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
13510700000008

第8章 征川梦(3)

自民国以来,四川就成了各方角力的主战场,从二次革命到护国战争,再到护法战争,只要南北有冲突,四川就是主角——四川百姓也是倒霉,隔三差五被外省人欺负,当然,欺负得最多、最狠的还得算唐继尧。四川之所以老被欺负,说到底,就是因为乱,一个地方没个说话顶用、放屁崩坑的老大,就免不得三天两头被蹂躏。讽刺的是,凡在民国制造混乱的,在史书上却都是响当当的正面角色,可悲的是,居然很多人还能信这套说辞。

其实,以四川如今的局面,唐继尧但凡有些政治手腕,根本就不难摆平——四川如今这些个地方派,单拎出来是不是都不是唐继尧对手?而这些地方派是不是都是一个人一条心,各打各的算盘?这不就对了吗?应付这种局面,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给我们想好了办法。简单说,就是拉一批,打一批。拉拢一些倾向自己的,打击一批反对自己的,搞好政治平衡,四川就能完全捏在唐继尧手里。但是,唐继尧如今却反其道而行之,对谁都不拉,对谁都是打。

当然,唐继尧这么搞,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想尽快把钱粮军械攒齐了,好趁着这个乱劲创出一份家业——换句话说,唐继尧认为,这个年份正是他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好时机,所以他力求其快。但是,唐继尧大概没考虑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欲速则不达,快固然重要,但是稳显然更居要位——你想快,你也得快得了啊,有想法,不也得有可行性吗?现在的情况是,唐继尧欲求速效,根本不给其他人留口吃的,一味想着便宜自己全占。在四川地方派看来,其实客军不客军的,根本不是关键因素,关键因素是客军夺了他们的口中食,吃肉不吐骨头,吃菜不剩汤水,他们没活路了,没活路不就得反吗?

搞政治跟做买卖,某种角度来说是一样的,讲的是利益均沾——当然,可以有人拿大头,有人拿小头,看个人的能耐。但是,要说是有人想利益独占,连小头都不愿意拿出来,这买卖非得谈崩不可。如今,唐继尧欺行霸市,做霸盘,搞垄断,在四川地面上混食的人多了,你有能耐把他们灭了,如果灭不了,就那只能是他们把你灭了。于是乎,本来还各怀鬼胎的川军众将,因为唐继尧一而再、再而三不顾念他们的利益,没奈何,豁出这条命去,也得争口饭吃。

最能看出唐继尧政策魔力的就是刘存厚跟熊克武的联合,这俩自打民国以来就互相瞧不顺眼。刘存厚基本跟着北洋混——除开袁世凯称帝那阵。而熊克武则是铁杆革命党,这俩干架也不是一回两回了,现如今,他们却要把手言欢了。刘存厚跟熊克武联合之后,觉得手里头实力还是稍欠——刘存厚在护法战争中跟着北洋走,着实被干得元气大伤;而熊克武呢,虽说当了督军后攒下了不少家底,但毕竟新败,气势上就输了一阵。于是,他们就想找四川地面上的新锐势力,拉出来一块儿驱唐。熊克武看上了刘湘,其实刘湘跟熊克武也不对付,当时二次革命的时候,熊克武派人去活动驻守泸州的刘湘,刘湘唯唯而应,真到开打,却玩命跟熊克武干,这是旧怨,倒也不提;最近杨庶堪还跑来游说刘湘,说要他加入倒熊呢。别说,刘湘当时还真有点心动了,要不是吕超那边先下手,刘湘可能也开干了。按说这么大的过节,就算政坛没有永远的敌人,要让这俩成为同生死、共命运的盟友,显然也不是那么轻便的。但是,由于唐继尧的疯狂表演,居然,刘湘这样跟熊克武矛盾重重、新仇旧怨纠结在一起的主儿也打算一块儿混了。

