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常青藤教子课
13532100000018

第18章 一美元的意义(1)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是一所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私立大学,创于1701年,初名“大学学院”(Collegiate School)。耶鲁大学是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该校教授阵容、学术创新、课程设置和场馆设施等方面堪称一流。

孩子的世界其实没有“金钱禁区”的存在,无论是耶鲁大学,还是哈佛、纽约市立大学等高校,都十分重视孩子的财商教育。

儿童理财的意义

作为耶鲁大学的一名教师,劳伦斯是个优秀的“引路人”,特别是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劳伦斯特别注重对孩子的财商教育,他想要自己的孩子明白理财的意义,可惜6岁的卡尔不买账,完全不在乎自己的老爸在说什么。这一天,又到了睡前讲故事的时间,劳伦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达瑞8岁的时候,有一天他想去看电影。因为没有钱,他面临一个基本的问题,是问爸妈要钱还是自己挣钱。最后他选择了后者。他自己调制了一种汽水,把它放在街边,向过路的行人出售。可那时正是寒冷的冬天,没有人前来购买,只有两个人例外——他的爸爸和妈妈。

他仍然得到了和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谈话的机会。当他对商人讲述了自己的“破产史”后,商人给了他两个重要的建议:尝试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那么你就能赚到许多钱;第二个建议就是,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会的和你拥有的东西上。

这两个建议很关键。因为对于一个8岁的男孩而言,他还不会做的事情有很多。于是他穿过大街小巷,不停地思考,人们会有什么难题,他又如何利用这个机会,为他们解决难题。

这其实很不容易。好点子似乎都躲起来了,他什么办法都想不出来。但是有一天,父亲无意中给他指出了一条正路。吃早饭时他让达瑞去取报纸。这里必须补充一点,美国的送报员总是把报纸从花园篱笆的一个特制的管子里塞进来。假如你想穿着睡衣舒舒服服地吃早饭和看报的话,就必须离开温暖的房间,冒着寒风到房子的入口处去取,即使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也是如此。虽然有时侯只需要走二三十步路,但也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自达瑞为父亲取报纸的时候,一个主意诞生了。当天他就挨个按响邻居的门铃,对他们说,每个月只需付给他1美元,他就每天早上把报纸塞到他们的房门底下。大多数人都同意了,达瑞很快有了七十多个顾客。当他在一个月后第一次赚到了自己的钱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简直是飞上了天。

高兴的同时他也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还在寻找新的机会。成功了一次之后,他很快就找到了其他的机会:他让他的顾客每天把垃圾袋放在门前,然后由他早上运到垃圾桶里——每个月加1美元。他喂宠物、看房子、给植物浇水。但是他从来不以小时记费,因为用其他方法计费挣的钱更多。

9岁时,他学习使用父亲的电脑。他学着写广告。而且他开始把孩子能够挣钱的方法写下来。因为他不断有新的主意,所以很快就有了丰厚的积蓄。他母亲帮他记账,好让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向谁收钱。

他也雇别的孩子帮他的忙,然后把收入的一半付给他们。如此一来,钱如潮水般地涌进了他的腰包。

一个出版商注意到了他,并说服他为此写了一本书,书名为《儿童挣钱的250个主意》。因此,达瑞在他12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一名畅销书作家。

后来电视台“发现”了他,邀请他参加许多谈话节目。人们发现,他在电视里表现得非常自然,受到许多现众的欢迎。15岁的时候他有了自己的谈话节目。现在他通过做电视节目及广告收入挣的钱真的多得让人难以置信。

当达瑞17岁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几百万美元。

卡尔完全被“达瑞”的英雄事迹吸引了,非要缠着劳伦斯继续讲“达瑞”的故事。劳伦斯笑着拿出一本《小狗钱钱》的儿童财商教育的书籍,说道:“达瑞的故事就在这里边,不过你可不能只把它当做故事书来读,要跟书里的‘达瑞们’学习,知道吗?”小家伙快乐地答应了。

金钱,并不是“童话的禁区”。从小让孩子接触金钱,培养孩子的财商,让孩子理解理财的意义,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很大帮助。

