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山这场恶战之后,好歹乌龙山和栖霞山来敌全面肃清。正在栖霞山激战正酣之际,李宗仁突听得回报,说龙潭已经失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人算不如天算
从李宗仁自庐山返回途中兔耳矶巧遇敌船,到乌龙山、栖霞山的苦战,打得莫名其妙。孙传芳选择在此时节进攻江南,当然是掐准了国民党的脉,蒋介石新近下野,唐生智虎视眈眈,宁沪人心惶惶,此时的北伐军正是最虚弱的时节。自北伐以来,孙传芳就因为判断错了形势而一步错乃至步步错,自江西一战后便是元气大挫,后虽得张老帅支持,但也只是苦熬罢了,好在北伐军内部也非铁板一块,一会儿反蒋,一会儿分共,一会儿又是宁汉对立,闹来闹去,孙传芳总算是没给一棍子打死,这口气好歹缓过来了。缓过劲来的孙传芳当然还想收拾旧山河,正好赶上国民党内部政争到了最激烈的时候,天助我也,此时不攻,更待何时?于是孙传芳便在江北点起兵马,倾巢来犯,意欲毕其功于一役,好歹做不成老子,也至少不当儿子。
孙传芳此次进攻,计划也算周全,有虚有实,有主有次,即便是李宗仁,实际也没有看透孙传芳的真实意图。李宗仁认为上游兔耳矶的渡江部队是佯攻,这点算是猜对了,但是,李宗仁没有猜对的是,乌龙山一带并不是孙传芳的主渡地点,包括打得如火如荼的栖霞山在内,只不过是所谓的助渡点,其目的是占领高地,掩护主渡点的部队,而主渡点在哪呢?正是新近陷落的龙潭!龙潭目前有多少兵力呢?真真吓死人,孙传芳五省联军的精锐部队,有一个算一个,满打满算,加起来有6万余人,孙传芳为了显示必胜的决心,甚至跟随龙潭渡江部队一块,亲自临阵督战。那北伐军方面是什么情况呢?第七军主力部队当然是在乌龙山和栖霞山一带与敌鏖战,而能跟龙潭方面之敌对上卯的是第一军,而更要命的是,由于老蒋新近下野,第一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实在不堪与战。局势至此,可以说,孙传芳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多半,谋事在人,成事就看天了。
但是,人倒霉的时候,真是喝水也塞牙,龙潭的渡江部队上来就碰上了硬茬子,不是别人,正是新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问题来了,原应在南京主持军事大局的参谋长白崇禧怎么就跟龙潭来敌对上了呢?说来也真是蹊跷,老蒋下野之后,南京政府各方面都陷入了困境,尤其是军饷没了着落,而白崇禧好歹在上海待过一段时间,跟那边的大亨算是颇有交情,所以南京政府就让白崇禧去上海筹饷。白崇禧去了上海,按道理说,老总要钱,富商们哪敢说个不字?但是,这帮富商向来是唯蒋介石马首是瞻,如今蒋介石下野,又兼孙传芳叫嚣要在上海过中秋,政局混沌如斯,他们对筹款的白崇禧也就不免有些冷淡,因此白崇禧在上海待了两日,好话说了一车,这帮富商愣是不给面子,于是预备在8月25日下午四时返宁的白崇禧也就只能再待些时候。有辆煤车,原是准备在白崇禧专车开出之后出发的,结果因为白崇禧临时被阻在了上海,这辆煤车也就在白崇禧专车前一小时开了出去,而这阴差阳错之下,却直接决定了龙潭之战的结果。原来,彼时宁镇之间的铁路已被孙传芳便衣队破坏,如果白崇禧的行程不做修改,白氏专车必在镇江出事,如今一来二去,出事的成了煤车,而白崇禧倒反而得以滞留无锡,就地组织防守。白崇禧赶在这个时间去上海筹饷已经是巧合了,而在上海滞留更是巧合,乃至煤车出事,白崇禧半道滞留无锡,更是巧得不能再巧——当然,白崇禧有这救命的三巧,孙传芳就实在是不巧了。
