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聪明人都在看的成功心理学
13545900000007

第7章 刺猬理论(1)

距离产生美,但如果过分保持距离,则会使得双方变得疏远,甚至互相遗忘。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亲密有间,疏而不远,就显得很重要了。这也是刺猬理论强调的“心理距离效应”。

刺猬理论概述

所谓“刺猬法则”是说,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刺猬们不断地在受冻与被刺之间挣扎。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我们往往希望好朋友能够“亲密无间”,希望上下级之间能够“推心置腹”。然而,刺猬理论却告诉我们,距离太远固然达不到交流的目的,但是距离太近却更容易伤害彼此。

就像一杯水,太凉了寒心,太热了烫口,只有适度才是好的。人与人之间交往也是如此。距离太远,对方在彼此心目中只是一个模糊的形象,不了解,也就无从成为知己;走得太近,同样也很危险,没有距离,没有秘密,往往会让彼此看到对方身上存在的缺点,这就打破了远远看去对方的美丽形象。只有保持恰当的距离,才能既产生远远看过去的美感,又可以避免走得太近所带来的负面效果。

这种距离既是自尊,也是尊重他人。毕竟人是有思想的、独立的、完整的个体,同时也是有理性的、自私的动物。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要获取自己的生存空间,为了这个私有的空间,人就要不断地去争取。相距太近了,每个人的利益空间就相对狭小了,摩擦的机会也就多了,摩擦多了,关系也会淡下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为人际交往划分了4种距离,每种距离都与和对方的关系相称。

1. 亲密距离:6~18英寸之间(15~44厘米)

15厘米以内,是最亲密区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息。15~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44厘米以内,在异性,只限于恋人、夫妻等之间,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

个人距离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已少了直接的身体接触。

2. 社交距离:4~12英尺之间(12~37米)

社交距离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体现在一种公事上或礼节上的较正式的关系。

公众距离就是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地远一些,使彼此都有安全感。

好朋友之间也要亲密有间

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需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相互刺伤。同样,对于人际交往也是一样。有人以为,朋友之间就要亲密无间,甚至要成为“死党”。其实,多数朋友只是普通朋友,真正可称为“死党”的朋友并不多。

人一辈子都在不断地结交新的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因此,人们要与好朋友“保持距离”。这话听起来是有些矛盾,好朋友才应该常聚首,保持距离不就疏远了吗?问题就出在“常聚首”上,很多“死党”就是因为一天到晚在一起,所以才散了。

人之所以会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之所以会有“死党”的产生,是因为彼此的气质互相吸引。两个人一下子就越过鸿沟成为了好朋友,但再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会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两人的“蜜月期”一过,便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彼此的差异,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成为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两人便开始背后的挑剔、批评,然后结束这段友谊。

有人说,最亲近的关系总是最脆弱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虽没有骨肉血脉的相连,但却有一种亲情无法替代的东西。也许在生活中的某个瞬间,你会发现身边最好的朋友就像一个翻版的你,让你有一种心灵互动的感觉。但也有这样的时候,你认为你的好朋友对你了如指掌,有许多事不该对你有所隐瞒;甚至从某一天开始他突然疏远你而让你感到莫名其妙;或许有时你会替他做许多事,但他却不太领情……

朋友之间互相关心是毋庸置疑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如果任何事都不分你我的话,就会使友情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廖甜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叫赵雪,她们几乎朝夕相处,工作上互相鼓励,互相竞争;生活上也是相互关心,相互支持。但是有一天她们却突然心照不宣地分开了。事情是这样的:廖甜有记日记的习惯,而且她认为日记是只属于自己的秘密,任何人都不能看。可是,那天赵雪在廖甜家里无意中见到了这个日记本,就想打开来看,廖甜坚决不同意。赵雪认为她的什么秘密都告诉廖甜了,廖甜的秘密她也应该知道。但是,廖甜仍然没有同意,从那以后,廖甜就明显地感受到赵雪对她的疏远。她感到非常难过,虽然她不想失去好朋友,但是又真的不愿意让赵雪看她的日记。