1920年8月,刘存厚在汉中,熊克武在川北,分别组织靖川军,以刘湘为前敌总指挥,两路并进,合攻成都,靖川之役就此打响。刘存厚跟熊克武是川将老一辈中的翘楚,而刘湘则是中生代的代表,新老合作打响第一枪之后,那些原本还在持观望态度的川军将领纷纷加入了靖川战事——原先还一盘散沙的川系登时就团结了起来,靖川军的气势居然还就燃烧起来了。也该是驻川滇将顾品珍和赵又新倒霉,赶上川军大联合,想不输都不行了。9月8日靖川军占领成都,接着在成都附近与滇军主力赵又新、顾品珍部决战,双方苦战12昼夜,靖川军最终击败滇军。靖川军乘势追击,滇军节节败退,10月3日,赵又新被靖川军围困于泸州,不久后被击毙。而黔军方面,靖川军于10月上旬出兵重庆,王文华遭遇大败,只身逃赴上海,而余部也最终全数撤出重庆。自此,护法战争以来驻扎四川的滇黔联军,终被川军尽数逐出。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唐继尧打四川的时候,无非是制订了计划然后一往无前,虽然不易,但终究有条有理。但是如今要守四川,要考虑的问题却比先前繁难了数倍,即便如此,唐继尧但凡有些政治谋略,四川还并不是太难把握,可惜的是,唐继尧只能乱世,却无法治世。唐继尧有雄心,想要干出一番事业,虽说他的事业于国无益,于民无补,无非是带累百姓多受些苦楚。但是,一个有志气的男人,终究还是能让人另眼相看,四川一事足见唐继尧不过尔尔,志大才疏,豪气有余,精细不足,终归不过是个庸才。乱世之中,一个庸才却成天想着与自己的才具相隔万里的霸业,那么,他带给历史的,也不过只是遍地狼藉。护法战争之后,唐继尧本来拥有称雄西南的大好良机,但是,他却没有把握机会的足够才能,幸运女神不会永远青睐某个人,一个政客,在他一生之中,真正的机会也就不过数次,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非但不会再来,他还会尝到浪费机会的恶果。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一个人一旦开始倒霉,霉运就会跟他结下缘分,唐继尧开始倒霉了,他要跟霉运结缘了,而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

丢掉四川,显然只是唐继尧倒霉的开始,事实上四川的丢失对于唐继尧的最大打击也并非是该事件本身,而是伴随着该事件而出现的并发症。唐继尧是个真正的暴发户,初时只是一个小小的管带,靠着运气和强横,排挤革命党人,大肆向外扩张,短短数年,一个在民国成立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就成了西南的风云人物。唐继尧发达得太快,幸运女神一次又一次青睐了他,他借助无法阻挡的运气获得了而今的地位。但当他发达之后,要保住自己的位子,却困难重重,道理也极其简单——他没有一个稳固的根基。

驻川滇军被逐,最受苦的就是那俩在外征战的滇将了,顾品珍倒是还算运气不错——虽然穷无所归,终究还保了条命;赵又新可就没这样的运气了,他直接客死异乡。顾品珍是滇军宿将,骁勇能战,当年护国战争的时候,在纳溪一战,就是靠其悍勇才以寡敌众,挽回危局,此后他也一直是滇军对外扩张的王牌——当然,截至目前,滇军向外扩张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四川。顾品珍这样的在外将领,日子当然过得不能太顺心,说实在的,危机四伏,每日里他都得担惊受怕,过得真是刀尖上舔血的日子——这是人过的日子吗?