白崇禧听说煤车在驶离镇江时出事,又听说龙潭在26日凌晨三时被占,于是就在无锡下了车,立即命令第一军卫立煌第十四师就地组织反攻,并命令正欲从常州前往杭州的刘峙第二师返回增援。第一军是老蒋的嫡系部队,而老蒋下野之前,就曾命令将该部调往相对太平的沪杭一线,并再三嘱咐部下要保存实力,所以,白崇禧能不能调得动第一军,实在是未知数。好在第一军各将也算明事理,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宁沪要是丢了,沪杭也安全不了,于是各将秘密讨论之后,最终还是决定服从白崇禧。于是,卫立煌便在26日晨收复了龙潭,但是,孙传芳的渡江部队源源不断开来,实在不是卫立煌一个师所能抵敌,很快该部便显不支,白崇禧闻报,立即乘车前往镇江,亲自压阵指挥,并迅速抽调第一军第一、三、二十一这三个师星夜驰援。
结果还没等这三个师的援兵拍马赶到,卫立煌和刘峙那边就撑不住了,在孙部狂攻之下,几乎溃不成军,28日晚,龙潭再度陷落,此时,孙传芳也赶到了龙潭水泥厂,亲自坐镇指挥。与之同时,此前两得两失的栖霞山又第三次被孙部攻陷,江南战事顿显不支之象,而南京方面更是难民政客往来奔走,惶惶不可终日,李宗仁气闷之下,一时心血来潮,便想去何应钦那串串门子。结果巧得要命,何应钦那边正收拾行李,准备避难,想走未走之际,被李宗仁撞个正着,在李宗仁软硬兼施之下,何应钦好歹是没走成。大家知道,何应钦是黄埔系二号人物,老蒋下野之后第一军的实际负责人,他能留下来,对于第一军的调度指挥,意义实是非同小可。当然,之所以说巧,是因为李宗仁再晚去片刻,何应钦可能就杭州去也,到时候第一军失却主帅,能不能听令反扑都难说了。何应钦留下之后,就前往南京城外,制止第一军退却部队,并下令即刻反攻,他也亲往前线指挥。
此时,栖霞山之战又打了个来回,夏威率部将其夺回之后,再度交由第一军防守,未曾想到,第一军又没顶住,栖霞山再度失却——当然,又被夏威再度拿回,这回李宗仁长了个心眼,不敢再让第一军接手了。栖霞山虽不是主渡点,但得失之间,实有天壤之别,如在北伐军手里,就能对龙潭之敌实施东西合围;但如在孙部手中,就能策应龙潭渡江部队,白崇禧那边更难抵敌,好在,兜兜转转之后,夏威足够硬气,终将栖霞山掌握在了自己手中。29日晚,被白崇禧命令前往龙潭增援的第一军三个师抵达龙潭附近,三军齐备,北伐军终在李宗仁命令之下于30日拂晓东西并进,全线发动反攻。
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孙部依山背水,后无退路,唯有强行冲锋,又兼主帅亲自压阵,抵抗之顽强前所未见,龙潭数十里之地,杀声震天,硝烟弥漫,未几则尸横遍野。所幸桂军素习恶战,战斗越是惨烈,越能激发悍勇之气,在孙部阵地青龙、黄龙二山不济牺牲,反复冲锋,而孙部依托地利,居高临下,火力殊为炽烈,战至下午三时,终以惨痛代价占领二山,孙部被迫向江岸撤退,五时,北伐军克复龙潭。当然,战事尚未结束,孙部在31日凌晨突然发动逆袭,好在将士奋勇,又兼白崇禧和何应钦均在阵中督战,非但顶住了这一轮凶狠的反扑,还就势发动逆袭,孙部乃再度被逼向江岸。孙传芳见大势已去,乃乘小汽艇奔命,而至下午二时,无法渡江的孙军大部遂为北伐军所俘,数目之巨,实堪惊人——孙部渡江部队六七万众,被俘大半,几有四万余众,武器辎重更是不可胜数。
龙潭之战,本是孙传芳趁着宁汉内讧,北伐军军心不稳、人心不齐之际突然发动的大规模奇袭,意在一战而定天下,然而,阴差阳错之下,看起来万无一失的计划莫名之间却又漏洞百出。先有李宗仁庐山之行返宁途中遭遇敌船,又有白崇禧筹饷未遂,滞留上海,得以东线指挥,再有李宗仁心血来潮,阻住意欲去杭的何应钦,凡此三端,均是偶然所得,然而正是这三个偶然决定了龙潭之役的结果。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孙传芳此战时机、战略筹划都是无懈可击,可悲的是,天不助他,徒呼奈何!