有的人把好朋友当成自己,认为好朋友之间就不能有秘密。其实,这之间也要有个限度。所以,就算是一对最好的朋友,也要适当保留一些个人的秘密,不必公开自己的私人生活来证明你对朋友的诚意,也不要过分渴求朋友会对自己的任何私人问题都有帮助,自己应该面对的就要勇敢地独自面对。

我国有一句古话:“亲兄弟,明算账。”朋友交往,有的人讲义气,不分你我,我花你的钱,你随便用我的东西,像一个人似的,可是发展到后来往往都是因为扯不清的经济账而心存芥蒂,甚至分道扬镳。到了算账的那一天,就又要争出个高低来,这样最终还是会伤害感情。所以说,有节制、有理智的交往才是正确的交友态度。

如果两个好朋友在事业上能够志同道合,在生活上能够互相关心,而在私人生活上又相对独立,彼此不打扰对方喜欢的生活。这才是一种高尚的友谊,这也正是我们作为别人朋友所要追寻的境界。

上司不可与下属过于亲近

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研究领导心理学的专家认为,不管怎么说,企业领导和下属还是有区别的。领导和下属之间无论多么亲密,他们的位置始终是不变的——领导在上,下属在下,上下颠倒只会招致失败。

曾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就是一个很会运用刺猬法则的人。他有一个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和顾问、智囊、参谋们的关系。在他10多年的总统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没有什么人的工作年限能超过两年以上。他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总是这样说:“我使用你两年,正如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你也不能以办公厅主任作为自己的职业。”这就是戴高乐的规定。

这一规定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在戴高乐看来,调动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这是受部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的,没有始终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二是他不想让“这些人”变成他“离不开的人”。这表明戴高乐是个主要靠自己的思维和决断而生存的领袖,他不容许身边有永远离不开的人。

只有调动,才能保持一定距离,而唯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顾问和参谋的思维和决断具有新鲜感和充满朝气。这样一来也就可以杜绝年长日久的顾问和参谋们利用总统和政府的名义营私舞弊。

从某些方面讲,领导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这样做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然而从另一些方面讲,领导又不能和下属太亲密,要和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领导离下属过于遥远,就会受到脱离、疏远下属的指责。如果离得太近,下属又视领导为孩子式的领导,也许他们会对领导失去尊重,从而使领导失去威严。领导只有和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下属一个庄重的面孔,这样才可以获得他们的尊敬。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前总裁斯通也是在人际关系中保持适度距离的典范。由于总裁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接触较多,他在工作之余便注意与其适当拉大距离:他不约邀同僚到家做客,也不接受邀请。相反,对于普通职员,则注意亲近,微笑问候,甚至“家访”。

1980年年初的一天,在旧金山一家医院的隔离病房外,一位声如洪钟的老人与护士纠缠不休,硬要探望一名身患痢疾住院的女士。护士严守规则,毫不退让,而被探视的女士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位衣着朴素的老者竟是通用公司总裁——一位被美国权威杂志《电信》月刊评为“世界最佳经营家”的工商巨子——斯通先生。斯通探望的女士并非别人,而是该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销售人员哈桑的妻子。

后来哈桑得知了此事,感动不已。他用每日勤奋工作16小时来报答斯通的关怀,销售业绩也由此一路攀升,在全美各地评比中名列前茅。

刺猬法则对于领导者或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造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这里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可亲”,让人感到平易近人;二是不要“过密”,否则会顾此失彼。

领导与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还具有一些独到的功能。一是可以避免下属之间的嫉妒和紧张,因为如果与某些下属过分亲近,势必在下属之间引起嫉妒、紧张的情绪,从而人为地造成不安定的因素。二是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和行贿等行为。三是与下属过分亲近,可能使领导对自己所喜欢的下属的认识失去公正,干扰用人原则。四是可以树立并维护领导的权威,因为“近则庸,疏则威”。

有些领导想把所有的下属团结成一家人似的,这个想法是很可笑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与下属建立过于亲近的关系,并不利于领导的工作,反而会带来很多不易解决的难题。

下属应和上司保持适当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