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
13510700000062

第62章 新桂系篇(26)

虽然国府通过在上海挑起争端而将日军的攻击重心从华北转向华东,但是很显然,轻松攻取了平津的日军也不会就此止步,华北日军的战略规划,一是沿平汉路南进,攻击目标是涿县、保定和石家庄;二是沿津浦线进犯,目标沧县、德州;而三就是由平绥线进犯山西——由此引发的战事史称太原会战。当然,日本之所以对并非战略要地的山西感兴趣,无非是此间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同时,正如李宗仁所说,日军犯了重大的战略错误。如果日军果真有鲸吞华夏之意,就不该一早就在多山的山西境内拖延时日,结果日军战略规划不明,一面喊着三月灭亡中国,一面又不愿举全国之兵做孤注一掷之搏,山西虽然多煤,但对短期内的军事全局却无多大影响——山西并非交通要地,在此靡费时日,实际是与闪电结束中国战事的战略原则是相悖的。不过,日军犯下的错误,我们却正可利用,虽然晋绥军延续了内战以来一贯废柴的表现,但增援会战的八路军115师却在林彪的指挥下在平型关打了场漂亮的伏击战。虽然不足以改变战事全局,但作为抗战以来首次胜仗,也足堪自豪了,再加上应阎锡山之邀前赴增援的中央军卫立煌部,太原会战好歹打了两个月,虽最终不免失陷,但也至少拖延了时间。

平绥线的战事打得虽也未尽如人意,但至少也算交代得过去,甚至还有出彩的地方,而至于平汉线上的战事,大概就只能用丢人来形容了。负责此间战事的是蒋介石亲信爱将,北伐中马马虎虎、中原大战中大显神威的福将刘峙,他的战略布置是,集重兵于涿县,外围有孙连仲部守良乡、万福麟部守固安、孙殿英部守门头沟,而自己则驻保定居间调度,看似也堂堂正正,但一打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当然,也不能全怪刘峙,毕竟,华北地形平坦,无险可守,硬碰硬的阵地攻防,中央军确实不是训练有素、装备先进的日军对手,但问题在于刘峙的输法。孙连仲守得不错,在良乡一带虽遇日军强袭,但守得英勇顽强,虽最终良乡不免失陷,但且战且走,先后转战琉璃河和涿县,未有一丝一毫的懈怠。真正不堪一击的是守固安的万福麟,日军仅用一天就拿下固安确实惨了点。

当刘峙听说固安失守、日军正凶猛地直扑保定时,他瞬间蒙了。虽说固安丢得快了些,但如果是善战之将,此时也该安定心神,临危不乱。想必是刘峙想起了中国的古训,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以免赔了小命,他赶紧不顾一切地逃离了保定。刘峙一路狂奔,直接逃到了石家庄。刘峙这撒欢一跑,平汉线战事立马糜烂,日军兵不血刃地拿下保定,而后直奔石家庄而来,那刘峙在石家庄是否也该负责一二呢?屁,刘峙直接将兵权移交给了商震和黄绍竑。

当然,要说刘峙全无本事,这倒也不属实,毕竟在老蒋奠定民国霸主地位的战事中——尤其在中原大战中与冯玉祥部激战于陇海线,刘峙的表现还是相当出彩的,说他福将虽不免有些揶揄他全凭运气,但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最关键的位置,然后还能赢得最关键的战事,这显然不是光用运气就能概括的。然而,正如岳飞所说,“文不爱财,武不畏死,方是强国气象”。刘峙是个武官,但却出了名的贪财,人一旦爱上了钱并且有了钱,还能指望在刺刀见红的战场上浴血拼杀吗?老蒋以他的用人哲学来讲,如刘峙这般的黄埔嫡系,又是功勋赫赫,还能忠心不二,更妙的是,还不炸刺,所有老蒋重用的条件统统符合,老蒋想不着意看觑都难啊,至于贪了这样的小节,老蒋能在意吗?然而,对一个随时要做好牺牲准备的将领来说,贪了就会怕,怕了就会逃,还能叫小节吗?

