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是,一度还对中日交战隔岸观火,除了说几句同情便只会怂恿蒋介石与日本妥协的友邦终于被卷入了这场难以避免的战争——希特勒终于动手了。那些认为自己已将希特勒捏在手里揉搓并爱将其揉成什么形状就能变成形状的友邦政客终于暴露了他们的浅薄,到底是谁将谁捏在手里揉搓呢?到底是谁玩弄了谁呢?自从希特勒开始在欧陆发动声势浩大让欧洲友邦猝不及防的闪电战以来,一切自以为是的迷梦最终都被击得粉碎,希特勒或许如他们所想将成为对抗共产主义的主要力量,但是,除了反共之外,希特勒更重要的属性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而他所要做的,从本质上来讲,则是让日耳曼民族成为欧陆乃至世界的主人。希特勒将要挑战的不单是一个新兴没几年的社会形态,他要挑战的是挡在日耳曼民族前面所有的对手,他要一个人对抗一个世界!欧战的爆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那些原本还在惺惺作态的所谓友邦看起来要成为真正的友邦了,至少英法等国应该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即便苏联将成为对手,也至少不是现在,而当面之敌,则是希特勒所在的纳粹德国,当然还将包括不久后便与德国结盟的日本——日本是否会跟苏联死掐,现阶段已经不是所要关心的问题了。
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欧战爆发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不幸。因为虽然友邦将最终成为友邦,但悲哀的是,在希特勒的强硬攻势之下——从1939年9月1日闪电进攻波兰开始,在短短的9个多月里,德国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囊括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而在欧陆的第一次有决战意味的德法战事中,法国苦心经营的马其诺防线成了摆设,德国的闪电攻势迅速收到回报,居然瞬间占领了貌似强悍的法国,欧洲友邦各国自顾尚且不暇,又哪有空来管中国的闲事呢?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翻云覆雨,难以阻挡,自然让一丘之貉的日本感到无比振奋,为了体现这种振奋,日本甚至一改在中国战场消极维持已占领区,不愿越雷池一步的既定方针,在枣宜会战完成原定计划后更进一步,完成对宜昌的军事占领——而此前日本囿于宜昌的地理位置和国内经济环境,根本没想过要保留宜昌。欧战局势如此,客观上让日本国际压力得到瞬间释放,也使日本国内的战争狂们重新审视他们所发动的这场战争。
枣宜会战之后,日军虽未能如愿将我第五战区主力一网打尽,但是收获颇丰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第33集团军,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遭到了日军的重点打击,伤亡之惨毋庸多言,此战之后,第五战区的战斗力自然是受到了严重影响。李宗仁在回忆录里声言没有太大影响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对平汉线的威胁也由此大打折扣,主动进攻能力受到极大削弱,第五战区在抗战中的地位也开始明显下滑。而在宜昌陷落之后,中国失去了鄂北鄂西江汉平原的广大产粮区,日本更是在宜昌修建机场,对重庆进行空袭,而战时陪都重庆面临日军的直接威胁,这也标志着抗战最艰难的阶段已经来临。
抗战至此,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对我已经极端不利,尤其是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所向披靡的表现更是让本就对抗战前途无甚信心的悲观论者重拾悲观论调,认为强大如法国都会在法西斯面前瞬间沦亡,又何况是积贫积弱已历百年的中国?抗战士气至此算是陷入了历史最低点,而这也取代军事态势的不利成为我抗战事业最大的障碍。在此阶段,中共在敌后战场领导了百团大战,并也取得了不俗的战果,一定程度鼓舞了抗战士气,但是,与之同时,百团大战的消极影响也显而易见,中共过早暴露了自身实力,导致此后日军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敌后战场的扫荡中去,并使第二战线的中国抗战陷入了极端被动,更要命的是,共军在敌后战场的蓬勃发展让原本就对中共疑虑重重的蒋介石更加提高了警惕,此后国共摩擦加剧,内耗不断,也极大影响了中国的抗战大业。因此,百团大战虽然获胜,但也因此造成后续阶段的全盘被动,可说是虽胜犹败。而第九战区同样也遭到了日军的重点打击,各部虽奋勇作战,取得了1941年年初上高会战的胜利,但是,却也在紧随而来的第二次长沙会战因判断失误而遭挫败,日军也借机占领了长沙,而这无疑又是对抗战士气的一次沉重打击。