自搬石头砸脚
南京政府的状况本在蒋介石下野后达到了最低点:在军事上,既有孙传芳妄图伺机反扑,东山再起,又有唐生智叫嚣东征,意欲鲸吞东南,诚可谓腹背受敌;在经济上,上海财团为老蒋所制,南京政府财政日拙,难以维持;在政治上,老蒋的一批盟友在其下野后纷纷离职,汪精卫又向以领袖自居,不愿侧目以视新桂系,独坐南京的新桂系诚是枯守空闺。然而,这一切的不顺都在龙潭之战后得到了质的改变,本来还可能打算看戏的老蒋估计也得忍不住骂句娘希匹了,新桂系命够硬,居然就能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力挽狂澜于即倒,非但守住了江南,还彻底击溃了孙传芳的主力,甚至还就势收复了一些江北失地。局势至此,李宗仁在借汪逼蒋度过了一段最艰难的时期之后,终于否极泰来,初步站稳了脚跟。
扬眉吐气的李宗仁当然要趁热打铁,彻底解决宁汉的对立问题,于是,便再三电促汪精卫来宁主持大局。汪精卫此时自是志得意满,他跟老蒋此前在广东屡屡斗法,但最终不免输个灰头土脸,无奈之下还去了趟法国避风头,此次甫一回国,在上海惨遭右派奚落也就休提,回到武汉还被举着反共大旗的老蒋压迫甚苦,如今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老蒋下野了,汪精卫不就是当然的党魁了?汪精卫此人,表面上看起来人五人六,仪表堂堂,风流倜傥,举止雍容,一副绅士派头,但实际上,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汪精卫本人不过是个伪君子罢了,权力炽烈,几是无人能及。按道理说,政客有些权欲,倒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是被国民党史书捧上了天的孙国父也大抵如此,但是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汪精卫与孙中山可说是形似而神不似,孙中山虽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其果敢坚韧、愈挫愈勇的信念均非常人所能及,而汪精卫临事迟疑,寡谋少断,唯有爱权一点才青出于蓝。如老蒋一般,爱权而善弄权,倒也是一世枭雄,但如汪精卫一般,眼高于顶,却又志大才疏之流,着实不足道哉。
当然了,虽然南京方面一会一个电报催促甚急,还口口声声说奉武汉为正统,愿意接受汪主席的领导,但是,汪精卫也不傻,起码的政治敏感性也是有的,南京什么地方?那是他的地盘吗?想在老蒋地盘吆五喝六——即便老蒋下野了,是那么容易的事?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汪精卫跟老蒋斗法有年,深知其中三味,说实在的,对还都南京,态度并不积极,只是碍于情面,少不得去一趟了。汪精卫自然没把李宗仁放在眼里,即便老蒋下野有新桂系老大一份功劳,他也只认为是其一人之力,甚至他还以为以李宗仁这般的资历,要想在党内站稳脚跟,与老蒋分庭抗礼,少不得也得借借他的势,此番赴宁,李宗仁势必低头服软,唯他马首是瞻了,到时候端端架子,倒也颇有面子。