妞妞在春节的时候,收到一千五百五十元的压岁钱,她拿着这些钱特别高兴,打算给自己买一身名牌运动服、一双鞋和一个背包,然后再买一个学习机,算下来这些钱正好够用。妞妞的妈妈知道孩子已经有两身运动服,根本不需要再买,于是就只给她买了一个学习机,然后把剩下的钱帮妞妞存到了银行里。

开始时妞妞还不大乐意,后来,妞妞发现这剩下的钱派到了很多用场,远比那一身运动服实用得多,于是从先前的不高兴到最后对妈妈佩服得五体投地,还主动跟妈妈学习如何制订理财计划。

现在的小孩子大多都和妞妞一样,手里有多少钱,就想当时把它花完,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买,不去管买的东西是否实用,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只顾眼前,不去想以后是否有更需要金钱的地方。没有理财的计划,因而往往是买了一些无用的物品,钱花完了,以后必须要花钱却没有了余钱。

孩子之所以花钱没有计划,可能是因为父母特别能挣钱,对孩子如何花费放任自流,用完就给;还有可能父母也是不会计划理财的月光族,有钱就花,挣多少花多少,结果孩子也跟着父母学会了这种不良的消费方式。

父母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孩子理财能力的提高,还容易使孩子养成随便花钱的不良习惯。而孩子一旦养成了有钱就花的恶习,将来很难改变。因此,父母应该学习妞妞的妈妈,使孩子学会节省钱,以便在急需时派上用场。

不仅如此,父母还需要帮助孩子认识理财计划的重要性,让孩子学着考虑到需要钱的地方很多。列出那些自己必须要用的物品,尽量买得物美价廉,而那些孩子想要却不必需的东西则不予考虑。有了这样的理财计划,有利于限制孩子胡乱花钱,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金钱,使每一分钱都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父母应该这样做

方法一: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理财计划

父母让孩子学会根据自己零花钱的多少,列出必要的支出花费,思考储存起多少钱防备以后需要时所用。同时告诉孩子理财计划可以避免盲目花钱,能够避免透支情况的出现等好处,这样有利于孩子更快地学习制订计划。

方法二:让孩子学会制订理财计划

父母让孩子学习制订理财计划,就要教孩子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情况,比如手里的零花钱有多少,可能花费的地方有哪些,然后一条条列出来,并留出一定的备用零花钱储蓄起来。

开始时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制订理财计划,随着孩子学会了统筹安排,合理分配零花钱之后,父母就可以完全放手,一切由孩子自己去做决定。这样孩子不但能够控制着花钱,而且理财的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方法三:让孩子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父母帮孩子制订理财计划只是第一步,第二步需要父母监督孩子严格执行理财计划,因为孩子毕竟小,控制不住自己的购买欲望,有时候看到什么好,禁不住诱惑有可能就会打乱理财计划,结果就会功亏一篑。

因此,父母要抑制孩子的购买欲望,尽量不让孩子去买理财计划以外的物品,帮助孩子把理财计划完整地执行下去。

方法四:让孩子体验到计划的好处

孩子按照理财计划严格执行下来之后,通过与以前没有制订理财计划时相比,就会体验到理财计划带给自己的好处。比如:按理财计划不去买那些没必要的物品,而省下来钱买必须要用的东西;先前所给的零花钱不到时间就花光了,现在因为理财计划的存在,使零花钱还有剩余等。

孩子体验到了理财计划的好处,就会积极地开始制订下一段时间的理财计划。

任何事情因为有计划的存在,才不会出现无法补救的纰漏,理财方面的计划也是如此,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明白理财计划的意义,体验理财计划的好处,这样孩子才会乐意去学着制订理财计划。

重视孩子的“财商”

詹姆士是今年耶鲁大学的预科新生,与大部分同学不同的是刚刚16岁的詹姆士已经能够负担自己的学习费用了。这完全归功于他从小的理财观念与能力。

小时候过节或者生日妈妈会给100元,詹姆士都会有一个使用计划:一早花一元钱,坐学校的小巴参加集体活动。从家里带了些食物,参加中午野营活动。途中经过商店下车,细看了价格标签,挑着个小伙伴喜欢的礼物,花了10元。下午回家,经过玩具店,花了40元买一些不易损坏的玩具,以便将来不要时可以转卖(投资行为)。经过银行时,把剩下的40多元存入自己的账户。从5岁到现在,他的账户上已经存了1万多元了,转成美金,可以从网上买一些有潜力的股票了,或者买一些新出的基金。这些钱不停地累积之后,将成为他上大学的费用。

