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
13510700000040

第40章 新桂系篇(4)

不过,有句话叫人算不如天算,老蒋算得挺好,但是无奈老天不配合。就说刘峙来了,李宗仁一看情况,觉得军队士气正盛,又有援兵,前次攻城失利主要是梯子质量不够,这次改进改进,武昌城不难破矣,于是,进行第二次攻城。这次梯子质量高了,特地买来的两丈高一支的毛竹竿,然后两支接一支,搞个三四丈长的梯子,这次够用了吧,你有能耐爬到梯顶,就上得去城,好,现在开打。结果,老问题解决了,又产生了新问题,就是梯子太笨重,架设颇为不易,守军炮火又极端凶猛,常出现的情况是,梯子没架牢,架梯子的官兵就被突突掉了。于是,第二次攻城,死伤惨重自不待言,结果也很悲剧,于是只能作罢。

李宗仁接连两次攻城之后,算是深得其中三味,知道武昌城要靠强攻,无非就是多死几个人,想要攻下,那是难于登天——该咋办呢?守城最怕的是什么?没错,就是内鬼。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一边在那守得起劲,另一边却跟对手暗通款曲,那这城也就守不下去了。李宗仁当时手里也握了这么一条线,当时驻守汉口的有个叫刘佐龙的师长就跟李宗仁商量投诚一事。而且大家想必还注意到了,北上攻鄂的有三支部队,现在只有第四军和第七军到位,那第八军哪去了?第八军当然也在努力中,前不久攻克了鄂城,如今正向汉口、汉阳逼近。这样一来,李宗仁就想既然死活强攻不奏效,还不如以逸待劳,围而不攻,搞到城内弹尽粮绝,再来个内乱啥的,武昌就搞定了,于是,决定休整不攻。

没想到的是,老蒋在9月3日到了武昌城外,跑过来二话没说,说趁敌人立足未稳,限期48小时,一定要攻下武昌城。当然,老蒋心急自有其心急的道理,个人认为,大概还是面子上挂不住,大家想,他一个北伐军总司令,北伐至此,功劳都让第四军和第七军给立了,他的嫡系第一军至此寸功未建,如此窘况,他何以服众?本来,他派刘峙来是别有深意的,结果现在深意啥的且休别提,武昌城如今攻不下,还谈个屁?所以说,老蒋觉得无论如何风头不能都让别人抢了,自己好歹也鼓捣鼓捣,于是,下令强攻。李宗仁及其所部虽然对此令颇不以为然,但是毕竟是总司令的军令,不能开玩笑,只能第三次攻城呗!

第三次攻城,自然没啥大区别,守军居高临下,炮火轰鸣,第七军被压制得很惨,头都抬不起来,还攻个屁?第四军那里也一个样,大家奋勇攀援,大多都是爬到半道被炮火给轰下来了,谁也没指望上去。但是,不知道哪来的消息,第四、七两军忽然听说刘峙那取得突破了,攻入了忠孝门,于是,士气也上来了,也不顾牺牲了,但是激动了半天,发现白激动了,因为压根就没动静——原本指望里应外合的刘峙部队,不知道哪猫着呢。老蒋也心急,亲赴城郭前线督战,表面上倒是很镇定,但看这情况,大概也是觉得希望寥寥,最终授意停止进攻了。

好在此时外围进展还算顺当,没几天唐生智第八军何键、夏斗寅两师便在嘉鱼渡江,这当口已经逼近汉阳;而那位与李宗仁互通款曲的刘佐龙见势也反了他娘的,甚至一不做二不休,向汉口的査家墩吴佩孚总司令部放了几声炮。吴佩孚当时还准备做最后一搏,没想到总司令部也吃了几颗炮弹,虽然极为不甘,但也知道大概是没啥希望了,在左右的劝说之下,无奈撤离了汉口。