汪精卫未免太过高看了自己,李宗仁连一代枭雄蒋介石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是他汪兆铭这一个花瓶?原本呢,李宗仁在没怎么见过世面的时候,对汪精卫的印象确实很好,但是,人总是要变的,如今李宗仁再不是吴下阿蒙,大场面大人物见得多了,也就凡事看得透了。偏偏汪精卫又是那种不经看的人,上海一行被右派戏弄得狼狈不堪,而在庐山会议又俨然无法驾驭拥兵自重的唐生智,遇事无潇洒谈吐之气,无临机专断之能,李宗仁冷眼旁观,难免颇多不屑。汪精卫自命不凡,偏偏李宗仁又是一代豪杰,偏就不买他的账,于是,宁汉和解的大幕甫一拉开,就已经有明枪暗箭不断袭来。
且说汪精卫在9月5日终于在三催四促之下带着一票亲信兴致高昂地来到南京,心里想着,哪怕老子对南京不感冒,想必李宗仁看我面子,大幅欢迎海报也是少不了的。结果海报确实倒是有,还不少,但是跟汪精卫所想的正好相反,非但不是热烈欢迎,而且还是极尽诋毁侮辱之能事的谩骂海报。大家知道,汪精卫就对自己这张脸看得重,南京方面给他来了这么一出,他这脸往哪搁?一时火上心头,也没丝毫忍耐,就在南京方面组织的欢迎仪式上,汪精卫当即质问李宗仁——既然欢迎我来南京,为啥还要贴标语骂我?汪精卫大概以为李宗仁应该会给他面子,好歹给个台阶,做个表面文章,下令严查一干人等啥的,但是,汪精卫万没想到的是,李宗仁压根没有一点道歉认错的意思,反而不咸不淡地给顶了回去。李宗仁首先说这绝对不是南京方面搞的,只是宁汉对立刚刚消除,不少基层党员不识大体,擅自主张,说不过是些不敢署名的鼠辈,不要放在心上,见汪精卫徒自恨恨,余怒未消,李宗仁又说,搞政治的,总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美国总统选举不也这德行?还是不要挂怀了。李宗仁这是完全不给汪精卫面子,这哪是劝解啊,这明摆着就是示威了——南京是老子的地盘,支持不支持的,老子说了算,识相的就给我消停点。
汪精卫向来自视甚高,好像谁都不在他眼里,但是,搞政治可不是装酷耍帅就行的,这次来到南京,想当然地认为党魁非他莫属,没想到上来就是一闷棍,直打得他晕头转向。汪精卫刚来就被兜头一盆冷水浇醒,自然也很快意识到面前老实厚道的李宗仁似乎也不是什么易与之辈,也须小心应对,于是故作姿态地表示,宁汉对立大家都有错,也没必要说谁是谁不是,二届四中全会后我就去奉化奉请老蒋复职,彼时我将下野云云。汪精卫这话当然也不是随便说说的,抬出老蒋,不过是要压压新桂系的气焰,至于奉请复职、主动下野之类的话,有人信吗?李宗仁当然不信这套鬼话,所谓四中全会,不过是汪精卫搬出来要大家就坡下驴,推他为党魁罢了,但是,李宗仁既然已经打算要跟汪精卫斗上一斗,自然不愿就此束手,明确表示要沪方参与。
所谓沪方,实际就是三派实力,一是业已下野的蒋介石,二是胡汉民,三则是西山会议派。这三方说实话,无一不是汪精卫的政敌,李宗仁这全面合作的倡议,也不过是要给汪精卫设置障碍罢了,如果汪精卫识相,就该宁汉归宁汉,沪方归沪方,别把二人转唱成三角戏,到时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汪精卫可能也是没把握一定搞定李宗仁,偏是决心上海一行,要跟老政敌们达成谅解,然后风风光光当领袖。汪精卫当然是幼稚得可笑,很快他就会发现,上海方面是怎么欢迎他这个党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