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普外科速查手册
13573400000034

第34章 小肠疾病(2)

(1)腹痛:常是肠梗阻最先出现的症状,起初多为阵发性剧烈绞痛,且发作时患者多能自觉有肠蠕动,有时可伴有移动性包块。随着梗阻的进展或缓解,腹痛都有所减轻,但进展者全身状况并无好转,且腹痛减轻只是暂时的。对于动力性肠梗阻患者腹痛症状多不明显。

(2)腹胀:多在发生腹痛之后,低位梗阻患者的腹胀症状更为明显,闭襻肠梗阻患者可出现局限性腹胀。

(3)呕吐:是机械性肠梗阻的常见症状之一,低位者呕吐发生较晚,且可有食物腐臭味;高位者呕吐较早,起初为胃内容物,之后为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伴有绞窄者呕吐物因有血液而呈咖啡色,甚至鲜红色。

(4)排气、排便停止: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停止排气、排便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2.体征早期患者表现为痛苦貌外,可无其他阳性体征,但后期可有腹胀膨隆,可有压痛,闭襻性肠梗阻患者可触及腹部局限性包块,并有触痛,患者肠鸣音多为亢进,若出现肠穿孔则有腹膜炎体征。

3.肠梗阻各类型间的鉴别(1)机械性与动力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症状典型,但后期也表现为动力性肠梗阻特征;动力性肠梗阻表现为无明显腹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多与腹腔感染、外伤、腹膜后感染、血肿、腹部手术、肠道炎症、脊髓损伤等有关,动力性肠梗阻X线检查具有全腹、小肠与结肠均有胀气表现。

(2)单纯性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较窄性肠梗阻有血运障碍,常发生肠坏死、穿孔与腹膜炎,应及时确诊手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症状较重且发展迅速,早期腹痛剧烈、无静止期、呕吐频繁可有血性呕吐物,腹部常有腹膜炎体征,可有局部隆起或可触及的孤立胀大的肠襻,腹穿可抽出血性液体,全身变化也较快,有脉率快、体温上升,甚至休克表现,X线平片常显示孤立扩大的肠襻。

(3)小肠梗阻与结肠梗阻:临床上常见的为小肠梗阻,但当发生结肠梗阻时由于会盲瓣的存在常形成闭襻性梗阻,结肠极度扩张,而且又因结肠壁薄,常发生盲肠部位穿孔。X线平片常显示一段充气扩张的结肠襻,有利于诊断。结肠镜检查或钡灌肠检查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辅助检查1.首要检查X线检查:常用的检查有立位腹平片和钡灌肠,腹平片的特征性征象是多个肠襻内含有气液面,呈阶梯状。钡灌肠多用于结肠梗阻患者的检查。

2.次要检查(1)血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液浓缩现象。

(2)血生化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变化,后期出现多种电解质离子改变。

治疗要点1.治疗原则肠梗阻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根据梗阻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全身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定。不论采用何种治疗均应首先纠正梗阻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

2.具体治疗方法(1)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抗感染、吸氧等治疗。

(2)手术治疗:包括单纯解除梗阻的手术、肠切除吻合、肠短路吻合和肠造口术。

3.治疗注意事项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大多数情况下肠梗阻需要手术来解决,手术的目的是解除梗阻去除病因,手术的方式可根据患者的情况与梗阻的部位、病因加以选择。对于具有手术史的患者出现肠梗阻则应慎重行手术治疗,只有在内科治疗无效时方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应当向患者说明有粘连性肠梗阻可能,术后可再次出现肠梗阻。

(第五节)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各种原因导致的肠系膜动脉或静脉形成栓塞或血栓,进而导致肠缺血坏死等病理改变,统称为肠系膜血管性疾病。

主诉

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数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刺激症状。

临床特点

1.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首先出现急性缺血性肠痉挛,患者突发剧烈的上腹痛,常伴有消化道痉挛所致的呕吐、排便等,早期症状重但体征轻,后期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往往出现明显症状时治疗已较困难。

2.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不如动脉缺血急骤,常为进行性腹部不适,多有厌食、腹胀、大便性状较稀、次数增多,后期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腹痛较轻,一旦出现明显腹痛及腹膜炎症状时治疗为时已晚。