査家墩是吴子玉自直奉二战兵败之后复起之所,当日査家墩点将也是民国轰动新闻,可惜此一时彼一时,玉帅此次复出之后,真是喝水塞了牙缝,哪哪都不顺。原本是想进攻奉系,报一箭之仇的,结果没想到张作霖那里郭松龄鬼子造反,奉系元气大伤,当年吴佩孚下台也是直系冯玉祥临阵倒戈之故,因而对老张的遭遇颇有同病相怜之叹,于是,居然就化敌为友,决定联合搞冯玉祥了。国民军当然被压迫得很惨,冯玉祥也下野避风头了,当时困守北平的鹿仲麟见势不妙,就想投靠吴子玉,然后共同反奉。吴佩孚对背信弃义之事最为鄙视,觉得今日联奉,就不可再反奉,生生把鹿仲麟的投降意愿给顶了回去。如此当然华北一时半会儿也搞不定了,最后一直干到了南口——也就在此时,吴佩孚决定插手湖南。结果,吴佩孚晦气没去了,反倒是自食其果,不插手倒也罢了,一插手就惹来了祸殃,如今居然就被北伐军逐出了武汉,回过头来想想,早知今日如此,又何必当日横生枝节呢?吴佩孚这辈子,就吃亏在这直来直去的性情上了,但凡有些权谋计较,何至于落到今日这番田地?不过,这也正是玉帅的可敬可爱之处,毕竟,有权谋的政客数不胜数,但是能跟子玉一样重情重义的又有几人?

玉帅落到今日这般田地,说实话,隔岸观火的孙传芳要负很大的责任。但是,孙传芳见死不救,到了自己倒霉的时候,也没人能来救他了,他这个五省联帅也做不了多长时间了。

孤军

吴佩孚倒霉了,接下来轮到的就是孙传芳了,但是,或许孙传芳的自我感觉正好相反——倒霉?吴佩孚都倒了,老子就要当老大了。当然,也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孙传芳幕府中老实说也是人才济济,当时民国首席军事战略家蒋方震先生就在府内,据说在北伐军跟吴佩孚激战正酣之时,蒋百里就给孙传芳出了上中下三策,以资垂询:上策是趁着两军交战,自江西突出奇兵,腰斩北伐军,占领长沙,断其归路;中策是趁着北伐军围攻武汉,孙传芳率海路大军溯江西上,解吴佩孚武汉之围,而后北伐军跟吴佩孚南北对峙,孙传芳相机而动,从中取便;下策是屯兵江西,以逸待劳,以候北伐军。

当然了,蒋百里所谓上中下三策,其针对的主要是北伐军,如果孙传芳果能使用中上两策,以北伐军当时的情况——有锐气而无韧性,实力薄弱,后劲不足,势必铩羽而归,搞不好连两广大本营都得赔出去。但是,在孙传芳眼里,上中下三策却正好颠倒过来,因为,他心目中的主要对手是吴佩孚。怎么搞吴佩孚最惨呢?当然是第三策,不闻不问,不管不顾,隔岸观火,那吴子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到时候不死也残废。只要吴子玉倒了,北伐军那些黄口小儿,岂足道哉?稍微出出力,华南可定,到时候坐拥半壁江山,再去跟最近伤了元气的张奉计较,不就霸业可成?总之,因为孙传芳对老革命党先入为主的印象实在太深,根本没情绪正眼瞧瞧如今的国民党是怎么档子事,所以说,即便局面未如他所愿双方两败俱伤,但是如今吴佩孚倒了,他也算满意了。

不过,即便北伐军不在孙传芳眼里,但是既然能把吴佩孚这样的人物办掉,说明北伐军倒也有两下子,孙传芳也颇有些刮目相看,但也不妨,那就玩玩呗。于是孙传芳调集大军入赣,准备在江西解决这些娃娃。而北伐军抵达两湖之后,由西向东,第一站自然就是江西,江西此战,自然也是针尖对麦芒。虽然武昌尚未解决,但因为外围已经渐次肃清,武昌已是一座孤城,未几可定。因此,原本在武昌攻坚的第七军便被指挥部调入江西,预备作战。当时北伐军在江西的部署是:第一军第二师以及二三两军为右翼,老蒋亲自指挥,兵出赣南,直抵南昌;第一军第一师及第六军为中路,程潜挂帅,出修水、武宁,直捣德安,切断南浔线;而第七军为左翼,自鄂城、大冶一线入赣,沿长江南岸东进,经阳新、武穴、瑞昌,目标则是在九江的孙传芳总司令部。分拨已定,各路开拔。