顾品珍受不了这样的日子了,只是唐继尧似乎还不了解——当日唐继尧说要倒熊的时候,顾品珍就不乐意,但是唐继尧正在势头上,哪会理睬顾品珍怎么想?如今可倒好,倒熊之役竟成了滇军在四川失势的导火索,驻川滇军被打得狼狈不堪,甚至赵又新还死了,这些对于本就有些厌战心绪的顾品珍无疑是种强烈的刺激——而要分析起来,造成手下弟兄死伤无数,血流成河,穷无所归的人,不是唐继尧又是谁?顾品珍再不愿当唐继尧手下的打手了,他在外边拼死拼活,唐继尧在后面安享胜果,这倒也罢了,只是唐继尧何曾有一丝感激之念?在唐继尧眼里,顾品珍这些人不过是他追名逐利的工具。当顾品珍在四川被打得大败之后,终于想明白了,不反抗,唯有死路一条。

唐继尧的权力根基不稳固,顾品珍想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唐继尧对部下过于严苛,薄情寡恩,以至于部将离心,一遇挫折,竟铤而走险。一个连在外作战的部将都驾驭不了的人,他的权力根基能够稳固到哪儿去呢?事实上,唐继尧并不是缺乏安抚部将、恩威并施的能力,只是,在他处于顶峰的时候,他又何尝注意到这点呢?人在得意的时候,最容易忘形,唐继尧在八抬大轿入重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该去怎么厚赏为他卖命的弟兄呢?当然,对于部将,更关键的是交心,只是,唐继尧想过要跟部将推心置腹、同生共死吗?驭人攻心是政治的绝大学问,只是唐继尧年纪轻轻便飞黄腾达,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他缺乏一个成熟的政治领导人所应有的阅历,他缺乏深沉老到的人格魅力。年少得志的唐继尧,终归不过是个暴发户而已。

当然,顾品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联系了滇军另一员战将叶荃,相约共同举事。叶荃是云南人,士官生,加入过同盟会,清朝时期在川军干过,辛亥革命后在黔军干,直到护国战争,才回归滇军。前面我们说唐继尧在重庆开会,协议没签成,却达成了个出兵鄂陕的计划——这话当然不只是说说而已,叶荃就是跑去援陕的。当然了,援陕这档子事吃力不讨好,一开始打得还成,但是等到北洋方面一发力,援陕靖国军就被搞得七零八落了。战事不利倒也罢了,叶荃的部队吃喝都成了问题,他的部队驻扎耀县,人死了无法补充,子弹打完了,就完了,衣食无着,官兵穿着破衣草鞋,实在是苦不堪言,3000多号人,每天地方上给100两白银,够干啥?叶荃也向唐继尧反映过问题,但是唐继尧呢,压根就不给信,他只能自己找门路,最后好不容易七拼八凑才每人领到一块银洋的军饷,到最后补充补充,休整休整,才够回云南的路费。叶荃历经千难万险,受了无数的罪,翻秦岭,过巴山,好不容易跑到云南,唐继尧居然派人暗算他!自己在陕西拼死拼活为唐继尧卖命,唐继尧对他不闻不问,不给军饷;好容易回来了,唐继尧又不知道哪儿听来的谗言,居然想置他于死地。叶荃对唐继尧的怨恨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因此,跟顾品珍说了个大概后,就自按捺不住,抢先发兵,进攻唐部。但是叶荃这人也该是倒霉,居然部下有人告密,他这造反的事儿被唐继尧事先知晓,唐继尧沿路布置伏兵,叶荃连战遭截,几乎全军覆没,叶荃好歹捡了条命,跑到广东投奔孙中山去了。

顾品珍实力本不如唐继尧,要是跟唐继尧硬碰硬地干,下场也不会比叶荃强哪儿去,但是叶荃惨败终究还是有价值的,至少给顾品珍突袭创造了条件。唐继尧的情报工作再好,也只是听说叶荃要反,却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己重兵去追击叶荃残部,反倒让顾品珍占了便宜。话说唐继尧部追着叶荃到了玉溪,离省城越来越远,而唐继尧还正自以为得计,认为总算摆平了内乱之时,顾品珍斜刺里杀出,突袭昆明,这下彻底把唐继尧给打蒙了。当时是1921年2月初,正是农历年年底,结果唐继尧大过年的却只能风餐露宿,仓皇逃命,总算是在除夕逃到了蒙自。转日大年初一,顾品珍大摇大摆地进了昆明,送给唐继尧的年货居然是出国旅游的建议,当然少不得军队也放几声礼炮欢送下。