3.误诊分析本病可与胆系疾病相混淆,胆道结石应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相鉴别,结石疼痛症状多可有间歇期,给解痉药物症状可减轻,辅助检查CT可有助于鉴别;慢性胆系炎症应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相鉴别,但胆系炎症性疾病多有固定的疼痛部位,且Murphy征多呈阳性,而血栓患者多有心脑血管病史,辅助CT或B超检查可有助于鉴别。

辅助检查

1.首要检查腹部血管造影、强化CT扫描或MRI血管成像均可发现血栓所在,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清淀粉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无机磷增高等有助于诊断,后期可有凝血功能障碍。

3.检查注意事项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患者,连续强化腹部CT扫描检查对本病的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他检查及出现明显体征变化时患者疾病多处于临床后期,因而对高龄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当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治疗要点1.治疗原则早期以抗凝治疗为主。患者出现肠坏死征象时应立即行手术治疗。

2.具体治疗方法(1)抗凝、溶栓治疗:早期确诊后若无肠坏死症状可用抗凝治疗。首选肝素700~1000U/h持续静脉滴注,也可考虑溶栓治疗。

(2)手术治疗:一旦出现肠坏死征象应当立即行手术治疗,手术早期考虑切开血管取出栓子或血栓,后期行肠段切除端端吻合术。

3.治疗注意事项本病易与炎症性疾病及结石性疾病混淆,本病在确诊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患者症状多不能减轻,但早期试探性应用扩血管药物患者症状有所减轻,因而在治疗上对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具有栓塞病史及心脑血管病史患者,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辅助检查又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之前,试探性应用扩血管药物是有必要的。

(第六节)小肠肿瘤

小肠虽占有胃肠道总长的70%~80%,然而小肠肿瘤较为少见。小肠肿瘤可来自小肠的各类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淋巴组织、平滑肌、神经组织等。常见的肿瘤有腺瘤、脂肪瘤、血管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淋巴瘤、腺癌等。小肠肿瘤仅占胃肠道肿瘤的5%,胃肠道的恶性肿瘤中1%~2%是源于小肠。

主诉

患者诉腹部隐痛不适、恶心、食欲缺乏、肠道出血或黑便。

临床特点

1.症状小肠肿瘤患者发现均较晚,肠道出血或黑便可能是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早期发现者多为查体时或剖腹探查时发现,可出现其他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大多为发现中腹部肿块,且多为肿块较大,患者腹壁较薄时才能够发现。极少数者可有肠穿孔,出现局限性腹膜炎体征。

3.误诊分析本病易与肠结核、克罗恩病等相混淆。

(1)肠结核:结核患者亦有食欲缺乏、消瘦等症状,且后期患者可具有腹部包块,但肠结核患者多有结核病史,且有午后低热、盗汗及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等,对于具有腹部包块且结核症状不明显患者应当想到结核的可能。

(2)克罗恩病:患者病史多较长,可有低热、消瘦、食欲差、慢性腹痛等症状,后期患者可有腹部包块,但本病多为青年发病,消化道造影检查出现特征性的鹅卵石征可与肿瘤鉴别,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辅助检查

1.首要检查

(1)钡剂胃肠道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分次口服少量钡剂,逐段连续观察可提高检出率。

(2)十二指肠镜检查:可发现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的肿瘤。

2.次要检查(1)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血管丰富或有出血的病变,或是肠壁上具有巨大的占位性病变可以很好的显示出来。

(2)CT、MRI检查: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作用不大。

3.检查注意事项小肠肿瘤较少见,而各项相关辅助检查准确度有限,从而全面仔细的胃肠镜检查是必要的,在排除胃、十二指肠及结肠性疾病后,对老年患者进行功能性全消化道造影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

治疗要点1.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2.具体治疗方法因小肠肿瘤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肠梗阻、肠穿孔、恶变等,小肠肿瘤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确诊的小肠肿瘤要尽快手术治疗,良性者可仅做肿瘤肠段切除小肠端端吻合术,而恶性者应行肿瘤根治性手术。

3.治疗注意事项小肠肿瘤患者多以肿瘤的并发症肠梗阻、肠穿孔入院,小肠肿瘤患者多是在手术时确诊的,因而对于能够行根治行手术患者术中冰冻病理是有必要的,而对于晚期不能做到根治的患者尽量行最简单的手术解除患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