于是,李宗仁就把武昌的围城任务交给第四军,率部西行了。李宗仁这路刚开始倒也波澜不惊,他关注的是中路程潜的情况,到大冶时,接到司令部通报,说程潜已经抵达修水,不日将至武宁,于是李宗仁抵达阳新之后,稍事休整,顺便就派了三组通信兵出去跟程潜联络。这三组通信兵当然是去武宁找人了,但是李宗仁接到前两组回报后却是大吃一惊,说武宁戒备森严,尚在孙部控制之下,正常情况的话,程潜要么就是吃了败仗,要么就是还没到,但既然目标是武宁,好歹有点动静吧,结果,程潜部动静全无,人间蒸发了。当时也没有无线电,李宗仁如坠雾中,根本搞不清状况,恰在此时,新麻烦又来了,武汉方面打来电话说,孙部海军将在黄田港登陆,准备进逼武汉,要李宗仁率部速回大冶,火速救援云云,甚至黄田港守将电话打一半还断了,如此,将来时眼见就是完成时了。

情况瞬间严峻起来,黄田港被占,大冶危在旦夕,一旦大冶被占,那就是后路被断,已面临背水一战的绝境。十万火急,当然军队马上开会讨论,李宗仁认为如果率部回大冶救援,得有个四五天才能到,到时候大冶还在不在自己手里也说不定了,有这时间还不如直接进攻九江,孤军深入虽然要命,好在士气旺盛,搞不好一举扭转江西战局——于是继续前进。但是很快第三组通信兵给了李宗仁当头一棒,回报说,孙部在武宁有一两千人坚守,至于程潜,真的是不见了,这下李宗仁所部就真的成了孤军,没有程潜部策应,去九江还不是死路一条?而且翻开地图一看,九江一带都是湖沼,如果都是山地倒也不怕,广西兵爬山当玩一样,水战那就不好搞了。李宗仁也知道基本上已经是绝境了,按照原计划进攻九江抑或是回援大冶,希望都属渺茫,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作战路径,放弃九江,主动去寻求跟程潜部的配合——找到友军就有命了。

当然了,未经指挥部认可,私自改变作战路线,这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严重点说,是要军法从事的,但是还有句话叫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第七军危在旦夕,也不容扭扭捏捏,迟疑不绝,李宗仁也不顾苏联顾问反对,决心率军翻越羊肠山,绕道武宁,找程潜去了。羊肠山倒是不难翻,反正广西兵走惯了山路,对手的抵抗也不激烈,基本且战且退,于是,顺利地到达了武宁以北的箬溪。考验来了,箬溪的守军是谢洪勋所部,大概两万人——第七军全军也才两万人,那势必苦战一场?没有苦战,仅用了一天。战法是正面突破,侧翼迂回,李宗仁让主力强突箬溪,而让李明瑞率部迂回右翼,于是在两军正面激战正酣之时,李明瑞突然在守军右翼出现,如此一来,守军就被桂军完全压制,第七军又是士气正盛,三下五除二切掉了谢洪勋部。事后在谢部的文件里找到了一个电报,大概是谢向上司卢香亭求援,卢香亭回复说老子忙着呢,已将来敌两度挫败,现正追击溃敌,不日将下长沙,你坚守三日,到时候我来救你——当然,只守了一天。

这份电报很有意思,现在明明是北伐军进攻南昌啊,怎么南昌守将卢香亭,又说追敌,又说打长沙呢?这戏剧性未免太强了点。乍看起来,这事跟程潜的消失似乎没啥关系,因为攻打南昌的是老蒋所率的右翼军,但是,卢香亭这里提到了追击溃兵,这溃兵是谁呢?恰是程潜所率的中路军!大概情况是这样,按照原定计划,程潜应该是去德安,但是跑到修水之后,突然听说南昌的守军大部分都去赣南布防,跟老蒋那一路对抗去了,南昌方面甚是空虚,大家也知道程潜是革命党老将,但不服老,两湖战事没赶上,让后辈出足了风头,心里颇是不甘,这次听说南昌有机可乘,当然想立个头功,证明宝刀未老了。于是,程潜不管三七二十一,抛弃了李宗仁部,率部火速进攻南昌——这也是他突然消失的原因,刚开始,确实南昌空虚了点,但是问题马上就出现了——南昌守军不会回援吗?