长跑竞赛显然才刚刚开幕,继刘峙在平汉线上的精彩演绎之后,韩复榘先生即将在津浦线上依样画葫芦——而这就跟李宗仁直接相关了。抗战开始后,全国被划分为八大战区,而李宗仁则作为第五战区的指挥官,负责津浦线一线的战事,而在山东的韩复榘当然归他节制。韩复榘的底细我们是知道的——冯玉祥的嫡系、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但是所谓有啥样的爷就有啥样的奴才,在冯玉祥这边混出头之后,有样学样,别的没学好,倒把倒戈学得了精髓。在蒋冯之战中,韩复榘便跟另一号以倒戈闻名的石友三一道投奔蒋介石去了。讽刺的是,韩复榘之所以跟蒋介石搭上线,还是冯玉祥一手造成的,要不是冯玉祥想趁火打劫,占桂系便宜,派韩复榘去助战,蒋介石哪有机会下手呢?韩复榘这一倒戈,把冯玉祥气得一连三天不吃不喝,神神叨叨,也足见冯玉祥对其爱之深、恨之切了。当然了,韩复榘倒戈也是有好处的,最起码,当了八年的山东土皇帝。

老蒋把山东交给韩复榘,当然也不是一味慷慨,事实上,山东这地方不好打理,最直接的原因,自然还是日本。大家想必知道民国最轰动的学生运动——五四运动的原委,没错,就是因为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友邦不同意将原属德国的胶东权益还给中国,而偏要将此作为见面礼送给助打太平拳的日本,而后引发了爱国学生的强烈不满,遂造成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问题的核心自然是胶东,而胶东正是山东的地界。所以说其实韩复榘在山东这八年,没少跟日本打交道,但就事论事,韩复榘主席粗归粗,但也有民族气节,在涉及民族利益的原则性问题上,他从未让日本占过便宜。现在问题就来了,原本看着挺爱国的韩复榘怎么就成了又一个长腿将军了呢?

要说的话,其实是韩复榘明明是个粗人,却一直想当文化人,但是又没有文化人的头脑,以此自误。韩复榘对正面抗战其实没啥信心,他曾跟李宗仁在徐州会过一面,双方也曾讨论过这个问题,李宗仁说欧洲法西斯步步紧逼,欧战爆发在所难免,而中方的抗战则取决于欧战的情况,只有我们节节抵抗,以空间换时间,以此等来国际形势的变化,换来国际友好力量的支持,才有机会。韩复榘当然认为李宗仁说得有道理,但是,他或许也曲解了李宗仁的本意,他的理解是,既然要节节抵抗,那就需保存实力,没有实力还抵抗个屁?以保存实力计,这次山东战事就不能做无谓牺牲,反正肯定打不过,所以先撤了再说。我们不能说韩复榘想的毫无道理,保存实力是需要的,像淞沪会战后期和南京保卫战这样的打法是不足取的,但是,保存实力是为了更好地抵抗。如今韩复榘这么一跑,把津浦线正面让开,自己实力是保存了,友军实力怎么办?还怎么节节抵抗?韩复榘这种想法,真真是误人误己。

当然了,韩主席一旦打定了主意,那是多少匹马都拉不回来了。最后,韩复榘虽然下令撤退,其行可诛,但至少也没当汉奸,甚至日本为了跟他谈判还拖延了些时日方才进兵,结果打定主意不当汉奸的韩主席却在日军进兵后让日军大跌眼镜,原来不当汉奸不代表强硬抵抗,不当汉奸也是可以不放一枪而溜号的。韩复榘弃守山东,负责第五战区指挥的李宗仁就实在是有苦难诉了,他能力挽狂澜吗?