常青藤教育专家认为,儿童应从3岁开始接受经济意识教育,因为他们已经萌发了花钱的念头。3岁开始辨认钱币;4岁时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货币交换活动;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意识。

瑞士:小学生挣钱体验生活

瑞士的小学里虽没有理财课程,但是却有一些实习内容,比如一个学期里专门有那么一天让小学生到任意一家公司或店铺里去打工,体验工作挣钱的艰辛。另外,学校还会定期组织模拟市场,让同学们从家长那儿进货,当然,也就是一些吃的喝的和小玩意儿,然后再拿到学校来卖。孩子们挣到的钱就用来出去露营、参观等活动的经费。每逢节假日,瑞士的一些中小学生会拿着自制的小食品和手工艺品到集市或大街上叫卖,路人一般也都很支持他们,多少会买一些。这是勤工俭学,也是体验生活,瑞士的家长从小就会给孩子灌输自食其力、勤俭节约的思想。这也是瑞士的一大民族特色。

美国:让孩子早早就学会自立

美国股神巴菲特亲自教儿童理财。去年,他在美国在线主持了一个卡通节目《神秘百万富翁俱乐部》,专门教孩子理财,小朋友可在其中学习理财课程,在商业领域中探险。据悉这是巴菲特自己想出的点子,并亲自为节目定名。美国的教育体系与美国浓厚的商业社会氛围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掌握了基本的经济和商业常识。

美国人认为,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中,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有钱、与人分享钱财。一般的美国人没有铜钱臭的思想,他们鼓励孩子从小就工作挣钱,并教导小孩通过正当的手段赚取收入。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人常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而小孩也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样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法国:培养计划用钱的本领

法国理财教育早在孩子3-4岁便开始,家长们大多并不主张孩子们把零用钱储蓄起来,而是鼓励他们合理地消费掉。

当孩子正式上学后,家长们便给孩子开设一个专门的账户。他们认为,与其让孩子每次向家长苦苦乞讨,还不如定期给孩子一笔零用钱并限制消费范围,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计划用钱的理财本领。

在今日的法国,6岁的孩子每年平均可从家长那儿得到约600法郎的零用钱,14岁的孩子则可得到1500法郎,而当孩子进入高中时,每年获取的零用钱则可能高达6,000法郎。独立账户不仅为孩子的合理消费提供了实习场所,而且也可帮助孩子培养合理储蓄的良好习惯,即所谓的该消费时就消费,该节约时就节约。

英国:能省的不省很愚蠢

英国人的理财教育方针是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并且把他们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下一代。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英国政府最近又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改革计划,根据这一系列计划,从2011年秋季开始,储蓄和理财将成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英国儿童事务大臣保尔斯说,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接受理财教育,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到11岁的学生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的作用,学习如何管理银行和储蓄账户,如何做预算。

以色列:挣钱和节俭一起教

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犹太人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很有一套。以色列犹太人在犹太家庭教育中关于钱的教育有几大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首先是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物权概念,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损害要赔偿,倾占要付出代价。第二,对于钱或者个人财产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费,犹太人讲究节俭。第三,知道钱怎么来的。最后,要知道钱财是有限的,智慧是伴随终身的。犹太人的理财教育最为重要的还是给孩子们关于钱的最核心的理念,那就是责任。孩子知道钱怎么来的,也就更进一步地知道了节俭。不光要节俭,还要懂得付出,懂得慈善。不光是为个人,也是为社会。

德国:理财童话打开金钱之门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小狗钱钱》风靡一时。让我们看看这本书在讲些什么吧——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而告终,你会一事无成。尝试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孩子们在树立金钱观念外,还会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日本:自力更生、勤俭持家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在日本,很多家庭每个月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家长会教育孩子节省使用零花钱以及储蓄压岁钱。在孩子渐渐长大后,一些家长会要求孩子准备一个记录每个月零用钱收支情况的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