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聪明人都在看的成功心理学
13545900000016

第16章 老鼠屎要丢,烂苹果要扔(1)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在大部分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掉。所以说,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敬而远之,不然你辛苦得来的成果会被他瞬间坏掉。

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三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同理的谚语:一块臭肉坏了满锅菜;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条臭鱼坏了一锅汤,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这个定律最早用来形容组织内的人员结构问题。在管理上,人们将这个定律发展并且总结为: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也就是说,即使是一个正直能干的人,当他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时,他很可能也会被这个部门的坏风气所影响,慢慢的也将会成为这混乱组织中“合格”的一员。一个无德无才者如果混进了一个高效的部门,这个部门可能也会在这个人的影响下成为一盘散沙,或者会让这个团队成为一个“老鼠屎”团队(这个概念在《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生定律1》中已经提及并解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再强大的组织系统也有其脆弱的一面。有些系统或许不能从外部将其攻破,但是如果不能始终保持团队每个人的素质,系统内部的变化很容易让其崩溃。这也是很多国际大企业经历很多经济风浪后却在一个平和的时期和毫无理由的阶段瞬间崩溃的原因之一。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因为它们都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就像《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生定律1》中所提到的一样,一个人学好很难,但是让他学坏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把它毁坏掉。只要有这样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所在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如果你有人事权,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没有这种权力,那你也应该建议除掉它或者将其拴起来。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鲁克曾精辟指出,“酒和污水定律是企业人才运作中最经典、最具主导地位的规律”。在企业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污水”,而污水又总会给企业带来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更为可怕的是,如果不仔细分辨,你根本不可能认出哪一部分是“污水”,哪一部分是“酒”。污水能混进企业,说明他对企业有一定的价值,也就是说他具有相关的工作能力,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有一双识人的慧眼加以区分。酒和污水在一个组织中共同存在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内耗,因为他们之间有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如果不及时制止或者将“污水”分子清除出去,最终很可能是以“污水”分子的胜利而结束。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筛选,这也成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任务。简单地说,剔除具有破坏力的“污水”,使合格者的力量指向同一目标,这就是人才的基本运作规律,也是人力部门重要的工作之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就是个人的集合体,企业的整体效率取决于其内部每个人的行为。这就要求这个集合体内的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效能,以保持团队的整体步调一致,动作协调。尽管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只要找到合适的最佳途径,就能顺利扬起企业的奋进之帆。

无论是来自西方的定律还是中国的谚语,都已经把负面影响的始作俑者做了准确的定性:污水、臭肉、老鼠屎、臭鱼。既然能用这些词语来形容这些人,就已经说明他们已经不具备改变和改造的可能。污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美酒的,臭肉也无法让其重新新鲜起来,老鼠屎更不可能成为汤的调料品,臭鱼也不可能再成为活蹦乱跳的鱼……既然如此,就要及时处置,对极坏的东西就不要再抱什么幻想了。一个人的品质是多年养成的。企业讲究的是效率,只能用人,而没必要担上育人的义务。不合适的、不能融入企业文化的、或者有可能破坏企业发展的人,如能尽快使之离开,对企业只有好处,对当事者也未必不是好事。常言道,长痛不如短痛。这样的处置,也许企业是要付出些代价的,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这种代价,值!

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也是一样,如果你的身上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并且你已经发现或者已经有人帮你指了出来,不要犹豫了,丢弃它吧。它就像长在你身上的毒瘤,总有一天会发作而危害到你的“生命”,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及早将其“割掉”。

果断丢掉“烂苹果”

如果你的果箱中有一个烂苹果,而你又没有及时将其扔掉,那么不久之后你就会发现,大部分苹果都腐烂了。科学家研究发现,导致苹果腐烂的原因是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有很强的生命力,并且很容易“传染”,这就是“烂苹果”威力的来源。果农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每天都会去检查自己的果箱,只要苹果上有任何一个小小的烂口,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扔掉——不是他们浪费,而是要牺牲少数来保全多数。

