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聪明人都在看的成功心理学
13545900000034

第34章 成功就是把复杂事物简单化(1)

12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

很多人整天像小蜜蜂一样勤勤恳恳、忙忙碌碌,但到头来收获却非常有限,为什么?

奥卡姆剃刀定律告诉我们,我们做过的事情中可能绝大部分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有效的活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们通常隐含于繁杂的事物中。找到关键的部分,去掉多余的活动,成功其实就是让复杂变得更加简单。

奥卡姆剃刀定律

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一个从法国的一所监狱中逃出来的人提出的,他出生于英国奥卡姆,曾经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人们都叫他“奥卡姆的威廉”。他是一位逻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天主教教士,人称“驳不倒的博士”。

由于他当时发表的言论违背了罗马教廷的旨意,因此被囚禁在法国的监狱。他在狱中度过了四五年的时间,逃出来之后,流浪到巴伐利亚去找那里的王爷。当时的那个王爷鉴于罗马的压力,不敢收留他,是威廉的一句话改变了王爷的想法:“你用剑保护我,我用笔保护你。”

就在这个期间,他著书立说,从而声名远扬。他当时非常厌倦“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他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中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这也就是他所谓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即人们常说的“奥卡姆剃刀”。

这把剃刀出鞘后,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奥卡姆剃刀”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一种“反动的”哲学。这个定律的提出,使很多人感到威胁。因为按照这个定律的意思,将触动到这些人的利益,所以它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因为这个理论而再次受到伤害。即使如此,这个定律依然广泛流传,经过数百年的磨砺,使它变得更加锋利。后人在这个定律的基础上,又将其丰富、发展,涉及了更多的领域,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

人们将奧卡姆剃刀定律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指出我们现在运用的许多东西是有害无益的,我们正在被这些自己制造的麻烦压垮。事实上,我们的组织正不断膨胀,不管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制度越来越烦琐,不管这些制度是否真的有效;文件越来越多,不管每个文件是否都是必须要处理的……至于我们的效率越来越低。管理学家运用奥卡姆剃刀定律并将其总结为: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意思就是企业管理就是要将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抓住关键的地方,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不要人为地把管理复杂化,要顺应自然、顺应企业的需要。

为什么要将复杂变简单呢?因为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单化后才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打个比方,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十字路口,你可能会很容易做出选择,但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是数十个十字路口交叉而成的网状道路,你该如何选择?而奥卡姆剃刀定律就是告诉我们,把不适合自己的道路和事物都抛开,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就是将复杂简单化。

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人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成了最宝贵的资源——不仅对于管理者是这样,对于普通人也是这样。但许多人终日忙忙碌碌却鲜有成效,究其原因正是缺乏把复杂简单化的思维和能力,分不清“重要的事”与“紧迫的事”,结果成为了低绩效或失败的人。用管理的例子来说,一个企业的发展,它的管理之道就是简化之道,简化才意味着对事务真正的掌控。但是,把简单的管理复杂化很简单,而要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就很难。中国人崇尚“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思想,但是能娴熟运用的人却寥寥无几了。我们所知道的一流的企业家无不抱着异常谨慎的态度经营企业,如比尔·盖茨“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的论断、张瑞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以及任正非一直所担忧的“华为的冬天”。可见,简单管理作为一种古老而崭新的管理思维和能力,蕴涵着深刻的内涵。

对于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会面临着很多复杂的事情,那么怎么才能把复杂变简单呢?抓住关键因素就成了决定一个人能否快速而高效地取得成功的关键。

简单不代表愚蠢

很多时候,我们让简单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最后走到连自己也理不出头绪的地步,从而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复杂并不代表智慧,它不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也不能帮我们实现更多的价值;简单也不代表愚蠢,它会让我们目标明确,更容易成功。

人类社会自从进入资本市场之后,开始快速的发展,资本市场几十年的劳动成果几乎达到了人类之前所有阶段劳动成果之和。这一方面说明人类进入了更高的文明阶段,另一方面也说明,人类的发展让地球的资源加速枯竭。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人与自然的矛盾空前激化。复杂的科技使人类获了更多的劳动成果,却使地球的资源病入膏肓,子孙后代的发展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之前社会的简单生活,虽然没有更多的物质,但是却保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而现在,很多有前瞻性的科学家都在反思科技进步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思索我们能给后代留下多少可供发展的资源……

关于人类发展的问题似乎离我们普通人很遥远,但是这却与我们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而变得轻松,而是变得更加紧张和沉重。人们为生活奔忙,为工作压力所累,休息和休闲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复杂并没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而是让我们更加忙碌、更加烦恼……

即使我们的物质生活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富足和舒适,但是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却越来越差,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然而自己却成了这些巨大财富的奴隶。

现在所有的机构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机构组织在不断膨胀,制度也越来越繁冗,文件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差。

如果你在大公司工作过,你就会知道,甚至连公司的上层领导,都不能说出公司所有员工的具体人数,很多领导连直属机构的人都还认不全。这样的公司,怎么可能达到有效的沟通,从而减少无谓的劳动?如果一个公司只有10个员工,他们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而如果公司有一万名员工,并且分布在世界各地,要实现这一设想,简直太难了。公司的员工越少,可以保持彼此的联系程度越高;公司员工增多,相互交流会出现障碍;员工数目膨胀,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会变成不可能。

既然面对面交流是不可能的,那么要实现有效的沟通,就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协调,需要更加复杂的系统来支持,假如10个人的沟通需要一个人来协调,那么一万人的沟通就需要1000个人来协调……而这只是公司管理中关于人员交流这一项制度所花费的人力,其他制度相加,可以得知有多少人在为了管理而工作,又有多少人是在真正为实现利润而工作……

