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商帮600年
1361100000062

第62章 主要参考资料 (2)

陈星生,《两个城市的背影──扬州盐商与自贡盐商的比较研究》,《盐业史研究》,2008(2)

陈宇翔,《清末留日立宪派的理论贡献》,《求索》,1996(4)

陈争平,《试论中国近代企业制度演变史上的“大生”模式》,《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2)

车文明,《中国现存会馆剧场调查》,《中华戏曲》,2008(6)

崔志海,《关于晚清政治权力结构的另一种解释——〈晚清权力与政治:袁世凯在北京和天津〉述评》,《清史译丛(第3辑)》,2005年

邓亦兵,《清代前期的官商》,《北京社会科学》,1997(4)

邓亦兵,《清代前期的官商》,《北京社会科学》,1997(4)

董耀会,《明长城修建历史背景研究》,《董耀会长城研究文集》,2005(5)

杜文玉,《唐代社会开放的特点与历史局限》,《河北学刊》,2008(3)

杜正贞,《上海城墙的兴废:一个功能与象征的表达》,《历史研究》,2004(6)

范金民,《明代徽州盐商盛于两淮的时间与原因》,《安徽史学》,2004(3)

范金明,《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房宁、张伯玉、周石丹、郭静,《日本的政治进程:从明治维新到“55年体制”》,《文化纵横》,2010(5)

方玉芬,《中日教育交流中的清末法政教育》,《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

冯筱才,《中国商会史研究之回顾与反思》,《历史研究》,2001(5)

冯筱才,《1911~1927年的中国商人与政治:文献批评与理论构建法学理论》,《浙江社会科学》,2001(6)

冯筱才,《罢市与抵货运动中的江浙商人:以“五四”、“五卅”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3(1)

冯筱才,《近世中国商会的常态与变态:以1920年代的杭州总商会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03(5)

郭卫东,《十八世纪的茶叶贸易与中英交流》,《中西文化研究》,2009(15)

韩琦,《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教学问题》,2005(2)

何炳棣、巫仁恕,《扬州盐商:十八世纪中国商业资本的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2)

禾英,《清末商会的成立与官商关系的发展演变》,《社会科学战线》,1990(2)

洪佳期,《试论明代海外贸易立法活动及其特点》,《法商研究》,2002(5)

后智钢,《外国白银内流中国问题探讨(16~19世纪中叶)》,《复旦大学学报》,2009

胡铁球,《“歇家牙行”经营模式的形成与演变》,《历史研究》,2007(3)

胡永弘,《汉口的钱庄与票号》,《武汉文史资料》,1997(4)

黄涛,《从月港兴衰看明代海外贸易》,《福建史志》,2006(2)

金国平、吴志良,《1511年满剌加沦陷对中华帝国的冲击──兼论中国近代史的起始》,《南洋问题研究》,2003(3)

孔祥毅,《山西票号与中国商业革命》,《金融研究》,2002(8)

李成军,《晚清士绅的文化权力与近代政治运动》,《宁波大学学报》,2009第22卷(3)

李刚、司艳林,《明清时期山陕商人在江南的活动及其会馆建设》,《民办教育研究》,2009(8)

李刚、宋伦等,《论明清工商会馆的市场化进程──以山陕会馆为例》,《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第18卷(6)

李吉奎,《近代买办群体中的广帮(1845~1912)——以上海地区为中心》,《学术研究》,1999(12)

李金明,《十六世纪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与漳州月港的崛起》,《南洋问题研究》,1999(4)

李宽柏,《论鸦片战争前“港脚商”与东印度公司在对华贸易上的特殊关系》,《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6)

李宽柏,《分析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下散商对华贸易的特点》,《龙岩学院学报》,2005(5)

李琳琦,《传统文化与徽商心理变迁》,《学术月刊》,1999(10)

[台]李隆生,《明末白银存量的估计》,《中国钱币》,2005(1)

李庆新,《明前期市舶宦官与朝贡贸易管理》,《学术研究》,2005(8)

李庆新,《17世纪广东与荷兰关系述论》,《九州学林.三卷(1)》,2005

李三谋,《明代食盐贸易与边防边垦》,《盐业史研究》,2006(1)

李世愉,《清前期治边思想的新变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1)

李玉、熊秋良,《论晚清“官督商办”公司模式》,《长白论丛》,1996(2)

刘建生、任强,《清代中俄经济关系中的恰克图贸易》,《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4)

刘庆龙、蔡建,《近20年清代两准盐业研究述评》,《盐业史研究》,2005(2)

刘秀生,《清代国内商业交通考略》,《1992年清史论丛》,1993(9)

[印尼]鲁仁,《从咸平通宝扯到永乐通宝》,《收藏》,2007(2)

罗苏文,《沪东:近代棉纺织厂区的兴起(1878~1928)》,《史林》,2004

马敏,《试论晚清绅商与商会的关系》,《天津社会科学》,1999(5)