所幸天不亡我中华,在抗战事业进入最低潮的同时,转机却也随之出现,日本好战派们在德国欧战高歌猛进的鼓舞之下,认为争夺全球霸权的时机已经成熟,为了争夺东南亚的丰富资源,遂不顾自身实力所囿,先下手为强,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发动了自取灭亡的太平洋战争。在欧战爆发之后,美国虽表面严守中立,但事实上美国高层已经意识到参与到这场战争将帮助美国提高国际地位,一旦赢得战争,美国也将正式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领袖,并由此获得数不清的隐形利益。然而,美国的问题在于,人民对于战争的热情并不高,要说服国会参战也有一定的障碍,而在珍珠港事变爆发之后,美国高层终于如愿以偿打通了最后的障碍,正式投入到了二战之中。
太平洋战争对于日本而言是一次彻头彻尾的赌博,从综合国力而言,美国当时已经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强国,而日本不过是一条腿走路的半残——经济实力远不及军事实力,日本所希冀的无非是借助战略冒险一举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速战速决,赢得太平洋战争的绝对主动。然而,强大的美国毕竟不是孱弱的民国,日本如东三省事变这般的极端军事冒险或许能让我民国一时不知所措,但在强大的美国面前,即便他们能获得一时的蝇头小利,从长期而言,他们必然不是综合国力睥睨群雄并有意在此战之后接管国际秩序的美国的对手。
珍珠港事变爆发后,中美英苏等国于1942年1月1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该宣言的出台也意味着中国的抗战终于从局部战争上升为世界战争的高度,中国也将由此获得友邦的极大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将主要精力用于东南亚资源的争夺以及与美军的海战,而此时中日交锋的重心也从正面战场转向了敌后战场,而国府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也从日军的军事压迫变成了补给困难——并由此引发了双方在滇缅公路的争夺,甚至中方还两度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有了强大的帮手作支撑,在漫漫黑夜里,我们终于见到了黎明前的一线曙光。
冷板凳
如今蒋介石总算是苦尽甘来了,自打卢沟桥事变以来,蒋介石的使臣们就四处奔走,要求友邦拿出实际行动来解我国民于倒悬,但彼时友邦人士各有各的算盘,压根就没几个真把蒋介石当盘菜,蒋介石熬呀熬,终于熬到了友邦人士出手的这一天,想想此前孤军奋战之艰辛,怎能不让人泪流满面?根据民国一贯以来的跷跷板政治,既然抗战大业得到强援力挺,那再坚持坚持,熬过这段苦日子,光明前景应该就在不远的将来了,此消彼长,外部矛盾相对平缓下去,那内部矛盾不免就开始抬头。事实上,国共这对活见鬼的冤家还没等友邦强势介入就开始互相撕扯了,国共虽然在西安事变之后达成合作协议,在抗战之初也似乎是甜情蜜意了番,但是通过武力胁迫达成的合作又有多少稳定性可言呢?蒋介石对中共不放心,这也不是什么特大新闻了,要是中共一直低调,不去招惹老蒋,大概双方还能将将维持这段关系,但麻烦就麻烦在,在中共最需要低调的时候,彭老总却不凑巧地高调了把,百团大战一出,各方纷纷对中共刮目相看,而为此提高了十二分警惕的,除了日本,也就是老蒋了。
百团大战捅了马蜂窝,触动了老蒋极为敏感的神经,也使其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反共行动重新出炉——八路军山高皇帝远,钦差大臣阎锡山又是那么个货,蒋介石对其无能为力,于是,只能将矛头对准皖南、皖北和苏南一带零零落落的新四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新四军的发展策略跟八路军并无二致,说白了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利用一切手段发展力量,创立根据地,不同的是,新四军的活动范围毕竟是国府先日的统治核心,要想在这里闯出一片天来,相比较在华北地区跟阎锡山打交道的八路军,显然难度是大多了,而所遇的阻力自然也是大多了。有阻力就有抗争,有抗争就有摩擦,在新四军发展力量的同时,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跟国民党方面颇多摩擦,而摩擦多了,自然会量变引起质变,造成国民党方面的强烈反弹。于是乎,在1941年1月份,就发生了抗战史上国共摩擦最具代表性的事件——皖南事变。在该事变中,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而副军长项英则被叛徒出卖,最终殒命。
李宗仁在危难之际接手第五战区以来,其表现还是颇值得称道的:在华东、华北相继沦丧的不利局势下,也正是第五战区顶起了抗战的大局,在台儿庄之战中,以数杂牌之力力敌日军精锐,创造了国军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而后又率60万大军巧妙地跳出日军包围圈,避免了重蹈先日淞沪会战大溃退的覆辙,也得以为接下来的抗战保存实力。而在其后的武汉会战中,李宗仁虽然没有参与,但接替其职的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干得也算中规中矩,尤其大别山北麓的作战,可称极为出彩,要说污点的话,应是未能将在长江北岸孤军作战的第6师团一网打尽,然而第6师团号称皇军第一能战的部队,打成这样也非完全不能接受。其后第五战区的随枣会战,虽然不能说中方获胜,但是日军自侵华以来,既未能占领一城一池,又未能有力消耗中军,随枣会战算是首次,而日军真正意识到持久战的来临,应当也是在随枣会战之后。
