋团这一年所做的工作就足以将刘湘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此后刘湘尽管依然不愿束手,也通过各种手段与中央对抗——包括强化省政府控制,秘密联结反蒋势力,组织武德励进会,改编保安团,但终究是蚍蜉撼树。老蒋控制四川,同时也为抗战做好了准备——重庆成为陪都,四川成为抗战中心,八年抗战终能获胜,与杨永泰这平川之策密不可分。可惜杨永泰未得善终,终在派系之争中遇刺身亡,一代奇才如此下场,也不免令人唏嘘。
当然,中央入主四川,也宣告了川系这样一个民国历史上极具典型意义的地方军阀的终结。
川系众将的结局
熊克武——在川中失势后,被谭延闿利用,险些与赵恒锡开战;后被胡汉民以北伐为名调入广东,被蒋介石剥夺兵权;其后正式退出主流军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弃暗投明,因为老部下刘伯承和贺龙的关系,得以善终。1970年,熊克武病逝于北京,终年85岁。
刘存厚——失势后在老家寓居多年,后于1949年赴台,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62年在台湾病逝,终年81岁。
刘湘——抗战爆发后,刘湘率川军出川作战。后涉嫌与韩复榘密谋阻止中央军入川,事泄后,在1938年1月20日病上加病,在汉口忧惧而亡。(当然,与韩复榘密谋一事是与其有隙的范绍增告发,是否确有其事,目前尚无定论。)
刘文辉——争霸战争失利后,刘文辉在西康省落脚。1939年,西康省成立,刘文辉就任西康省主席长达十年时间,人称“西南王”。尔后在解放战争中投效中国共产党。1976年6月24日病逝于北京,时年82岁。
杨森——抗战爆发后,率军参加淞沪会战,后任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十军军长、重庆卫戍总司令等职。解放战争后,前赴台湾。1977年3月病逝于台北,时年96岁。
邓锡侯——邓锡侯部川军是抗战时期最为骁勇的一支川军部队,参加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多次战役,屡建功勋。刘湘逝世后,返回四川执掌四川军务。解放战争中受蒋排挤,被撸夺军权,而后在1949年率部投诚。1964年3月病逝于成都,时年75岁。
田颂尧——失势后寓居成都。1949年追随邓锡侯参加彭县起义。1975年病逝于成都,时年87岁。
赖心辉——失势后病逝于抗战时期。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四川是抗战中贡献最大的省份——重庆是战时陪都,四川是经济中心,负担了抗战时30%的税务和10%的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