屋漏偏逢连夜雨,唐继尧前一阵刚丢了四川,按说够倒霉了,没想到这只是倒霉的开始。继境外失势后,境内却也已然不保——暴发户勃兴得很快,但同时,要走下坡路同样也很快,因为他们的成功终究只是泡沫。更让唐继尧气愤的是,顾品珍早不动手,晚不动手,偏选在年底动手,连春节都不让过,无奈之下,只得暂避风头,将手下龙云部和李友勋部留在蒙自,以图再起。而自己呢,带领少量卫兵,先从颠越铁路溜到越南,然后辗转来到香港,好不容易落了脚。经此一闹,这年也甭过了。当然,有句话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唐继尧虽说是暴发户,但暴发以来,也算攒下了些家底,虽然自己被顾品珍驱逐,但注意,顾品珍能驱逐他,靠的是突袭,实际他的主力并未受损,而只要主力不受损,他就能等待机会卷土重来。不过,不管唐继尧能不能东山再起,他顺风顺水的日子要一去不回头了,凌驾于困难之上的他终将遇到真正的困难。

心比天高

这唐继尧大过年的被部下顾品珍给造了反,一路上颠沛流离,想想也真是晦气。唐继尧对顾品珍恨得牙痒痒,真有些生啖其肉、渴饮其血的意思,因此他刚刚奔完命,落下脚,就开始筹划怎么让顾品珍滚蛋了。被顾品珍驱逐的唐继尧转道香港,去了广东,还受到了孙中山的礼遇——当然孙公主要是想借他的势去攻打广西,同时也牵制一下不听号令的陈炯明。但是显然,心高气傲的唐继尧对孙中山那套不感兴趣,也不想当他的下属,他所想的只是重回云南。不过唐继尧也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现如今他客居广东,如果上来就驳了孙中山的面子,那对他的反攻大计也有害无益,因此,唐继尧没有明着回绝孙中山,只是暗自计较。机会终于来了,孙公重回广东后,打算跟护法中和他过不去的陆荣廷算账,这就给了唐继尧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留在蒙自的旧部,李友勋和龙云的部队借势占了柳州,而在孙中山还以为自己感动了唐继尧之时,唐继尧却命令两广滇军火速到柳州集中,当然,不是要集中兵力打广西,而是回云南。

且说这顾品珍靠玩偷袭入主云南,抢了唐继尧的位子,但是他怎么都摆不平也理不顺滇系各方面的关系。他自己本来就一直在外征战,在云南本土根基尚浅,而云南军界呢,又是一大批唐继尧旧部,谁都不买他的账,所以,顾品珍当这个云南老大,一直是如坐针毡。顾品珍除了好说歹说把滇军宿将罗佩金请出来,居然在别的地方就没了章法,只能四处扑火,扑火的结果就是唐继尧旧部对他恨之入骨,而跟他有隙的将领又纷纷外出。因此,顾品珍位子是抢到了,却左支右绌,怎么也坐不稳。

唐继尧大旗一挥,柳州滇军分为四军,一同开向云南。这结果自然是可以想象的,顾品珍本来实力就差,内部也不消停,因此输了个稀里哗啦。当然,滇军也有损失,比如李友勋就阵亡了——可悲的是,李友勋不是死于顾品珍部之手,而是被广西自卫军干掉的。最终结果是,顾品珍在败退路上被干掉,其残部大部投奔孙中山,而罗佩金则死在土匪手下,龙云接替了李友勋的位子,而唐继尧呢,终于出了口恶气,风风光光地回了云南,此时是19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