等到孙传芳各部预备回援之时,程潜也觉得靠他这点兵力,在南昌城内就只能等死,没奈何,只能弃城而出——李宗仁回忆录里还绘声绘色讲了程潜如何效仿当年曹操潼关事,割须弃袍的,总之,很狼狈就是了。当然,最狼狈的不是程潜,而是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王柏龄,这哥们儿拿下了南昌之后,毫无忧患意识,以为大局已定,久在军中没有消遣也很气闷,于是跑去逛妓院了。结果孙军骤至,该部群龙无首,被突了个稀里哗啦,而王柏龄也知道这下闯大祸了,于是,失踪了。程潜部被逐出之后,两军在奉新集结,程潜心有不甘,还是觉得要反攻,结果没能攻倒也罢了,指挥还出了问题,居然又遭挫败,孙部追南逐北,一路尾追——这也就是卢香亭说“两挫来敌,追击溃兵”的由来。

程潜此战真是有够丢人,要不是他面子大,看在革命党前辈的份上,要不然照他这么搞,真是军法难容。程潜丢人也就算了,他抛家舍业地当了孤军,连累了第七军也成了孤军,而且第七军说实在比他还孤,属于后路被断、强敌环伺、前途未定的情况,因此,摆在第七军面前只有华山一条路——杀出一条血路,给自己一条活路。

血战

李宗仁部在箬溪轻松搞定谢洪勋部,可悲的是,仗是赢了,人却依然没找着,这下桂军可真是遇到大麻烦了。遇到大麻烦的桂军如今指望他救是不可能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凭着屡战皆捷的旺盛气势左右冲突,实施自救了——当年常山赵子龙尚且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为啥桂军就不行呢?在箬溪原地休息一天后,李宗仁决定将错就错,进取德安,切断南浔线——而这,当然原本是程潜部的任务。德安距箬溪大概60公里,当然,路不好走,都是山道,好在山道对于桂军而言不是什么大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孙部的军事部署。如果孙部在这些小山道上步步设伏,让桂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一定代价,打消耗,那桂军气势再盛,也得被消磨殆尽——好在李宗仁是乱打乱撞,把对手也弄迷糊了,孙传芳方面大概也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李宗仁。

沿路平安无事,小遇阻滞,对手也是稍战即溃,10月3日凌晨,桂军抵达德安。德安是南浔线的枢纽,军事地位之重毋庸多言——程潜贪功冒进,置德安于不顾,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结果后来被打成了胖子,而让他倒霉的,就有从南浔线驰援的部队。德安守军的指挥官倒也不是别人,恰是让谢炳勋坚持三日的卢香亭,而由于德安的重要地位,守军也多是孙传芳的精锐部队,大概有三四万之众,而且养精蓄锐,恭候多时——当然了,原本恭候的是程潜,如今错进错出,恭候来了李宗仁。此战,自然是针尖对麦芒。

桂军不用说,以连战连胜的凶狠气势猛扑对手,而守军也不甘示弱,机枪山炮疯狂扫射,从早上战至午后,双方互有攻守,桂军连续进攻,而孙军也力图反扑。当然,谁也没占到谁的便宜,双方伤亡,均告惨重,战斗之激烈,据李宗仁回忆,甚至超过贺胜桥一战。战至下午三时,桂军预备队已全数使用,但是,德安方面却依然守得稳如泰山,丝毫不见动摇迹象,当时桂军已经杀红了眼,只知一味冲锋,甚至连大炮都忘记使用。还是临阵督战的李宗仁看出了问题,他只看到己方将士在对手炮火的轰击下倒地,却没见到桂军使用大炮,赶紧找人来问,一问才知道,夏威和胡宗铎这两位指挥官已经杀得连东南西北都不分了,哪还记得自己可以用大炮这档子事?那就用吧,结果桂军的装备确实也惨点,射程火力都不足,反而暴露了自己,成了对手炮火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