世界上各国的管理大师都将“酒与污水定律”应用到管理实验上,并且得出了一个几乎一致的答案:“及时清除害群之马。”因为任何一个组织里,总有几个不听话或者起到阻止组织发展、具有腐蚀作用的“害群之马”。这些人扮演着“烂苹果”的角色,具有“烂苹果”一样的特点。如果不及时将其清除,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这个团队里四处都是这样的“烂苹果”。

前面已经说过,几乎每个企业都有几个“麻烦”的员工,对于这些人,要当机立断,该解雇就解雇!这部分人将会对企业造成的危害是不可想象的。虽然解雇员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无论心情是何等的沉重,该下决心时就不要犹豫。

如果一个企业曾经出现过一个背叛者,根据科学家的调查,可以肯定地说,现在继续在企业工作的某一个人在未来一定也会走上“背叛企业”的道路。换种说法来讲,企业里一旦出现过背叛者,那么其他人很可能会受他影响,也会背叛企业。这是所有企业家都知道的秘密,也是最棘手的问题。怎么杜绝,并且处理第一个背叛者,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处理得好,没有人敢于效仿;处理不好,效仿者会以几何倍数增加。我们看看拿破仑·希尔是怎么做的。他发现公司里有一个中层干部行为反常。经过调查发现,这个干部在秘密和公司的对手接触,他准备离开这里,并打算带走所有他染指过的东西:客户、卷宗、机密文件等。当拿破仑·希尔得到消息后,他立即安排这个人出一天差。趁他不在的时候,希尔彻底清理了他的办公室并更换了所有的锁。等那人回来时将没有机会进自己的办公室,因为他已经被解雇了。

这里并没有任何玩弄阴谋诡计之嫌,这样的情况无论在微型企业或大规模的企业都时有发生。遇到这样的事你只有以毒攻毒,只有果断地将其“踢”出局,才能保全企业的利益。这个道理其实和果农扔掉少数有疤口的苹果来保护多数苹果是一样的。

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但是做起来要比上面所说的更难。我们不但要发现缺点,更要能痛下决心来克服缺点。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做员工,又要做“老板”。只有你能决定是否“解雇”你身上的这个“烂苹果”!更为重要的是解雇它,能“拯救”你;保留它,假以时日,你就成了一个“烂苹果”。这似乎是一个不用选择的选择题,更是一个不能选择的选择题!

扔“烂苹果”也讲技巧

我们还是先从一个组织谈起。如果你想清除一个“烂苹果”,放开长时间的同事情感不说,你至少得保证清除他之后不会给自己造成损失。那么不适当的清除一个“烂苹果”会使自己有什么样的损失呢?能成为“烂苹果”的人都不是“善类”,他们肯定有很大的破坏力。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如果他将来报复公司,那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他们在暗处,企业在明处,更重要的是,这个“烂苹果”了解企业很多只有自己人才知道的情况,甚至他的触角已经涉及了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内幕。对于这样的人,即使要清除,也要讲究策略,粗暴处理的结果只能带来更加粗暴的回报。

清除这样的人,要考虑在什么样的场合,可以是他的办公室,也可以是你的办公室。因为解雇一个职工的背景是千变万化的,所以这里也没有什么规矩可循。

清除“烂苹果”的技巧有很多,但是技巧并不代表婉转。有时候,看似粗暴的解决办法,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有些领导在决定解雇职工的地点与方式时所依据的是他们希望将何种信息传递给其他职工。有位领导曾当着全体职工的面解雇员工,目的是杀鸡给猴看。他将企业所有的100名职工召集到会议室,心里盘算好,在会议的过程中他一定可以挑出那只“烂苹果”,并当场炒他的鱿鱼。这是精心策划的一场戏,只是其职工不知道而已。

对于一个企业的老板,解雇一些不称职的职工完全是分内之事,但在具体处置时,即使是那些以“硬汉”著称的企业经理也难下决心,认为解雇员工是件很棘手的事。身为领导者他们总担心会引起连锁反应:怎样向客户解释呢?如何以此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如何做好善后工作?等等。

(1) 把握住最佳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