杂牌精锐

形势自然是万分危急,如果措置不当,此次会战的中心城市——徐州可能将迅速面临三面受围的境地:在津埔路南段,由华东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率部从镇江、南京和芜湖渡江而上;在津埔路北段,由于韩复榘自作聪明,不战而退,致使矶谷廉介师团长驱直进;而在侧翼,则由占领青岛的板垣征四郎由西向东策应。当然,如果让日军按照预定计划完成对徐州的合围,那李宗仁这仗也就不用打了,所以,要获得一线生机,就必须尽可能将日军分离切割,使其不能相互策应,而后再伺机而行。接下来无非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李宗仁面临的对手是毫无疑问的强悍,华东方面的日军,李宗仁在淞沪战场上已经充分见识了厉害,不论是进攻防守,都章法有度,实在是难得的劲旅,而至于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也都是素称日本陆军精锐的力量。熟悉日本近代史的想必知道,日本军阀中向有两派力量,一派是以中高级军官为主的所谓统制派——东条英机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另一派则是以底层军官为主的皇道派。听到东条英机的名字,大家想必认为统制派已经足够极端了,但是相比较皇道派,却还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比如,皇道派在1936年发动的二二六政变就足资佐证。皇道派之所以搞政变,无非是这些愤青对日本的现有政治极端不满,认为该由他们来为天皇负责,因此,此次政变所针对的多是些财政二界的大佬,造成的后果是,时任首相冈田启介要不是妹夫当了替死鬼,就一命呜呼了。讽刺的是,打着为天皇效忠的旗号实施政变的皇道派甚至让天皇也胆战心惊,而那些发动了二二六政变的皇道派成员几乎都在这两个师团,根据皇道派极端莽勇的特质,矶谷师团和板垣师团被称为精锐。

敌军既如此凶顽,那李宗仁手里头有多少材料呢?基本上,是由桂军、东北军、西北军和川军组成的杂牌,战力如何且先休提,最起码,装备甚至在中国军队里都属低劣——尤其是川军。即便是这么些材料,李宗仁手里也不够宽裕,他刚接手第五战区的时候,此间仅有不足7个军的兵力,以这么些力量来抵御日军的这群虎狼之师,当然无异于螳臂当车。当然,随着战事的进展,第五战区逐渐成为中日交锋的风暴中心,李宗仁好歹也拿到了些增援——最初主要是三支武装,一是张自忠部,二是邓锡侯部,三则是孙连仲部,后来还包括老蒋的嫡系汤恩伯部。

此时的张自忠还不是如今这样被万世景仰的抗战英雄,恰恰相反,他当时被舆论斥为汉奸。张自忠之所以落得如此骂名,无非是在卢沟桥事变时曾奉命跟日军有所交涉,也因为这个关系,张自忠差些就被撤职查办。虽然他只是奉命而已,所赖得到李宗仁力保,方才得到了这样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而至于邓锡侯部,川战多年,川军都成了油子,装备低劣,军纪弛废,好不容易出川,想要一洗多年内战之罪衍,报效民族国家,没想到,上来就出事了。这支武装一早被派去增援太原会战,结果赶到那差不多战事也快结束了,那就撤呗,就在撤的过程中,趁着兵荒马乱,这帮人居然干出了抢劫军械库的丑闻。当然,川军确实是给养不足,但是如此的强盗行径,却也实在过分,愤怒的阎锡山就立刻给其下达了逐客令,而后老蒋又试图将其编入第一战区的程潜序列,结果,程潜也知该部恶名,不予容纳,最后还是白崇禧提议,才编入了兵力不足的李宗仁序列。这样一支部队,我们能寄予厚望吗?再说孙连仲部,孙连仲是西北军出来的,是硬汉子,但是硬汉子归硬汉子,如今孙连仲的情况却是大大的不妙。孙连仲前番先后参与了第一战区的保定战事,而后又参与了娘子关守卫战,可以说,连番苦战,连遭强敌,部众损失不小,但是,大家也知道蒋介石对杂牌的态度,恨不得这些杂牌拼完了算,好让中央军填补他们的番号,因此,孙连仲部即便是受到了惨重损失,蒋介石也没给他好好补充。如此,孙连仲虽然顶着集团军司令的名号,但连战之后,也不过是个虚名罢了。而汤恩伯部倒是装备好,清一色德械,但问题是,让李宗仁来指挥蒋介石的嫡系力量,有可能顺手吗?