在大公司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只要是召开高层会议,就需要下面的员工准备厚厚的资料,任何一份计划,都不是以字来计算,而是以页来计算,似乎页数越多,计划就会越有“分量”。但实际上,这样的计划对于市场来说,简直就是一堆废纸……

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站在熙熙攘攘的雅典集市上感叹:“这儿有多少东西是我不需要的!”很多人都在为很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而努力和奋斗,他们还没有认清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复杂只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迷惑,就像很多人追求幸福一样,以为有钱了就幸福,其实并不是这样。看看那些有钱的人,有几个敢说自己是幸福的?反而那些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虽然他们并不富有,却敢于宣告“我很幸福”。

下棋是提高智商和锻炼智商的游戏之一,很多人都认为下棋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但实践证明,并非如此。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机器人和棋王对决,机器人的“思维”极其复杂,每走一步都会考虑到这一步对后五步乃至后十步的影响,虽然机器人的“运算”速度要比人快得多,但它落子的速度却比棋王慢很多,因为可供机器人选择的招数有10的120次方那么多,所以它总是“举棋不定”,最终还是输给了只看后五步的棋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复杂的事情、庞大的信息量,对于人们来说往往都是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的,反而会让你失去选择的方向。很多时候“简单”的道路,可能更容易帮我们实现自己的目的。

简单更有力量

经过社会学家的调查发现,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似乎成了人的天性,任何组织和单位甚至可以具体到个人,都具有这样一种特质。

所有的组织都会存在着日益复杂化的趋势,甚至有些无能的领导把让机构日益复杂作为自己企业发展的目标。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随处可以发现,一个单纯的公司一旦成功,他的领导者就开始忙着让公司变得高深莫测,使其变得更加复杂,虽然赚到了比之前更多的钱,但最终却发现利润率越来越低,因为他们不得不为更加复杂的管理和机构买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公司的工作方向开始由具体的创造利润的活动,变成了抽象的复杂的管理活动。大部分企业没有专注在应该关注的事上,都把精力集中在了进行昂贵的、无生产力的活动上,而且这种活动的数目极其庞大。这些琐碎无用的多数因素,代表着组织里无所不在的惰性和无能,它们和组织中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力量混杂一处,结果让管理者根本分不清楚哪些是垃圾、哪些是宝石。最终连这些管理者自己也搞不清楚,公司的盈利都到哪里去了。

奥卡姆剃刀定律告诉我们,组织的高效来自简洁,复杂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既然复杂的事情让人们抓不住关键因素,人们为什么还要去追求它呢?

从人性的角度讲,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解答:人们喜欢挑战,认为被自己征服了的事物都不再具备价值。所以他们去追求更复杂的事物,其实也就是让更多的因素来干扰自己。到最后,自己也找不到决定事物成败的关键因素了……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天,动物园的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了出来,他们感到很惊讶,因为笼子并没有破损。

善于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人们开始开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发生这件事的原因,是笼子的高度过低,以至于袋鼠有能力跳出来。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公尺加高到20公尺。

但是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又跑到笼子外面了,于是,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30公尺。没想到两天后,袋鼠竟然还是逃出了笼子!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公尺。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长颈鹿和几只袋鼠在闲聊:

“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这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人们总是抓不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让很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本来用关门的方法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非得要劳师动众地加高笼子,做一些看上去很“壮观”的无用功。

很多时候,人们会掉进复杂的陷阱里,妨碍了自由的思考。可以说,脑筋急转弯考的就是人们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就像“把大象放进冰箱里需要几步”的问题一样,如果这样一个问题交给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来回答,可能他的答案会是上百页的材料。他会从大象的起源说起,然后说到大象的种类,不同种类分布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捕捉,然后选择什么样的冰箱厂家特制一个足够装下一只大象的冰箱,接下来怎么把大象放进去……或许还会更多,因为这是他们最擅长的事情——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其实答案是:“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去,然后关上冰箱门!”没有看过这个答案的普通人,估计也会罗列一些复杂的办法,但事实上,上面说的就是最佳答案。

从1980年起,以后的10年当中,黄河食品公司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他们开始收购一家又一家公司,最后终于成长为年销售额高达百亿元的大集团。黄河公司的产品种类繁多,涉及各个领域,凡是能想到的,他们都参与了经营。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分化,黄河公司同其他的大联合企业一样,被迫放弃了旗下的许多公司,精兵简政,才得以渡过难关。什么都做等于什么都没做,成了他们的经验总结。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韦尔奇就曾提出“非一即二”的原则,即:必须把本产品做成本行业数一数二的产品,否则一律卖掉。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通用电气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综合性公司之一。

我们仔细考察和分析市场就能看出,当今世界上最有实力的几家大公司,几乎都遵循“简单至上”的原则。如微软多年来一直做Windows系列办公软件,英特尔公司认真做芯片,戴尔做好自己的电脑直销,美国有线电视致力于滚动新闻的制作和发布。

因为他们知道,简单就是力量,把简单的事情做成就是不简单。温州人做生意就只做简单的生意,像打火机这样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的简单玩意儿,竟成了温州人发财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现在世界上99%的打火机是由温州几家大的工厂制作的。可是许多企业并没有领悟这条“简单就是力量”的基本原则,一味追求多元化,盲目贪大求全,一会儿开发房地产、一会儿做手机,甚至还投资汽车生产,最后什么都做不大,什么都做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