马小泉,《地方自治: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天津社会科学》,1997(4)

马学强,《论近代上海买办的教育背景》,《史林》,2004(4)

梅新育,《略论明代对外贸易与银本位、货币财政制度》,《学术研究》,1999(2)

梅新育,《明季以降白银内流及其对中国经济制度之影响》,《文化》,1999(39)

潘毅,《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历史启示》,《凯里学院学报》,2009(5)

彭巧红,《明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的演变》,《南洋问题研究》,2002(4)

蒲勇健,《千古义绝独一人关羽为何成为神》,《经济学家茶座》,2009(2)

乔兆红,《论1929年的沪总商会风潮》,《社会科学研究》,2007(4)

乔兆红,《中国商民运动的历史命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1)

饶玲一,《清代上海郁氏家族的变化及与地方之关系》,《史林》,2005(2)

任世江,《五四运动发生细节》,《历史教学》,2007(11)

邵继勇,《明清时代边地贸易与对外贸易中的晋商》,《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施渡桥,《评郭嵩焘的“师夷”而不“御夷”》,《军事历史研究》,2001(4)

史志宏,《明及清前期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2)

史志宏,《明及清前期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2)

宋伦,《明清时期山陕会馆研究》,《西北大学》,2008

宋钻友、叶斌,《一部研究同乡团体的佳作──读顾德曼教授的〈籍贯、民族和城市〉》,《史林》,2000(2)

宿小妹、李三谋,《明代山西边垦与边军饷银》,《古今农业》,2008(4)

孙强,《晚明商人借贷的利息率与商业性借贷的发展》,《史学集刊》,2007(2)

陶水木,《近代旅沪绍兴帮钱庄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陶水木,《江浙财团八十年研究》,《经济史》,2008(2)

田冰,《明成化至正德时期北方边粮供应的变化及其影响》,《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暨南史学(第二辑)》,2003(1)

万明,《白银货币化视角下的明代赋役改革》,《学术月刊》,2007(5)

王日根,《明清徽州商人的家族观念及其超越》,《安徽史学》,2007(1)

王日根、吕小琴,《析明代两淮盐区未取晒盐法的体制因素》,《史学月刊》,2008(1)

王世华,《双子星座:徽商、晋商比较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汪熙,《论晚清的官督商办》,《历史学》,1979(1)

王先明,《近代中国绅士集团转型初探》,《东南文化》,1990(4)

王永年,《论晚清汉口城市的发展和演变》,《江汉论坛》,1988(4)

王振忠,《明清淮安河下徽州盐商研究》,《江淮论坛》,1994(5)

[台]王正华,《1927年蒋介石与上海金融界及江浙商人的关系》,《近代史研究》,2002(4)

王志华,《中国商法百年(1904~2004)》,《比较法研究》,2005(2)

魏文享,《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的政治参与(1927~1947)》,《开放时代》,2003

翁佳音,《十七世纪的福佬海商》,《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七辑上册》,1999(3)

吴景平、邹晓昇,《上海钱业公会的成立及初期组织运作》,《社会科学》,2007(5)

吴景平、张徐乐,《上海解放初期的钱业公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

吴士余,《历史模型的人文考量──梁元生〈上海道台研究〉评介》,《中国图书评论》,2006(8)

吴永明,《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禁烟禁毒政策》,《东方论坛》,2002(3)

夏蓓蓓,《郑芝龙:十七世纪的闽海巨商》,《学术月刊》,2002(4)

熊月之,《上海香山人与香山文化》,《上海社会科学》,2006(9)

谢禾生,《严嵩与明代嘉靖年间的抗倭战争——兼与朱声敏先生商榷》,《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第12卷第4期

徐鼎新,《从绅商时代走向了企业家时代──近代化进程中的上海总商会》,《近代史研究》,1991(4)

徐晓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论”的合理内核与中国近代化问题》,《学术研究》,2003(1)

徐晓望,《17世纪荷兰殖民者与福建商人关于台湾海峡控制权的争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

严立贤,《从洋务运动的官商矛盾看中国近代早期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滥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

严中平,《丝绸流向菲律宾,白银流向中国》,《近代史研究》,1981(1)

杨国桢,《十六世纪东南中国与东亚贸易网络》,《江海学刊》,2002(4)

姚会元,《“江浙金融财团”形成的标志及其经济、社会基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3)

姚会元、易棉阳,《中国政府金融监管制度的演进与特点(1900~1949)》,《经济史》,2008(1)

叶显恩,《世界商业扩张时代的广州贸易(1750~1840)》,《广东社会科学》,2005(2)

叶显恩、周兆晴,《广东航运业的近代化》,《珠江经济》,2008(11)

应国土,《论17~19世纪闽南海商主导海外华商网络的原因》,《东南学术》,2001(3)

虞和平,《清末以后城市同乡组织形态的现代化──以宁波旅沪同乡组织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3)