对手既是如此强悍,而中国守军又各有各的问题,此战的艰险可想而知。但是事已至此,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第一步,就是迟滞津浦线南段的日军,而担负这一任务的则是李宗仁的嫡系武装,桂军第31军。这部分日军的长期目标自然是徐州,而近期目标则是蚌埠,以其华东战场新胜的嚣张气焰,自以为中方军队胆气已寒,蚌埠克日便至,然而,没想到的是,刚到明光,就遭遇我31军的顽强堵截,双方于此激战旬月,日军竟不能前进一步。此时日军南京指挥部显然是万分火大,为了迅速前进,调来大量援军和重武器,试图一举解决津浦线南段的中国守军。然而,当日军以千钧之力猛扑明光之时,李宗仁却已命令31军火速西撤,让开津浦线正面,结果自然是重拳打上了棉花——没打上力。而当日军连下数城,以为这下总算把中方军队吓跑之后,却又在淮河南岸遇到了李宗仁调去淮河北岸的于学忠部的顽强阻击,再加上张自忠的及时增援,日军无力前进,只得隔江对峙。与之同时,先前人间蒸发的31军突然出现在日军侧背,一下将津浦线切为数段,日军见前有守军、后路被断,只得回头扫除后患,然而31军打得极为聪明,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像橡皮膏一样贴在了津浦线上。日军未能一鼓作气打通津浦线南段,接下来处境可想而知,随着淞沪战场和南京战场退下来的中国军队加入战局,日军想有所突破自是愈加艰难——第一步显然已经完成。

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侧背的板垣师团和正面的矶谷师团。负责在临沂迟滞板垣师团的是庞炳勋部,此部原属西北军,但是与孙连仲不同,庞炳勋不是冯玉祥的嫡系,换句话说,庞炳勋算是杂牌中的杂牌。但是杂牌中的杂牌能混到今天,自然是说明庞炳勋还是有两下子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庞炳勋别的能耐没有,光保存实力这一条,着实是没话讲,然而问题是,现在是保存实力的时候吗?当李宗仁去徐州履职的时候,庞炳勋曾去徐州一晤,说中央意欲遣散他的部队,然后饷械又殊为匮乏,望长官能解决一二。本来庞炳勋也就是随便说说,没想到李宗仁真帮忙,如此一来,庞炳勋深感厚遇,又激于民族大义,遂决心死拼。

庞炳勋的表现着实是大快人心,在面对各方面都远强于己的板垣师团,庞炳勋部居然顽强顶住了日军数次凶猛的攻势——名不见经传的杂牌居然能跟日军最精锐的部队对上牙,自然让人称赞。板垣征四郎当然知道这次丢人丢大了,一味催促部队尽速拿下,而此时庞炳勋部也渐有不支之象,此时张自忠率部在李宗仁命令下奔赴驰援。张自忠原与庞炳勋在中原大战中有段宿怨——彼时张自忠是冯玉祥西北军作战主力,却因为庞炳勋倒戈而输了个一败涂地,于是对庞炳勋素有成见,然大敌当前,张自忠也知民族大义,向李宗仁表示要抛弃成见,全力支援庞炳勋作战。张自忠赶到之后,本来被攻甚急的庞炳勋部瞬间士气大振,突然冲出临沂,向板垣师团发动逆袭,而张自忠部自也在外围发动猛攻,在这突然的反击之下,板垣师团阵脚大乱,被打得狼狈不堪,一路退至莒县。而后板垣师团也曾力图反扑,但在张自忠部的顽强抵抗下,板垣师团最终未能如愿,临沂防线也终未被突破。在接连顶住津浦线南段华东日军和山东方向板垣师团的攻击之后,接下来李宗仁所要面对的对手,就只剩下了矶谷师团。当围殴变成了单挑,接下来,好戏就要开场了。

虎口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