当然,随枣会战之后,李宗仁遭遇了滑铁卢,不过枣宜会战的失利也不能全然归咎于李宗仁。其一,第一阶段中国军队的战术安排其实并没有本质问题,从被包围到反包围,时机掌握得也算不差,之所以最后损失如此之惨,其实更多还是受制于我军与日军的全方位差距——比如情报能力、攻坚能力以及机动能力等。其二,第二阶段我军陷入彻底的被动与其说是李宗仁的责任,还不如说是大本营的责任,李宗仁固然判断失误,大本营何尝不是如此?更何况,当时汉水以西也已经脱离了第五战区的管辖,真正负责宜昌防务的其实是陈诚。当然了,作为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对枣宜会战的失利自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也无须为其文过饰非,还是用谢亚龙的经典名言来做一概括——所谓责任,是一个责任体系,大本营有大本营的责任,李宗仁有李宗仁的责任,不可一概而论。
当然,李宗仁毕竟久历阵仗,也很快就调整了过来——1941年年初日军对豫南鄂北发动了进一步扫荡,并由此引发了所谓豫南会战,在此战中,李宗仁就再度展现了其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李宗仁所用的战略无非依然还是避敌锋芒、诱敌深入而后机动歼敌的那一套,与枣宜会战不同的是,这次作战比较顺利,日军在付出了9000余人伤亡的代价后,遂被迫撤围。当然,也须承认,国民党公布日军所谓9000余人的伤亡有水分。
不管如何,第五战区在抗战中的出色表现是毋庸置疑的,而李宗仁的战功也是不容抹杀的,但是,表现如此不俗的李宗仁却在1943年9月被调离了第五战区司令的位置,改任汉中行营主任。表面上看,李宗仁是因功擢升,从一个战区的指挥官位置升到了第一、五、十等三个战区的指挥官位置,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不过是中国官场的常见伎俩——明升暗降。李宗仁如今这个官听起来很威风,但也只是听起来而已,实际所谓行营主任不过是夹心饼干,看似管很多,实际什么都管不着,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拥有实权的,是各战区司令和军事委员会,而行营主任则是个位尊而无权的虚衔罢了。
蒋介石之所以将战功赫赫的李宗仁调离实权部门,其原因大家想必用脚趾头也能想出来——中共是蒋介石的政敌,桂系又何尝不是?抗战一旦完结,对蒋介石能构成直接威胁的,岂不正包括了跟其斗法有几年的桂系领袖李宗仁?如今李宗仁在抗战中功勋卓著,颇有威望,其政治影响力俨然超过了当年的藩王时期,蒋介石要不及早动手,岂不是夜长梦多,后患无穷?蒋介石太知道李宗仁的厉害了,如果任其继续担任战区司令这样的重职,将来再把第五战区的一堆杂牌收归己用,到时候力量壮大,蒋介石岂不是想哭都来不及?蒋介石的这点心思,不要说李宗仁心里头明镜儿似的,就是一般路人,大概也能猜到个七七八八了。
当然了,蒋介石敢把李宗仁从第五战区司令的位置上拉下去,这也预示着抗战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明摆着的,要不是大局已定,蒋介石敢让那位在华北战场畏敌如虎的长腿将军刘峙接替此位吗?事实上,我们的刘峙将军确实也不负众望,即便到了抗战的收尾阶段,他也好好给我们展示了一番他的能耐,居然后来他还把第五战区司令部驻地老河口给丢了,顺带樊城和襄阳也一并陷落,并且直至抗战胜利才重获此地。无怪乎李宗仁回忆录里说日军在听说刘峙履任之后在广播里大大奚落了他一番,言谓“欢迎常败将军来老河口驻扎”!
不管刘峙表现如何,抗战的胜利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自从1942年中叶中途岛之战美国以少胜多夺取该战略要地之后,太平洋战争就出现了形势逆转;欧洲战场上,经过六个半月的苦战,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并由此占据了欧战的主动权;盟军的战略反攻即将开始,而抗战,也快要迎来胜利。
豫湘桂战役
逃命的和被抢的
发动太平洋战争对于日本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战略失误,尽管在初期,由于东南亚的宗主国们(主要是英法)忙于欧战无暇东顾,日本颇是风光了把,瞬间便将东南亚收入囊中,但是,好运气总有到头的一天,太平洋战争的胜负手并不是东南亚,而是太平洋海战。日本联合舰队指挥官山本五十六深知这一点,他明白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扩大偷袭珍珠港的战果,并完全摧毁太平洋舰队,那么,以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做支撑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启,日本将毫无胜机,日本需要的是速战速决,并通过威胁美国西海岸逼迫其坐上谈判桌,签下城下之盟。在速战速决的思想引导下,兼之受到美国空袭东京、神户的刺激,日本便迅速制订了中途岛之战计划,意图集中兵力夺取中途岛,以此获得向美国海军四面出击的基地,并赢得太平洋战争的绝对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